汗王井

汗王井汗王井
汗王井,又稱罕王井。是迄今國內僅存的唯一一眼木構泉水井。
位於新賓滿族自治縣赫圖阿拉城內城中部,正白旗衙門崗下西南方。井深丈余,井水充盈,俯身可取,清澈見底,清爽甘甜,嚴冬不封,酷暑清涼。井略呈長方形,以色木、柞木成井字疊壓,井內徑1.1米,�木直徑20-30厘米,井口以四塊木板圍成長方形,井裙1.21X1.3米,高出地面約30厘米,裙板厚約8厘米。為赫圖阿拉城內唯一一口水井,自古以來,城內軍民皆用此水,此井“千軍萬馬飲不乾”。因努爾哈赤在此城“建元稱汗”,故得名“汗王井”。雖開鑿年代無考,但下限應不晚於明正統五年(1440)建州左衛凡察與董山叔侄到此定居之後。

汗王井的起源傳說

老汗王在佛阿拉建立女真國後,勢力越來越大,手下的官兵達七八萬人,這些官兵和家眷都屯居在佛阿拉城內。佛阿拉城雖然地盤也不小,但這個城裡的水源卻不足。澇時井裡的水還能勉強夠用,旱時乾脆是滴水沒有,人畜飲水只能到離城五六里地之外的嘉哈河裡去挑。另外,這裡的水質還不好,發苦發澀,有一股鹼腥味。等到冬天,水更不好解決了。軍民們只能到十幾里地之外的碩里加河砸冰塊,然後用人挑馬拉往城裡搬,貯存起來備用,浪費了很多人力和物力。當年朝鮮使者申忠一就親眼看見過此事,他在《建州紀程圖記》中說:佛阿拉“城中泉井僅四五處,而源流不長,故城中之人,伐冰於川,擔曳輸,朝夕不絕”。
俗語說:“水淺養不住大魚。”老汗王雄心勃勃,雖偏居一隅,還想統一中國呢,哪能因為水的問題困擾著自己。他對左右大臣們說:“在這裡長住下去不行,不用說和敵人打仗,將來光渴也給城裡人活活渴死,咱們要找個有水的地方啊!”
於是,老汗王決定遷都,找個水源好的地方安營紮寨。都城安置在哪裡合適呢?他想來想去,決定派人先到老家赫圖阿拉寨去探探水源。汗王派蝦阿哥(滿語侍衛)扈爾漢到赫圖阿拉去探水線。蝦阿哥領了一班人到了赫圖阿拉寨,便撒開人馬四處探水。先找老井淘一淘,但那眼老井水流不大,都是些涓涓細流的小泉眼,十個八個人還不夠喝,要供成千上萬的人,那就是九牛一毛了,根本不行。扈爾漢指揮大家,在東西南北各處挖坑試探,但不是白茬就是小泉眼,你就打多深也沒水。城裡雖然在北城牆附近有兩個荷花泡子,但這水不好喝,有一股爛泥的土腥味。結果找了十來天,也毫無成效。這樣,蝦阿哥只好奏報老汗王。
老汗王想,有沒有水這是天意,你也不能怨蝦阿哥,況且他們對寨子裡的地理也不熟啊!汗王出生在赫圖阿拉,從小就在寨子裡玩,可以說每個犄角旯旮兒都裝在心裡。他從東縷到西,從南縷到北,突然他想起來,城裡低洼處長的那棵老榆樹,它不知活多少年了,四五個人手拉手才能圍住老榆樹的軀幹,這棵老樹枝繁葉茂,碩大無比。這么大的樹得吸多少水才能活!這附近能不能有水呢?恐怕能有。他令蝦阿哥帶人到那裡探探。蝦阿哥領命便在那棵大樹附近挖開了。往西挖沒水,往南挖沒水,往北挖沒水。這時他們開始往東挖。挖著挖著遇到了堅硬的大石頭。他們往石頭的左右擴了擴,發現原來這裡有一塊大石板。兵卒們費了很大勁兒將巨石搬起來。“咕嚕”一聲,一股清澈的泉水從下面泉源里躥了出來。"水!"大家歡呼起來。有的人拿出了小瓢舀了一瓢水嘗了嘗,嗬!這水甜絲絲,還涼瓦瓦的,好喝極了。蝦阿哥讓木匠做了一個方形的井框鑲上,這裡立即變成一個像樣的大井。說來也怪,這井水漫上了井框像個饅頭似的扣在上面。細一看,這井水高出地面很多,但還不溢出來。這水你不管怎么打,總不見少,還與原來一樣多。蝦阿哥立即報給了老汗王。
汗王聽了以後很高興,他來到這井邊,順手就舀了一瓢水,“咕嚕、咕嚕”地喝下肚,感到渾身好受,舒服極了。他不禁讚嘆:“這是上天給我們的甘泉哪!”於是,他決定立即遷都。這口井就是人們所說的:千軍萬馬飲不盡的罕王井。
關於此井有諸多神奇的傳說。
據清代野史記載,努爾哈赤在進入中原的過程中,曾掠奪了數以千萬計的黃金、白銀以及大量的珍寶財物。由於滿族當時是遊牧民族,對食物、財物有著強烈的儲備意識,所以這筆數額巨大的寶藏被秘密地運到了當時的大金國都赫圖阿拉城,並藏在這口名叫汗王井的古井內。

那么汗王井下到底有沒有傳說中的寶藏呢?當地流傳著一個傳說,這個傳說與努爾哈赤最寵愛的大妃阿巴亥有關,阿巴亥是多爾袞的母親。生前,努爾哈赤一心想把王位傳給多爾袞,但其一死,汗王之印卻落在皇太極的手上。皇太極雖然繼位,但國庫中的金銀財物卻依然掌控在阿巴亥的手中。生怕夜長夢多,皇太極向軟硬不吃的阿巴亥下了最後通牒,要么交出全部寶藏,要么與努爾哈赤一起殉葬。出乎皇太極意料的是,阿巴亥竟然選擇了為努爾哈赤殉葬。阿巴亥死後,一心惦記著寶藏的皇太極通過酷刑從內務府的官員口中知道了寶藏的去向,即從內務府的暗道運到汗王井的。於是,皇太極命人從汗王井與暗道兩處入口處順藤摸瓜尋找。但是,兩批被派下去尋寶的人都杳無音信,被用來傳遞信息的繩子也不知被什麼動物撕咬斷了。惱羞成怒的皇太極,下令掘地三尺,不挖出寶藏絕不罷休。誰料軍士們剛掄起鍬鎬準備挖掘時,原本睛空萬里的天空驟然間黑雲蔽日,同時,一股濃煙從汗王井中滾滾而出。濃煙散盡,阿巴亥從井中而出,皇太極嚇得魂飛魄散。阿巴亥怒斥皇太極貪財忘義,不思進取,並告之此寶藏是大清的國本運數,將護佑大清國運昌盛,江山永固。驚恐萬狀的皇太極當即跪地叩拜,並發誓不再尋找寶藏。話音剛落,天空雲開霧散,一切恢復如往日。曾經的井口通道與內務府的秘室暗道,也在雲開霧散的一剎那消失得無影無蹤。從此,大清寶藏的真實位置便不再有人知道,寶藏的下落也就越發變得撲朔迷離起來。此後,一代又一代的清廷執政者們,只知道大清在關外還埋藏著一筆珍寶,但誰也說不清這筆寶藏究竟藏在何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