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千佛洞

東千佛洞

東千佛洞敦煌石窟群之一。位於今甘肅省安西縣橋子鄉南三十五公里峽谷兩岸。現存洞窟二十三個,有壁畫、塑像者八窟,東岩三窟,西岩五窟,多為單室窟。東千佛洞壁畫藝術,是中國自創的變文與變相結合的產物,均屬中原風格。

基本信息

簡介

東千佛洞東千佛洞
東千佛洞位於甘肅瓜州縣城東南86公里的長山子北麓,現存23窟,壁畫總面積486平方米,彩塑38尊,是一座精美不可多得的西夏藝術寶庫。1996年11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千佛洞儘管在藝術風格上歸類於敦煌石窟群,但在管理關係上,與歸屬敦煌研究院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不同,東千佛洞由瓜州縣負責日常保護和管理。

名稱由來

東千佛洞,又名接引寺,因其位置處於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以東而得名。

歷史

始創於北朝(公元386~534年)。五代西夏、及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重修,逐漸形成規模較大的石窟群。1987年8月、1991年8月,甘肅省文化廳撥專款進行兩次整修加固,清理殘損泥塑造像,開挖水井;並由敦煌研究院保護研究所對壁畫地仗脫落及酥鹼起甲病害進行加固、修復,修補殘破部位,清洗煙燻壁畫、攝影錄像;安西縣博物館會同省考古研究所全面測繪記錄等。這一系列搶救保護措施,使洞窟基本恢復原貌夫。

規模與形制

規模

現存洞窟23個,有壁畫、塑像者八窟,東岩三窟,西岩五窟,多為單室窟。

形制

形制有長方形中心柱燧道窟、圓形穹窿頂窟、方形平頂窟,其中第2、4、5、7窟均為長方形中心柱窟,尚存部分佛、菩薩塑像,但多為清代重修,唯第4窟西夏高僧像,身著俗裝,保存完好。

文化淵源

文化淵源

其文化淵源與莫高窟榆林窟一脈相傳,但東千佛洞的西夏洞窟內容豐富、技藝精湛,其中“淨土變”、“藥師變”、“說法圖”、“文殊普賢變”、“密宗曼陀羅”等壁畫,表現了西夏“妙能自創、自成一家”的獨特藝術情調,這在“水月觀音”壁畫中得到了完美體現,而“密宗曼陀羅”壁畫菩薩的服飾則格外現代化,身穿體恤裝、超短裙、長筒絲襪,仿佛一妙齡摩登少女

藝術風絡

從壁畫內容風格而言,顯教經變漢密圖像均屬中原風格。藏密傳自西藏,都有一定的西藏、印度尼波羅影響,

東千佛洞的西夏壁畫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佛教藝術對佛國世界的追尋,其實是對人間社會的再現和升華,壁畫中的僧人、行者、官吏、侍女、伎樂,包括其衣冠、旌節、舞蹈、樂器及裝飾圖案,可以說是西夏社會生活的再現。

信仰

從佛教信仰思想而言,多屬顯密結合、漢密藏密結合的綜合型信仰

重要意義

著名敦煌學家段文杰先生在其發表的《新發現玄奘取經圖探討》一文中說:“安西榆林窟和東千佛洞六幅“玄奘取經圖”的發現,是稀世之珍,在研究佛教思想的演變,研究中印文化交流的歷史,研究《西遊記》成書之前主要人物藝術形象的創造和完善過程,是難得的形象資料”。

旅遊事件

香港記者13年前留名東千佛洞:趁講解時題字

香港一媒體記者宋寅在中國著名文物古蹟甘肅瓜州東千佛洞題字留名一事,在塵封13年後,2013年5月被網友曝光,引來一片譴責。5月27日,瓜州縣文物局回應稱,針對東千佛洞的參觀管理存在的缺陷和漏洞,瓜州縣文物局向全國人民道歉,同時保留對該事件及相關人員責任的調查追究權利。

敦煌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