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聖五[汪偽政府司法行政部第一任部長]

李聖五[汪偽政府司法行政部第一任部長]
李聖五[汪偽政府司法行政部第一任部長]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汪偽政府 司法行政部 第一任部長 李福善,字聖五(1898—1985)。泰安縣泰城(今屬泰安市泰山區)人。 李聖五宣傳「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政策,深得蔣介石、汪精衛的賞識。 被汪精衛提拔為國民政府行政院參事、外交部顧問和總務司司長等。 1935年「華北事變」後,國民黨內部分化,李聖五赴香港任國民政府所設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與汪精衛仍保持密切聯繫。

基本信息

抗戰前

李聖五(1898—1985)名福善,字聖五。泰安縣泰城(今屬泰安市泰山區)人。

少年家貧,畢業於泰安山東省立第三中學,由其兄資助,考入北京大學讀書。後留學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為法學部研究員。就讀於英國牛津大學,獲法學博士學位。

回國後,先後任復旦大學、暨南大學教授,商務印書館編輯。

著有《國際公法論》及《國際公法與內戰》(英文)等。

1932年任國民政府參事和中央機關報《中央日報》主筆,積極宣傳「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政策,深得蔣介石、汪精衛的賞識。

1932年7月汪精衛提拔為為國民政府參事

1933年12月兼任外交部總務司司長、中央政治會議特務秘書、《東方雜誌》總編。

1935年「華北事變」後,國民黨內部分化,李聖五赴香港任國民政府所設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與汪精衛仍保持密切聯繫。

1937年6月任外交部顧問。

成為漢奸

抗日戰爭爆發後,李聖五積極追隨汪精衛。

1938年7月汪精衛任第一屆國民參政會議長,李聖五被聘為參議員。

1938年12月汪精衛公開叛國投敵。

1939年赴東京與日本當局談判賣國條件。回國後在上海召集投敵骨幹會議,商討成立偽中央政府事宜。 李聖五在香港積極回響,投入漢奸陣營。

1939年8月28日李聖五在偽中國國民黨第六次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央委員。

1940年3月後李聖五歷任偽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第一至第六屆委員、汪偽政府司法行政部部長。

1940年6月任偽憲政實施委員會常務委員。

1941年3月任偽國民政府清鄉委員會委員。

1941年8月任教育部部長兼社會行動指導委員會常務委員。

1941年9月任偽駐德國大使。

1941年11月任偽國民政府文物保管委員會委員兼圖書專門委員會主任委員。

1942年2月兼任丹麥領使。 但和駐德國大使一樣,只是掛名而無到任。

1942年6月任偽國民政府新國民運動促進委員會常務委員。

1945年4月任偽國民政府任命為外交部長。

1945年5月任文物保管委員會委員長、兼任撤廢各國在華治外法權委員會委員長。

《寫真周報》內閣情報部 《寫真周報》內閣情報部

相出自

《最新中國要人傳》第317號 《最新中國要人傳》第317號

《寫真周報》內閣情報部, 110號, 1940年4月3日

《最新中國要人傳》, 朝日新聞社, 1941年

抗戰勝利後

1945年9月26日偽中央政治委員會和偽國民政府解散。不久被國民政府以漢奸罪拘捕,監禁於南京。

1947年12月9日被判處15年有期徒刑,但之後釋放。

1949年4月李聖五到香港隱居,後在香港中文大學講授法學。

1979年他數次回鄉探親。

1984年由香港到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其長女處居住。

1985年病逝,享壽87歲。

山東革命烈士人物

革命烈士是指那些在革命鬥爭、保衛祖國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中壯烈犧牲的人員。濟南解放後,於1949年在英雄山間興建革命烈士陵園。至1968年竣工,占地約42公頃,是山東省規模最大的烈士陵園,1977年被公布為山東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