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昌汗鄉

大昌汗鄉

大昌汗鄉位於距陝西省府谷縣城78公里的西北部,地處陝蒙交界之處,毛烏素沙漠的邊緣,神府煤田腹地,是府谷縣西部重要的開發鄉鎮。全鄉總面積為196.57平方公里,轄9個行政村,45個自然村,總人口4820人,全鄉有16個黨組織,其中農村黨支部9個,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支部2個,總支1個,機關支部4個,有黨員343名。區域內有縣屬事業單位1個,縣屬企業1個,鄉鎮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40個,變電站3個,火電廠1個。全鄉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的煤炭儲量為15億噸,現有煤礦17個,機制蘭炭廠9個,國家規劃井田(郭家灣井田、袁家梁井田)2個,“十一五”期間規劃建設郭家灣工業集中區1個,集中區規劃面積11.5平方公里。

基礎設施

大昌汗鄉交通方便,境內有羊大公路、郭敏公路、野大公路穿境而過,通信便捷,移動、聯通、電信網路齊全。

建設發展

大昌汗鄉黨委、政府一班人帶領全鄉人民立足煤炭資源優勢,堅持“改善條件、加強農業;調整結構、壯大工業;最佳化環境、提升三產;整頓作風、塑造形象”的發展思路,在加強農業基礎地位的同時,注重發展以煤炭為龍頭的鄉鎮企業,創造優良的服務環境,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吸引大批客商投資興業。2006年全鄉工農業生產總值2億元,上繳稅金1247萬元,農民人均收入2909元。

平安建設

大昌汗鄉大昌汗鄉
府谷縣大昌汗鄉認真排查安全隱患,強化安全生產措施,明確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安全生產制度,全年無安全事故發生,促進了經濟和社會事業的發展。

一是加大安全隱患的排查力度。該鄉責成專門人員組成工作組,對全鄉17處礦井進行經常性的專項檢查,特別是對井下火災、頂板隱患、採空區、通風系統、井巷支護、瓦斯檢測等進行地毯式的排查,發現隱患,及時處理,對於井下頂板、大面積空頂和有害氣體進行嚴格的檢測和監控。同時,定期對檢測監控設備進行調試和校正,落實24小時全天候電腦監控值班制度,落實專門人員進行監管。

二是加強煤礦井的安全管理。鄉煤管所以“一通三防”和採空區管理為重點,狠抓通風、採掘、供電、排供水和採空區的管理工作,嚴厲打擊超能力、超定員、超強度生產;堅決杜絕非防爆拖拉機下井運輸、打開密閉牆偷采保全煤柱和超層越界偷采搶采預留井田。一經發現,立即給予停產整頓的處理;嚴格下井人員的登記管理和檢身制度,控制入井人數和運輸車輛。堅決杜絕下井人員將香菸火柴打火機等帶入井下,並根據煤礦的自身特點和具體情況,提出整改意見和建議150多條,責令10個煤礦停產整頓,及時排除較大的安全隱患18處,以確保下井人員的人身安全和煤礦的安全生產。

三是認真落實安全生產“四項制度”和各項安全制度。鄉煤管所和駐片、包礦人員嚴格按照市縣有關規定和煤礦安全生產規程,認真落實礦級領導輪班下井、帶班跟班制度、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報告制度、入井檢身登記制度和出入井人員清點制度以及火工品管理制度、安全生產例會制度、安全教育和技術培訓制度、安全管理人員守則等19項工作制度和措施。

大昌汗鄉大昌汗鄉
四是強化安全生產工作措施。要求煤礦要按規程規定留足隔離保全煤柱,加強採掘面大巷順槽支護的管理,要求必須支護到位,按規程要求進行。煤礦的“三圖”(採掘平面圖、通風系統圖、井上、下對照圖)必須真實可靠;煤礦火工品的管理、使用、儲存、領取必須按規定進行,以保證煤礦的安全生產。

五是明確安全生產工作責任。鄉煤管所和企業組人員實行包廠礦負責制度,對全鄉的煤礦企業實行劃片包乾並明確其工作職責和任務。

六是及時跟蹤檢查安全工作。對煤礦進行跟蹤檢查,對企業法人和礦長進行安全知識輔導和培訓。

改革措施

大昌汗鄉大昌汗鄉
府谷縣大昌汗鄉認真開展鄉鎮職能轉換,加大農村基層幹部和青年農民的培訓力度,努力做到“八進村”,“八到戶”,力求農民增收,農業增效。

一是惠民政策進村,民眾意見徵求到戶。把黨的親民、惠民政策特別是中央一號檔案精神傳送到千家萬戶,把民眾的意見要求徵詢到百姓之中,全鄉發放中央一號檔案宣傳資料5000多份,徵求意見表500餘份。 二是富民項目進村,思想觀念轉變到戶。創辦富民企業,新上富民項目,全鄉新辦企業25個,新上項目10個,固定資產投入達2億多元,僅生態項目沙棘種植工程和退耕還草工程可為農民人均收入增加200多元。三是致富信息進村,結構調整落實到戶。想方設法收集致富信息,把致富信息傳送到民眾之中,積極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多方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資源,全鄉初步形成了以林草業為主的產業結構和以鄉鎮工業為主的經濟結構。四是科學技術進村,農民增收體現到戶。2008年舉辦培訓班5期,培養礦廠長和致富能手200多名。同時,引進沙棘玉米穀子和脫毒紫花白山藥等新品種,並積極推廣地膜種植技術和良種改良技術,組織人員將7500公斤優質脫毒紫花白山藥新品種和150公斤穀子新品種送到民眾手中。五是醫療衛生進村,幹部身心感情到戶。積極開展農村醫療衛生服務,加大農村疾病預防和地方病防治的宣傳力度,關愛婦女兒童,關注弱勢群體,救助農村大病患者,把扶貧解困救助資金送到農民手中。組織醫務人員進村入戶宣傳衛生知識,為婦女兒童進行健康檢查和預防疾病諮詢。六是民主法制進村,政策法規宣傳到戶。加大普法教育宣傳力度,開展農村民主法制教育和送法進萬家活動,嚴厲打擊違法犯罪活動,廣泛開展公民道德教育和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工作者以及未成年人保護法的學習宣傳活動,積極穩妥地處理和解決民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和群體性事件,進一步夯實農村穩定的基礎。七是先進文化進村,科學文化服務到戶。鄉上積極倡導移風易俗,廣泛開展農村民眾性文化活動和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豐富農村的文化生活。組織電影下鄉,宣傳現代科技成果,弘揚民族文化。八是機關幹部進村,黨員發揮作用到戶。專門成立了“三農”服務辦公室,下設農村服務工作組,計畫生育服務工作組,民事調解和政策諮詢指導組,具體負責對“三農”工作的服務。選派機關幹部到村任職,在農村黨員中開展“一區三戶”責任制,即黨員責任區、黨員帶頭致富戶、黨員科學示範戶和黨員先進文化傳播戶,對無職黨員進行設崗定責,有效地發揮了黨員的先進模範作用。

經濟發展

大昌汗鄉大昌汗鄉
府谷縣大昌汗鄉提出了實現社會生產總值2.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250元,勞務輸出2000人的奮鬥目標。為實現這一目標,該鎮從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入手,著力破解瓶頸制約,積極構築經濟社會跨越發展的平台。投資200萬元新修郭石、劉王大昌汗元壕鄉通村公路和一街二街的聯絡線路;投資600萬元實施大昌汗鄉政府1500米過境改線工程;投資200萬元建設800米河道改線工程;投資100萬元用於街道硬化、綠化和亮化;投資30萬元鋪設街道給排水管道;投資10萬元新建集貿市場;投資80萬元新修戲台,並在其周圍新建和硬化農貿市場;結合文化站的建設,投資30萬元新修800平方米的小型廣場;投資70萬元修復文化古蹟;投資10萬元維修改造大昌汗敬老院;投資10萬元新建2668平方米的停車場,各項工程總投資1500萬元左右,資金主要來源於縣政府投入、企業集資和鄉鎮自籌三方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