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膿性甲狀腺炎

急性化膿性甲狀腺炎

急性化膿性甲狀腺炎(acute suppurative thyroiditis,AST)是由金黃葡萄球菌等引起的甲狀腺化膿性炎症,多繼發於口腔、頸部等部位的細菌感染。1857年Bauchet第1次描述了AST。在無抗生素時期,AST的發病率在甲狀腺外科疾病中占0.1%。隨著抗生素的套用,AST已較為罕見,其發病率尚無明確報導。

基本信息

急性化膿性甲狀腺炎急性化膿性甲狀腺炎
急性化膿性甲狀腺炎(acutesuppurativethyroiditis,AST)是由金黃葡萄球菌等引起的甲狀腺化膿性炎症,多繼發於口腔、頸部等部位的細菌感染。易感人群:營養不良的嬰兒、身體虛弱的老人、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

疾病概述

急性化膿性甲狀腺炎急性化膿性甲狀腺炎
急性化膿性甲狀腺炎臨床上很少見,多為細菌感染。急性化膿性甲狀腺炎的病因為葡萄球菌、鏈球菌及肺炎球菌。甲狀腺的血液供應很好,整個甲狀腺的血流量為100~150毫升/每分鐘,甲狀腺在1小時內可以廓清全身的血容量。雖然甲狀腺的血流總量比不上其他臟器,但以單位重量的血流量比較,每克甲狀腺組織每分鐘的血流量為4~6毫升,超過大腦、腎臟或肝臟的單位重量的血流量。由於甲狀腺血流豐富,所以很少發生感染,多半為甲狀腺舌導管囊腫或異位甲狀腺發生感染。感染途徑多為血行感染、淋巴液感染、或口腔氣管等鄰近組織炎症的直接侵襲造成,同時機體抵抗力下降,不能抵抗環境微生物的感染、繁殖而發病。

症狀體徵

急性化膿性甲狀腺炎症狀
由於甲狀腺血運極為豐富,淋巴回流良好,有完整的包膜,且甲狀腺組織內碘濃度高,故其抗感染力強,因而受感染形成甲狀腺炎的幾率不高。急性化膿性甲狀腺炎患者全身表現可有寒戰、發熱;外周血粒細胞升高;甲狀腺局部紅腫,呈瀰漫型或局限型腫大,有時伴有耳、下頜或頭枕部放射痛。早期頸前區皮膚紅腫不明顯,觸痛顯著。頸部活動受限。可有聲嘶、呼吸不暢或吞咽困難,頭後仰或吞咽時出現“喉痛”。嚴重者可形成膿腫,但波動感不明顯。炎症可累及單側甲狀腺或雙側甲狀腺,有的僅限於峽部。炎症的後期可表現局部膿腫,出現波動感,少數病例可發生搏動性腫物。在復發性AST中,80%是因為持續存在梨狀竇-甲狀腺瘺,其中92%的發生在甲狀腺左葉,6%發生在右葉,2%為雙側甲狀腺發生。

疾病病因

急性化膿性甲狀腺炎疾病病因
急性化膿性甲狀腺炎常見的病原菌為金黃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鏈球菌革蘭陰性菌等。細菌可經血道、淋巴道、鄰近組織器官感染蔓延或穿刺操作進入甲狀腺。大部分病例繼發於上呼吸道、口腔或頸部軟組織化膿性感染的直接擴散,如急性咽炎、化膿性扁桃體炎等。少部分病例繼發於敗血症或頸部開放性創傷。營養不良的嬰兒、糖尿病患者、身體虛弱的老人或免疫缺陷的病人易發。梨狀窩瘺是引起兒童急性甲狀腺炎的主要原因。Walfish等報導1例癌性食管-甲狀腺瘺並甲狀腺需氧菌和厭氧菌混合感染的甲狀腺炎。病毒感染非常罕見,但已有數例AIDS病人患甲狀腺巨細胞病毒感染的報導。

病理生理

1.肉眼觀甲狀腺呈瀰漫性或局限性腫大,如發病前甲狀腺正常,多呈瀰漫型;如原有甲狀腺腺瘤或結節,則多為局限型。偶見膿腫形成。
2.鏡檢典型的急性甲狀腺炎的組織學變化是在甲狀腺內大量中性粒細胞浸潤及組織壞死,呈急性化膿性炎或非化膿性炎改變,化膿性炎常見微膿腫形成;甲狀腺濾泡破壞,血管擴張充血,有時可見細菌菌落。

診斷檢查

急性化膿性甲狀腺炎檢查
診斷:
1.臨床表現全身中毒症狀明顯;甲狀腺局部紅腫,呈瀰漫型或局限型腫大,伴耳、下頜或頭枕部放射痛;可有聲嘶、呼吸不暢或吞咽困難等神經、氣管、食管受壓迫症狀。體檢:甲狀腺局部觸痛顯著,頸部活動受限;形成膿腫時,局部可有輕微波動感。
2.輔助檢查甲狀腺功能基本正常;血象檢查提示有感染病灶;甲狀腺影像學檢查,提示局部膿腫形成的可能;甲狀腺掃描可發現涼結節或冷結節。
實驗室檢查:
1.血常規周圍血白細胞計數和中性粒細胞升高。
2.紅細胞沉降率加快。
3.C反應蛋白增高。
4.甲狀腺的功能檢查細菌感染的AST病人,其甲狀腺的功能大都正常,但在真菌感染的病例中,甲狀腺功能大多偏低,而分枝桿菌感染的病人則多有甲亢傾向。
5.細菌學檢查頸部穿刺抽吸膿液進行細菌培養、革蘭染色有助於確定感染細菌。
其他輔助檢查:
1.甲狀腺掃描90%以上的細菌感染病人和78%的分枝桿菌感染的病人,可發現涼結節或冷結節。
2.B超可發現甲狀腺單葉腫脹或膿腫形成。
3.X線檢查可了解氣管偏移或受壓情況,有時可發現甲狀腺及甲狀腺周圍組織中由產氣細菌產生的游離氣體。
4.CT或MRI檢查可發現縱隔膿腫

治療方案

急性化膿性甲狀腺炎抗生素治療
1.抗生素治療膿液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結果前,宜選用廣譜抗生素。通常針對鏈球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採用口服耐青黴素酶的抗生素,如鄰氯青黴素、雙氯青黴素或聯合青黴素及β內醯胺酶抑制劑。對症狀較重的病人,應採用注射給藥,對青黴素過敏的病人,可選用大環內酯類藥物或氯黴素,有效抗生素的使用至少持續14天。
2.切開引流、手術切除早期使用抗生素治療,可防止炎症進一步發展和膿腫形成。但如果膿腫形成後,僅僅使用抗生素並不足夠,在B型超聲檢查、或CT發現局部膿腫,或發現游離氣體時,需切開引流。如有廣泛組織壞死、或持續不愈的感染時,則應行甲狀腺切除手術,清除壞死組織,敞開傷口。
3.甲狀腺激素替代治療在嚴重、廣泛的AST,或組織壞死導致暫時性、長期性甲減時,應行甲狀腺激素替代治療。

食療方案

急性化膿性甲狀腺炎佛手粥
1、佛手粥:佛手9克,海藻15克,粳米60克,紅糖適量。將佛手、海藻用適量水煎汁去渣後,再加入粳米、紅糖煮成粥即成。每日1劑,連服10天~15天,調整精神抑鬱,情緒改變,能夠疏肝清熱。
2、昆布海藻飲:昆布、海藻、牡蠣用水煎汁。每日1次,連服數日,能疏肝清熱,理氣解郁。
3、青柿子糕:青柿子1000克,蜂蜜適量。青柿子去柄洗淨,搗爛並絞成汁,放鍋中煎煮濃縮至粘稠,再加入蜂蜜1倍,繼續煎至粘稠時,離火冷卻、裝配備用。每日2次,每次1湯匙,以沸水沖服,連服10天~15天。以清熱瀉火為主,用於煩燥不安、性急易怒、面部烘熱者。
4、川貝海帶粥:川貝、海帶、丹參各15克,薏米30克,冬瓜60克,紅糖適量。川貝、丹參先煎湯後去渣、入其他味煮粥吃。每日晨起空腹溫服,連服15天~20天。用於頸部腫大、噁心、便溏症。
5、竹菇淡菜煎:竹菇、淡菜各15克,牡蠣各30克,紅糖適量。用水煎汁,去渣。每日1劑,連服7天~10天。具有化痰利濕,軟堅散結功效。
6、什錦豆腐:豆腐4塊,西紅柿150克,木耳、冬筍、豌豆各15克,濕澱粉、生油各9克,蔥、姜、鹽等調味適量。

併發症

急性化膿性甲狀腺炎併發症
急性化膿性甲狀腺炎的併發症較為罕見,主要因甲狀腺功能紊亂、膿腫壓迫,或感染的局部或全身擴散而引致。
1.甲狀腺功能紊亂由於腺體的破壞,臨床可出現暫時性甲狀腺功能減退和黏液性水腫。
2.膿腫壓迫症狀甲狀腺膿腫壓迫神經和氣管,可出現聲帶麻痹、氣管阻塞、局部交感神經功能紊亂等表現。
3.感染局部蔓延甲狀腺膿腫破裂向周圍組織和器官(如前縱隔、氣管及食管)穿破及擴散,可引致頸內靜脈血栓形成和氣管穿孔等。
4.全身擴散感染經血路全身擴散,病人可並肺炎、縱隔炎心包炎膿毒血症等。若延誤治療常可導致死亡。

預後及預防

預後:本病的預後良好,可以自然緩解。一些病人在病情緩解後,數月內還可能再次或多次復發,反覆發作雖不常見,而在臨床上可能遇到,但最終甲狀腺功能回至正常。然而,甲狀腺局部不適可持續存在幾個月。通常,在病後數周或數月以後,大多數病人甲狀腺功能指標均恢復正常,而濾泡貯碘功能的恢復卻很慢,可以長至臨床完全緩解以後的1年以上。永久性甲狀腺功能低減的發生率不到10%,在以前曾有甲狀腺手術或同時有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的病人容易有這種結果。極少數病例可發展為慢性淋巴性細胞性甲狀腺炎或毒性瀰漫性甲狀腺腫。
預防:增強機體抵抗力,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咽炎,對預防本病發生有重要意義。

流行病學

急性化膿性甲狀腺炎流行病學
發病率中國國內外均無明確統計,中國國內報導36例,國外報導266例。
易感人群:營養不良的嬰兒、身體虛弱的老人、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細菌是最常見的致病原因(占68%),其中分枝桿菌感染占9.4%,厭氧菌和需氧菌混合性感染常見。真菌(尤其是念珠菌)感染占15%、寄生蟲感染占5%、肺囊蟲和梅毒(3%)感染少見。病毒感染非常少見,但已經有幾例AIDS病人甲狀腺受到巨細胞病毒感染的報導。
感染途徑:可繼發於上呼吸道及上消化道感染(如咽炎、扁桃體炎)。全身或局部的細菌感染可經血行、淋巴管到達甲狀腺;鄰近化膿性病灶直接侵入甲狀腺組織或甲狀腺結節或囊腫內引起;咽喉梨狀窩瘺是急性化膿性甲狀腺炎的感染途徑,尤其在兒童,這些病例都具有從左咽喉梨狀窩通向甲狀腺的內瘺。這種內瘺來自第4或第3鰓囊。由於對該病的認識與重視,報告例數增加。然而感染途徑明確的病例在臨床上很少。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