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白毛蟲

桑白毛蟲

桑白毛蟲屬鱗翅目,夜蛾科昆蟲。成蟲:體長27~29mm,翅展62~69mm。體深灰色,腹面灰白色;前翅灰白色至灰褐色,劍紋褐色,翅基劍紋樹枝狀,端劍紋2條,腎紋外側一條較粗短,近後緣一條較細長,2條均不達翅外緣;環紋灰白色較小,黑邊;腎紋灰褐色較大,具黑邊;內線灰黑色,前半部系雙線曲折,後半部為單線,較直且不明顯;中線灰黑色,外線為鋸齒形雙線,外則者黑色,內側者灰白色,緣線由一列小黑點組成。

基本信息

【病蟲名】

桑白毛蟲 別名桑劍紋夜蛾、大劍紋夜蛾等
【為害作物】桑樹

【為害分布】

桑白毛蟲的寄主植物除桑樹外,尚有山楂柑桔香椿等植物。該東北華北、西南、西北、華東、中南各均有發生和為害。是桑園生產上重要食葉害蟲
【危害症狀】低齡幼蟲為害桑葉下表皮葉肉,殘留上表皮,長大後咀食葉片,殘留主脈,發生嚴重時將全樹桑葉吃光,影響光合作用,造成桑葉產量下降,質量變劣,蠶繭變薄,經濟效益降低。

【病蟲形態】

後翅灰褐色。頭部灰白色,額側黑色,觸角絲狀,複眼黑色球形,各足脛節側面具黑紋,跗節腹面具褐色刺3縱列。:扁饅頭形,淡黃至黃褐色,直徑約1mm。幼蟲:體長48~52mm,體黑色,密被黃色長、短毛及粗針狀黑色短刺毛。黑色短刺毛簇生於體背毛瘤上,故貌視背線,黑色,其兩側及體側為黃色,體側毛瘤凸起較明顯。頭、前胸盾、胸足黑色具光澤;趾鉤單序中帶,45~52個;幼蟲共6齡,各齡體色、斑紋略有差異。:長橢圓形,長24~28mm,寬6~8mm,褐至黑褐色,末端生鉤刺4叢,計20餘根。:長橢圓形,絲質厚而緻密,灰白至土色。
【發生規律】桑白毛蟲年發生1代,以繭蛹於樹下土中和梯田縫隙中滯育越冬,翌年7月上旬羽化,7月下旬進入盛期,羽化後經5~6天取食補充營養後即交配產卵,卵於7月中下旬即見,8月初為產卵盛期,卵期7天,7月下旬幼蟲始見,8月上中旬進入孵化盛期。幼蟲期30~38天,老熟幼蟲於9月上旬下樹結繭化蛹。成蟲多在下午羽化出土,白天隱蔽,夜間活動,具趨光性、趨化性。卵多產在枝條下近端部嫩葉葉面上,數十至數百粒一塊,每雌可產卵500~600粒。初孵幼蟲群集葉上啃食表皮、葉肉成缺刻或孔洞,僅留葉脈,3齡後可把葉吃光,殘留葉柄,有轉枝、轉株為害習性。天敵主要有桑夜蛾盾臉姬蜂
【防治方法】(1)幼蟲下樹前疏鬆樹幹周圍表土層,誘集幼蟲結繭化蛹後挖繭滅蛹。(2)設定黑光燈誘殺成蟲,結合田間管理捕殺群集幼蟲。(3)幼蟲為害期施藥防治。幼蟲出蟄盛期及第一代卵孵化盛期後是施藥的關鍵時期,可用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25%愛卡士乳油或50%混滅威、50%殺螟松、50%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10%溴馬乳油、20%菊馬乳油、20%氯馬乳油、20%甲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2.5%功夫、2.5%敵殺死乳油、20%速滅殺丁乳油2000~2500倍液、2.5%天王星乳油3000~4000倍液以及其他菊酯類殺蟲劑或菊酯與有機磷復配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