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外翻

拇外翻

拇外翻畸形是指拇趾在第一跖趾關節處向外側偏斜移位。拇外翻是一種複雜的解剖畸形,並且在治療上極具挑戰性。拇囊是指在拇外翻畸形中出現的明顯的內側突起,但一般情況下這兩個名詞可互換使用。拇外翻是累及拇趾的最常見的病變,多見於中老年婦女,最常發生在有遺傳傾向加上長時間穿不合適的鞋子的人,不合適的鞋子會對拇趾施加異常壓力。

基本信息

簡介

拇外翻 拇外翻影像圖

拇外翻,俗稱大腳骨,指拇趾骨和第一跖骨之關節傾斜超過15度。 多與遺傳(約占 80% 以上),穿鞋不適有關。腳形難看,穿鞋變形,還伴有拇囊炎,疼痛。常常並髮腳墊、雞眼、爪形趾,其他腳趾畸形等。

拇外翻是臨床的一種常見病,發病率很高,特別是女性,在有些國家可高達50%。臨床表現:有的人拇趾向外撇,而大拇趾的跟部又向內收,使得前腳象個三角形的“大蛇頭”,這就是拇外翻,有的地方稱為“大腳骨”“苦骨”或“大觚拐”。大拇根部(實際上是第一跖骨)內移後,使得該處極為隆起,容易與鞋形成摩擦,天長日久,該處皮膚和皮下有關組織增厚、紅腫,滑囊形成,而產生拇囊炎。引起疼痛,局部潰爛後可造成感染,拇外翻畸形病人因為前足生物力學發生異常,很多合併有足底部胼胝(硬繭子或雞眼)。使走路引起疼痛,病人無履可適,給工作帶來不便和痛苦,而且外形美觀上也缺乏美感。拇外翻畸形是足的一種常見病,始於青年,人群發病率17%,女性多於男性,比例是20:1,多為雙側發病。

楔骨間和跖骨間有堅強的韌帶連繫,但第1楔骨與第1跖骨比其他楔骨與跖骨的連繫較弱。若站立過久,行走過多,經常穿高跟或尖頭鞋時,第1楔骨和跖骨承受壓力超過25%,促使第1跖骨向內移位,引起足縱弓和橫弓塌陷,拇趾因拇收肌拇長伸肌牽拉向外移,第1、2跖骨間的夾角加大。第1跖骨頭在足內側形成一骨贅,拇外翻逐漸加重,第2趾被拇趾擠向背側,趾間關節屈曲,形成錘狀趾。楔骨間和跖骨間有堅強的韌帶連繫,但第1楔骨與第1跖骨比其他楔骨與跖骨的連繫較弱。若站立過久,行走過多,經常穿高跟或尖頭鞋時,第1楔骨和跖骨承受壓力超過25%,促使第1跖骨向內移位,引起足縱弓和橫弓塌陷,拇趾因拇收肌和拇長伸肌牽拉向外移,第1、2跖骨間的夾角加大。第1跖骨頭在足內側形成一骨贅,拇外翻逐漸加重,第2趾被拇趾擠向背側,趾間關節屈曲,形成錘狀趾。

拇外翻嚴重時,第二趾可被拇趾擠向背側,形成錘狀趾。

發病原因

流行病學

按照流行病學統計,拇外翻的發病率約12%,中部地區較多見,沿海地區發病率略低,按照中國人口13億計算,中國約有1億多的大腳骨患者。

先天因素

由於關節、神經、肌肉等所造成的。例如:扁平足、遺傳及足底筋力的降低和不平衡等,使腳底機能降低,造成不穩定進而變形。

拇外翻的發病主要與遺傳有關,父母有拇外翻,子女患拇外翻的機率明顯增大此外,女性足部韌帶較男性弱,在同等遺傳條件下,女性患病率高,更易發生拇外翻。

後天因素

青少年期是身體骨骼結構形成的關鍵時期,此時兒童的軟組織相對較鬆弛骨骼迅速發育身高增長,身體結構尚未定型。如此時過早穿高跟鞋,則高跟尖頭鞋將前足緊緊地包裹著,使腳趾處於一種病理狀態,並觸發一系列的拇外翻發生機制,導致最終形成拇外翻。

因穿著不合腳鞋子所造成的,通常因穿鞋跟太高、過尖及過窄的鞋,使腳跟不易固定,對腳趾造成擠壓摩擦及壓迫,不但影響腳趾的伸展與活動,造成不適及疼痛,還會破壞了原本三個立足點的功能,而行走時全身重量落在足部前端,腳趾會因身體重量壓迫逐漸變形,就會造成拇指外翻的現象。例如:時 下流行的高跟鞋、巫婆鞋等都是加速拇指外翻的最大原凶。

影響

趾骨發大, 拇趾囊腫,骨骼增生,令穿鞋時前足產生痛楚,久行、久站疼痛明顯,嚴重時影響走路姿勢,產生併發症。

病情發展

病情發展主要為以下4個階段:

1.拇外翻可逆階段:大拇趾外翻10度左右,影響美觀,沒有疼痛感,腳掌有輕微腳繭,不會直接影響行走,穿高跟鞋會引起疼痛。 

2.拇外翻攣縮階段:大拇趾外翻10-20度,關節及韌帶有炎症,第一.第二腳趾明顯擠壓,腳掌明顯變寬,足底腳繭明顯,長時間行走易引起大拇趾關節疼痛及腳掌疼痛。

3.拇外翻嚴重階段:大拇趾外翻20-40度,腳趾重疊,橫弓塌陷,雞眼,腳墊,扁平足,後跟疼痛,雙腳受力難平衡,嚴重影響站立和行走。

4.大拇趾畸形階段:大拇趾外翻40度以上,腳趾使命結束,拇趾嚴重重疊,腳趾不受力,足弓塌陷,難以行走,腳掌直接承受腳趾部分壓力,足底有老繭,雙足嚴重錯誤負力,各關節難以協調運作, 導致人體生命立負力線改變,引起膝關節炎症腰酸背疼等。

症狀

拇外翻 拇外翻對比圖

1.拇外翻常呈對稱性,拇趾的跖趾關節輕度半脫位,內側關節囊附著處因受牽拉,可有骨贅形成。第1跖骨頭的突出部分,因長期受鞋幫的摩擦,局部皮膚增厚,並可在該處皮下產生滑囊,如紅腫發炎,則成為拇滑囊炎。嚴重者拇指的跖趾關節可產生骨關節炎,引起疼痛。第22.跖骨頭跖麵皮膚因負擔加重,形成胼胝。第2趾近側趾骨肩關節處背側皮膚因與鞋幫摩擦可形成胼胝或雞眼。

3.其初期的臨床症狀為第一跖骨頭部隆起處疼痛和腫脹、局部皮膚刺激所發生的發炎,甚至是表皮潰瘍,嚴重的更會令大腳趾可能與第二腳趾重疊,使翹起的腳趾肌力變弱,漸漸的站立時無法維持平衡、彎曲及安定性而無法和諧地作各種動作,最後引起腳底的肌腱與筋膜僵硬、發炎及尖刺般的壓痛感,當整個腳底的疼痛感加劇,將使患者無法穿著鞋子,導致日常生活及步行走動都受到很大的影響。

4.楔骨間和跖骨間有堅強的韌帶連繫,但第一楔骨與第一跖骨比其他楔骨與跖骨的連繫較弱。若站立過久,行走過多,經常穿高跟或尖頭鞋時,第1楔骨和跖骨承受壓力超過25%,促使第1跖骨向內移位,引起足縱弓和橫弓塌陷,拇趾因拇收肌和拇長伸肌牽拉向外移,第一、二跖骨間的夾角加大。第1跖骨頭在足內側形成一骨贅,拇外翻逐漸加重,第2趾被拇趾擠向背側,趾間關節屈曲,形成錐狀趾。

中老年拇外翻特點及臨床表現

拇外翻即拇趾向外側傾斜。約有一半病人有遺傳史,家族中發病率較高,但有很多病人是由於年青時穿高跟鞋或穿鞋過小,過瘦造成的。

拇趾外翻畸形後會導致足的一系列病理改變。拇外翻後會導致第一跖骨內翻,足掌前部增寬。足的負重點發生改變,足部常感疲 勞。由於第一跖骨內翻,第一跖骨頭常受到摩擦、擠壓等刺激,形成骨贅,表面形成假性滑囊。皮膚增厚,形成胼胝體。因常受到持續性摩擦作用,會出現滑囊炎,皮膚可出現潰瘍、感染。這時,疼痛較重,影響行走。拇趾外翻畸形不斷加重,會出現第一跖趾關節半脫位及骨性關節炎。這時,關節軟骨破壞,骨質增生,關節間隙變窄,導致關節功能受限。這是中老年拇外翻的主要特點。   

拇趾向外偏移,擠壓第二趾,使第二趾抬高,位於拇趾之上,形成槌狀趾。第二趾上方皮膚由於穿鞋的摩擦增厚,或形成潰瘍。拇趾根部內側突出,皮膚增厚、壓痛。出現滑囊炎時局部腫脹、發紅,壓痛明顯。因足的負重點改變,足掌受壓,皮膚增厚、疼痛。晚期第一跖趾關節出現骨性關節炎,活動受限,疼痛加重,行走受到影響。 

X線片顯示,拇趾向外偏斜,第一、二跖骨間距增大。第一跖骨頭內側形成骨贅。晚期,第一跖趾關節間隙變窄,關節周圍骨質有增生。 

患者多數是在青年時期形成的,中老年患者在預防方面主要是防止畸形加重,延緩骨性關節炎的發生。有拇外翻患者,在穿鞋時要寬鬆,鞋墊要墊厚,以減少對足的摩擦和刺激。經常用溫水泡腳,按摩足趾能改善血液循環。經常充分活動足趾增強關節軟骨的營養及足內肌的肌力,能防止關節軟骨損傷,延緩骨性關節炎的發生。

臨床表現

拇外翻的主要臨床表現為拇趾向外偏斜,第一跖骨頭向內側隆起,有時表現為隆起的局部紅腫,此時稱為拇囊炎。部分患者拇趾可有鏇轉畸形,嚴重者拇趾擠壓外側足趾和(或)引起錘狀趾、交叉趾等畸形。拇外翻後,足的形態發生改變,患者不易選擇到合適的鞋。拇外翻患者可有拇趾跖趾關節內側和(或)跖側疼痛,疼痛與畸形的嚴重程度不完全一致,也有部分患者無疼痛症狀;久之可引起外側足趾錘狀趾等畸形與跖側疼痛,產生胼胝等症狀。

臨床診斷

根據典型的臨床表現診斷: 

1.患者常合併有平足症,部分有家族史或長久站立工作或經常穿尖頭鞋史。 

2.足拇趾外翻、鏇轉畸形,局部疼痛,行走困難。 

3.第二趾錘狀趾,第二、三蹠骨頭蹠面形成胼胝,第一蹠趾關節突出部形成足拇囊炎。 

4.X線攝片術:(1)第一、二蹠骨夾角大於10度以上;(2)各蹠骨頭張開,第一蹠骨頭蹠面的子骨向外移位;(3)第一蹠趾關節內側關節附近處可有骨贅形成,嚴重者可產生骨性關節炎;(4)足拇的蹠趾關節輕度脫位。 

患者中女性多於男性,多見於中老年婦女,習慣穿高跟鞋及尖頭鞋者也易發病。腳拇外翻常在雙腳對稱出現,主要表現為腳部畸形和疼痛。其畸形表現為腳拇趾外翻,向其它腳趾方向偏斜,而腳拇指根部的跖骨頭明顯突出。畸形嚴重時,趾骨頭突出處可呈半球形,第二腳趾也因為擠壓而向腳背面突出。 

腳部疼痛輕重與畸形程度並不成比例,有時腳拇指畸形嚴重,疼痛卻不明顯。但大多數畸形嚴重的患者,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疼痛。疼痛主要是因為跖骨頭的突出部分,長期受鞋幫的擠壓、摩擦,使得局部皮膚增厚、骨質增生,並可在該處皮下產生滑囊、滑囊炎,引起紅腫、疼痛。另外,第二腳趾向腳背方向突起,經常摩擦出現雞眼等問題,也會引起疼痛。 

預防方法

拇外翻做為一種疾病,雖然早期除了外觀不美麗、選鞋困難及容易損壞鞋形,還沒有給人們帶來太多的不適症狀。但是隨著年齡增長,拇外翻畸形程度的加重,會產生很多嚴重的併發症,如拇囊炎腫、爪形趾、雞眼、腳墊等;這些併發症的發生不僅影響足部功能,而且會產生疼痛,嚴重影響生活和工作。所以,建議當發現有拇外翻畸形時,最好及早防治,這樣,不僅能夠延緩拇外翻惡化的程度,並且可以有效地預防一些併發症的發生。具體防治措施如下:

1.選擇一雙合適的鞋子,如鞋跟不要太高、鞋頭要寬鬆一些,使足趾在裡面有一定的活動空間,使其感受不到任何壓力,尤其不能穿尖而瘦的高跟鞋。

2.做赤足運動,加強足底肌肉力量,延緩拇外翻惡化程度。

3.每日用手指將拇趾向內側掰動,也可以有效的防止拇外翻加劇。

4.藉助一些矯形器械,如拇外翻矯形器(分日用、夜用矯形器)長期配戴拇外翻矯形器,對拇外翻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5. 當以上保守治療不能有效地矯正時,應採取手術治療,這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通過手術的方法矯正畸形療效確切,術後不僅可以自由選擇想穿的鞋子,並且可以恢復正常的工作,尤其對於那些特殊職業的人,像舞蹈工作者,可以恢復正常的舞蹈生涯。

治療方法

以往治療拇外翻的目的主要是解除痛苦,對於無痛性或疼痛不劇烈的畸形不主張矯正。 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患者,主要是年輕女性患者,就診的目的主要是由於外形不美觀,不能穿著時髦的鞋;或者由於某些場台需要穿高跟鞋,但又疼得不能穿,在歐美由於拇外翻的發病率較高,這種情況更為常見,也促進了拇外翻的研究。手術方式分為骨性手術和軟組織手術,以矯正骨骼的畸形和引起畸形或畸形導致的軟組織問題。

輕度患者

就症狀較輕者來說,在初期時只要換穿寬頭的鞋子、拖鞋,或藉由浸泡溫水及穿著有弧形的足弓墊或是改穿腳掌心部分有支撐設計的鞋子,來緩解站立及走路時將重心放在前腳尖的壓力,以減少腳指頭的負擔,在配合足之友拇外翻矯正輔具進行矯正,即可暫時緩和疼痛,限制趾囊腫進一步惡化。長期堅持矯正可以很好改善。如果症狀已經相當嚴重,而且疼痛的情形難以忍受,已經影響到日常生活,則需要考慮採用手術的方式和專業量身訂做的矯正鞋弓墊來減輕疼痛及不舒服的感覺,以達到骨頭重建及軟組織平衡。但手術後有可能發生傷口發炎、足部腫漲,或拇趾再度外翻等併發症,所以仍須詳細評估。 

大拇趾外翻對成人而言是相當普遍的,對有拇指外翻症狀疑慮者,應先至具有專業足部診測設備單位作徹底的足部檢查,以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式,並根據病患疼痛的部位、畸形的程度,來考慮、選擇改善治療的最佳方式。 

1.對於輕度患者,可以做赤足運動,加強足底肌肉力量,延緩拇外翻惡化程度。 

2.每日用手指將拇趾向內側掰動,也可以有效的防止拇外翻加劇。  

3. 穿合適的鞋子,可防止拇外翻的發生和發展。輕度拇外翻可在第1、2趾間夾棉墊,夜間在拇趾內側溥一直夾板,使拇趾逐漸變直。同時套用矯形鞋或平足鞋墊矯正平足症。 

4. 藉助一些矯形器械,如拇外翻矯形器(分日用、夜用矯形器)長期配戴拇外翻矯形器,對拇外翻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保守療法

輕度的腳拇外翻,疼痛也比較輕的患者,可通過按摩腳拇指、向足內側搬動腳拇趾等方法治療。也可在腳拇指和第二腳指之間夾分趾間墊,或夜間時在腳拇指的內側縛一塊直的夾板,使腳拇趾變直。另外,經常在沙土上光腳行走,可以用大跖骨護理墊和拇外翻矯正帶做操,可以鍛鍊腳部的肌肉,延緩病情發展。但研究未能證明非手術療法有療效。

手術療法

適用於疼痛厲害、畸形嚴重的患者。手術主要是將滑囊、增生的骨質切除。如果跖趾關節內側的關節囊過松,可以通過重疊縫合部分關節囊使其緊縮。拇內收肌腱切斷術和第一跖骨截骨術也是常用的方法。  

對中老年拇外翻患者先用保守治療,目的是減輕或緩解疼痛。病人應減少行走或站立時間,穿鞋要寬鬆、舒適。每天用溫水泡腳,外用樟腦酊、紅花油等消腫、止痛。  

中老年拇外翻患者治療的目的主要在於消除疼痛,恢復行走,提高生活質量。首先應先行保守治療,如疼痛能緩解就應堅持下去。手術治療本身創傷較小,疼痛重者可考慮手術治療,但要在身體狀況允許的情況下進行。如有嚴重疾病手術應慎重。手術方法很多,要依據畸形程度選擇合適的方法。拇外翻手術技巧性很強,如操作不精細會影響療效,因此,要選擇有經驗的醫生。

注意事項

避免穿著尖頭高跟鞋,走路時可穿有足弓支撐的專業健康鞋和健康鞋墊, 當睡覺時可配合拇外翻矯正器, 亦可用拇趾伸張帶作鬆弛拇趾外側韌帶之運動,健康鞋、足弓支撐墊及拇趾伸張帶的用途為防止病情加重和預防併發症, 舒緩拇趾外側韌帶的緊張以幫助減輕拇趾外側的拉扯痛楚,在產生拇外翻儘可能的保持半年以上的保守治療,當保守治療不理想的時候,可採用手術治療,因手術對腳是有一定的傷害,所以儘量的避免手術。

併發症

拇外翻矯形不論何種術式,都可發生畸形復發。 

1.原因 

(1)軟組織手術矯正時,內收肌切斷松解不足。 

(2)軟組織手術,跖趾關節內側滑囊瓣和拇收肌腱的縫線脫落或沒有按要求將拇趾固定於正確位置(內翻5°)上。 

(3)Keller術後沒有用克氏針固定拇趾與跖骨或固定時間短。 

2.處理方法 

(1)軟組織矯正術後畸形復發,可再次行軟組織手術,術後將拇趾固定在內翻5°位6周,或做第1跖趾關節固定術或做Keller手術。 

(2)Keller手術後有畸形復發傾向者,繼續用夜間矯形托固定6~8周。

拇外翻檢測

腳拇外翻常在雙腳對稱出現,主要表現為腳部 畸形和疼痛。其畸形表現為腳拇趾外翻,向其它腳趾方向偏斜,而腳拇指根部的跖骨頭明顯突出。腳部疼痛輕重與畸形程度並不成比例,但大多數畸形嚴重的患者,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疼痛。疼痛主要是因為跖骨頭的突出部分,長期受鞋幫的擠壓、摩擦,使得局部皮膚增厚、骨質增生,並可在該處皮下產生滑囊、滑囊炎,引起紅腫、疼痛。另外,第二腳趾向腳背方向突起,經常摩擦出現雞眼等問題,也會引起疼痛。

1.拇外翻可逆階段:大拇趾外翻10度左右,影響美觀,沒有疼痛感,腳掌有輕微腳繭,不會直接影響行走.穿高跟鞋會引起疼痛。

2.拇外翻攣縮階段:大拇趾外翻10-20度,關節及韌帶有炎症,第一.第二腳趾明顯擠壓,腳掌明顯變寬,足底腳繭明顯,長時間行走易引起大拇趾關節疼痛及腳掌疼痛.

3.拇外翻嚴重階段:大拇趾外翻20-40度,腳趾重疊,橫弓塌陷.雞眼.腳墊.扁平足.後跟疼痛.雙腳受力難平衡,嚴重影響站立和行走.

4.大拇趾畸形階段:大拇趾外翻40度以上,腳趾使命結束,拇趾嚴重重疊,腳趾不受力,足弓塌陷,難以行走,腳掌直接承受腳趾部分壓力,足底有老繭,雙足嚴重錯誤負力,各關節難以協調運作,導致人體生命立負力線改變,引起膝關節炎症腰酸背疼等.

盤點骨科疾病

骨科是各大醫院最常見的科室之一,主要研究骨骼肌肉系統的解剖、生理與病理,運用藥物、手術及物理方法保持和發展這一系統的正常形態與功能。隨著時代和社會的變更,骨科傷病譜有了明顯的變化,例如,骨關節結核、骨髓炎、小兒麻痹症等疾病明顯減少,交通事故引起的創傷明顯增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