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54年

公元354年

公元354年,甲寅年(虎年);東晉永和十年;前涼建興四十二年,和平元年;代國建國十七年;前秦皇始四年;前燕元璽三年。

紀年

甲寅年( 虎年
東晉 永和十年
前涼 建興四十二年, 和平元年
代國 建國十七年
前秦 皇始四年
前燕 元璽三年

年表

王猛捫虱而談當世之務
王猛字景略,北海(今山東濰坊南)人。早年博學,尤好兵書,倜黨有大志,不屑細務。受世人輕視而悠悠自得,後隱居華陰。永和十年(354)五月,晉桓溫伐秦入關中,王猛被褐見溫,捫虱談論時政,旁若無人。桓溫問王猛:“大軍進入關中,興復晉定,為何三秦豪傑未有至者?”,王猛答曰:“大軍近在長安咫尺,而不渡灞水,不知大軍意圖,所以未敢前來迎接。”桓溫遂以猛為軍謀祭酒。六月,桓溫退兵,以猛為高官督護,欲攜猛俱還,猛辭不就。
桓溫伐秦
永和九年(353)十月,殷浩北伐失敗,征西大將軍桓溫隨即於永和十年(354)二月,統帥步騎四萬,自江陵出發,繼續北伐。其水軍自襄陽至南鄉(今河南淅川);步兵自淅川趣武關(今陝西丹風東南);又命司馬勛出子午道進攻前秦。四月,桓溫率軍與秦兵激戰於藍田(今縣西),大敗春軍;晉將桓沖又在白鹿原(今陝西西安東)與秦丞相苻雄交鋒,晉軍進至灞上(今陝西西安東),秦主苻健退保長安小城,三輔郡縣紛紛附晉,溫撫諭居民,使安堵復業,百姓爭相攜持牛酒迎勞,男女夾路迎觀,耆老垂泣說:“不圖今日復睹官軍!”但前秦乘機籌備力量,進行反擊。苻雄在子午谷擊破司馬勛;又與桓溫戰於白鹿原,晉軍失利。初,溫指秦麥以為糧,既而秦入悉芟麥,清野以待之,溫軍遂乏食。六月,桓溫徒關中三千餘戶而歸,呼延毒帥眾一萬從溫還。秦派太子苻萇隨後襲擊,晉軍屢敗,所占關中之地鏇又棄之。九月,桓溫伐秦還,晉穆帝遣侍中,黃門勞溫於襄陽。
朱禿投段龕
前燕元璽三年(354),樂陵太守慕容釣與青州刺史朱禿髮生武裝衝突。釣系翰之子,與朱禿共同治理厭次(今山東陽信東)。但釣以自為宗室而數侮朱禿,禿不勝憤怒,於當年七月襲擊釣,殺之,往投齊王段龕。
王擢降秦
王擢原為後趙西中郎將。趙、魏亡國,擢於永和八年(352)降晉,被封為秦州刺史。同年十一月,前秦苻雄進攻隴西,王擢又奔投前涼,被張重華繼任秦州刺史。次年初,前涼被秦軍擊敗,擢棄秦州奔歸姑臧(今甘肅武威),秦州遂為秦所占。五月,涼軍復奪秦州,擢亦復舊職。永和十年(354)三月,桓溫率軍伐秦,王擢率賓回響,並攻拔陳倉(今陝西寶雞東);同時又遣使廩告涼王張祚,矚其防備桓溫。但祚因懼王擢復叛,派人暗殺擢,又派兵襲擊,皆不果。同年十一月,王擢率部眾降秦,被授與尚書。

大事

(1)春,正月,張祚自稱涼王,改建興四十二年為和平元年;立妻辛氏為王后,子太和為太子;封弟天錫為長寧侯,子庭堅為建康侯,曜靈弟玄靚為涼武侯;置百官,效祀天地,用天子禮樂。尚書馬岌切諫,坐免官。郎中丁琪復諫曰:“我自武公以來,世守臣節,抱忠履謙五十餘年,故能以一州之眾,抗舉世之虜,師徒歲起,民不告疲,殿下勛德未高於先公,而亟謀革命,臣未見其可也。彼士民所以用命,四遠所以歸向者,以吾能奉晉室故也。今而自尊,則中外離心,安能以一隅之地拒天下之強敵乎!”祚大怒,斬之於闕下。
(1)春季,正月,張祚自稱涼王,改建興四十二年為和平元年。立妻子辛氏為王后,兒子張太和為太子。封弟弟張天錫為長寧侯,兒子張庭堅為建康侯,張曜靈的弟弟張玄靚為涼武侯。設定了百官,在郊外祭祀天地,使用天子的禮節器樂。尚書馬岌懇切地加以勸諫,被加罪免官。郎中丁琪又勸諫他說:“我們自從武公張軌以來,歷代謹守臣下的節義,胸懷忠誠,行事謙恭五十多年,所以才能用區區一州的兵眾抵抗整個天下的敵人,雖然士兵連年征戰,但百姓並不訴說睏倦。殿下的功勳與德行並沒有高出先公,然而卻迫不及待地謀求改變命運,臣下沒見過這樣做能行得通的。那些士兵百姓之所以能夠聽命,遠方的部族之所以能歸附嚮往,就是因為我們能尊奉晉皇室的緣故。如今您自尊為帝,則會內外離心,還怎么能夠靠一隅之地抗拒天下的強敵呢!”張祚勃然大怒,在宮殿前把丁琪殺掉了。
(2)故魏降將周成反,自宛襲洛陽。辛酉,河南太守戴施奔鮪渚。
(2)過去魏國投降過來的將領周成造反,從宛縣出發襲擊洛陽。辛酉(十三日),河南太守戴施逃奔到鮪渚。
(3)秦丞相雄克司竹;胡陽赤奔霸城,依呼延毒。
(3)前秦丞相苻雄攻克司竹。胡陽赤逃奔到霸城,依附了呼延毒。
(4)中軍將軍、揚州刺史殷浩連年北伐,師徒屢敗,糧械都盡;征西將軍桓溫因朝野之怨,上疏數浩之罪,請廢之。朝廷不得已,免浩為庶人,徙東陽之信安。自此內外大權一歸於溫矣。
(4)中軍將軍、揚州刺史殷浩連年北伐,士兵屢屢被打敗,糧餉武器全都消耗殆盡。征西將軍桓溫借朝野上下對殷浩的怨憤,上書列舉殷浩的罪行,請求將他黜免。朝廷不得已,將殷浩免官,貶為庶人,流放到東陽郡的信安縣。從此,朝廷內外的大權統統集中在桓溫手裡了。
浩少與溫齊名,而心競不相下,溫常輕之。浩既廢黜,雖愁怨不形辭色,常書空作“咄咄怪事”字。久之,溫謂掾郗超曰:“浩有德有言,向為令仆,足以刑百揆,朝廷用違其才耳。”將以浩為尚書令,以書告之。浩欣然許焉,將答書,慮有謬誤,開閉者十數,竟達空函。溫大怒,由是遂絕,卒於徙所。以前會稽內史王述為揚州刺史。
殷浩年輕時就和桓溫齊名,雙方暗自爭勝,不相上下,但桓溫經常輕視他。殷浩被廢黜以後,雖然憂愁怨憤之情不形於色,但常常用手在空中書寫“咄咄怪事”四個字。過了很久,桓溫對手下的屬官郗超說:“殷浩有德行,善言辭,假如以前讓他出任尚書令或僕射,足以成為百官的楷模,朝廷對他的任用,配不上他本身的才能。”桓溫準備任命殷浩為尚書令,寫信告訴了他。殷浩對此欣然應允,在準備送出覆信時,擔心信中還有不妥之處,便拆開封檢查了十多次,最後忙中出錯,送達桓溫手裡的竟然只是一個空信封。桓溫勃然大怒,從此斷絕了啟用殷浩的想法,殷浩死於流放之地。任命以前的會稽內史王述為揚州刺史。
(5)二月,乙丑,桓溫統步騎四萬發江陵;水軍自襄陽入均口,至南鄉;步兵自淅川趣武關;命司馬勛出子午道以伐秦。
(5)二月,乙丑(疑誤),桓溫統領步兵和騎兵四萬人從江陵出發。水軍從襄陽進入均口,抵達南鄉;步兵從淅川直奔武關。命令司馬勛出子午道去討伐前秦。
(6)燕衛將軍恪圍魯口,三月,拔之。呂護奔野王,遣弟奉表謝罪於燕,燕以護為河內太守。
(6)前燕國衛將軍慕容恪包圍了魯口。三月,攻下了該地。呂護逃奔到野王,派弟弟上表向前燕謝罪,前燕任命呂護為河內太守。
(7)姚襄遣使降燕。
(7)姚襄派遣使者向前燕投降。
(8)燕王俊以慕容評為鎮南將軍,都督秦、雍、益、梁、江、揚、荊、徐、兗、豫十州諸軍事,權鎮洛水;以慕容強為前鋒都督,督荊、徐二州、緣淮諸軍事,進據河南。
(8)前燕國主慕容俊任命慕容評為鎮南將軍,都督秦、雍、益、梁、江、揚、荊、徐、兗、豫十州諸軍事,權且鎮守洛水。任命慕容強為前鋒都督,督察荊、徐二州,緣淮諸軍事,他率兵前進,占據了黃河以南。
(9)桓溫別將攻上洛,獲秦荊州刺史郭敬;進擊青泥,破之。司馬勛掠秦西鄙,涼秦州刺史王擢攻陳倉以應溫。秦主健遣太子萇、丞相雄、淮南王生、平昌王菁、北平王碩帥眾五萬軍於柳以拒溫。夏,四月,己亥,溫與秦兵戰於藍田。秦淮南王生單騎突陳,出入以十數,殺傷晉將士甚眾。溫督眾力戰,秦兵大敗;將軍桓沖又敗秦丞相雄於白鹿原。沖,溫之弟也。溫轉戰而前,壬寅,進至灞上。秦太子萇等退屯城南,秦主健與老弱六千固守長安小城,悉發精兵三萬,遣大司馬雷弱兒等與萇合兵以拒溫。三輔郡縣皆來降。溫撫諭居民,使安堵復業。民爭持牛酒迎勞,男女夾路觀之,耆老有垂泣者,曰:“不圖今日復睹官軍!”
(9)桓溫的另一位將領攻打上洛,俘獲了前秦荊州刺史郭敬,繼續前進,又攻破了青泥。司馬勛奪取了前秦的西部邊陲地帶,前涼秦州刺史王擢攻打陳倉以接應桓溫。前秦國主苻健派太子苻萇、丞相苻雄、淮南王苻生、平昌王苻菁、北平王苻碩率領五萬兵眾駐紮在柳,以阻擊桓溫。夏季,四月,己亥(二十二日),桓溫與前秦軍隊在藍田交戰。前秦淮南王苻生單槍匹馬沖入敵陣,往返十多次,殺死殺傷了眾多的東晉將士。桓溫督促兵眾奮力拚搏,前秦軍隊終於被打得大敗。將軍桓沖又在白鹿原打敗了前秦丞相苻雄。桓沖是桓溫的弟弟。桓溫轉戰前進,壬寅(二十五日),到達灞上。前秦太子苻萇等退守駐紮在城南,前秦國主苻健與六千老弱民眾固守長安小城,把三萬精銳兵士全部派出,讓大司馬雷弱兒等人與苻萇會合兵力,以抵抗桓溫。三輔地區的郡縣全都投降。桓溫安撫告諭當地居民,讓他們安居復業,當地的百姓爭先恐後地帶著酒肉迎接慰勞桓溫的部隊,男男女女夾道圍觀,有些老年人還激動地流下了眼淚,說:“沒想到今天又見到了朝廷的軍隊!”
秦丞相雄帥騎七千襲司馬勛於子午谷,破之,勛退屯女媧堡。
前秦丞相苻雄率領騎兵七千人在子午谷襲擊司馬勛,司馬勛的部隊被攻破,退守女媧堡。
(10)戊申,燕主俊封撫軍將軍軍為襄陽王,左將軍彭為武昌王;以衛將軍恪為大司馬、侍中、大都督、錄尚書事,封太原王;鎮南將軍評為司徒、驃騎將軍,封上庸王;封安東將軍霸為吳王;左賢王友為范陽王,散騎常侍厲為下邳王,散騎常侍宜為廬江王,寧北將軍度為樂浪王;又封弟桓為宜都王,逮為臨賀王,徽為河間王,龍為歷陽王,納為北海王,秀為蘭陵王,岳為安豐王,德為梁公,默為始安公,僂為南康公;子鹹為樂安王,亮為勃海王,溫為帶方王,涉為漁陽王,為中山王;以尚書令陽騖為司空,仍守尚書令。
(10)戊申(疑誤),前燕國主慕容俊封撫軍將軍慕容軍為襄陽王,左將軍慕容彭為武昌王。任命衛將軍慕容恪為大司馬、侍中、大都督、錄尚書事,並封為太原王。任命鎮南將軍慕容評為司徒、驃騎將軍,並封為上庸王。封安東將軍慕容霸為吳王,左賢王慕容友為范陽王,散騎常侍慕容厲為下邳王,散騎常侍慕容宜為廬江王,寧北將軍慕容度為樂浪王。還對他的弟弟們進行了賜封:慕容桓為宜都王,慕容逮為臨賀王,慕容徽為河間王,慕容龍為歷陽王,慕容納為北海王,慕容秀為蘭陵王,慕容岳為安豐王,慕容德為梁公,慕容默為始安公,慕容僂為南康公。封兒子慕容臧為樂安王,慕容亮為勃海王,慕容溫為帶方王,慕容涉為漁陽王,慕容為中山王。任命尚書令陽鶩為司空,仍舊職守尚書令。
命冀州刺史吳王霸徙治信都。初,燕王奇霸之才,故名之曰霸,將以為世子;群臣諫而止,然寵遇猶逾於世子。由是俊惡之,以其嘗墜馬為折齒,更名曰;尋以其應讖文,更名曰垂;遷侍中,錄留台事,徙鎮龍城。垂大得東北之和,俊愈惡之,復召還。
慕容俊命令冀州刺史、吳王慕容霸把治所遷到信都。當初,前燕王慕容認為慕容霸才能卓越,所以給他起名叫“霸”,準備以他作為太子。因為群臣的勸諫,最終沒這樣做,然而對他的寵愛程度仍然超過了太子。因此慕容俊很嫉妒,便以慕容霸曾經從馬背上摔下來摔壞了牙齒為由,把他的名字改為“”。不久又以他應驗了讖文中的讖語為由,改其名為“垂”。慕容垂升遷為侍中,總領留台事務,被調動去鎮守龍城。慕容垂深得東北民眾的擁戴,慕容俊對他越發嫉妒,又召他返回。
(11)五月,江西流民郭敞等執陳留內史劉仕,降於姚襄。建康震駭,以吏部尚書周閔為中軍將軍,屯中堂,豫州刺史謝尚自歷陽還衛京師,固江備守。
(11)五月,江西的流民郭敞等一千多人挾持著陳留內史劉仕投降了姚襄。東晉朝廷十分震驚,任命吏部尚書周閔為中軍將軍,駐紮宮中,豫州刺史謝尚從歷陽返回,戍衛京師,加固長江防線,嚴密守備。
(12)王擢拔陳倉,殺秦扶風內史毛難。
(12)王擢攻克陳倉,殺掉了前秦的扶風內史毛難。
(13)北海王猛,少好學,倜儻有大志,不屑細務,人皆輕之。猛悠然自得,隱居華陰。聞桓溫入關,披褐詣之,捫虱而談當世之務,旁若無人。溫異之,問曰:“吾奉天子之命,將銳兵十萬為百姓除殘賊,而三秦豪傑未有至者,何也?”猛曰:“公不遠數千里,深入敵境,今長安咫尺而不渡灞水,百姓未知公心,所以不至。”溫嘿然無以應,徐曰:“江東無卿比也!”乃署猛軍謀祭酒。
(13)北海人王猛,從小好學,才能卓越,胸懷大志,不屑於瑣碎事務,人們都輕視他。王猛卻悠然自得,隱居於華陰。當他聽說桓溫入關後,便披著粗布衣服去拜訪他,邊摸著虱子邊談論當時的大事,旁若無人。桓溫覺得他與眾不同,便問道:“我奉天子之命,統帥十萬精兵為百姓消滅殘存的寇賊,然而三秦的豪傑之士至今沒有人前來歸附,這是為什麼呢?”王猛說:“您不遠數千里,深入敵土,如今長安近在咫尺而您卻不橫渡灞水,百姓們不知道您的意圖,所以不來。”桓溫沉默不語,無以應答,過了一會兒說:“長江以南沒有人能和你相比!”於是就安排王猛暫任軍謀祭酒。
溫與秦丞相雄等戰於白鹿原,溫兵不利,死者萬餘人。初,溫指秦麥以為糧,既而秦人悉芟麥,清野以待之,溫軍乏食。六月,丁丑,徙關中三千餘戶而歸。以王猛為高官督護,欲與俱還,猛辭不就。
桓溫與前秦丞相苻雄等在白鹿原交戰,桓溫的軍隊失利,死亡一萬多人。當初,桓溫指望以前秦地區的麥子來作軍糧,後來前秦人把麥子全都收割了,等待桓溫的只有經過清理的空曠農田,所以桓溫的軍隊軍糧匱乏,六月,丁丑(初一),桓溫裹挾關中的三千多戶人家開始撤返。任命王猛為高官督護,想讓他和自己一同返回,王猛堅決推辭,不予接受。
呼延毒帥眾一萬從溫還。秦太子萇等隨溫擊之,比至潼關,溫軍屢敗,失亡以萬數。
呼延毒率領兵眾一萬人跟隨桓溫撤返。前秦太子苻萇等人則緊緊追擊桓溫,一路上桓溫的軍隊屢戰屢敗,等到抵達潼關時,兵士損失死亡已數以萬計。
溫之屯灞上也,順陽太守薛珍勸溫徑進逼長安;溫弗從。珍以偏師獨濟,頗有所獲。及溫退,乃還,顯言於眾,自矜其勇而咎溫之持重;溫殺之。
桓溫駐紮在灞上的時候,順陽太守薛珍勸說桓溫直接進逼長安,桓溫沒有聽從。薛珍就帶領一部分軍隊獨自渡過灞水,很有收穫。等到桓溫撤退時,他返了回來,向兵眾大肆炫耀,自誇他的勇敢果斷而責怪桓溫的謹小慎微。桓溫把他殺掉了。
(14)秦丞相雄擊司馬勛、王擢於陳倉,勛奔漢中,擢奔略陽。
(14)前秦丞相苻雄在陳倉攻擊司馬勛、王擢,司馬勛逃奔漢中,王擢逃奔略陽。
(15)秦以光祿大夫趙俱為洛陽刺史,鎮宜陽。
(15)前秦任命光祿大夫趙俱為洛州刺史,鎮守宜陽。
(16)秦東海敬武王雄攻喬秉於雍;丙申,卒。秦主健哭之嘔血,曰:“天不欲吾平四海邪!何奪吾元才之速也?”贈魏王,葬禮依晉安平獻王故事。雄以佐命元勛,權侔人主,而謙恭泛愛,遵奉法度,故健重之,常曰:“元才,吾之周公也。”
(16)前秦東海敬武王苻雄在雍縣攻打喬秉。丙申(二十日),苻雄去世。前秦國主苻健哭他哭得吐了血,說:“上天不想讓我平定四海呀!要不為什麼這么快就奪去了我的苻雄呢?”追贈苻雄為魏王,葬禮依據過去晉朝安平獻王的遺規。苻雄雖然具有輔國元勛的身份,權力近於君主,然而卻態度謙恭,泛愛民眾,遵奉法度,所以苻健非常看重他,經常說:“苻雄是我的周公。”
子堅襲爵。堅性至孝,幼有志度,博學多能,交結英豪,呂婆樓、強汪及略陽梁平老皆與之善。
苻雄的兒子苻堅繼承了爵位。苻堅生性極其孝順,從小就有遠大的志向和不凡的氣度,博學多能,結交英豪,呂婆樓、強汪及略陽人梁平老全都和他關係很好。
(17)燕樂陵太守慕容鉤,翰之子也,與青州刺史朱禿共治厭次。鉤自恃宗室,每陵侮禿,禿不勝忿,秋,七月,襲鉤,殺之,南奔段龕。
(17)前燕樂陵太守慕容鉤,是慕容翰的兒子,和青州刺史朱禿共同治理厭次。慕容鉤自恃是宗室嫡傳,經常欺負侮辱朱禿。朱禿按捺不住憤怒,秋季,七月,襲擊慕容鉤,並殺掉了他,然後南逃,投奔段龕。
(18)秦太子萇攻喬秉於雍,八月,斬之,關中悉平。秦主健賞拒桓溫之功,以雷弱兒為丞相,毛貴為太傅,魚遵為太尉,淮南王生為中軍大將軍,平昌王菁為司空。健勤於政事,數延公卿咨講治道;承趙人苛虐奢侈之後,易以寬簡、節儉,崇禮儒士,由是秦人悅之。
(18)前秦太子苻萇在雍縣攻打喬秉,八月,將他斬殺,關中全部平定。前秦國主苻健封賞抵禦桓溫的功臣,任命雷弱兒為丞相,毛貴為太傅,魚遵為太尉,淮南王苻生為中軍大將軍,平昌王苻菁為司空。苻健勤於政事,經常邀請手下大臣,詢問討論治國之道。繼後趙人的苛刻殘暴、奢侈浪費之後,他改行寬容簡略、節約勤儉、尊重懦士的政策,因此前秦人非常喜歡他。
(19)燕大調兵眾,因發詔之日,號曰“丙戌舉”。
(19)前燕大規模地徵調兵眾,根據發布詔令的日期,這次徵調稱為“丙戌舉”。
(20)九月,桓溫還自伐秦,帝遣侍中、黃門勞溫於襄陽。
(20)九月,桓溫從伐秦前線返回,東晉穆帝派侍中、黃門侍郎在襄陽慰勞桓溫。
(21)或告燕黃門侍郎宋斌等謀奉冉智為主而反,皆伏誅。斌,燭之子也。
(21)有人向東晉朝廷報告,說前燕的黃門侍郎宋斌等人謀劃尊奉冉智為主造反。他們全都被殺。宋斌是宋燭的兒子。
(22)秦太子萇之拒桓溫也,為流矢所中,冬,十月,卒,謚曰獻哀。
(22)前秦太子苻萇抵禦桓溫進攻的時候,被流箭射中,冬季,十月,去世,追封諡號為獻哀。
(23)燕王俊如龍城。
(23)前燕國主慕容俊到龍城。
(24)桓溫之入關也,王擢遣使告涼王祚,言溫善用兵,其志難測。祚懼,且畏擢之叛己,遣人刺之。事泄,祚益懼,大發兵,聲言東伐,實欲西保敦煌,會溫還而止。既而遣秦州刺史牛霸等帥兵三千擊擢,破之。十一月,擢帥眾降秦,秦以擢為尚書,以上將軍啖鐵為秦州刺史。
(24)桓溫入關的時候,王擢派遣使者向前涼王張祚報告,說桓溫善於用兵,他的志向難以猜測。張祚十分害怕,而且擔心王擢背叛自己,於是就派人去刺殺王擢。事情敗露,張祚更加害怕,於是大舉出兵,聲稱要去東伐,實則想西退保全敦煌,恰好這時桓溫撤兵返回,他才停止了行動。接著又派秦州刺史牛霸等人率領三千士兵攻打王擢,王擢被打敗。十一月,王擢率領兵眾投降了前秦,前秦任命他為尚書,任命上將軍啖鐵為秦州刺史。
(25)秦王健叔父武都王安自晉還,為姚襄所虜,以為洛州刺史。十二月,安亡歸秦,健以安為大司馬、驃騎大將軍、并州刺史,鎮蒲阪。
(25)前秦國主苻健的叔父武都王苻安從東晉返回時,被姚襄俘虜,任命他為洛州刺史。十二月,苻安逃回到了前秦,苻健任命他為大司馬、驃騎大將軍、并州刺史,鎮守蒲阪。
(26)是歲,秦大飢,米一升直布一匹。
(26)這一年,前秦發生嚴重饑荒,一升米價值一匹布。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