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河鎮

夾河鎮

夾河鎮地處鄂陝界,鄖西縣南部的金錢河與漢水交匯處,北枕秦嶺,南臨漢江,與襄渝鐵路和316國道隔江相望,南北長36公里,東西寬25公里,海拔220米,版圖面積197.49平方公里,夾河鎮轄20個行政村,148個組,10128戶,38326人。境內金錢河與漢江交匯,形成了“三山夾兩河”的壯麗自然景觀,故而得名夾河鎮。

基本信息


簡介

夾河鎮夾河鎮風光
夾河鎮境內水陸交通便利,歷史上曾是一個“河道千帆過,小街商貿興”的商埠重鎮,有“小漢口”之稱。始建於乾隆二十五年的金鑾山廟觀昔日規模宏大,香火旺盛,常有省內外香客結隊朝拜,素有“小武當”之稱。夾河鎮轄20個村(居)委會,148個村民小組,10048戶,總人口38517人(其中回族46戶,143人),耕地面積34577畝,山場254500畝。2005年農村經濟總收入達1496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達2145元,財政收入達107萬元。

夾河鎮自然資源十分豐富,鐵礦鋅礦銻礦水晶石礦等礦藏蘊含量大;水資源開發潛力巨大,裝機7.05萬千瓦的陡嶺子和1.5萬千瓦的孫家灘電站是鄖西最大的兩個電站,裝機容量占全縣的80%以上,裝機27萬千瓦的夾河關電站已完成地勘及淹沒實物指標進行調查統計工作。年產香料煙30餘萬斤,在中國三大香料煙基地之一的鄖西縣,夾河鎮菸葉產量最高。夾河鎮有黃姜面積2萬餘畝,經濟作物種植面積達到70%以上。年輸出剩餘勞動力達1.1萬人以上,農民年增加收入3600餘萬元。隨著三座電站的陸續建起,夾河鎮將成為全市乃至全省的水電重鎮,旅遊業將成為新興產業。

經濟發展

夾河鎮夾河鎮夜景
夾河鎮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鎮。據《隋書地理志》記載:西魏置陽郡,後周改郡置縣,曰“長罔”,後省陽入甲郡,甲郡在今夾河關。明正德年間,屬上津縣轄區,清乾隆三十八年屬鄖西縣轄堡,嘉慶年間為夾河關鎮。民國時期曾設區署、區公所、鄉公所。

夾河水陸交通便利,自古為南北商品交換要地之一。“兩江千帆過,小街商貿興”是其歷史上商貿繁榮興盛的真實寫照,素有“小漢口”之稱。夾漫古道(南起夾河關沿金錢河岸經六朗、上津至漫川關)系陝西山陽至白河縣水陸聯運必經古道,同時也是古代兵家南下必經兵道,如曹魏金人、元初蒙古兵經此至漢江流域。而今,羊大路(羊尾至大壩口),夾景路(夾河至景陽)交匯穿境,集鎮對面便是襄渝鐵路和316國道,從集鎮至麻虎車站僅2公里,距白河車站8公里。

山借水的靈秀,水憑山的巍峨,大自然造就了山川秀美的夾河關。這裡有依山臨水、櫛比鱗次的千年古鎮風貌,也有臨江新建的具有夾河特色的鋼筋水泥“吊腳樓”;有香火不斷、雲霧繚繞的金鑾山古廟宇,也有一目千里的“望江樓”等江邊新景;有石墩、板石建造的古“龍鳳橋”,也有新建的雄偉、壯麗金錢河大橋;有鬼斧神工的自然奇山妙水,也有人造奇觀的陡嶺大壩,孫家灘電站等高峽平湖。這裡有與武當一脈相承的底蘊豐厚道教文化,亦有清乾隆年間流入的伊斯蘭教文化;有傳統的“三月三”、“六月六”等風俗,亦有“齋日”等穆斯林習俗;這有算命、卦、拜神、過陰等陋俗,亦有樂善好施,尊老愛幼的淳樸民風;有川、陝、鄂小吃、大菜,亦有穆斯林的風味菜餚;有龍燈、蚌殼、賽龍舟等傳統節日活動,亦有拔河、街頭對奕等民間娛樂活動;有待屍歌、八叉子等民間小調,亦有戰歌、號子等鄉間歌曲

夾河發展勢頭良好。基礎設施建設取行了大的突破,教育文化衛生事業長足發展,人口素質全面提升,社會秩序空前好轉。2004年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1.34億元,農民平均收入1964元,財政收入215.37萬元被縣委、政府授予“經濟工作先進單位”。2005年,夾河鎮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總目標,穩步推進六大產業(菸葉黃姜蔬菜林特畜牧、民營和打工經濟),著力實施五大建設(集鎮功能配套、金鑾山旅遊開發、重點扶貧項目開發村級公路硬化、人引工程,切實改善四大環境(依法行政、招商引資、生態發展、企業發展),突出抓好三個重點(農民負擔、計畫生育、綜合治理),積極做好兩項工作(鎮直機關建設、執政機制建設),竭力轉變一個職能(政府職能),努力推進鎮域經濟社會全面進步。

勞動力安置

夾河鎮夾河鎮
2005年,鄖西縣夾河鎮576名前往山東青島等地務工的村民分別乘坐12輛客車,歡歡喜喜地踏上返崗的旅途。至此,夾河鎮千餘名在山東青島等地務工的農民工全部由專車送走。2月2日,家在鄖西縣夾河鎮的王啟立致信交通部,反映鄖西縣千餘名在青島打工的農民工擔心春節後買不到返回青島的火車票,希望交通部門幫助解決節後返程難問題。鄖西縣運管部門接到交通部轉來的信件後,迅速掌握了當地在青島務工人員情況,科學合理組織調配運力。為確保農民工安全、順利返崗,鄖西縣運管部門2月23日啟動春運應急預案:在客運站增設了農民工團體購票專用視窗,開通農民工進站專用通道;協調運輸企業從鄖縣等鄰近縣市調集運力20多輛,開通農民工運輸專車;成立農民工運輸諮詢接待組,深入到人群中調查了解農民工流向和流量等信息。鄖西縣已將3.3萬名農民工運往山東上海北京福建浙江江蘇陝西等地。

新農村建設

夾河鎮夾河鎮領導
夾河鎮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為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既是一項系統工程,又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結合荊門實際,當前要做到“五個好”:一是學習培訓好。以縣(市、區)為單位培訓鄉鎮幹部、村幹部,通過認真學習檔案、舉辦培訓班等途徑,把廣大幹部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精神上來,統一到省委的要求上來;二是宣傳發動好。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農民民眾是主體,要廣泛宣傳發動民眾,使他們消除思想顧慮,統一思想認識,積極投身新農村建設的偉大實踐。三是要科學規劃好。三級都要搞好規劃,規劃要符合客觀規律,因地制宜,分類指導,並與“十一五”規劃銜接起來。四是試點要辦好。允許試點村從各自實際出發選擇不同的切入點來搞試點,試點要突出特色,不搞一刀切、一律化。五是開局要好。努力實現新農村建設開局之年農民人均增收200元的奮鬥目標。

夾河鎮政府領導指出,發展、增收是新農村建設的頭等大事、中心任務。要正確處理好發展生產與其他各項工作的關係,切實把發展、增收擺在第一要務位置來抓,為建設新農村夯實物質基礎;要正確處理好國家扶持與自力更生的關係,教育廣大民眾不等、不靠、不要,用自己的汗水建設美好家園。針對當前的發展和增收工作,鎮府領導指出,一要進一步調整農業結構。大力調整品種結構,發展高產、優質、生態、安全的現代農業;調整農業內部結構,大力發展養殖業;調整農業經濟結構,大力發展鄉鎮企業。二要進一步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著力抓好龍頭企業建設。三要積極推進科技興農,不斷提高農業效率。四要大力發展勞務經濟,推動農民務工增收。要廣泛宣傳,轉變民眾思想觀念;切實加大對農民工的培訓力度,讓農民學到一技之長;大力發展勞務中介組織和勞務經紀人,充分發揮創業能人、大戶等的帶動作用輸出勞務;要切實維護外出農民工的合法權益,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

教育

夾河鎮夾河鎮國小
夾河鎮百井國小位於湖北省襄樊市夾河鎮百井村委會,學校歷史悠久,底蘊豐厚,人才輩出,是學生騰飛的搖籃,教師成長的沃野。學校擁有一支團結、實幹、高素質的具有開拓精神的教師隊伍,曾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優秀教師,有國家優秀班主任、國家優秀體育教師、國家優秀教育工作者。教師們憑著開放的教育思想,領先的科研,以良好的素質,進取的態度,奉獻的精神和踏實的作風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學生。學校以“開發潛能、發展個性”為育人理念,從整體改革實驗到差異教育的研究,從二級循環活動的嘗試到創新教育的思考以及網路環境下教學模式的探索,捕捉著現代教育最敏感的話題,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學校一貫堅持“品牌、質量、服務”的意識,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進程中,以一流的教育質量樹立了自身的品牌形象,贏得了社會的讚譽,是老百姓心目中最好的學校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