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絹蒿

新疆絹蒿

新疆絹蒿,菊目菊科植物,分布於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亞和西伯利亞也有。

基本信息

新疆絹蒿

牧草科名 菊科
牧草科拉丁名 Compositae
牧草科英文名 Composite Family
牧草屬名 絹蒿屬
牧草屬拉丁名 Seriphidium (Bess.) Poljak.
牧草屬英文名 Seriphidium
天然牧草 新疆絹蒿
牧草學名 Seriphidium kaschgaricum (Krasch.) Poljak.
牧草英文名 Kashgar Seriphidium,Kashgar wormwood

牧草圖片

新疆絹蒿新疆絹蒿

地理分布

新疆絹蒿分布於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亞西伯利亞也有。

形態特徵

半灌木狀草本。高60厘米左右,幼枝被毛,呈淡灰白色,老枝常無毛。不育枝短縮;能育枝多數,上部有長的帚狀嫩枝。不育枝葉與莖中、下部葉具短柄,長橢圓形,一至二回羽狀全裂,裂片或小裂片條狀披針形,兩面密被柔毛;上部葉不分裂,所有葉基部均具1~2對假託葉。頭狀花序具短梗,直立,多數排列成開展的圓錐狀;總苞卵形或長橢圓形,直徑2~3毫米;總苞片4~5層,外層被毛;小花管狀,兩性。瘦果長橢圓形,長1毫米左右。

生物學與生態學特性

多年生適中溫旱生半灌木狀草本。是荒漠草原和荒漠的重要組成植物。在新疆,多分布在塔城盆地、準噶爾盆地西部山地,伊犁谷地和天山北坡低山帶下緣和山前地帶的廣大地區,在天山南坡只見於山地。適生於荒漠中降水量較多、土壤無鹽漬化的壤質和砂質的荒漠灰鈣土和灰棕荒漠土地區。新疆絹蒿具有一定的抗旱能力,粗而長40厘米以上的主根和表土層中分支發達的側根,春季形成短命根,能充分利用土壤中水分,乾旱時地上部枯死。生長初期的幼枝密被灰白色蛛網絲絨毛,有防止陽光暴曬和水分蒸發的作用。新疆絹蒿沒有明顯的主幹,基部木質化很強。因此,耐寒性較強,能忍受-40℃的低溫。在北疆地區,4月初開始萌發返青,5月中旬長出大量枝葉,藉助春季融雪和春雨生長迅速,形成葉簇。6~7月夏季乾旱,氣候炎熱,生長處於抑制狀態,葉片逐漸乾枯脫落,生長過程基本停止。通過夏季休眠,秋季(8月)繼續進行營養生長,形成短枝;越冬的短枝開始發育成生殖枝。8月中下旬開花,9月結實,10月枯黃,枝條上半部和葉片死亡。新疆絹蒿多數是靠種子繁殖,特別是在水分條件充足的年份,可以觀察到大量由種子更新的幼苗,也可以從多年生木質化分枝和根頸上生長小的枝條和葉片。

飼用價值

枝葉柔軟,粗莖較少,適口性較好,為各類家畜所採食。羊最喜食,馬、牛和駱駝也都採食。除在枝葉茂盛的盛花時期因含揮髮油具苦味,家畜不採食外,其他時期各種家畜都採食。春或秋季霜打後,適口性最好,冬季在雪覆蓋下枝葉保留尚好,各類家畜均喜採食基部枝葉。雪後生殖枝的適口性也有很大的提高。新疆絹蒿粗蛋白質、粗脂肪含量高是荒漠和半荒漠草場上很有價值的優良牧草。也是早春催乳或恢復家畜體質和秋季育肥抓膘的良等牧草。

菊科、絹蒿屬植物

絹蒿屬(Compositae)菊科、管狀花亞科、春黃菊族、菊亞族植物。具耐旱、抗寒、抗鹽鹼的特性,多生長在草原、半荒漠或荒漠草原地區,此外在礫質的灘地、鹽漬化地區及亞高山或高山草甸草原和礫質坡地等地區也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