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民間工藝

武威民間工藝

武威,歷來就有“銀武威”之稱謂,地域遼闊,地形複雜,山川壯麗,氣候宜人,物產資源豐富,名品特產琳琅滿目。武威的民間工藝主要是刺繡和編制。

武威民間工藝

介紹

刺繡在清朝民國時期比較普遍,有繡像(神像和人像)、裝飾物、如寺觀中的傘蓋幃慢旗幟、商號門前的橫幅、豎旗,家庭中的桌裙、椅披;穿著方面的坎肩馬褂圍肚繡花鞋,直到生活小用品如錢荷包煙荷包筆袋子等,也有繡戲裝的。濃濃地情、密密地意,這些荷包、針扎反映了淳樸的絲路古風。 到民國後期,大件刺繡已衰落,僅在婦女中間繡一些實用性的小物品,如藏針用的針扎於、襪底子、襪後跟,舊式枕頭上的枕頂子、煙荷包、繡花鞋等。民眾俗稱扎花,會不會扎花是品評婦女針線活好不好的標準。隨著時代的演進,刺繡又從實用型轉入裝飾性,一些普通家庭中,可看到在各色布料上繡有花卉鳥類的枕套、被罩、電視機罩、床圍等刺繡品,且由手工刺繡轉向機繡。

歷史

編織在清朝、民國時期很多,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就地銷售,實際是一種農副產品。有麥桿編織品,如草帽、蟋蟀籠等,蘆葦編織的炕席,芨笈草編織的炕席、糧囤、擔筐、背斗、車圈等。柳條編織的簸箕、柳筐、簸籃等。近年來有用高粱桿子編織廚房小用具如蒸蔑子、鍋蓋子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