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條鋸足蛛

白條鋸足蛛

白條鋸足蛛(學名:Runcinia albostriata)為蟹蛛科鋸足蛛屬的動物。分布於日本、朝鮮、泰國、台灣島以及中國大陸的山東、陝西、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蘇、浙江、貴州、四川、福建、廣東、山西等地,一般棲息於草叢、稻田以及果園中。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日本。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中文名:白條鋸足蛛
拉丁學名:RunciniaalbostriataBoes.etStr.,1906

白條鋸足蛛白條鋸足蛛

功能類別:捕食性天敵
寄主昆蟲:葉蟬
寄主危害作物:水稻、玉米、棉花、茶、果樹

形態特徵

雌蛛:體長5-7毫米。背甲橙黃色,前緣有一條帶稜角的白隆線,兩側形成兩個直角形突起。頭胸部中央有一條白色縱線,後端平直。兩眼列均後曲,前眼列在頭部前面的垂直面上,前中眼小於前側眼,前中眼間距小於前中側眼間距;後眼列位於隆線後方的水平面上,後側眼稍大於後中眼,後中眼間距大於後中側眼間距;中眼區梯形,前側眼最大。胸板黃白色,前緣稍凹入。第I步足脛節腹面的前緣有4-6根刺,後緣有3-5根刺。後跗節前緣有7-9根刺,後緣有6-9根刺;第Ⅱ步足脛節腹面的前緣有3根刺,後緣有3-4根剌,後緣有5-7根蒯。腹部長圓形,後端較寬,兩側有一些與側緣大致平行的白色條紋。

雄蛛:體長3.50毫米左右。頭胸部較圓,兩側緣的小刺明顯,兩側有2個寬的褐色縱帶。步足腿節背中線上有數個小刺。腹部背面兩側緣有黑褐色網紋,中問有一對凹坑,並有黑褐色斑點,後端有1對橫線狀黑褐色斑紋,腹背刺較長。

生物學特性

喜徘徊的水田、玉米、棉花、茶樹及果樹上,捕食葉蟬等小昆蟲。冬季在樹皮、落葉中越冬。

地理分布

湖北、湖南、四川、江蘇、浙江、安徽、廣東、山東、陝西、貴州、河南、江西、福建、雲南

節肢動物門(三)

節肢動物門是動物界最大的一門,通稱節肢動物,包括人們熟知的蝦、蟹、蜘蛛、蚊、蠅、蜈蚣以及已絕滅的三葉蟲等。全世界約有110~120萬現存種,占整個現生物種數的75-80%。節肢動物生活環境極其廣泛,無論是海水、淡水、土壤、空中都有它們的蹤跡。有些種類還寄生在其他動物的體內或體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