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重福

李重福,中宗第二子。初封唐昌王,聖歷三年徙封平恩,長安四年進封譙王。後被皇后韋氏貶為均州刺史。神龍初,韋庶人譖與張易之兄弟陷太子重潤,貶濮州員外刺史,徙合、均二州,不領事。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重福,中宗第二子。初封唐昌王,聖歷三年徙封平恩,長安四年進封譙王。後被皇后韋氏貶為均州刺史。神龍初,韋庶人譖與張易之兄弟陷太子重潤,貶濮州員外刺史,徙合、均二州,不領事。
唐景雲元年(公元710年),韋後欲效法武則天為帝,重用李氏宗親及武三思宗楚客等人,結成韋氏集團。於六月初二日,在食中投毒,害死中宗,立年僅16歲的溫王李重茂為少帝,免除湘王李旦參謀政事的職務,引發宮庭政變。李旦三子李隆基於二十日夜發動兵變,斬韋氏、安樂公主武延秀等人及韋氏黨羽。二十八日擁立李旦即皇帝,是為睿宗。
同年八月,時任均州刺史的李重福在均州稱帝中元、年號克復。並自均州乘驛到東都洛陽,以期西進潼關長安,爭奪皇位。但洛陽各衙廳官員聞訊遁匿。李重福又去左右屯營,營中將士矢如雨下。李重福大怒,命手下人放火焚燒城門,火尚未燃,營兵逼近。李重福出如東門、隱匿於山中。營兵進山搜捕,李重福被逼無奈,赴水自盡,年三十一,詔以三品禮葬。

史書記載

舊唐書·列傳第三十六
庶人重福,中宗第二子也。初封唐昌王,聖歷三年,徙封平恩王。長安四年,進封譙王,歷遷國子祭酒、左散騎常侍。神龍初,為韋庶人所譖,雲與張易之兄弟潛構成重潤之罪,由是左授濮州員外刺史,轉均州,司防守,不許視事。景龍三年,中宗親祀南郊,大赦天下,流人並放還。重福不得歸京師,尤深郁怏,上表自陳曰:“臣聞功同賞異,則勞臣疑;罪均刑殊,則百姓惑。伏惟陛下德侔造化,明齊日月,恩及飛鳥,惠加走獸。近者焚柴展禮,郊祀上玄,萬物沾愷悌之仁,六合承曠盪之澤。事無輕重,鹹赦除之。蒼生並得赦除,赤子偏加擯棄,皇天平分之道;固此乎?天下之人,聞者為臣流涕。況陛下慈念,豈不愍臣恓惶?伏望舍臣罪愆,許臣朝謁。儻得一仰雲陛,再睹陛聖顏,雖沒九泉,實為萬足。重投荒徼,亦所甘心。”表奏不報。
?及韋庶人臨朝,遽令左屯衛大將軍趙承恩以兵五百人就均州守衛重福。俄而韋氏伏誅,睿宗即位,又轉集州刺史。未及行,洛陽人張靈均進計於重福曰:“大王地居嫡長,自合繼為天子。相王雖有討平韋氏功,安可越次而居大位!昔漢誅諸呂,猶迎代王,今東都百官士庶,皆願王來。王若潛行直詣洛陽,亦是從天上落,遣人襲殺留守,即擁兵西據陝州,東下河北,此天下可圖也。”初,景龍三年,鄭愔吏部侍郎出為江州司馬,便道詣重福陰相結托。至是又與靈均通傳動靜,亦密遣使勸重福構逆,預推尊重福為天子,溫王重茂為皇太弟,自署為左丞相。重福乃遣家臣王道先赴東都,潛募勇敢之士,重福遽自均州詐乘驛與靈均繼進。
王道始至東都,俄有泄其謀者,洛州司馬崔日知捕獲其黨數十人。經聞重福至,王道等率眾隨重福逕取左右屯營兵作亂,將至天津橋,願從者已數百人,皆執持器仗,助其威勢。侍御史李邕先詣左掖門,令閉關拒守。又至右屯營號令云:“重福雖先帝之子,已得罪於先帝,今者無故入城,必是作亂。君等皆委質聖朝,宜盡誠節,立功立事,以取富貴。”有頃,重福果來奪右屯營,堅壁不動,營中矢射如雨。便趣大臣掖門,擬取留守,遇門閉,遂縱火以燒城門。左屯營兵又來逼之,重福度數窮,出自上東門而遁,匿於山谷間。明日,東都留守裴談等大出兵搜尋,重福窘迫,自投漕河而死,磔屍三日,時年三十一。詔曰:“集州刺史譙王重福,幼則凶頑,長而險詖。幸托體於先聖,嘗通交於巨逆。子而不子,自絕於天。有國有家,莫容於代。往者頗不含忍,長令幽縶。自大行晏駕,韋氏臨朝,將肆屠滅,尤加防衛。洎天有成命,集於朕躬,永懷猶子之情,庶協先親之義。所以開置僚屬,任隆刺舉,冀其悛改,以怙恩榮。而詿誤有徒,狂狡未息。便即私出均州,詐乘驛騎,至於都下,遂逞其謀。先犯屯兵,次燒左掖,計窮力屈,投河而斃。雖人所共棄,邦有常刑,我非不慈,爾自招咎。且聞其故,有惻於懷。昔劉長既歿,楚英遂殞,以禮收葬,抑惟舊章,屈法申恩,宜仍舊寵。可以三品禮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