棣棠花[中藥]

棣棠花[中藥]
棣棠花[中藥]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棣棠花,中藥名。為薔薇科植物棣棠花 (L.)DC.及重瓣棣棠花 (L.)DC.f.(Witte)Rehd.的花。棣棠花分布於華東、西南及陝西、甘肅、河南、湖北、湖南等地。重瓣棣棠花湖南、四川、雲南有野生,我國南北各地普遍栽培。具有化痰止咳,利濕消腫,解毒之功效。常用於咳嗽,風濕痹痛,產後勞傷痛,水腫,小便不利,消化不良,癰疽腫毒,濕疹,蕁麻疹。

基本信息

別名

金旦子花、雞蛋花、三月花、金棣棠、青通花、通花條、清明花、小通花、地團花、金錢花、雞蛋黃。

入藥部位

花。

性味

味微苦、澀,性平。

歸經

歸肺、脾、胃經。

功效

化痰止咳,利濕消腫,解毒。

主治

咳嗽,風濕痹痛,產後勞傷痛,水腫,小便不利,消化不良,癰疽腫毒,濕疹,蕁麻疹。

相關配伍

1、治風濕關節痛:棣棠花、黃荊條、大血藤、絲瓜絡、木賊、茜草各9g,透骨草12g。水煎服。(《青島中草藥手冊》)

2、治消化不良:通花條花15g,炒麥芽12g。水煎服。(《甘肅中草藥手冊》)

3、治癰疽腫毒:(棣棠)花、馬蘭、薄荷、菊花、蒲公英各9-15g。水煎服。(《浙江藥用植物志》)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煎水洗。

採集加工

4-5月採花,曬乾。

形態特徵

1、棣棠花:又名金碗、地棠、黃度梅、金棣棠、黃榆葉梅、麻葉棣棠。落葉灌木。高1-2m,稀達3m。小枝綠色,圓柱形,無毛,常拱垂,嫩枝有稜角,枝條折斷後可見白色的髓。葉互生;葉柄長5-10mm,無毛;托葉膜質,帶狀披針形,有緣毛,早落;葉片三角狀卵形或卵圓形,先端長漸尖,基部圓形、截形或微心形,邊緣有尖銳重鋸齒,上面無毛或有稀疏柔毛,下面沿脈或脈腋有柔毛。花兩性,大而單生,著生在當年生側枝頂端,花梗無毛;花直徑2.5-6cm;萼片5,覆瓦狀排列,卵狀橢圓形,先端急尖,有小尖頭,全緣,無毛,果時宿存;花瓣5。寬橢圓形,先端下凹,比萼片長1-4倍,黃色,具短爪。雄蕊多數,排列成數組,疏被柔毛;雌蕊5-8,分離,生於萼筒內;花柱直立。瘦果倒卵形至半球形,褐色或黑褐色,表面無毛,有皺褶。花期4-6月,果期6-8月。

2、重瓣棣棠花:與正種不同點是花瓣微重瓣。

生長環境

1、棣棠花:生於海拔200-3000m的山坡灌叢中。分布於華東、西南及陝西、甘肅、河南、湖北、湖南等地。

2、重瓣棣棠花:生於海拔200-3000m的山坡灌叢中。湖南、四川、雲南有野生,我國南北各地普遍栽培。

性狀鑑別

花呈扁球形,直徑0.5-1cm,黃色;萼片先端5,深裂,裂片卵形,筒部短廣;花瓣金黃色,5片,廣橢圓形,鈍頭,萼筒內有環狀花盤;雄蕊多數;雌蕊5枚。氣微,味苦澀。

藥理作用

利尿作用。

相關論述

1、《重慶草藥》:“止咳。治小兒咳嗽,百日咳,消化不良。”

2、《湖南藥物志》:“治風濕關節痛,水腫。”

3、《四川中藥志》1962年版:“治久咳,小兒蕁麻疹。”

4、《雲南中草藥》:“主治肺結核。”

5、《甘肅中草藥手冊》:“主治肺熱久咳,肝炎及產後勞傷關節疼痛。”

6、《青島中草藥手冊》:“主治風寒咳嗽。”

7、《河北中草藥》:“行水消腫,止痛。適用於小便不利,浮腫尿少,以及飲食停積,脘腹脹悶,慢性氣管炎。”

8、《浙江藥用植物志》:“主治濕疹。”

附註

棣棠花的根(棣棠根)、葉(棣棠葉)均可供藥用。應該指出的是,棣棠樹的根、枝葉與其花的功效相似,但藥力較弱,故常用其花。

薔薇科·薔薇亞科待協作詞條

薔薇亞科(Rosoideae Focke),是薔薇科底下四個亞科的其中之一,包括有不少灌木及多年生草本植物,例如:草莓、玫瑰花、覆盆子等。只有少數植物是一年生植物。本任務為整理類任務,歡迎大家共同協作來完善這些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