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鶴年[東莞籍革命烈士]

李鶴年[東莞籍革命烈士]

李鶴年,男,廣東東莞人,出生於1908年,東莞革命烈士。

基本信息

簡介

李鶴年(1908-1929)

籍 貫:廣東東莞

出生年月:1908年

犧牲日期:1929年01月17日 東莞莞城人。1922年,考上東莞中學。1924年底,共產黨員莫萃華到東莞中學開展革命活動。在莫的引導下,他如饑似渴地閱讀《嚮導》、《共產主義ABC》、《中國青年》等進步刊物,積極參加各種宣傳活動。在革命鬥爭中,他先後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和中國共產黨。

1926年4月12日

共青團東莞地委成立,他被選為候補委員。同年,畢業於東莞中學。他協助黃國器主辦《東莞周刊》,宣傳黨的主張;並以縣黨部青婦組織的名義,在莞城節孝祠舉辦“婦女文化補習夜校”,他是夜校主講人之一。

1927年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東莞縣國民黨當局開始大規模的“清黨”運動。李鶴年當機立斷,搶在敵人搜查之前,把設在“少將第”的我黨領導機關的檔案、書信及油印工具轉移到自己家裡,自己則轉移到篁村篁溪國小,以教師身份掩蔽下來。他經常晚上回到莞城,組織發動工人。

同年秋,李鶴年被選為縣委青年委員兼共青團東莞縣委書記。廣州起義的訊息傳到東莞後,中共東莞縣委召開了緊急會議,確定分頭集結武裝,奪取城鎮。李鶴年把收藏在家裡的槍枝、彈藥和自製的炸彈拿出來,作好暴動的準備。後因廣州起義失敗,東莞暴動未成。

1928年初

縣委領導機關遷到萬江永泰村,鶴年的家成了聯絡點。同年12月間,敵人破壞了團縣委領導機關和縣委交通站。李鶴年迅速轉移了放在他家中的檔案,並及時通知有關同志撤離,使敵人一無所獲。不久,國民黨的便衣和軍警包圍了篁溪國小,李鶴年不幸被捕,被當即解往廣州南石頭監獄。1929年農曆正月十七日,英勇就義於紅花崗,時年僅22歲。

山東革命烈士人物

革命烈士是指那些在革命鬥爭、保衛祖國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中壯烈犧牲的人員。濟南解放後,於1949年在英雄山間興建革命烈士陵園。至1968年竣工,占地約42公頃,是山東省規模最大的烈士陵園,1977年被公布為山東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