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紹

司馬紹

晉明帝司馬紹(298年—325年),字道畿,晉元帝之子,廟號肅宗。母親為代郡出身。生來像鮮卑人,為人豪爽,在位期間曾經曾平定王敦叛亂,有中興之氣,可惜在位僅四年早死。2)北魏漁陽太守、宜陽子司馬紹,司馬馗八世孫,司馬道壽之子。

晉明帝,名司馬紹(公元299~325年),字道畿。晉元帝長子。晉元帝死後繼位。在位3年,病死,終年27歲。葬於武平陵(今江蘇省江寧縣雞籠山)。廟號肅宗。諡號為明帝。母親為

司馬紹司馬紹
代郡出身。

生平事跡

晉明帝自小聰慧,按照《世說新語》記載,晉明帝小時候便曾經與父親就“太陽與長安孰近”的問題作出爭辯,以及運用東宮衛士一夜興建太子西池的逸聞。司馬紹不但工於書法、禮賢下士而且孝順,並且司馬紹也相當勇猛,王敦以“鮮卑兒”稱之。王敦一度想要要求晉元帝廢除太子,但因為大臣反對而作罷。

遺鞭脫險

東晉太寧二年(公元324年),晉朝的大將軍領荊州牧王敦預謀反叛。這個訊息被晉明帝司馬紹知道了,他不動聲色,穿上便衣來到蕪湖察訪。當時王敦正在午睡。夢見日環其城,驚醒過來。王敦從夢的預示推想晉明帝司馬紹可能來了,於是派了5名心腹軍士騎馬前去搜捕。晉明帝看到有人追來,急忙飛馳而去。馬在路上拉了一堆糞,晉明帝為了迷惑追兵,就用冷水澆涼了馬糞。這時又看到旁邊有一個賣食品的婦人,晉明帝急中生智,走上前去把自己的那根七寶馬鞭交給婦人,對她說:“後面有騎兵追來,就把這馬鞭給他們看。”晉明帝說完之後,取出金錢數枚給予婦人,以為酬謝。然後拜謝而去。不一會兒,5個追兵趕到,問這婦人看沒看到有人騎馬逃去,那婦人倒也機智,說有個人騎馬路過這裡,還留下了一根馬鞭,人已去了許久了。婦人說完就把馬鞭交給那5名士兵。看到這寶鞭璀璨耀眼,5名軍士爭相傳看,愛不釋手,耽誤了追趕的時間。其中有名士兵又發現了路旁的馬糞冰涼冰涼,認為晉明帝已經走得很遠很遠了,便不再追趕,回王敦帳下去復命去了。晉明帝脫險之後,等到王敦病重。軍心渙散之時,下令討伐,打敗了王敦。晉明帝司馬昭遺鞭脫險,機智過人的事跡就這樣在當地留傳開來。

人物政績

晉明帝於公元322年,在晉元帝司馬睿死後即位,大赦天下。晉明帝曾經微服乘馬密探王敦營壘,並且於太寧二年(324年)平定王敦的叛亂,停止對於王敦黨羽的追究,為安定皇帝的權威全力重用王導,並且與江東大族保持和諧的態度,成功對“王敦之亂”作出善後。王敦專權,舉兵入朝排除異己,司馬紹準備親自迎戰王敦,溫嶠勸阻。王敦因此對司馬紹忌憚,一次召集百官,王敦說皇太子有何德行?想誣陷太子不孝的罪名廢黜。但是司馬紹英勇神武,受到朝野的欽信。溫嶠也稱頌他忠孝,群臣都附和贊同溫嶠,所以王敦只能作罷。晉元帝去世後即位,立即著手加強東晉的軍事力量,太寧元年(公元323年)任命親信華恆為驃騎將軍,都督石頭城的水陸軍事,加強都城防禦。三月,王敦為了試探他,奉獻玉璽一枚,表示討好,隨後上書表示要入朝為官,實際上是看晉明帝是否敢解除他的實權,司馬紹立即下詔讓他入朝。王敦見要解除自己的實權,便有謀逆的企圖,他一面假裝接受,四月起程前往於湖(今蕪湖),但是卻秘密準備舉兵。司馬紹也非常果斷,立即宣布提升司空王導為司徒,拉攏王導,而讓王敦接替了王導的揚州牧職務,二人產生矛盾。王敦也在積極部署,他謀害了巴東監軍柳純,開始清除後方的異己。六月晉明帝立皇后庾氏,加封陶侃為征南大將軍,征郗鑒入朝為尚書令。王敦不應詔,開始拖延入朝。十一月,王敦矯詔以哥哥王含為征東大將軍,代替自己都督揚州軍事。第二年,王敦病重,他的親信錢鳳問後事,王敦說放棄兵權歸身朝廷是上策,退還武昌,向朝廷貢獻自守是中策,舉兵攻打,希望僥倖取勝是下策。五月王敦害晉元帝親信公乘雄、冉曾,準備起兵。司馬紹一面派親信沈楨秘密遊說王敦的親信沈充,許以司空的職務,一面加封王含為驃騎大將軍,表示安撫。並親自秘密前往於湖偵察王敦的動靜,被王敦察覺後,施計擺脫追蹤返回。司馬紹加封王導為大都督,揚州刺史。令溫嶠和卞壺守衛石頭,並且徵調淮北等地的北方晉軍守衛京師,雙方戰事一觸即發。

公元324年七月,王敦派遣王含、錢鳳等指揮五萬大軍向建康進攻。王含問如何處置天子,王敦說他還沒有舉行南郊大典,不能算天子,你只要保護好東海王和王妃就可以了。王敦打算殺害司馬紹,立東海王為皇帝,以討伐奸臣溫嶠為名舉兵。王含指揮大軍到達江寧,晉明帝親征,並且散布王敦死了的訊息,發布詔書招撫王敦部下,討伐王敦。王導因為與王敦也產生矛盾,也勸說王含歸順,不從,所以公開為王敦發喪。王含大軍與晉明帝指揮的部隊在建康附近決戰,溫嶠挫其鋒銳,司馬紹指揮段秀、曹渾、陳嵩等夜襲打敗了王含。王敦病死,司馬紹親自迎擊錢鳳,連戰連勝。沈充帥軍萬人來與王含大軍會合,築壘堅守。劉遐、蘇峻也帥萬人趕到,晉明帝親往慰勞兩人,犒賞三軍。叛軍連戰皆敗欲北上渡淮,被蘇峻擊潰。晉明帝平定叛亂後,大封功臣,王導為郡公,溫嶠、庾亮等為縣公,郗鑒等為縣侯。
晉明帝是一位寬宏大度的君主,他開始先赦免了叛軍士兵,隨後又赦免了王敦的舊部將領,周撫和鄧岳參與叛亂,司馬紹發布詔書招撫兩人,也沒有歸順,兵敗後逃到西陽項氏蠻中,被司馬紹赦免後,入朝請罪。當時朝議對王敦的部下禁錮,溫嶠上書替王敦的部下求情,司馬紹贊同溫嶠的意見,解除了對周撫、鄧岳、陸玩等人的禁錮。晉明帝任命王導為太保、領司徒,陶侃代替王敦擔任征西大將軍,守衛荊州,郗鑒為車騎將軍、卞壺為尚書令、鄧攸為尚書左僕射,任賢使能,使東晉的局勢開始向好的方向發展。可是不久晉明帝司馬紹就因病去世,年僅二十七歲。遺詔讓司馬羕、王導庾亮溫嶠郗鑒卞壺陸曄等人輔佐太子晉成帝司馬衍

平叛

自從王敦兵變把持政權後,晉元帝司馬睿的幾個心腹忠臣死的死、逃的逃,司馬睿的心情非常壓抑,他於公元323年病死,太子司馬紹繼位為帝,這就是東晉的明帝。司馬睿還留下遺囑,讓王導輔助太子執政。

明帝比他父親更有膽略,很勇敢。據說他從小就很聰明,有一次,他父親考他:“你說長安和日相比,哪個更遠些?”司馬紹回答說:“長安近些。”父親部:“為什麼?”司馬紹答:“只聽人說從長安來,沒聽人說從日邊來!”司馬睿認為兒子很聰明,想讓兒子表現一下,便在許多大臣面前再次問他同樣的問題,認為他肯定還像昨天一樣回答,哪知道司馬紹卻說:“日近!”司馬睿很驚訝,問:“為什麼?”司馬紹回答說:“抬頭就能看到太陽,卻看不到長安,所以知道太陽近。”司馬睿非常滿意,大臣們也都非常讚賞。晉明帝即位後,不滿王敦的專橫,起用郗(音xī)鑒為尚書令,作為心腹依靠力量,和郗鑒秘密策劃怎樣滅掉王敦。

王敦早就對司馬紹不滿意,當年司馬睿立司馬紹為太子時,他就堅決反對,還想找個藉口殺掉太子司馬紹,大家一致反對,才沒有做成。現在司馬紹當了皇帝,王敦便和自己的死黨沈充、錢鳳等人商量怎樣起兵。王敦從武昌移到姑熟鎮守,實際上也是為將來再次發動兵變打下基礎,因為姑熟到建康很近。

晉明帝也知道了王敦的陰謀,準備立即發兵,但對王敦兵營情形不清楚,便改換了服裝,只帶幾個隨從,偷偷地到王敦大營中來偵察軍事部署情況,王敦正在營中午睡,忽聽有人報告說:“有幾個人騎著馬在營壘中走來走去。”並描述了其中一個領頭的相貌,王敦大驚說:“這一定是司馬紹,快追!”傳說司馬紹逃走時,見路旁有一個賣燒餅的老太太,司馬紹把自己的一根鑲著七色寶石的馬鞭送給她,說如果有騎兵追來,就把這根馬鞭拿給他們看,又讓士兵們用冷水把馬剛拉下來的糞便潑濕。當追兵來到路口時,問賣燒餅的老太太問有沒有人剛從這裡逃走,老太太拿出馬鞭來,五個騎兵見馬鞭非常漂亮,拿過來你看看,我看看,耽誤了很長時間,再看路旁的馬烘已經冷透了,認為人已經逃遠了,便不再去追。

王敦在積極準備起兵的時候,忽然得了重病,王敦因為自己病重,和錢風商量起兵的事情,便說出了三種選擇:“第一:如果我病死的話,你們大家將軍隊解散,歸降朝廷,保全性命,這是上計;第二;是退駐武昌,按時向朝廷進貢,擁兵自保,這是中計;第三:是乘我還活著,發兵順江而下,說不定能取勝,但假如兵敗而死,那這就是下計了。”錢鳳認為王敦的三計中,第三個計是上計,應該立即發兵東下,憑自己的龐大的軍事實力,一定能勝,大家都同意錢鳳的意見,便發信給沈充,約定同時起兵。同時,晉明帝司馬紹也做好了準備工作,他任命王導為大都督,丹陽尹溫嶠(音qiáo)為中壘將軍,與右將軍下敦共守石頭城,以光祿勛應詹為護軍將軍,總督朱雀橋南諸軍事,以郗鑒行衛將軍督從駕諸軍事,以庚亮領左衛將軍,臨淮太守蘇峻、徐州刺史王邃、豫州刺史祖約等進京護衛,正式發詔討伐王敦。
王敦一面給朝廷上表,要求除掉溫嶠,想再重演過去討伐劉隗的故事,一面命堂兄王含為主帥,與錢鳳鄧岳周撫等人率領水陸大兵五萬,向秦淮河南岸進攻,被蘇峻、劉遐的大兵打敗,王敦在重病中聽說王含兵敗,還大罵這個堂兄不中用,準備自已帶病出任主帥,還沒起床,便倒下去死了。

王敦一死,晉軍大振,沈充、錢鳳接連戰敗,在戰鬥中被殺,王含、王應父子二人逃到荊州投奔荊州刺史王舒,王舒雖然也是王氏家族人,但他不支持王敦,王舒將王含、王應沉在江中淹死。到這時,王敦的叛亂終於被徹底掃平。

作品

司馬紹,字道畿。東晉畫家。元帝睿長子,建武初立皇太子,太寧元年(323)即位,即明帝,建都建康(今南京),在位四年。幼與王羲之從王廙學書畫,擅長人物故實。南朝齊謝赫評其畫:“雖略於形色,頗得神氣,筆跡超越,亦有奇觀。”畫跡有隋朝官本:《史記列士國》、《息徒蘭圃圖》、《洛神賦圖》、《穆天子燕瑤池圖》、《漢武回中圖》、《遊獵圖》、《瀛洲神仙圖》、《雜人風土圖》等八卷,著錄於《貞觀公私畫史》。《禹會塗山圖》、《殷湯伐桀圖》、《洛神貴戚圖》、《毛詩圖》等,著錄於《歷代名畫記》。

歷史評價

《晉書》評價:“撥亂反正,強本弱枝,雖享國日淺,而規模弘遠矣”。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