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張漢卿

憶張漢卿

《憶張漢卿》是無產階級革命家董必武先生於1965年10月所賦詩作。在該詩中,詩人追憶了張學良的歷史功績和遭際,讚頌了他的愛國主義膽識和精神。

作品原文

憶張漢卿
翩翩年少竟成翁②,回首遼東霸業空。
敢縛虎狼應有膽,自投羅網遂無蹤③。
帳前歌舞迷飛蝶,島上羈囚看掛龍④。
公子莫悲身世異⑤,人民猶記救亡功。

注釋譯文

①張漢卿:即張學良,字漢卿。
②翩翩:輕快地飛舞的樣子;形容風度文采優美。
③敢縛虎狼應有膽,自投羅網遂無蹤:喻指1936年12月張學良同楊虎城一起逼蔣抗日而發動的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當時曾經把蔣介石囚禁在臨潼華清池。蔣介石被釋放後,張學良不顧別人的勸告,自願陪送蔣介石去南京,不久便被蔣介石長期軟禁,以後又被押送囚禁在台灣。從此張學良從政治舞台上消失了。
④島上羈囚看掛龍:島上,指台灣。羈囚,被拘禁的囚犯。掛龍,指掛在牆上的中國地圖。全句的意思是,張學良雖然被拘禁在台灣島上,但他的心卻懷念著故鄉東北和大陸。
⑤公子:指張學良。身世異:身世遭際與一般人不同。

作品鑑賞

張學良這位“西安事變”的主要發動者,對抗擊日本侵略者,對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自由所作出的歷史貢獻,是中國人民永志難忘的。董老這首詩,就集中地反映了中國人民的這種情懷和意願。他以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正確地追憶了張學良先生一生的追求、功業和遭際,熱情讚頌了他的愛國主義膽識和精神。
詩人是按照歷史的順序,對張學良一生的追求、功業和遭際進行回顧。“翩翩年少竟成翁,回首遼東霸業空。”漢卿這位曾經風度翩翩的少帥如今老了,回顧他當年欲稱霸東北的霸業,也早已經成了泡影。因為有野心勃勃的日本侵略者和國民黨新軍閥的存在,想要稱霸東北只是一種夢幻。一個“空”字,表達了詩人對少帥當年“霸業”付諸東流的一種浩嘆。“敢縛虎狼應有膽,自投羅網遂無蹤。”敢於發動“西安事變”並拘禁蔣介石,應該說是有愛國的膽識的;事變之後,陪蔣介石回南京,,鏇被長期軟禁,則又是自投羅網,從此張學良便從政治舞台上銷聲匿跡了。“帳前歌舞迷飛蝶,島上羈囚看掛龍。”張學良的帳前雖常有歌舞相伴,但他迷戀的卻是自由飛舞的蝴蝶;雖然他被羈縻在台灣島上,但心卻繫念著隔海相望的大陸、故鄉。“迷飛蝶”和“看掛龍”,把長期軟禁在台灣的愛國將領張學良熱烈渴望自由和思念大陸的深情,含蓄、委婉、雋永地變現了出來。“公子莫悲身世異,人民猶記救亡功。”詩人在追述了張學良的事業、遭際之後,熱誠地安慰他不要因為自己特殊的身世遭遇而悲傷,人民還會記得他在抗日救亡中的歷史功績的。該詩語言生動準確、凝鍊含蓄,具有高度概括性與極強的表現力。在有限的八句詩中,將張學良將軍一生主要經歷、功績、遭際及其愛國主義的膽識和精神,如此準確、生動,情致深婉地變現出來,是頗為難能可貴的。
該詩對仗工整,韻律優美,給作品增添了一種特殊的美感。頷聯的“敢縛虎狼應有膽”與“自投羅網遂無蹤”,頸聯的“帳前歌舞迷飛蝶”與“島上羈囚看掛龍”,兩兩對仗,結構相似,意趣相反,不僅形式勻稱,而且平仄妥帖合轍,韻律抑揚有致,讀來悅耳動聽,餘音繞樑,自有一種醉人的魅力。

作者簡介

董必武像董必武像
董必武(1886年3月5日1975年4月2日),湖北黃安(今紅安)人,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勛,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中國社會主義法制的奠基者。他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建立了不朽的功勳。 
董必武青年時代加入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參加了辛亥革命。1920年在湖北建立共產主義小組。1921年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在中央革命根據地從事黨和紅色政權的建設工作。1934年參加二萬五千里長征。抗戰時期和日本投降以後,是中共同國民黨談判的代表之一,同國民黨破壞抗戰、反共反人民的反革命政策,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建國後,歷任中央政法委員會主任,政務院副總理,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第二屆政協副主席,中央監察委員會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代理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等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