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文化

敦煌文化

敦煌文化藝術又稱莫高窟文化藝術,被稱為東方世界的藝術博物館。它保存了公元四世紀到十世紀的洞窟735個,彩塑三千餘身,壁畫45000平方米,唐宋木構建築五座。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在這裡成立了敦煌文物研究所(後改為敦煌藝術研究所),開始了歷史上從未有過的保護、研究工作。

簡介

敦煌文化藝術又稱莫高窟文化藝術,被稱為東方世界的藝術博物館。她保存了公元四世紀到十世紀的洞窟735個,彩塑三千餘身,壁畫45000平方米,唐宋木構建築五座。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在這裡成立了敦煌文物研究所(後改為敦煌藝術研究所),開始了歷史上從未有過的保護、研究工作。
敦煌,一個神聖的名字。敦煌是多種文化融匯與撞擊的交叉點,中國印度希臘、伊斯蘭文化在這裡相遇。敦煌是藝術的殿堂。那些公元4至11世紀的壁畫雕塑,帶給人們極具震撼力的藝術感受。敦煌又是文獻的寶庫。在這數以萬計的赤軸黃卷中,蘊藏著豐富的文獻資源,漢文、古藏文、回鶻文、于闐文、龜茲文、粟 特文、梵文,文種繁多;內容涉及政治、經濟、軍事、哲學、宗教、文學、民族、民俗、語言、歷史、科技等廣泛領域。

歷史

1900年農曆5月26日,一個值得記住的日子,在敦煌莫高窟發現了這個藏經洞,那些古代文獻赫然堆滿整個窟室。由此,產生了一門世界性的學科--"敦煌學"。
1910年,敦煌藏經洞劫餘文獻運藏京師圖書館(今國家圖書館前身)。而今,藏經洞發現已經整整一百年了,中國國家圖書館作為世界上收藏敦煌遺書最多的單位,以其豐富的館藏,為敦煌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舉辦的紀念敦煌藏經洞發現一百周年專題文獻展覽,旨在揭示敦煌遺書的流散歷史,展示敦煌遺書的風采及內涵,介紹敦煌遺書的保護與研究現狀。這對於弘揚中華民族文化,推動世界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促進敦煌學的研究;對於有效保護和充分利用敦煌文化遺產,帶動我國西部地區文化事業發展,以及激發社會公眾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敦煌是全人類的敦煌。敦煌在中國,敦煌學在世界。

著名石窟

石窟原是印度的一種佛教建築形式。中國的石窟起初是仿印度石窟的制度開鑿的,多建在中國北方的黃河流域。從北魏至隋唐,是鑿窟的鼎盛時期,尤其是在唐朝時期修築了許多大石窟,唐代以後逐漸減少。
印度石窟 埃洛拉石窟群|阿旎陀石窟|埃勒凡塔石窟|巴格石窟|巴雅石窟|加爾利石窟|坎赫里石窟 |象島石窟|阿旃陀石窟|耶奧拉石窟
中國石窟 阿爾寨石窟|安岳石窟|阿艾石窟|埃肯石窟|北齊石窟文化|巴中摩崖造像|彬縣大佛寺|柏孜克里克石窟|炳靈寺石窟|北石窟|柏孜克力克千佛洞|八峰崖石窟|北魏石窟寺|炳靈石窟|昌馬石窟|朝陽洞石窟|潮音洞石龕窟|蒼龍山石窟|大佛寺石窟|大象山石窟|大足石刻|大足石窟|大佛崖石窟|奉先寺洞窟|法華寺石窟|飛來峰石刻|法鏡寺石窟|固原須彌山石窟|鞏縣石窟|廣元千佛崖|廣元皇澤寺石刻|瓜州榆林窟|龜茲石窟|鞏縣石窟寺|河西石窟|皇甫公窟|華岩洞石窟造像|虎頭寺石窟|鴻慶寺石窟|劍川石窟|夾江千佛崖|金燈寺石窟|交河故城及附近石窟|克孜爾千佛洞|庫木吐喇石窟|開河寺石窟|克孜尕哈石窟|克孜爾尕哈石窟|拉日石窟|拉梢寺摩崖造像|柳埠千佛崖石刻|洛陽龍門|靈岩石窟|龍山石窟|龍游石窟|龍門石窟|龍門藥方洞|龍門萬佛洞|蓮花洞石窟|靈應石窟寺|馬家河石窟|馬蹄寺石窟|麥積山石窟|南龕石窟|南岩石龕|南響堂山石窟|牛角寨石窟|南石窟|盤山石窟|七佛洞石窟|千佛寺石窟|千佛岩石窟|千佛洞石窟|潛溪寺|邛崍石窟|四川石窟|宋代以後的雲岡石窟|森木塞姆石窟|森木賽姆石窟|燒窯峪石窟|石堂會石窟|陝北石窟|勝金口石窟|掃帚嶺石窟|四大石窟|水泉石窟|石崆寺石窟|石鼓峽石窟|吐峪溝石窟|天梯山石窟|天龍山石窟|托乎拉克埃肯石窟|萬佛堂石窟|伍山石窟|萬佛山石窟|響堂山石窟|懸空寺石窟|西龕石窟|隰縣千佛洞|須彌山石窟|西華山石窟|仙佛寺石窟|雲岡石窟|雲門山石窟|榆林窟|緣獅洞石窟|智覺寺石窟|鎮川懸空寺石窟|鐘山石窟|張家溝門石窟
其他國家 巴米揚石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