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城名吃

晉城名吃,是指晉城有名的小吃,有晉城炒涼粉、酸菜黑圪條等,名譽全國。

山西晉城的名吃很多種,在這裡給大家介紹幾種美味的!

晉城炒涼粉

炒涼粉是晉城民間傳統風味小吃,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先將涼粉切成長寬各3—4厘米、厚約1厘米的方塊,放置待用。鍋內放少量食油,燒熱後將切好的涼粉塊入鍋翻炒。再將醋汁蒜沫澆入,加蓋,待蒜、醋味入里後出鍋。口感軟嫩,香辣可口。

燒大蔥

相傳慈禧太后西逃時路經澤州(今晉城),當地官員隆重設宴招待。但在開宴時,廚師發現慌亂之中少做了一道菜。為了免遭殺身之禍,廚師急中生智,馬上把菜案上的巴公大蔥拿來一把,幾刀切碎,燒成一道菜,端了上去,叫做燒大蔥。誰知慈禧品嘗後,認為滿桌菜中數這道菜最有味道。傳說歸傳說,慈禧西逃時並未經過晉城,但燒大蔥作為當地一道名菜,口感香軟不膩,卻一直流傳至今。

酸菜黑圪條

酸菜黑圪條,當地人又叫漿水菜黑圪條,是晉城的一種地方名吃。舊時由於當地白面緊缺,人們為了調劑生活,用白麵包高梁面擀成麵條,又因晉城酸菜醃得好,用酸菜作鹵配以黑圪條。撒上香菜芝麻、也可加入辣椒。口味酸香辣俱全,高梁面特有香味勝似精米白面,使人越吃越愛,越吃越香。久之,成為晉城一種地方大眾化名吃。

晉城過油肉

原料

豬肉200克(裡脊肉或元寶肉),雞蛋半個,熟豬油,蔥、姜、蒜、玉蘭片、木耳、菠菜,醬油、醋、精鹽、料酒、濕澱粉各適量。

製作方法:

1、先將瘦豬肉切成寬1.6厘米、長2.6厘米、厚3毫米的小薄片,放在小碗裡加少許底味,再加半個雞蛋和少許濕澱粉,抓勻上漿;木耳洗淨撕成小片,菠菜洗淨切成段。

2、將小碗裡盛適量清湯,再加少許醬油精鹽料酒、濕澱粉,兌成汁待用;炒鍋上火放適量的油,待燒至六成熱時,下入漿好的肉片,用肉叉劃散,呈金黃色時撈出。鍋內留底油,待油熱時放入馬蹄蔥、蒜片、薑末熗鍋,放入劃好的肉片和玉蘭片、木耳、菠菜段煸炒,然後烹醋翻炒,放入兌好的汁,翻炒均勻淋明油即可。

高平 十大碗

在高平,每家有什麼喜慶的事時,都要備下十大碗來款待親友,這一習慣已經流傳很久了,十在碗也以其獨特的風味讓人久吃不厭,十大碗以湯為主,有鹹有甜有酸有辣,加之有小菜和點心,並有幾個檔次,到高平應該吃一吃,才不虛此行。

高平燒豆腐

晉城名吃晉城名吃

豆腐切成一寸厚二寸見方的小塊,以旺火燒烤,至焦黃為好。食前先用白水煮熟,食時配上蘸頭,趁熱蘸食。蘸頭的配製較講究,先把姜、蒜一起搗成泥、再拌上豆腐渣,然後和炒麵攪在一起食用。高平燒豆腐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相傳秦、趙長平大戰,秦將白起坑殺趙卒40萬,累累白骨,目不忍睹。後世百姓出於對白起殘忍行為的憎恨,遂把豆腐比作白起肉,用火燒、水煮而食之。高平燒豆腐以谷口所產最優,不僅皮黃肉白,而且鬆軟有筋,風味獨特。

1981年,中共中央主席胡耀邦到高平視察時還特意品嘗了這傳統小吃。

高平轉面

為本縣傳統麵食。把鹼、鹽溶於水中和面,再用擀杖把和好的面壓光亮後,抹上植物油,醒30分鐘,再擀成麵條,而後用布把麵條遮蓋嚴密,待香味散出時即可下鍋煮。

該麵條清香味美,光滑利口,四季可食。

沁水李圪抓

李圪抓全名羊肉,是沁水風味小吃中的一朵奇葩。相傳一個姓李的牧羊人喜吃羊肉包子,食多生厭,他就突發奇想,借來鄰居做煎餅的鏊子,想把包子用油煎一下,可包子皮厚難熟,他就在手上抹了點油,把包子皮拽薄,這樣做成後油而不膩,別有風味。

陵川附城志紅牛肉丸

在晉城市只要說起肉丸子來,人們就會不約而同地想到陵川農民買志紅,買志紅在晉城市幾乎成了肉丸子的代名詞。誰也想不到,如今已經擁有固定資產50萬元、成為遠近聞名的肉丸子大王的買志目前掛有“志紅牛肉丸陵川一絕”這種小牌紅當年是靠一根扁擔兩個筐起家的。目前掛有“志紅牛肉丸陵川一絕”這種小牌子的牛肉丸鋪子在晉城市已有200餘家。而且據說買志紅牛肉丸不僅在晉城市家喻戶曉,而且還遠賣到了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