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環紋豹蛛

擬環紋豹蛛

擬環紋豹蛛(學名:Pardosa pseudoannulata)為狼蛛科、豹蛛屬的動物。分布於印度至日本、台灣島以及中國大陸的吉林、遼寧、河北、山東、江蘇、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寧夏、內蒙古、四川、雲南等地,常棲息於稻田以及草叢。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日本。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中文名:擬環紋豹蛛
拉丁學名:Pardosapseudoannulata(Bose.etStr.,l906)

擬環紋豹蛛擬環紋豹蛛

功能類別:捕食性天敵

形態特徵

雌蛛;

體長10-14毫米。頭胸部背面正中斑呈黃褐色,前寬後窄,正中斑前方具1對色澤較深的棒狀斑,中窩粗長呈赤褐色。背甲兩側的側縱帶呈暗色。前眼列平直並短於第二眼列,第二行眼大。額高為前中眼的2倍。胸板黃色,在第1/2、2/3、3/4對步足基節間的部位各有1對黑褐色斑點。步足褐色,具淡色輪紋,各脛節有2根背刺。腹部心臟斑呈槍矛狀,其兩側有數對黃色橢圓形斑,前兩對呈“八”字形排列,其餘數對左右相連,每個斑中各有1個小黑點。外雌器中部有1窄,長突出。

雄蛛:

體長8-10毫米。體色較暗。胸板呈黑褐色。

卵袋:

扁圓形,灰白色,直徑80毫米左右。每個卵袋含卵100粒左右。

生物學特性

習性

擬環紋豹蛛擬環紋豹蛛

擬環紋豹蛛為我國棉區分布較廣,種數量較大的一種遊獵型蜘蛛。主要在地面活動,夜晚也偶在棉株上面發現。行動迅速、敏捷,以靠近水邊的棉田內發生較多。有自殘習性,對不同獵物,有不同的捕食方式,如對大中型的蛾類、蝗蟲等害蟲,首先抓著胸部背面,從螯肢注入毒液,麻醉獵物然後用螯肢劃破獵物體壁,注入消化液,液化內臟,吮吸液汁,使留下的殘體呈現出一條條小痕;對小型獵物僅挖一個小洞吸取液汁。該蛛自殘習性較強,對自產的未受精卵袋可以取食之。

歷期

擬環紋豹蛛各個發育階段所經歷時間的長短,隨著代次、溫度、性別、齡期的不同而異。

各世代歷期:在湖北省武漢布以越冬代的歷期為最長,完成一個世代需150天以上,以第二代為最短,平均61.25天;第一代平均76-3天。

溫度對歷期的影響:根據我們試驗,擬環紋豹蛛卵期在20-39℃,幼蛛和產卵前期在20-32℃的溫區內,發育歷期隨溫度的升高而縮短,與溫度呈負相關。可見胚胎期的抗高溫能力較強。

性別的差異:在正常情況下,雌性幼蛛蛻皮次數多於雄蛛,因此雌蛛幼蛛的發育歷期長於雄蛛發育歷期。雌雄幼蛛在不同恆溫條件下的發育歷期分別是:20℃為138.00±0.58天和131.50±6.99天;25℃為53.56±1.89天和51.50±1.45天128℃為37.10±1.78和35.28±1.19天,30℃為33.57±1.21和35.28±1.19天;32℃為27.67±2.18天和26.44±1.03天;35℃為30.009±0.94天和27.17±0.87天;37℃為39.00±1.87天和36.17±2.15天。從理論上推測,雌雄幼蛛在33℃時歷期最短,分別為23.66天和22.31天。
(3)發育起點溫度和有效積溫:擬環紋豹蛛的發育速率與溫度的關係呈拋物線。各個發育階段的起點溫度和有效積溫分別是:卵期為13.85℃和170.74日度;全幼蛛期為9.66℃和827.58日度;雄蛛為10.49℃和785.73日度,雌蛛為9.75℃和883.80日度;產卵前期為73.07日度;全世代10.16℃和1171.39日度;其中一齡幼蛛為17.67℃和35.10日度;二齡13.08℃和55.16日度;三齡為12.20℃和80.08日度,四齡為9.97℃和102.78日度;五齡為13.89℃和91.78日度;六齡為16.62℃和94.78日度;七齡為16.00℃和95.63日度;八齡為9.61℃和161.76日度。

幼蛛成活率

根據王洪全等(1978-1979)的觀察,由於發生代次的不同,幼蛛成活率也表現出差異。第一代幼蛛的成活率為19.44%;第二代為58.83%;第三代為25.71%:根據我們試驗,溫度對幼蛛成活率有一定影響:即20℃恆溫條件下,成活率低,僅有10%左右;25-39℃的溫區內,成活率在80%左右,以30℃恆溫條件下成活率最高可達88%。

壽命

成蛛壽命的長短與溫度、營養條件有關。在20℃恆溫條件,平均壽命在100天左右;25-32℃溫區內平均壽命在80天左右;在35℃恆溫條件下只有40天左右。越冬代成蛛可生活346天。

年生活史

擬環紋狼蛛在湖北省武漢市以第二代成蛛和第三代幼蛛混合群體在田埂、雜草根隙內和冬播作物的土塊下越冬。翌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開始活動,4月上中旬開始產卵繁殖,在該地區最多可完成三代,各代出現的時間見表125。

繁殖

性比與交配:雌蛛的個體數多於雄蛛。由於代次不同雌雄性比不一樣,第一代的雌雄性比為1:1.67;第二代為1:0.54;第三代為1:0.80(王洪全等,1979)。

雄蛛亞成蛛蛻下最後一次皮後3-7天開始結精網排精,吸入生殖球後即可尋找異性求偶。雌雄相遇,雄蛛以舞蹈姿勢接近雌蛛,若雌姝許諾,雄蛛爬到雌蛛體背,雌雄頭腹方向相應,整個交配過程在27-75分鐘。雌蛛一生一般交配一次,少數可交配多次,但一經產卵就不再進行交配。

產卵前期:交配後的雌蛛在不同的溫度下,產卵前期不一樣。在25-35℃溫區內,產卵前期大約在10天左右,高於或低於此溫區,產卵前期就延長。

產卵袋數:根據我們試驗(1984-1985),溫度對擬環紋豹蛛形成卵袋數有較大影響。在15℃和39℃恆溫條件下雌蛛不產卵;在37℃恆溫條件下只有20%的個體產1個卵袋;在20℃恆溫條件下大部分個體產1個卵袋,並有28.50%的個體可產2個卵袋;在35℃恆溫條件下,大部分個體可產2個卵袋;少部分個體可產4個卵袋;在28-32℃溫區內,大部分個體產5個卵袋,步郡分可產6個卵袋(表126)。可見28-32℃溫區為擬環紋豹蛛產卵袋最多溫區。產卵間隔:擬環紋豹蛛有較強的護卵習性,必須待前一個卵袋孵化並幼蛛擴散後;才產下一個辨袋。因此產卵隔時間較長。溫度對產卵間隔有一定影響,在20-35℃溫區內,產卵間隔隨著溫摩的升高而有縮短趨勢,箕中以32℃恆溫條件下的產卵間隔為最短,平均為12.48天。以20℃恆溫條件下為最長,平均為46.25天。產卵間隔的長短與產卵次第的關係不大。卵袋內含卵量:擬環紋豹蛛的卵袋較大,每個卵袋內含卵粒數較多,平均在90粒左右,最多可達200粒以上。其含卵粒的多少與溫度關係不大,受產卵次第的影響較明顯。如在6種恆溫條件下,卵袋內平均含卵量,在第一個袋平均為150.29粒,第二個卵袋為170.65粒。第三個卵袋為156.61粒:第四個卵袋為124.80粒,第五個卵袋為88.71粒,第六個卵袋為52粒,以第二個卵袋內含卵粒數為最多。

產卵量:擬環紋豹蛛的單雌產卵量,般在400粒左右。溫度對產卵量的影響較明顯,其中以32℃恆溫條件下產卵量為最高,平均512粒。依次為32℃>25℃>35℃>20℃(表126):從理論上推測,擬環紋豹蛛產卵的溫度範圍為18-41℃,以29℃時產卵量為最高。

卵化率:擬環紋豹蛛卵的孵化率較高,除最後產的卵袋孵化率降低以外,一般卵袋內卵粒的孵化率均為90%以上。

地理分布

湖北、湖南、江蘇、浙江、安徽、台灣、福建、廣東、廣西、江西、雲南、貴州、河南、陝西、河北、北京、上海、甘肅、吉林、遼寧、西藏

相關文獻

[1]舒迎花,劉志輝,張古忍.擬環紋豹蛛對白背飛虱的嗅覺反應[J].蛛形學報,2005,(2).
[2]喻國輝,陳文華,陳建.不同冬季氣候條件下的麥田蜘蛛群落結構和優勢種繁殖情況[J].蛛形學報,2005,(1).
[3]趙偉春,程家安,張文俊.套用單克隆抗體評價擬環紋豹蛛對褐飛虱的控制作用[J].生態學報,2005,(1).
[4]王智.稻田蜘蛛的保護與利用[J].現代化農業,2003,(1).
[5]古德祥,張文慶,張古忍.閩粵瓊稻田蜘蛛的優勢度分析[J].蛛形學報,2002,(1).
[6]劉向東,張孝羲.稻田蜘蛛的混合種群對褐飛虱的捕食功能作用[J].中國生物防治,2002,(1).
[7]趙偉春,程家安,陳正賢.褐飛虱抗原檢測最佳ELISA條件的建立[J].浙江大學學報(農業與生命科學版),2002,(6).
[8]秦厚國,葉正襄,丁建,黃水金,羅任華.兩種蜘蛛對斜紋夜蛾的捕食作用及模擬模型的研究[J].棉花學報,2002,(2).
[9]李劍泉,趙志模,侯建筠.稻田蜘蛛研究進展[J].蛛形學報,2001,(2).
[10]陳玉俊,張古忍,陳東,古德祥.海南稻田蜘蛛群落的結構和動態[J].蛛形學報,2000,(1).
[11]李劍泉,趙志模,侯建筠.植保領域的蜘蛛研究進展[J].植物醫生,2000,(6).
[12]張古忍,張文慶,古德祥.稻田主要節肢類捕食者群落的結構和動態[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1995,(2).
[13]張文慶,張古忍,古德祥.稻飛虱及其節肢類捕食者的生態位關係研究[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1995,(2).
[14]張文慶,古德祥,蒲蟄龍.三化螟種群系統的最優管理決策[J].昆蟲學報,1995,(3).
[15]張永強.農田狼蛛亞群落結構的研究[J].動物學報,1993,(2).
[16]張文慶,古德祥,湯鑒球.自然條件下擬環紋豹蛛對三化螟成蟲捕食作用的評價[J].昆蟲天敵,1991,(1).
[17]郭文鶯,羅曼弟,李敬紅.3種豹蛛染色體的觀察[J].湖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1,(3).
[18]趙敬釗,袁愛榮,余克慶.溫度對擬環紋豹蛛發育和繁殖力的影響[J].湖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89,(1).

節肢動物門(三)

節肢動物門是動物界最大的一門,通稱節肢動物,包括人們熟知的蝦、蟹、蜘蛛、蚊、蠅、蜈蚣以及已絕滅的三葉蟲等。全世界約有110~120萬現存種,占整個現生物種數的75-80%。節肢動物生活環境極其廣泛,無論是海水、淡水、土壤、空中都有它們的蹤跡。有些種類還寄生在其他動物的體內或體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