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巴亥

阿巴亥

孝烈武皇后(1590年-1626年),烏拉那拉氏,名阿巴亥。生於萬曆十七年,其父烏拉貝勒滿泰。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的大妃。萬曆三十三年,生下皇十二子阿濟格、萬曆四十年生下皇十四子多爾袞、萬曆四十二年生下皇十五子多鐸,一生深受努爾哈赤的寵幸。天命十一年八月,努爾哈赤病逝,阿巴亥被四大貝勒逼殉葬,終年三十七歲。順治朝初年,阿巴亥次子多爾袞攝政,阿巴亥得到“孝烈恭敏獻哲仁和贊天儷聖武皇后”的諡號,牌位入太廟。同年年底,多爾袞暴病身亡。阿巴亥的“孝烈皇后”又被罷謚,牌位也被趕出太廟。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清朝鳳冠清朝鳳冠

孝烈武皇后,烏拉那拉氏(1590年-1626年),名阿巴亥,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的大妃。其父烏拉貝勒滿泰。阿巴亥嫁給努爾哈赤時年僅12歲,在清太祖孝慈高皇后去世後,被立為大妃。她共為努爾哈赤生下三子,即:十二子阿濟格、多爾袞、多鐸。
由於阿巴亥年輕貌美,努爾哈赤非常寵愛她。有一次在晚宴時,努爾哈赤望著年輕美麗的阿巴亥,想著自己逐漸老去,考慮自己百年之後將阿巴亥託付何人。後金有收繼婚習俗,故努爾哈赤考慮在身後由大貝勒,二子代善繼娶阿巴亥的打算。代善也知道父親的這一想法,而阿巴亥也希望在努爾哈赤故去後在後金政權中尋找靠山。而後,隨著努爾哈赤小福晉德因澤的告發,在天命五年引發大妃事件。首先說阿巴亥送食物給代善和四貝勒皇太極吃,皇太極接受而未食但代善接受而食之;又告發說阿巴亥經常深夜出宮到代善家去;還告發說舉行聚會時,阿巴亥精心打扮和代善眉來眼去。努爾哈赤派人調查屬實,但由於家醜不可外揚,即以私藏金銀的罪名而將其“離棄”。後世有人認為,德因澤告發是受到皇太極的指使,以達到排擠代善,打擊阿巴亥的目的。
天命十一年,努爾哈赤在外身染重病,要阿巴亥前往,中途得知努爾哈赤死訊。皇太極以努爾哈赤之命為由,逼其殉葬。同殉者還有兩位庶妃,其中包括德因澤。就這樣,皇太極剝奪了年僅十五歲的多爾袞登位的可能。阿巴亥其時三十七歲。全謚為孝烈恭敏獻哲仁和贊天儷聖武皇后。
其子之一的多爾袞,後來成為清朝順治皇帝的攝政王,而順治皇帝非常討厭多爾袞,因此順治將多爾袞為她立的皇后—世祖廢后博爾濟吉特氏於順治十年降為靜妃,更將多爾袞之母大妃阿巴亥逐出父親皇太極的太廟,並追奪一切尊號。

生平概況

努爾哈赤畫像努爾哈赤畫像

烏拉納喇·阿巴亥(1590-1626年),是海西女真烏拉部(今天吉林省吉林市北30公里的烏拉街滿族鄉)貝勒滿泰之女。她八歲喪父。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十二歲的阿巴亥在叔父布占泰的親自護送下,嫁給了比她年長31歲的努爾哈赤為側福晉。僅僅兩年之後,當時並未生育的阿巴亥就在后妃中脫穎而出,在孟古姐姐逝世後一躍成為努爾哈赤的第四位大妃。至於阿巴亥是如何榮登大妃之位的,史料中沒有任何記載,但從零星的記載中卻可以看出一些蛛絲馬跡。史書記載,阿巴亥“嫉妒、有機變”,然而她到底嫉妒誰?史料沒有明示。但從她入宮兩年就登上大妃之位來看,其嫉妒的對象十有八九是孟古姐姐了。如果事實確實如此,那阿巴亥必是爭風吃醋且在御前爭寵了。

阿巴亥和孟古姐姐出身門第相當,孟古姐姐是海西女真葉赫貝勒楊吉砮的女兒、阿巴亥是海西女真烏拉部貝勒滿泰的格格。有意思的是史書上用了一個與描述孝慈高皇后孟古姐姐相同的詞“丰姿”來評價阿巴亥,可見她是一個美貌女人。人都是喜新厭舊的,皇帝自然也不例外,況且阿巴亥比孟古姐姐年輕15歲,年齡的優勢使得努爾哈赤寵愛的天平會傾向於她。
阿巴亥的“有機變”可以理解為聰明活潑、乖巧伶俐,顯然努爾哈赤更喜歡這種類型的女人。這位來自烏拉部的稚嫩公主,既要博得汗夫的歡心,又要周鏇於努爾哈赤眾多的妻妾之間,難度是夠大的了。然而,阿巴亥是一位非同一般的少女,不僅儀態萬方、楚楚動人,而且天性穎悟、禮數周到,言談笑語之間,無不令人心悅誠服。43歲的努爾哈赤對這位善解人意的妃子,愛如掌上明珠。兩年後,努爾哈赤便將幼小而聰明的阿巴亥立為大妃,獨占眾妃之首。子以母貴。她所生的三個兒子,努爾哈赤亦愛如心肝。他們年齡雖小,但每人都掌握一個整旗。當時做為後金的根本八旗軍隊只有八旗,他們就占去三個,可見努爾哈赤對阿巴亥的情意所在。
阿巴亥被立為大妃後,感觸最深的自然是皇太極了。想當初,母親貴為大妃,子亦以母貴,皇太極從小就得到了尊崇的待遇。可孟古姐姐一死,皇太極的地位勢必下降,況且當時他只有12歲,所以皇太極對阿巴亥是不可能有任何好感的,這也是日後他率諸貝勒逼阿巴亥殉葬的原因。但阿巴亥所面臨的坎坷還遠遠不止這些。
天命五年(1620年),後金的都城暫時遷到了界藩城(今撫順一帶),當上大金國天命汗大福晉的阿巴亥已經相繼為努爾哈赤生下了第十二子阿濟格、第十四子多爾袞和第十五子多鐸。努爾哈赤年過花甲,烏拉納喇氏則30齣頭,正當老夫少妻相安盡享天倫之樂的時候,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禍毫無徵兆地降臨在大妃阿巴亥的頭上。
睿忠親王多爾袞睿忠親王多爾袞

1620年三月里的一天,阿巴亥的兩個貼身使女因故互相漫罵,其中一個說另外一個把向大福晉討了兩大匹翠藍布送給她的相好達海,必和達海有姦情等等。說者只圖一時口舌之快,不想隔牆有耳。努爾哈赤的庶妃代音察了她所聽到的一切,結果通姦婢女被處死,而那個後來創製新滿文的學者達海被鎖在木枷上拘押示眾。本來這件事對大妃阿巴亥的沒有多大的影響,無非是擅自將財物送與他人。可代音察接下來告發的事就非同小可了。

庶妃代音察對阿巴亥的地位和權力早就恨之入骨,便對阿巴亥的行動進行盯梢,一發現蛛絲馬跡就添油加醋飛短流長,攪起滿城風雨。阿巴亥處於被嚴密監視之中。《滿文老檔》載:天命五年(1620年)三月二十五日,代音察向努爾哈赤“要言相告”:“大福晉曾兩次備佳肴送給大貝勒代善,大貝勒受而食之。又一次送給四貝勒皇太極,四貝勒接受而未吃。大福晉在一天當中,曾二三次派人到大貝勒家去。而且還看到大福晉自己在深夜時離開院子,也已經二三次之多。”聽了這些話,努爾哈赤派人前去調查。調查人回報確有其事。他們還說:“我們看到每逢貝勒大臣在汗處賜宴或會議之時,大福晉都用金銀珠寶來修飾打扮,望著大貝勒眉來眼去。這事除汗以外眾貝勒都發現了,感到實在不成體統,想如實對汗說,又害怕大貝勒、大福晉。所以就誰也沒說。這些情況現在只好向汗如實報告。”

努爾哈赤聽了匯報,本來知道兒子代善和妻子阿巴亥之間並沒發生什麼大不了的事,但感情上還是接受不了,想要處置這件事,可當事人又構不成什麼罪,再說家醜外揚也有失體統。頗富政治經驗的努爾哈赤深知此事如此沸沸揚揚,背後肯定藏著什麼政治目的,因而只好做罷。可是樹欲靜而風不止,福晉阿濟根又舉報阿巴亥私藏財物,並把許多財物送給了附近村子上的人。於是努爾哈赤便以此為由,給她定了罪。努爾哈赤的判詞是這樣說的:這個大福晉虛偽狡詐、盜竊成性,壞事做全。我用金子、珠寶盡情地打扮她,她卻忘恩負義,豈不該殺?但是殺了她,我那愛如心肝的三子一女由誰為照顧,孩子們不能沒有母親,我決定不殺她了,讓她照看孩子們。可我堅決不同這個女人共同生活,把她休離。就這樣,與努爾哈赤生活近20年,一直受寵不衰的阿巴亥憤然離去,獨自一人帶著15歲的阿濟格、8歲的多爾袞、6歲的多鐸開始了沉默而淒涼的生活。而告發有功的庶妃代音察和阿濟根則升到了可以與汗同桌吃飯的地位。其他兩位福晉各分得阿巴亥的緞面被褥一套,這就是她們互相剿逐的結果。
豫通親王多鐸豫通親王多鐸

然而,阿巴亥畢竟是阿巴亥,史書記載她“嫉妒、有機變”並非空穴來風,努爾哈赤占領遼陽之後,立即做出的一個重要舉措,就是召回離異了一年的阿巴亥,將其復立為大妃。

可見努爾哈赤對可愛的阿巴亥確實情有獨鍾。另外,阿巴亥之所以能浮出政壇,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她的持家理政,相夫教子的能力出類拔萃。眾福晉的身影曾多次在努爾哈赤的腦海里一一濾過。秀美、端莊、勤勞、誠實、儉樸、堅毅都是她們為妻的美德,就連她們的刁鑽、自私、懶散、乖張也可以容忍;她們都有對權力的渴望,並為此而不停地做著不可告人的手腳,但是,這群幾乎什麼都具備的女人,就是缺少一種政治上的豁達、縝密、遠見以及獨裁。後金進入遼瀋,雄心不已的努爾哈赤將有更大的動作,現在身邊的這些女人都難挑重任。可以說,就是時代選擇了阿巴亥。她的才情吻合了時代需求的苛刻檢驗。果然,她在厄運中非但沒有萎糜,經過風雨的歷練而更加成熟。阿巴亥鮮亮如初。她再次介入到諸王和眾妃建構的政治格局當中,重新與他們交誼和對峙。她的嶄新的政治生涯開始了。編年體的《滿文老檔》,是廣泛翔實的官方記錄。自阿巴亥復出後,關於眾福晉活動的筆墨也開始出現。努爾哈赤的女人逐漸從閨閣走上政殿,從京城走向野外,她們不再是帝王的附庸,她們有組織地從事一些政務,這一切與眾妃之首阿巴亥的作用息息相關。
天命元年(1621年)八月二十八日,東京城在遼陽太子河北岸山崗奠基。眾福晉在努爾哈赤和大妃的率領下,出席慶賀大典。這是他們未來的皇都,一方吉祥之地。前來參加活動的還有諸貝勒、眾漢官及其妻室。“八旗宰八牛,各設筵宴十席,大宴之。又每旗各以牛十頭賞築城之漢人。八旗八游擊之妻,各賞金簪一杖。”這是何等闊氣的儀式。眾福晉點綴其中,讓歷史留下她們為男人的事業助陣的呼聲。
天命七年(1622年)二月十一日,眾福晉冒著早春寒冷,奔赴將士們戰鬥的前線。十四日,她們到達廣寧,統兵大臣一行人等出城叩見。衙門之內,路鋪紅氈,努爾哈赤坐在高高的龍椅里。巳時,“大福晉率眾福晉叩見汗,曰:‘汗蒙天眷,乃得廣寧城。’再,眾貝勒之妻在殿外三叩首而退。嗣後,以迎福晉之禮設大筵宴之。”這一支由女人組成的慰問團,大約在血火前線的廣寧逗留了三天,於十八日隨努爾哈赤返回遼陽。

天命八年(1623年)年正月初六,努爾哈赤攜眾福晉出行,“欲於北方蒙古沿邊一帶擇沃地耕田,開放邊界”,他們沿遼河曉行夜宿,踏勘,行獵,把女真人的英武寫在雪地冰原上,直至元宵節的前一天返回。同年四月十四日,眾福晉又一次隨努爾哈赤為墾地開邊出行。是日,他們由東京城北啟程;經由彰義至布爾噶渡口,溯遼河上游至渾河,二十二日返回。後金政權的迅猛發展,糧食供給成為燃眉之急,努爾哈赤與他的女人們於曠野中的如此旅遊,不會有多少浪漫的成份。

這一次出行的情形大不相同。天命八年(1623年)九月中旬,眾福晉又一次走出東京城堡,跟隨努爾哈赤的儀仗,暢遊于山河之間,為期十二天。此間,除了狩獵、捕魚,訪問田莊、台堡;還參與接見蒙古貝勒,以及為大貝勒代善之子迎親,整個行程有聲有色。此時的阿巴亥可謂春風得意,可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確說明她的機變只對她的汗夫努爾哈赤有效。

後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努爾哈赤因寧遠兵敗之後患疽身亡,繼而發生在後金宮廷中對汗位繼承的爭奪劍拔弩張,大妃阿巴亥足智多謀且胸懷大志,她的三個兒子十二子阿濟格、十四子多爾袞和十五子多鐸在八貝勒中占有強勢,更為可怕的是,在努爾哈赤死前的四天中,惟有她承命侍側,因此對於皇太極、代善等競爭勢力來說,她是最致命的對手。若不將她剷除,她可借“遺命”之威,任用封、賞、貶、諫之權,還不鬧得天地翻覆?於是,阿巴亥成為這場鬥爭的犧牲品。在皇太極等諸貝勒脅迫下,她於努爾哈赤死後次日為汗夫生殉。《清太祖武皇帝實錄》烏拉納喇氏殉葬作如下記載:“……諸王以帝遺言告後,後支吾不從。諸王曰(略),於是,後於十二日辛亥辰時自盡,壽三十七。乃與帝同柩”。另有清代官書作如下記述:天命十一年八月十一日太祖高皇帝崩。……十二日,太妃以身殉,遂同時而斂。恭奉龍輿出宮,奉安粹宮於瀋陽城中西北隅。這是清代官書對安葬她的唯一記載。

阿巴亥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喪夫之日就是自己死亡之期,因為生殉雖然在女真社會並不希奇,但卻是有條件的。作為生殉的妻妾,首先必須是死者的髮妻,其次是無幼子需要照顧,而且生殉者多為地位較低的妾。就是拋卻自己總讓汗王不悅這一點不提,多爾袞和多鐸年齡尚幼,自己又是地位最尊的大妃,生殉之事無論如何也輪不到自已頭上。可事情的發展確總是出人意料,阿巴亥所具備的這些不能生殉的條件恰恰是以皇太極為首的諸王欲置她於死地的理由。原因是多爾袞、多鐸年紀雖幼而無戰功,但卻擁有和兄長一樣多的旗兵旗民和一樣大的權力,加上阿巴亥位居大妃,無論誰繼承汗位都會受到她的牽制且隨時有被取而代之的危險。所以皇太極諸王假借太祖有遺詔,逼她生殉,意預除之而後快;也許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皇太極要報當年阿巴亥取代他的生母孟古姐姐成為大妃,自己12歲就失去母親的一箭之仇。
多爾袞母子撤出廟享詔多爾袞母子撤出廟享詔

阿巴亥先是不從,因為太祖從病發而動身去清河溫泉療養,到病情加重乘船順太子河而下欲返回當時的都城瀋陽,臨終的努爾哈赤只召見大妃阿巴亥前去迎接,向她託付了身後之事也未可知。而且兩人在渾河船是見了面的,阿巴亥是看著汗王咽的氣,有沒有遺詔她心裡最清楚。可此時的阿巴亥已失去了太祖努爾哈赤這座靠山,她知道自己說什麼都無濟於事,且多說無益。沒有了靠山,她只是個空有名位而手無寸鐵的女人,看來自己的大限已到。因為依女真風俗,當殉者不容辭,若不從,時辰一到,族人可用武力將其扼死。萬念俱灰的阿巴亥做出了服從的決定,在努爾哈赤駕崩的第二天早上,身著大妃盛裝的阿巴亥面對著以皇太極為首的逼其生殉的諸王,說:我12歲起就侍奉先帝,豐衣美食已26年了,我不忍心與先帝分離,願相從於地下等等。

但其實阿巴亥的心中始終有所牽掛,她牽掛地就是她努爾哈赤生下的三個兒子,故而她哀求諸王在她死後善待她的三個兒子,在得到肯定的答覆後,37歲的阿巴亥含怨自縊而死。值得一提的是,與大妃同時殉葬的還有當年訐告阿巴亥的庶妃阿濟根和代音察,這兩個當年告發大妃的功臣今日卻與被告同一命運。面對皇太極隨之即位的史實,這是偶然的巧合還是另有緣故,實在發人深思。

作為後金宮廷政治鬥爭的犧牲品,阿巴亥的厄運在死後並未停止。大妃既然已經生殉,自然與太祖努爾哈赤同柩而葬。可清太宗皇太極繼承汗位後,“敬卜吉壤,建造山陵,奉遷高皇帝樣宮安葬”,天聰三年二月“乙亥,清明節,醜刻,以奉安太祖高皇帝粹宮,上率諸貝勒大臣,詣太祖梓宮前,行告祭禮,奠酒、舉哀……上與諸貝勒、親奉太祖粹宮出殿,諸大臣奉安靈輿,列鹵簿,奏樂。八旗諸臣以次恭舁龍輯,至山陵。隨奉孝慈高皇后樣宮與太祖高皇帝合葬,大貝勒莽古爾泰母妃富察氏靈樣亦樹葬於傍。”這是《清實錄》對努爾哈赤喪儀的詳細記載。喪葬禮儀中提及了與太祖合葬的葉赫那拉氏(孝慈高皇后)孟古姐姐,及大妃富察氏,卻未提及與努爾哈赤“同柩暫厝瀋陽城中西北隅”的阿巴亥。

皇太極稱汗,孝慈高皇后(孟古姐姐)作為新皇帝的生母位列其前情有可原,但對阿巴亥卻隻字不提,不設神牌,不加封諡號,這確實有失公允,因為清朝不乏兩位皇太后並尊的情形,如孝端文皇后與孝莊文皇后,慈安皇太后與慈禧皇太后,而且都是原任皇后的地位與等級均高於因生育了皇帝而得封的皇后。可阿巴亥則完全沒有享受到這種待遇。試想若是多爾袞即位,恐怕史書的記載與現在人們所看到的一定是大相逕庭。這一點多爾袞的心裡是十分清楚的,但他多爾袞城府很深,此時的他年僅15歲,羽翼未豐,沒有實力和皇太極一爭高下。既然時機未到,就不妨深藏與心中。年輕的多爾袞憑著作戰勇敢機智,很快以其卓越的戰功、出眾的才幹和對兄長皇太極的“忠心”,超越幾位兄長,被封為睿親王,領整白旗。

20多年後,當上了攝政王的多爾袞終於可以名正言順地為他的母后阿巴亥正名了。於是順治七年(1650年),阿巴亥獲得了“孝烈恭敏獻哲仁和贊天儷聖武皇后”的諡號,其牌位也被供奉於太廟開始享受子孫的祭祀。然而好景不長,這個諡號只曇花一現般存在七個月,又被追奪。順治七年(1650年)十一月,多爾袞出獵塞外,於十二月初九日(1650年12月31日)病死於喀喇城(今河北灤平),年僅三十九歲,順治八年(1651年)二月,有人揭發多爾袞生前曾制有八補黃袍等物,於是諸王大臣群起攻擊,稱多爾袞專擅,有謀逆之心。剛剛親政的順治馬上下詔,將多爾袞削爵,撤出宗廟,開除宗室,追奪所有封典,籍沒家產人口入官,其養子多爾博歸宗(多爾袞無子,撫其弟多鐸子多爾博為嗣),更有甚者,還將多爾袞陵墓平毀,鞭屍示眾。受其牽連,阿巴亥所獲封典全部被剝奪,其神牌也從太廟撤出,“孝烈武皇后”的稱號與大妃烏拉納喇氏·阿巴亥的名字一樣,在所有祭享及福陵歷史上被隱去了,從而再一次變得無聲無息了。
阿巴亥的命運是坎坷的,但值得她慶幸的是,她一直與太祖努爾哈赤同葬在福陵地宮。因為,清前時期女真社會的喪葬習俗是火葬生殉的阿巴亥與努爾哈赤同柩火化,必定是生死同穴,即使孟古姐姐因皇太極稱汗而葬入地宮,也無法改變箇中事實。雖然後來阿巴亥因子而獲謚,又因子而被奪謚,而順冶帝還曾將其子多爾袞挫骨揚灰,但阿巴亥畢竟是他祖母輩的后妃,即便他有此心,也絕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而擅動太祖之陵來拋撒阿巴亥的骨灰,因此,命運多舛的阿巴亥只能是默默無聞地陪伴汗夫而永葬福陵了。她終於可以長眠地下,入土為安了。

綜觀阿巴亥的一生,可以用“命運多舛、一生坎坷”這八個字來形容。她八歲喪父,12歲嫁給太祖努爾哈赤,生前也算是榮華富貴,榮登大妃寶座。但卻在努爾哈赤駕崩後不得不以身殉葬,可謂命運悲慘。但悲慘的不僅如此,由於她的兒子多爾袞政治生涯的興衰,她死後居然連已經獲得的諡號 “孝烈武皇后”都被剝奪。這在清朝后妃中是絕無僅有的,命運有時也許就是這樣捉弄人。

《清史稿》后妃傳

大妃,納喇氏,烏喇貝勒滿泰女。歲辛丑,歸太祖,年十二。孝慈皇后崩,立為大妃。天命十一年七月,太祖有疾,浴於湯泉。八月,疾大漸,乘舟自太子河還,召大妃出迎,堡,上崩。辛亥,大妃殉焉,年三十七。同殉者,二庶妃。妃子三?入渾河。庚戌,舟次靉:阿濟格、多爾袞、多鐸。順治初,多爾袞攝政,七年,上謚孝烈恭敏獻哲仁和贊天儷聖武皇后,祔太廟。八年,多爾袞得罪,罷謚,出廟。

中國皇后分類導航

皇帝之正妻稱“後”或“皇后”,“皇后”名稱自秦漢沿用至清末。中國皇后為一國之母,是女性最尊貴的身份、最高的權威。

清朝皇后

漢朝皇后

唐朝皇后

明朝皇后

宋朝皇后

元朝皇后

遼朝皇后

春秋戰國王后

前趙皇后

後趙皇后

隋朝皇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