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簡文帝

晉簡文帝

晉太宗簡文皇帝司馬昱(320年-372年9月12日),字道萬。東晉第八位皇帝(372年1月6日-9月12日在位),晉元帝司馬睿幼子,晉明帝司馬紹的異母弟,母為簡文宣太后鄭阿春。 司馬昱歷經元、明、成、康、穆、哀、廢帝七朝,先後封琅玡王、會稽王,累官撫軍將軍。晉穆帝時,升任撫軍大將軍、錄尚書六條事,與何充共同輔政。何充逝世後,司馬昱總統朝政。他引名士殷浩等輔政,企圖對抗威權日重的桓溫,殷浩反為桓溫所廢。廢帝即位後,再次徙封琅玡王,又進位丞相、錄尚書事。 太和六年十一月(372年1月),桓溫廢司馬奕,改立司馬昱為帝。司馬昱名為皇帝,卻多受桓溫牽制,“拱默守道而已”。在位僅八個月後,便因憂憤而崩,年五十三。諡號簡文皇帝,廟號太宗,葬於高平陵。 司馬昱善於清談,史稱“清虛寡慾,尤善玄言”,可謂名副其實的清談皇帝,在他提倡下,東晉中期前玄學呈現豐饒的發展。有文集五卷,今已佚。《淳化閣帖》收錄有其書法作品《慶賜帖》。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早而岐嶷

司馬昱是晉元帝司馬睿的幼子,晉明帝司馬紹的異母弟,母為鄭夫人(即簡文宣太后鄭阿春)。司馬昱幼年聰慧,深得其父寵愛。當時著名的學者郭璞就評論司馬昱說:“振興晉朝的,一定是這個人。”司馬昱成年後,清虛寡慾,擅長玄學。  

受封琅玡

永昌元年(322年)二月,元帝下詔封司馬昱為琅玡王,以會稽、宣城兩地作為司馬昱的食邑。  

鹹和元年(326年),司馬昱的母親鄭阿春去世,當時年僅七歲的司馬昱,非常悲傷,所以請求晉成帝司馬衍讓自己為母親服重喪,成帝憐憫他而允許,於鹹和三年十二月(328年)徙封司馬昱為會稽王   ,並拜其為散騎常侍。  

入朝輔政

鹹和九年(334年),遷任右將軍,加侍中。

鹹康六年(340年),升任撫軍將軍兼領秘書監。  

永和元年(345年),因晉穆帝司馬聃年幼,便由崇德太后褚蒜子臨朝攝政。當時朝廷征皇后之父、衛將軍褚裒入朝想任揚州刺史、錄尚書事,但吏部尚書劉遐、衛將軍長史王胡之勸褚裒道:“會稽王司馬昱德行昭著、素負雅望,是國家的周公,足下應把國政交給他。”褚裒於是堅決推辭,返回藩鎮。褚太后便拜司馬昱為撫軍大將軍、錄尚書六條事。  

當時一同輔政的何充意圖引用桓溫來鎮服庾爰之,但丹楊尹劉惔卻認為桓溫有不甘為臣的志向,便對司馬昱說:“不能讓桓溫占據地形便利的地方,對他的地位、封號也應當經常貶抑。”於是勸司馬昱自己出鎮長江上游,讓自己任軍司,司馬昱不聽。劉倓又請求自己前往,也不獲準許   ,於是任命桓溫為安西將軍。

抗衡桓溫

永和二年(346年),驃騎將軍何充去世,褚太后命詔司馬昱總理朝政。  

永和三年(347年),桓溫攻滅成漢。此後,他權威日盛,名聲大振,連朝廷對他也懼怕三分。司馬昱認為揚州刺史殷浩素有盛名,朝野對他也推崇佩服,便以他作為心腹,讓他參與朝政,想以此與桓溫抗衡。從此殷浩與桓溫便逐漸開始互相猜忌,彼此間產生了異心。   司馬昱在此後大量援引會稽人士及玄學同好進入中央,來制衡桓溫。這些人對穆帝、廢帝時期對外戰爭或內政,都產生諸多影響。

永和七年十二月(352年1月13日),桓溫多次請求北伐未獲準,於是率軍四五萬人順長江而下,駐紮在武昌。朝廷十分恐懼,撫軍司馬高崧為司馬昱寫信責備桓溫,他才返回鎮地。   同年(352年)七月,司馬昱升任司徒,但他推辭不肯擔任。  

殷浩連年北伐,屢屢被打敗,軍糧器械消耗殆盡。永和十年(354年),桓溫借朝野上下對殷浩的怨憤,趁機上書列舉殷浩的罪行,請求將他黜免。司馬昱不得已,只得將殷浩貶為庶人,流放到東陽郡信安縣。從此,朝廷內外的大權都集中在桓溫手裡。  

昇平二年(358年),當時穆帝已到始冠之年(二十歲),司馬昱意欲還政於穆帝,但穆帝不許。  

興寧三年(365年),司馬昱聽說冠軍將軍陳祐放棄洛陽,便與桓溫在洌洲會面,共同商議征討事宜。不久,哀帝司馬丕駕崩,此事擱置起來。哀帝崩後,由琅玡王司馬奕即位,褚太后以琅邪王絕嗣為由,再封司馬昱為琅邪王(作為儲君),又封司馬昱之子司馬曜為會稽王。司馬昱不肯受封,儘管被封琅玡卻未去會稽王之稱。  

太和元年(366年)十月,司馬昱進位丞相、錄尚書事,賜“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劍履上殿”的榮譽,又賜羽葆、鼓吹及持班劍的武士六十人,司馬昱又堅決辭讓。  

太和四年十一月二十五日(370年),在桓溫北伐失敗後,司馬昱與桓溫在塗中會面,共同商議之後的行動。  

登基為帝

太和六年十一月十五日(372年1月6日),大司馬桓溫廢司馬奕為東海王,並於同日率百官到會稽王府奉迎司馬昱,司馬昱在朝堂更換服裝,戴平頂頭巾,穿單衣,面朝東方流涕,叩拜接受皇帝的印璽綬帶,即日便即位為帝,改年號鹹安。桓溫臨時住在中堂,分派兵力屯駐守衛。  

憂憤辭世

桓溫及後寫了講辭,打算向司馬昱陳述自己廢立皇帝的本意。但司馬昱每接見他都不停流淚,令桓溫戰戰兢兢,居然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司馬昱雖為皇帝,其實多受桓溫牽制,“拱默守道而已”,又怕被桓溫廢黜。當時司馬昱見熒惑入太微垣,因晉廢帝被廢時亦有同樣天象,故此十分不安,甚至對桓溫親信也是自己昔日僚屬的郗超問桓溫會否再行廢立之事。郗超斷言道:“大司馬正在對內穩定國家,對外開拓江山,臣願用全家百餘口來擔保,不會發生不正常的事變。”等到郗超急於請假回去看望他的父親(郗愔,忠於晉室)時,司馬昱說:“告訴尊父,宗族國家之事,竟到了這種地步,是因為朕不能用道德去匡正守衛的緣故,慚愧慨嘆之深,怎能用語言來表達!”接著便詠庾闡之詩:“志士痛朝危,忠臣哀主辱。”吟誦得潸然淚下,打濕了衣襟。   司馬昱也因而憂憤得病。

鹹安二年七月甲寅(372年9月7日),司馬昱因病重召桓溫入朝輔政,一天一夜連發四道詔令,桓溫都推辭不到。   二十八日(9月12日),司馬昱立司馬曜為太子。臨終前,司馬昱寫了遺詔,要桓溫依周公先例居攝,更寫道:“少子可輔者輔之,如不可,君自取之。”面對桓溫的野心,此舉幾近讓國。王坦之在司馬昱面前親手撕毀遺詔,司馬昱說:“晉室天下,只是因好運而意外獲得,你又對這個決定有什麼不滿呢!”王坦之卻說:“晉室天下,是宣帝(司馬懿)和元帝(司馬睿)建立的,怎由陛下獨斷獨行!”司馬昱於是命王坦之改寫遺詔,寫道:“家國事都稟報給大司馬,如諸葛武侯(諸葛亮)、王丞相(王導)的舊例。”桓溫看到後大失所望。同日,司馬昱在東堂駕崩,享年五十三歲。十月初八(11月19日),葬於高平陵,   廟號太宗,諡號簡文皇帝。  

為政舉措

政治

司馬昱即位為帝後,桓溫主控朝政,一步步要消滅反對勢力,首先要對付的就是行徑囂張的司馬昱同父異母兄司馬晞。司馬昱即位不久,桓溫就誣陷司馬晞謀反將其免官,及後逼令新蔡王司馬晃自誣與司馬晞及殷涓、庾倩等人謀反,以求翦滅陳郡殷氏和穎川庾氏在朝中的勢力。隨後桓溫指示御史中丞司馬恬奏請司馬昱依法處死司馬晞,司馬昱不肯,下令再作議論。桓溫再次上奏求誅司馬晞,言詞十分嚴厲急切,司馬昱於是親手寫詔給桓溫說:“如果晉室國祚長久,那么你就應該依從早前的詔命從事;如晉室大勢已去,那你就讓我退位讓賢吧。”桓溫看後害怕到流汗色變,於是不敢再逼,只上奏廢掉司馬晞和他三名兒子,並流放其家屬。殷涓、庾倩、庾柔等人被滅族,殷氏和庾氏一蹶不振,桓溫的威勢達至高峰。  

司馬昱一方面應付桓溫,另一方面延續之前的措施,又引王坦之、謝安等人與桓溫抗衡,而二人不負眾望,最終也成功挽救了晉室。

外交

鹹安二年(372年)正月,百濟和林邑各自遣使進貢土產。六月,司馬昱遣使拜百濟王余句為鎮東將軍,領樂浪太守。  

個人作品

司馬昱有文集五卷。《淳化閣帖》又收錄有其書法作品《慶賜帖》六行。

人物評價

郭璞:興晉祚者,必此人也。  

司馬睿:子昱仁明有智度。  

司馬岳:會稽王叔履尚清虛,志道無倦,優遊上列,諷議朝肆。  

劉遐、王胡之:會稽王令德雅望,國之周公也。  

習鑿齒:生平所未見。  

褚蒜子:丞相、錄尚書、會稽王體自中宗,明德劭令,英秀玄虛,神棲事外。以具瞻允塞,故阿衡三世。道化宣流,人望攸歸,為日已久。  

王珣:①相王作輔,自然湛若神君。②皇矣簡文,於昭於天。靈明若神,周淡如淵。沖應其來,實與其遷。亹亹心化,日用不言。易而有親,簡而可傳。觀流彌遠,求本逾玄。  

檀道鸞:帝弱而惠異,中宗深器焉,及長,美風姿,好清言,舉心端詳,器服簡素,與劉惔王蒙等為布衣之游。  

房玄齡:①簡皇以虛白之姿,在屯如之會,政由桓氏,祭則寡人。   ②君若綴旒,道非交泰。簡皇凝寂,不貽伊害。   ③帝雖神識恬暢,而無濟世大略,故謝安稱為惠帝(晉惠帝)之流,清談差勝耳。沙門支道林嘗言‘會岙有遠體而無遠神’。謝靈運跡其行事,亦以為赧(周赧王)獻(漢獻帝)之輩雲。

司馬光:帝美風儀,善容止,留心典籍,凝塵滿席,湛如也。雖神識恬暢,然無濟世大略,謝安以為惠帝之流,但清淡差勝耳。  

王應麟:晉簡文詠庾闡詩云:“志士痛朝危,忠臣憂主辱。”東魏靜帝詠謝靈運詩曰:“韓亡子房奮,秦帝魯連恥。本自江海人,忠義動君子。”至今使人流涕。  

王世貞:自三代而後,人主文章之美,無過於漢武帝魏文帝者,其次則漢文宣光武明肅、魏高貴鄉公、晉簡文、劉宋文帝孝武明帝、元魏孝文孝靜、梁武簡文元帝、陳陵後主、隋煬帝、唐文皇明皇德宗文宗、南唐元宗後主、蜀主衍、孟主昶、宋徽高孝,凡二十九主。  

王夫之:簡文為琅邪王,相晉五年,桓溫外拒燕、秦,內攻袁瑾,而漠然不相為援,蓋其惡溫而忌之夙也。既惡溫矣,抑不能樹賢能、修備御、以制溫,溫視之如視肉,徒有目而無手足,故惎之而猶擁立之,以為是可談笑而坐攘之者也。蓋至於聽溫之扳己以立而遂立焉,則生人之心,生人之氣,無有存焉者矣。帝奕未有失德,溫誣其過而廢之,於斯時也,簡文既不能折之以衛奕,則以死拒溫而必不立,奉名義之正,涕泣以矢之,溫亦豈能遽殺己者?如其不擇而推刃於己,則溫之逆,客群惡而不足以容,即令己殺而溫篡,亦可無咎於天下。乃雖靦然南面,而鏇隕天年,位與壽皆朝露耳。等死也,為晉恭、齊順之飲酖,何如誓死不立,以頸血報宗社哉!溫,賊也;簡文相其君而篡之,亦賊也;賊與賊以智力為勝負,而不敵者受吞,必然之勢也。病而一日一夜四發詔召溫入輔,遺詔且雲“君自取之”,乃語王坦之曰:“天下儻來之運,卿何所嫌。”非但闇弱如謝安所云似惠帝者耳,得一日焉服袞冕正南面而心已愜,易其忌溫之心而戴溫不忘,樂以祖宗之天下奉之而酬其惠也。洵哉!簡文之為賊也。  

蔡東藩:會稽王昱,不思討賊,居然受迎稱帝,徒作涕泣之容,反長兇殘之焰,朝危主辱,嗟何及乎?  

余嘉錫:簡文雖受制於權臣,而能保全海西公及武陵王晞。其人蓋長者而短於才。然其言不惡而嚴,足令桓溫駭服。即次一事,以視惠帝之聽人提掇,弒母殺子,戮舅廢妻,皆懵然不能出一語者,想去何止萬萬!  

軼事典故

以鼠損人

司馬昱還在任撫軍將軍的時候,他坐床上的灰塵從不讓人擦去,見到老鼠在上面走過的腳印,認為很好。有個參軍看見老鼠白天走出來,就拿手板把老鼠打死,司馬昱為此很不高興。他的門客提議處罰這個參軍,他批示說:“老鼠被打死了,尚且不能忘懷;現在又為了一隻老鼠去損傷人,恐怕不行吧?”  

從公於邁

司馬昱任撫軍將軍時,一次與桓溫一同上朝,二人多次互相謙讓,要對方走在前面。桓溫最後不得已只好在前,於是一面走一面說:“伯也執殳,為王前驅(我手裡拿著殳,為王做先驅)。”司馬昱回答說:“這就是所謂的‘無小無大,從公於邁(無論大小臣子,都跟著公出遊)’。”  

暗室之答

一次,司馬昱在暗室里坐著,召桓溫進宮,桓溫到了,問司馬昱在哪裡。司馬昱回答說:“某在斯(我在這裡)。”時人因此認為他有才能。  

不必在遠

司馬昱進華林園遊玩,回頭對隨從說:“令人心領神會的地方不一定在很遠,林木蔽空,山水掩映,就自然會產生濠水、濮水上那樣悠然自得的想法,覺得鳥獸禽魚自己會來親近人。”  

一日萬機

司馬昱任丞相時,一件政務,事情要整年的時間才能批覆下來。桓溫很擔心這太慢了,經常加以勸說鼓勵。司馬昱說:“一天有成千上萬件事,哪裡快得了!”  

陶練之功

佛經認為擺脫煩惱、修練智慧,就可以成佛。司馬昱說:“不知是否就可以達到最高的境界?雖然如此,但道家陶冶修煉的功效,還是不可以抹殺的。”  

會稽王痴

名士王濛曾請求出任東陽太守,但司馬昱沒有同意,後來他病重,在他臨終時,司馬昱哀嘆說:“我要對不起仲祖(王濛的字)了。”便下令任命他為東陽太守,王濛說:“人們說會稽王痴心,確實痴心。”  

鎮靜自如

司馬昱曾與桓溫和武陵王司馬晞共坐一輛車,桓溫暗中叫人在車前車後敲起鼓來,大喊大叫。儀仗隊受驚混亂,司馬晞神色驚惶恐懼,要求下車。桓溫回看司馬昱卻鎮定自若,滿不在乎。後來桓溫告訴別人說:“朝廷里仍然有這樣的賢能人才。”  

安石必出

名士謝安在東山隱居時養著歌女,司馬昱說:“安石(謝安的字)一定會出山,他既會與人同樂,也就不得不與人同憂。”  

一卦為限

桓溫曾聚集許多名士講解《周易》,每天解釋一卦。司馬昱本想去聽,一聽到是這樣講的就回來了,並說:“卦的內容自然是有難有易,怎么能限定每天講一卦呢!”  

湛若神君

司馬昱任丞相時,與謝安一起去看望桓溫。當時王珣已經先在桓溫那裡,桓溫對王珣說:“你過去想看看相王,現在可以留在帷幔後面。”兩位客人走了以後,桓溫問王珣說:“相王究竟怎么樣?”王珣說:“相王任丞相,自然像神靈一樣清澈,您也是萬民的希望,不然,僕射(謝安)怎么會自甘藏拙呢!”  

會稽霞舉

晉廢帝司馬奕即位後,群臣每次早朝,殿堂都黯然無光。司馬昱氣宇軒昂,他到後,朝堂才像朝霞高高升起一樣。  

不識其本

司馬昱看見田裡的稻子時不認識,問是什麼草,近侍回答是稻子。他回去後,三天沒有出門,說:“哪裡有依靠它的末梢活命,而不識其根本的呢!”  

親屬成員

父母

父親:晉元帝司馬睿  

母親:簡文宣太后鄭阿春  

同輩

• 同母兄

琅玡悼王司馬煥  

• 異母兄

晉明帝司馬紹

琅琊孝王司馬裒

東海哀王司馬沖

武陵威王司馬晞

后妃

簡文順皇后王簡姬,王遐之女,生司馬道生、司馬俞生  

胡淑儀,生司馬郁、司馬朱生  

王淑儀,生司馬天流  

李陵容,生司馬曜、司馬道子、鄱陽公主  

徐淑儀,生新安公主

子孫

• 兒子

司馬昱有七子   :

思世子司馬道生

司馬俞生,早殤

臨川獻王司馬郁,早殤(追贈)

司馬朱生,早殤

司馬天流,早殤

晉孝武帝司馬曜

會稽文孝王司馬道子

1.

思世子司馬道生

2.

司馬俞生,早殤

3.

臨川獻王司馬郁,早殤(追贈)

4.

司馬朱生,早殤

5.

司馬天流,早殤

6.

晉孝武帝司馬曜

7.

會稽文孝王司馬道子

• 女兒

鄱陽公主,嫁王恭弟王熙   ,李陵容生

新安公主司馬道福,初封餘姚公主,先嫁桓濟,後改嫁王獻之

武昌公主,嫁桓脩

尋陽公主,嫁王褘之

• 孫女

晉陵公主,嫁謝安之孫、謝琰之子謝混,南朝宋時期降為東鄉君

鄱陽公主,下嫁王導曾孫王嘏  

• 孫子

晉安帝司馬德宗

晉恭帝司馬德文

史料記載

《晉書·卷九·帝紀第九》  

《資治通鑑》等

墓葬紀念

東晉古墓 東晉古墓

司馬昱的墓葬群位於今湖北省武漢市。墓葬群由三座東晉末年古墓組成,是武漢地區首次發現有明確的東晉紀年銘文的古墓群,真實反映了當時士族聚族而葬的特點。

古墓群座北朝南並列而葬,面水依嶺。三古墓的間距、長度、寬分別為三至四米、三至四點一五米和一點二五至一點四二米,墓葬都為長方形磚室拱頂墓,牆體磚均採用“三平一仄”交替砌築,後壁中部均有一方形磚砌小龕。

三座古墓共出土了青瓷、陶器、鐵器十三件。較為重要的是,位於台地東面的三號墓中,出土了“鹹安二年亥日”字樣的紀年銘文磚兩塊。銘文磚長為二十九點五厘米、寬十三厘米、厚四厘米,磚橫側面模印有三枚方孔銅錢紋。

司馬昱古墓群的發現,為研究武漢獲取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同時也為這一地區的東晉墓葬建立了斷代標尺,具有極為重要的考古價值。  

中國歷代皇帝之晉朝皇帝

廟號諡號姓名年號統治時間
西晉
晉高祖宣皇帝司馬懿  
晉世宗景皇帝司馬師  
晉太祖文皇帝司馬昭  
晉世祖武皇帝司馬炎泰始 鹹寧 太康 太熙266年—290年
 孝惠皇帝司馬衷永平 元康 永康 永寧 太安 永安 建武 永興 光熙290年—307年
 孝懷皇帝司馬熾永嘉307年—313年
 孝愍皇帝司馬業建興313年—316年
東晉
晉中宗元皇帝司馬睿建武 太興 永昌317年—323年
晉肅祖明皇帝司馬紹太寧323年—325年
晉顯宗成皇帝司馬衍鹹和 鹹康325年—342年
 康皇帝司馬岳建元342年—344年
晉孝宗穆皇帝司馬聃永和 昇平344年—361年
 哀皇帝司馬丕隆和 興寧361年—365年
  司馬奕太和365年—371年
晉太宗簡文皇帝司馬昱鹹安371年—372年
晉烈宗孝武皇帝司馬曜寧康 太元372年—396年
 安皇帝司馬德宗隆安 元興 義熙396年—418年
 恭皇帝司馬德文元熙419年—420年

東晉君主陵墓

 君主陵墓地點
晉元帝建平陵江蘇省江寧雞籠山
晉明帝武平陵江蘇省江寧雞籠山
晉成帝興平陵江蘇省江寧雞籠山
晉康帝崇平陵江蘇省江寧蔣山
晉穆帝永平陵江蘇省南京市和平門外
晉哀帝安平陵江蘇省江寧雞籠山
晉廢帝吳陵江蘇省吳縣
晉簡文帝高平陵江蘇省江寧蔣山
晉孝武帝隆平陵江蘇省江寧蔣山
晉安帝休平陵江蘇省江寧蔣山
晉恭帝沖平陵江蘇省南京市富貴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