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工程大學電氣信息學院

武漢工程大學電氣信息學院

武漢工程大學電氣信息學院始建於1977年,其前身是自動化系,現有自動化、測控技術及儀器(省級特色專業)、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四個本科專業,其中自動化專業設有過程自動化和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兩個專業方向。學院現有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工學碩士授予點。

基本信息

武漢工程大學電氣信息學院武漢工程大學電氣信息學院

電氣信息學院於1977年開始本科招生,以培養優秀的電子信息工程測控技術自動化的開拓套用型人才為宗旨,基礎知識與專業知識並重,理論素養與實踐能力兼顧。本院畢業生專業基礎紮實,綜合運用知識能力、科研創新和實踐能力強,遍及海內外大專院校、科研機構、跨國公司、大中型企業,許多畢業生成為所在單位學術帶頭人。

學院概況

武漢工程大學電氣信息學院武漢工程大學電氣信息學院
在校學生參加課外科技活動的比例在前5%以上。自1992年以來,本科生每年都有作品選送參加全國“挑戰杯”大學生課外科技競賽中國大學生套用科技發明大獎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湖北省“匯凱杯”大學生科技發明競賽和湖北省大學生實用發明作品競賽等。

現有四個本科專業:自動化、測控技術及儀器、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1個碩士點: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

1個校扶持學科: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學院下設5個專業教研室:自動化教研室、電氣工程教研室、檢測技術與儀器教研室、電子信息工程教研室、通信工程教研室;

2個基礎教研室:電工教研室,電子教研室;

1個研究所:自動控制中心;

1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電工電子實習基地

武漢工程大學電氣信息學院武漢工程大學電氣信息學院
電工電子實習基地1999年5月正式成立。2000年1月,電工電子實習基地通過了省教委實驗教學專家組的“雙基”實驗室(電工、電子實習基地)教學合格評估。 《電工電子實習》現為我校的優質課程。在過去的六年中,電工電子實習基地完成了電氣信息學院、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環境與城市建設學院、化工與製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學院及理學院等上萬名學生的實習任務。實習基地現有指導教師13人,基地現有面積600平方米,其中電子實習144平方,66個工作檯位;電工實習電控部分144平方,22個電控櫃,電子設計自動化《EDA》實習室約108平方,有12套開發系統。另有一個實習準備室約15平方,整個實習基地可同時接納6個班進行實習。《電工電子實習》課程的內容分為電工電子及《EDA》三大模組,根據不同專業及不同層次的需求可選擇其中的一種或幾種進行。

武漢工程大學-德州儀器DSP聯合實驗室

武漢工程大學電氣信息學院武漢工程大學電氣信息學院
數位訊號處理器(DSP)是現代數位技術中最為重要的技術之一,是電類專業教學和科研水平高低的標誌性技術之一。廣泛套用於自動化、電信、通訊、電力、醫學、家用電子等等方面。DSP聯合實驗室的主要作用(1)DSP技術套用面廣,可以套用於信號處理、實時控制、圖象處理等等方面,套用範圍覆蓋自動化電信通訊電力醫學家用電子等等,適合自動化、測控儀表、電信與通訊、計算機、機械電子等專業高年級本科學員和研究生開展科學研究。建設DSP聯合實驗室不僅能夠使我院的自動化、電信、通訊、電力各個專業的教師和學生從中受益,還能夠使學校其他相關專業的學員能夠從中受益。(2)DSP技術同時也是綜合性較強的套用技術,涉及數學、仿真、計算機、電子、技術管理和具體套用對象的專門知識,能夠很好地鍛鍊研究人員的綜合才能。(3)TI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公司,開展以聯合實驗室為主要形式的大學計畫多年,在國內聲譽較好,管理比較規範,有許多成熟經驗可供借鑑,先建立“TI聯合實驗室”風險小,成功率高。(4)TI聯合實驗室計畫的大學總數控制在100所大學,每個聯合實驗室都在TI公司的網站上公布,同時學校也有更多的機會參加一些較為前沿課題研究,能夠提高我院知名度。(5)能夠解決電氣信息學院長期缺少這方面相應的裝備,使之能夠有效地組織起相關教學和實驗。(6)DSP實驗室是電氣信息學院必備的建設項目,早建設早受益。採用聯合建設實驗室模式,在經濟上經初步測算,能夠節約專業設備投資約50%。(7)採用聯合建設實驗室模式,對於探索我院實踐教學和學科建設具有示範作用,影響深遠,對於教學、實驗、科研、學科建設具有積極作用。六目前取得的成績(1)首批教學設備於2005年上半年用於學員畢業設計。2005年下半年用於02自動化特色班DSP課程教學和碩士博士研究生教學中,開展了多項實驗,學員普遍反映操作調試方便、易於自學、實用,激發了學員學習熱情。(2)在TI公司和瑞特創新公司支持下,已經完成了理論教學內容的多媒體課件製作和部分實驗課程多媒體課件製作。(3)在2005年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中,聯合實驗室配套的各種設備為競賽取得良好成績提供了重要的物資保障。(4)為吸引更多的知名企業來我校建立聯合實驗室起到了促進作用。

機構設定

武漢工程大學電氣信息學院武漢工程大學電氣信息學院
學院黨委

書記:王雪梅

副書記:黃艷

委員:王雪梅 黃艷 沈斌 趙振華 戴麗萍

學院行政

院長:秦實宏

副院長:文小玲

副院長:楊帆

副院長:沈斌

副院長:黃艷

學院工會

主席:

委員:範文波 程莉 許楠 劉霞

學院團委

書記:任鵬

委員:

學院辦公室

主任:範文波

學院教學管理科

副科長:王曉慧

教研室(中心)主任

自動化教研室:陳裕國

電氣工程教研室:江衛華

測控技術與儀器教研室:楊帆

電子信息工程教研室:趙振華

通信工程教研室:熊開盛

電工教研室:羅明

電子教研室:戴麗萍

實驗中心:郭德文

創新中心:陳家林

教工黨支部書記

教工第一黨支部:劉霞

教工第二黨支部:陳家林

教工第三黨支部:趙振華

教工第四黨支部:戴麗萍

學院學生管理小組

學院學術委員會

學院教學指導委員會

本科專業介紹

1、自動化專業

武漢工程大學電氣信息學院武漢工程大學電氣信息學院
本專業以自動控制理論、電氣技術、電工電子技術電機與拖動感測器與檢測技術、數位訊號處理、過程控制、微型計算機原理及微機控制技術為主技術基礎,專業培養從事工廠電氣設備自動控制系統、生產過程自動化系統的設計、仿真、製造、運動、維護的工程技術人才。

專業師資力量雄厚,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教師19名,正、副教授占教師總人數50%以上。培養的學生理論基礎紮實、知識面廣,具有較強的科學研究、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

學制四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2、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

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以掌握儀器設計製造、測量控制知識和技能,能從事測量與控制領域內相關技術工作,能進行儀器與系統的設計製造、科技開發、套用研究、運行管理方面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電工、電子技術,有關儀器的基本理論、測量與控制理論和測控儀器的設計方法,受到現代化測控技術和儀器套用的訓練,具有本專業測控技術及儀器系統的套用與設計開發能力。

學制四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3、電子信息工程專業

武漢工程大學電氣信息學院武漢工程大學電氣信息學院
培養具有電子技術和信息系統的基礎知識,能從事各類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的研究,設計,製造,套用和開發的高等工程技術人才。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信號的獲取與處理、電子設備與信息系統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受到電子與信息工程實踐的基本訓練,具備設計、開發、套用和集成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的基本能力。

學制四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4、通信工程專業

本專業培養具備通信理論與技術、通信系統和通信網路等方面的知識,能從事通信網路、通信系統及各類電子與信息系統的研究設計、製造、套用與開發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通信理論、信息傳輸及通信網路技術、掌握通信原理、電信網路、計算機通信及電子與信息系統方面的專業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術,具備設計、開發、套用和集成通信與電子系統的能力。

本專業學制四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研究生教育

武漢工程大學電氣信息學院武漢工程大學電氣信息學院
電氣信息學院研究生教育簡介

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碩士點2001年獲省批准立項,經過多年的建設,現已初具規模。檢測技術是自動控制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智慧型儀表又是自動檢測技術的重要手段。隨著計算機技術和感測技術的不斷發展,檢測技術朝著集成化、小型化、智慧型化方向發展;虛擬儀器進一步拓寬了智慧型儀表的研究領域;現場匯流排的套用,使計算機、通訊與智慧型儀器儀表結合,形成了現代過程控制檢測技術和裝置的主導發展方向。本研究方向主要涉及石油、化工等過程參數的檢測與控制。本研究方向主要探討過程檢測的理論、模型和方法,研製新型智慧型儀器儀表和測控系統。近年來,我們在“變值系統誤差判據及限定條件”、“基於多元差分方程算式造氣爐氣化層溫度測量”、“工頻信號相位與幅值測量新方法”、“同階系統同時鎮定和控制問題的研究”、“具有有限二階矢量測噪聲系統建理論與方法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並研製了“超音波測厚儀”、“智慧型流量儀”、“油井鑽壓數顯指重表”、“指重校驗儀”等智慧型化檢測儀表。近三年共發表論文100多篇,科研進帳400餘萬元,研究成果多項獲獎。電氣信息學院導師簡介戴克中:教授研究方向:測試技術與智慧型儀表楊先麟:教授研究方向:測控技術、虛擬儀器、計算機網路及套用。談宏華:博士,教授研究方向:機電一體化,運動控制系統胡中功:教授研究生處處長研究方向:魯棒控制理論,控制理論及套用文小玲:副教授研究方向:電力電子技術與電氣傳動趙振華:副教授研究方向:智慧型儀器與自動化控制裝置楊帆:副教授研究方向:自動化儀器儀表及控制陳杰:副教授研究方向: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陳國平:副教授研究方向:過程控制

優質課程

武漢工程大學電氣信息學院武漢工程大學電氣信息學院
電路理論》院優質課程1 現狀與三年前相比,如今電路課程組教師結構狀況有較大改善。課程組現有教師10人,其中,具有碩士研究生學歷的5人;副教授4人、講師及工程師5人、助教1人;教學骨幹4人。2 培養措施⑴ 在校、院支持下,積極引進電路課程教師,並在政治思想和業務能力上嚴格把關。三年來引進碩士研究生2名,一名助教考取華中科技大學碩士研究生,即將畢業回校。⑵ 對青年教師,教研室指定專人負責培養,從思想、工作和生活上全面關心他們,並制定嚴格的培養計畫和措施。從教案準備、習題解答、試做實驗、反覆試講,到正式講課等各教學環節嚴格把關。每學期都要組織課程組教師開展聽課評課活動,幫助青年教師儘快適應教學過程,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實踐技能。⑶ 教研室支持4名講師參加校內研究生班學習,達到在職提高的目的。⑷ 鼓勵和支持青年教師參加全國性學術會議,參加科研和教學研究活動。⑸ 組織電路課程組教師到華工電工電子實習基地、自控系及電氣信息學院參觀重點實驗室,並同相關教授和工程技術人員座談討論電類實驗室的建設與發展大計,為提高電路實驗技能和質量,促進電路理論和實踐環節的建設方面均取到了很好的作用。3教學研究與學術水平課程組教師都能認真對待教學工作,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授課內容充實,教學環節緊湊;重點突出,啟發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無教學事故。 教學研究的主要內容有:課堂教學研究,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深入探討;實踐性教學環節的改革與探索;實驗內容的擴展和實驗裝置的改進;教學手段的改革與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研究等。 1997年以來,電路課程組教師獲校內教學優秀獎等各種教學獎12項;完成省級、校級科研課題8項;校青年基金資助項目2項;省級、校級教學研究項目6項;在全國性學術刊物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和教學研究論文105篇。電路課程組教師還多次參加全國性學術會議,並發表了多篇論文。僅在2000-2002年的3年間,課程組教師發表論文53篇;主編正式出版教材2部,參編教材1部;完成橫向科研課題10項,進帳金額50多萬元;完成教學研究立項1項,正式進行中的1項;科技論文獲省市級獎4項;教學優秀二、三等獎各1項。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