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花夢

字,是中國目前所見到的彈詞以及古代小說中,篇幅最長的一種。 作者在自序中說:“是書也,獨生色桂恆魁一人耳。 關於此書的寫作動機,陳儔松在《序》中說,作者“常對余偶評歷史興衰,於唐室大有感慨。

簡介

它是清代道光年間福州女作家李桂玉用畢生精力寫成的,全書360卷,約483萬字,比《紅樓夢》長4倍。

主要內容及特點

近代長篇彈詞。福建女作家李桂玉撰。作者生卒年不詳,約生活在清道光年間。她自幼生於隴西,及長,嫁於湘閩,好讀書,博聞多才,長於詩體。她的盟姐佩香女史陳儔松說她“性本幽嫻,心耽文墨,於翰章捲軸尤為有緣。每於省問之暇,必搜羅全史,手不停披,出語吐詞,英華蘊藉”(《榴花夢序》)。她竭畢生精力,創作《榴花夢》彈詞。此外還曾刪定《三奇緣傳》。
《榴花夢》是一部未經刊印的大型抄本。全書 360卷,最後 3卷由“浣梅女史”(女作家楊美君、翁起前二人合署的筆名)續成。每卷 2回,回回有目。全文約4838000 字,是中國目前所見到的彈詞以及古代小說中,篇幅最長的一種。
《榴花夢》以唐朝為歷史背景,主要情節是敘述女主角桂恆魁(桂碧芳)的故事。她幼出名門,長逢亂世。由於權□當道,勾結外藩入侵,唐天子被圍於揚州。在邦國將傾的時刻,桂恆魁毅然女扮男裝,起兵經略天下。她先定外藩,而後回兵救駕;唐皇拜她為天下兵馬大元帥,賜鉞節制諸路勤王兵馬。事定之後,唐皇酬勛,賜她誓書鐵券,裂土封王。但不久,唐皇嫌她功高震主,產生疑忌,於是羅織罪名,想置她於死地。恆魁機智,始得自全。外國窺見勛臣失勢,以為有機可乘,再度入侵,桂恆魁又提兵殄滅南蠻,並回戈北上,肅清君側,終於廓清宇內。全書兼寫恆、羅、梅、桂四大族姓的生活,最後以吉慶終場。
《榴花夢》塑造了文武雙全、智勇絕世的女英雄桂恆魁。作者在自序中說:“是書也,獨生色桂恆魁一人耳。夫桂恆魁一女子也,生居綺閣,長出名門,仕女班頭文章魁首,抱經天緯地之才,鏇轉乾坤之力,可稱女中英傑,絕代梟雄,千古奇人,僅聞僅見。當其深閨雉伏,不飛不鳴;一經駭浪,驚濤光起,百年事業。”作者將人間可能樹建的各種豐功偉績,集於恆魁一身,一洗百世裙釵所受的封建桎梏,讓閨閣女子揚眉吐氣。關於此書的寫作動機,陳儔松在《序》中說,作者“常對余偶評歷史興衰,於唐室大有感慨。蓋自貞觀以後,法紀乖張;中、晚以來,朝綱廢弛,外藩侮主,逆閹無君。神器動搖,柔懦不振”。考慮到此書兩篇序文均題作“道光辛丑(1841)年梅月(農曆五月)”,正是鴉片戰爭爆發,帝國主義入侵,投降派百計求降而抗敵愛國名臣林則徐、鄧廷楨等則備遭打擊迫害之時,作品顯然寓有借古諷今之意。作品中常借人物之口,直接譴責當道“柔懦不振”,權臣賣國求和、殘害忠良,抨擊昏庸官吏“武將文臣枉許多,平時坐享皇家祿,到此無能代國勞”。這表明作者李桂玉有一定的憂國憂民的思想。它的局限,在於作者仍拘泥於封建道德範疇所允許的所謂“功業”,未能突破樊籬,直接面向現實。
此書每卷回目,用八字四句組成,如第一卷:“唐天子建儲安國本,賢小姐園中爭寶劍,桓總戎遣子探慈親,桂舍文月下遇妖魔。”全書多用七字句的韻文寫成。關於藝術上的特色,陳儔松說:“提綱布伏,莫不一新。如海市蜃樓,隱約幻化;如天孫織錦,綺麗驚奇”,“意則層出疊深,事則千奇萬變。望之如危峰疊嶂,屹立參差,或形舞鳳飛鸞,或現龍蹲虎踞”,評論頗得其實。全書採用明白流暢的通行文語,不夾雜方言俚語。文筆活潑秀麗,韻如環扣,節律相稱,是中國近代彈詞中的名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