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丙嗪類中毒

氯丙嗪類中毒

氯丙嗪又名冬眠靈,為酚噻嗪類的衍生物,在臨床上用於治療精神病、鎮吐、降溫、降壓、抗驚厥、人工冬眠療法以及加強催眠藥、麻醉藥及鎮痛藥的作用都有良好的療效。

基本信息

氯丙嗪類中毒氯丙嗪類中毒
氯丙嗪過量誤服、治療時長期套用較大劑量、某些對本類藥物過敏病人等,均可引起中毒,由於氯丙嗪是突觸後多巴胺受體阻斷劑。過量可損害黑質,使紋狀體內多巴胺缺失,從而使膽鹼能神經遞質的作用相對增強,出現震顫麻痹。

病原介紹

氯丙嗪類中毒含有氯丙嗪的藥物
為中樞多巴胺受體的阻斷劑,精神病人服用後,在不過分抑制情況下,迅速控制精神分裂病症人的躁狂症狀,減少或消除幻覺、妄想,使思維活動及行為趨於正常。大劑量時又可直接抑制嘔吐中樞產生強大的鎮吐作用,抑制體溫調節中樞,配合物理降溫,使體溫降低,基礎代謝降低,器官功能活動減少,耗氧量減低而呈“人工冬眠”狀態。能增強催眠、麻醉、鎮靜作用。可阻斷外周α-腎上腺素受體、直接擴張血管,引起血壓下降,大劑量時可引起體位性低血壓,應注意。可降低心臟的前負荷,而改善心臟功能(尤其是左心功能衰竭),對內分泌系統有一定影響。臨床用於治療精神病、鎮吐、低溫麻醉及人工冬眠,與鎮痛藥合用,治療癌症晚期病人的劇痛,治療心力衰竭。
注射或口服大劑量時可引起體位性低血壓,對肝功有一定影響,停藥後可恢復。長期大量使用引起錐體外系反應
,可發生過敏反應、皮疹、剝脫性皮炎、粒細胞減少,一旦發生即停藥。引起眼部併發症,為角膜和晶體混濁眼壓升高,有過敏史者、肝功能不良、尿毒症及高血壓慎用,可引起抑鬱症

病理生理

氯丙嗪類中毒病毒因子
氯丙嗪為強安定劑,能阻滯中樞突觸後多巴胺能受體,具特殊的中樞抑制作用,包括阻滯中腦邊緣與情緒思維有關的多巴胺系統、錐體外系統(黑質、蒼白球、紋狀體)、多巴胺系統和M受體以及丘腦的多巴胺系統,還能阻滯網狀結構上行激活系統的α-腎上腺素能受體。這類藥物主要用於治療精神病。其安全範圍較大,就氯丙嗪而言,用量可小至20~30mg/d,大至1~2g/d,致死量個體差異較大。一次誤服過大劑量可引起急性中毒,表現為中樞性及周圍性抗毒蕈鹼作用,引起錐體外系及神經內分泌的改變,血壓降低。長期大劑量用藥因藥物自體內排泄的時間很長,易發生慢性中毒。此外,用藥早期藥物對骨髓有直接毒性作用,對心肌也有毒性作用。其機制不明。因其對肝臟毒性作用,可引起膽汁淤積性黃疸。

臨床表現

氯丙嗪類中毒昏迷症狀
誤用較大劑量時,病兒出現頭暈、嗜睡、表情淡漠、軟弱,有時引起精神失常,亂語亂動;還可發生流涎、噁心、嘔吐、腹痛、腹脹、黃疸、肝腫大等。過大劑量所致的急性中毒常發生心悸、四肢發冷、血壓下降,甚至休克,患兒呼吸困難,瞳孔縮小,昏迷和反射消失。尿中可出現蛋白,紅、白細胞及管型。長期套用大劑量可致粒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溶血性貧血等,甚至發生再生障礙性貧血。偶有因用治療劑量而出現黃疸、肝及淋巴結腫大、哮喘、皮疹、紫癜、粒細胞減少、發熱等。並可發生椎體外系症狀,如震顫、肌肉強直、不自主運動、牙關緊閉、吞咽困難、斜頸、眼旋轉等。小兒以強直和不能安靜為主,還可出現面神經麻痹,發音困難和口吃,眼眶周圍肌肉痙攣,甚至角弓反張狀態。少數引起眼部損害,導致視力減退,甚至失明。尿內氯丙嗪試驗陽性。

診斷檢查

氯丙嗪類中毒診斷檢查
(一)病史
服毒史及套用本類藥物史
(二)臨床表現
包括神經系統症狀、心血管症狀、黃疸、血液系統、泌尿系統、消化系統、代謝和內分泌系統及皮膚症狀。體檢注意有無嗜睡、噁心嘔吐、呼吸困難、縮瞳、流涎、血壓降低、驚厥、反射消失、昏迷等表現。
(三)實驗室檢查
可進行尿液氯丙嗪定性試驗、尿常規尿三膽血常規(必要時可作骨髓塗片檢查)、血化學(糖、膽固醇測定)和肝功能檢查。
應與以下疾病相鑑別:
鎮靜催眠藥是中樞神經系統抑制藥,具有鎮靜、催眠作用,過多劑量可麻醉全身,包括延腦中樞;長期濫用可引起耐藥性和依賴性而導致慢性中毒。因自殺或誤服大劑量鎮靜催眠藥引起的中毒稱為急性鎮靜催眠藥中毒。其臨床表現為:①巴比妥類中毒:輕度呈嗜睡,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共濟失調,步態不穩,眼球震顫等;重度出現昏迷,呼吸淺而慢至呼吸停止,血壓下降甚至休克,體溫降低,可並發肺炎肺水腫腦水腫、腎衰等。②苯二氮卓類中毒:主要呈嗜睡,頭昏,言語含糊不清,意識模糊,共濟失調。

治療方案

氯丙嗪類中毒藥物治療
1.急性中毒

(1)促使藥物排出體外:口服中毒者儘早(最好在服藥後6小時內)洗胃,並給瀉劑,靜脈補液。病情重篤者應予以血液透析治療。

(2)一般處理:患者應平臥,儘量少搬動頭部,以避免直立性低血壓。保持呼吸道通暢等。

(3)對症處理:①低血壓可用去甲腎上腺素或去氧腎上腺素靜脈滴注;忌用腎上腺素或多巴胺,以防血壓進一步下降,也不主張套用間羥胺;②驚厥發作可用地西泮10mg溶於葡萄糖溶液中,緩慢靜脈注射,5分鐘注完;也可用異戊巴比妥鈉0.1~0.2g用葡萄糖溶液稀釋後靜脈滴注,或硫噴妥鈉250mg稀釋後緩慢靜脈注射;③昏迷患者可給予哌甲酯(利他林)40~100mg肌內注射;必要時每0.5~1小時重複套用,直至甦醒;但伴驚厥者忌用之。

2.慢性中毒

(1)立即停藥。

(2)對症處理:①錐體外系症狀可用擬多巴胺類藥如左旋多巴0.1~0.23g,每日2次;每隔2~4日劑量增加0.25~0.75g,每日3次;一般有效劑量為2~5g,每日3次,共分4~7次服用;卡比多巴初用10mg,每日4次,以後每隔3~7日增加40mg/d,直至每日用量達200mg;也可選用多巴胺能受體激動劑如溴隱亭,1.25~2.5mg,每日2次;還可給予抗膽鹼藥,如苯海索(安坦)2mg,每日3次;丙環定(開馬君)5mg,每日3次等;②低血壓明顯者可肌內注射去氧腎上腺素(新福林)10mg或間羥胺10mg;也可用間羥胺稀釋後靜脈滴注,按血壓調節滴注速率;③膽汁淤積性黃疸可用熊去氧膽酸糖皮質激素等口服;或門冬酸鉀鎂、菌梔黃稀釋後靜脈滴注。

自救措施

氯丙嗪類中毒催吐方法
催吐
首先套用最簡單的方法,即用手指、匙柄、壓舌板、筷子、羽毛等鈍物刺激咽後壁,引起反射性嘔吐。也可用2~4%鹽水或淡肥皂水催吐。必要時可用0,5~1%硫酸銅25~50ml灌服。中樞反射性催吐劑只在特殊情況下使用,如不能灌服催吐液者可用阿朴嗎啡,成人5mg,5歲以上兒童1mg,皮下注射,5~10分鐘可出現嘔吐,但有休克中樞神經系統抑制及嗎啡中毒者禁用,已發生嘔吐的病人應多次飲清水或鹽水使其反覆嘔吐,達到洗胃的目的。
洗胃

患者可取坐位,昏迷患者取平臥頭側位。假牙應取下。極度煩燥者可酌情給予鎮靜劑。一般使用洗胃管,昏迷患者及兒童可用普通胃管,出口端連線注射器後反覆注液及抽吸,或連線在胃腸減壓器上。胃管前端塗以石臘油潤滑,經口腔(普通胃管可經鼻腔)插入。成人一般插入深度45~50cm。插入時如病人出現咳嗽或紫紺,可能誤入氣管,須迅速拔出重插。插入後應首先確定管子是否在胃內。可先用注射器抽取,如見到胃內容物,則在胃中。亦可用注射器向胃內決速注入少量空氣,同時在劍突下聽診可聞到氣泡聲,也可確定在胃內。胃管入胃後應儘量先將胃內容物抽出,再行洗胃。洗胃時每次注入液體以200~300m1為宜,過多則易將中毒藥物驅入腸內。洗胃應徹底,至洗出液完全清澈為止。對腐蝕性毒物,用洗胃軟管,宜先灌入牛奶或蛋清,洗液量適當減少,洗胃後留置一合適胃管用於減壓及觀察消化道情況。
導瀉

在催吐或徹底洗胃後,可由胃管注入或口服瀉劑,使已進入腸腔的毒物迅速排出。常用瀉劑為50%硫酸鎂50ml(具有中樞神經抑制作用的毒物中毒者忌用)或硫酸鈉10/u15g溶於100ml水中。’體質極度衰弱者、。已有嚴重脫水患者及強腐蝕性毒物中毒者及孕婦禁用導瀉。

預防措施

氯丙嗪類中毒疾病預防
1.注意嚴格掌握適應症和用藥劑量、長期用藥應注意其副作用和毒性反應。

2.對心、肝、腎功能不全及中樞神經系統明顯抑制的患者應禁用或慎用。

3.精神病患者用藥應由病人家屬或醫務人員按照每次用量給藥,看其服用、

4.與全身麻醉藥(包括酒精)、抗膽鹼能藥物(如阿托品)、解熱鎮痛藥、降壓藥、抗震顫藥(如左旋多巴)等藥合用必須慎重。

5.在使用胰島素、降糖靈、磺醯脲類等藥物時,勿同時使用氯丙嗪類藥物、以免引起黃疸及肝功能異常。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