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克讓

吳克讓(1917—1966)男,山東省肥城市安臨站葛台村人。幼時家貧,1936年高小畢業,1937年“七七”事變後,回鄉參加抗日游擊隊。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建起三區第一個村黨支部,任書記,後來成為全區模範黨支部和先進村。泰西專署、軍分區經常在葛台村活動。1938年9月,任三區區委書記。1941年,任中共肥城縣委書記。新中國建立後,歷任中共聊城縣委書記、平原省人事廳副廳長兼黨組書記、東北設計院黨委書記、遼寧省建設廳黨委書記等職。1966年因病去世。

基本信息

1.歷史人物

吳克讓字筱莊,號漚放老人,安徽歙縣籍,生於揚州。善山水、花卉,尤工蘭竹。

2.革命人物

吳克讓(1917—1966) 山東省肥城市安臨站葛台村人。幼時家貧,14歲入國小讀書。1936年高小畢業,為謀生計,到濟南拉洋車。後到牟平縣法院當職員,不久被辭退。1937年“七七”事變後,回鄉參加抗日游擊隊。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建起三區第一個村黨支部,任書記,後來成為全區模範黨支部和先進村。泰西專署、 軍分區經常在葛台村活動。1938年9月,任三區區委書記。1941年,任中共肥城縣委書記。建國後,任平原省人事廳副廳長兼副書記等職。1952年任國家建築工程部設計局辦公室主任。1958年任東北設計院黨委書記。1962年任遼寧省建築廳廳長兼黨組書記。1966年去世。

3.醫學教授

吳克讓 男,1935年7月生,上海人。中共黨員。主任醫師,教授。1958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現任職於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紅十字朝陽醫院。首都醫科大學泌尿外科研究所副所長,《中華外科》雜誌編審,《首都醫科大學學報》編委,北京市泌尿外科會診中心成員。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北京分會委員。政府特殊津貼享受者。主要貢獻:1958年分配到北京友誼醫院外科工作。1960年起從事泌尿外科工作。1991年在北京朝陽醫院泌尿外科工作至今。已有40餘年臨床、研究工作經驗。對於泌尿外科、腎移植有較深造詣,擅長於泌尿外科的疑難雜症的診斷、治療、涉及經尿道膀胱腫瘤切除,腔內泌尿外科、泌尿生殖系腫瘤的診斷,各種手術,尿路結石的中西醫結合治療,尿道外科,前列腺手術,繼發性高血壓的診治,尿動力學的研究等有關泌尿外科的各個領域。
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對血液透析、腎移植工作進行實驗到臨床套用,是國內從事腎移植工作較早的人員。在北京友誼醫院對腎移植的研究中,與中國泌尿外科鼻祖-吳階平提出了腎移植方案,即髂外動、靜脈取血管進行簍合手術。同時,於1965年在中央的關懷下,與吳階平教授在北京友誼醫院成功完成了第一例腎移植手術,並且取得了人腎的成活。當時,由於國內的免疫抑制藥物缺乏,主要以大量的環磷醯銨與激素治療方案,第一例腎移植手術因免疫抑制劑中毒僅成活不到三個月。但是,成功的腎移植手術的實施為現在的中國器官移植事業奠定了基礎。曾指導、協助東北、華北、華東一些醫院開展腎移植工作。因此在器官移植方面從臨床、研究均取得較大成績。在國內雜誌發表論文40餘篇。

山東革命烈士人物

革命烈士是指那些在革命鬥爭、保衛祖國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中壯烈犧牲的人員。濟南解放後,於1949年在英雄山間興建革命烈士陵園。至1968年竣工,占地約42公頃,是山東省規模最大的烈士陵園,1977年被公布為山東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