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年祭[台灣]

豐年祭[台灣]

“豐年祭”又稱“豐收節”、“收穫節”等,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是高山族最盛大的節日。節期在每年農曆七八月間的秋收季節,為期6-10天。由於各支系居住的環境與種植的作物不盡相同,所以農作物的成熟期、收穫期及由此而決定的節期也不盡相同。其共同特點是:在收穫的各個環節(收割、嘗新、入倉等)開始或結束時,都要舉行相應的祭祀儀式,主要是向祖先神靈禱告,祈求保佑農作物順利收穫,並預祝來年五穀豐收、人畜兩旺。祭禮之後,舉行聚餐、歌舞、遊戲及篝火晚會等,人們舉杯同飲,歡歌共舞,沉浸在節日的喜慶與歡樂之中。

基本信息

簡介

瑤族民間歲時風俗。流行於廣西德保等地。每年農曆正月初二舉行。屆時,全村男女老少聚焦田野,由村寨中德

豐年祭豐年祭
高望重的人主持。將去年全村集資委託飼養的一頭豬,掛上紅花、紅綢後宰殺。人們分為若干組,上山砍柴火,燃起篝火,團團圍坐。 花蓮少數民族豐年祭登場
每年8月份在花蓮有一個重大節慶,就是少數民族的豐年祭,今年結合花蓮縣境內五大族群擴大舉辦,由花蓮縣長謝深山帶隊北上開記者會,廣邀大家一塊到花蓮感受豐收的喜悅

一聽到這高亢響亮的歌聲,及熱鬧的少數民族歌舞,就會想到花蓮每年8月份舉辦的少數民族豐年祭,已經成為花蓮的代名詞,今年由縣長謝深山領軍北上告訴大家,花蓮少數民族豐年祭即將熱鬧展開。

謝深山表示,“我們除了少數民族五大族群的歌舞歌聲表演外,我們把少數民族傳統的文化,包括他們的度倫(麻)美食,包括他們的手工藝品木雕陶器等等,都會在現場,我們歡迎大家來欣賞。”

起源

高山族節日又稱收穫節或豐收節。每年秋後擇日舉行,時間一般為三至五天。過節期間還舉行盛大歌舞集會

豐年祭
,以拉手舞最為流行。舞時參加人數不限,少者三五人十幾人,多至數十人或數百人,形式活潑多樣,唱詞有歌頌祖先讚美英雄的,有慶賀豐收、歌唱團結的,也有見景生情的即興填詞。台灣高山族同胞當豐收季節都會舉行豐年祭,這首樂曲即描繪這樣的風格場面。樂曲開始時以弓拉弦的手法演奏古箏,營造出一種緊張神秘的氣氛;隨之低音弦樂奏出了類似宣敘調的鏇律,像是祭師在宣布豐年祭即將開始;繼而一個簡單而有特色的舞蹈性鏇律由笛子柳琴奏出,其後又分別在弦樂、彈撥和全體樂隊上演奏,氣氛越來越熱烈,高潮過後進入了慢板。慢板的鏇律實際上是第一段鏇律轉到大調式上演奏,顯得甜美動人。舞蹈的場面再次出現並發展至高潮,樂曲在歡快的節日氣氛中結束。

高山族的節日很多。但由於高山族社會是一個靈魂崇拜祭祀盛行的社會。靈魂被認為充斥於宇宙萬物之中。從

豐年祭
浩渺蒼穹的日月星辰、浮雲彩霞、霹靂閃電,到遼闊大地的山川湖海、飛禽走獸、蟲蛇游魚,無不具有神秘的靈魂。因此,他們的傳統節日大都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基本上是以祭祀典禮的形式而出現的。如開墾祭、播種祭、除草祭、豐年祭、五年祭、祖靈祭、漁獵祭、矮靈祭、船祭、飛魚祭等,其中“豐年祭”是除雅美人外高山族全民性的節日。

高山族的重要節日有:播種祭(泰雅人,三月下旬春播結束之日)、平安祭(布農人,四月初四)、 “阿立”祖祭(平埔人,九月十六日)、豐年祭(曹人、魯凱人、阿美人等,八月十五日)、竹竿祭(排灣人,十月二十五日、)、猴祭大獵祭(卑南人,十一月)、矮靈祭(賽夏人,十月十一日至十八日)以及雅美人的飛魚祭,等等。

高山族的傳統節慶通常與祭祀合一。紛繁複雜,台灣當局倡導因繁就簡,調整合併,以上列舉的是現在流行的主要節慶。在節慶期間,除歌舞聚宴外,還增添了體育比賽、文化展覽、遊藝活動等。

特色

為慶祝豐收而舉辦的豐年祭,各個部族都有自己的特色,成為民俗文化的視窗,尤以花蓮台東一帶與台中阿里山一帶的豐年祭最為熱鬧。豐年祭大多集中於七八月份,大大小小上百個部落,每個部落都會錯開時間舉辦。由於居住環境及種植作物不同,農作物的成熟期、收穫期也不同,因此各地的節期也不盡相同。但是,都有共同點,就是在收割、嘗新、入倉等收穫的各個環節開始或結束時,都舉行相應的祭祀儀式,向祖先神靈禱告,祈求保佑農作物順利收穫,並預祝來年五穀豐收、人畜兩旺。祭禮之後,舉行聚餐、歌舞、遊戲及篝火晚會等,人們舉杯同飲,歡歌共舞,沉浸在節日的喜慶與歡樂之中。

台灣原住民過去又稱九族,即阿美族、泰雅族、排灣族、布農族、魯凱族、卑南族、鄒族(曹族)、賽夏族、達悟族(雅美族),後來區分出邵族,此外還有噶瑪蘭族、太魯閣族、賽德克族等,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和語言文化。“原住民”的稱呼和大陸的稱呼“高山族”一樣,是這些民族的統稱。[2

五年祭

豐年祭豐年祭
台灣高山族支系排灣人的傳統祭祀節日,排灣語稱“瑪勒烏克” ,又稱迎神祭。每隔五年舉行一次,在農曆九月擇日舉行。

五年祭,為排灣人奉送神靈的儀式。傳說,排灣人的祖靈,每五年來探訪子孫一次,為了感謝祖先保佑他們的幸福生活,每隔五年要舉行一次祭祀活動。節日之前,部落男子要刻畫神牌,製作長矛;女子則要釀酒,制神衣。祭祀這天,人們都要穿上民族盛裝,去祭場參加奉送神靈的儀式,祭後,集體飲酒歌舞。最後,各家還要送神牌、長矛等到部落首領家裡。祭司作祭以後,選取其中精美的祭品,將它們丟棄到村外,以示送神

節日期間有兩項大活動:一為刺球賽,一為舞會。刺球賽之前部落中所青年人要進山砍竹,在家門口插竹行祭,以驅除惡臭。然後廣場上搭一座平台,準備刺球賽用的球。最早以袖子為球,後來演變為藤編的球,用麻線與藤皮編成,大小如藍球,中心繫有一根繩子。刺球在平台前的廣場舉行,屆

時部落全體青年男子都要盛裝參加。他們手持長約六米、頂頭很尖的竹竿,列隊站在台前,由為首的長老將球拋擲於空中,眾青年各用竹槍向球刺去,每刺中一隻球,圍觀的人們都要熱烈歡呼,以刺中次數最多者為優勝。刺球賽意在效仿祖先刺殺敵人的英雄事跡。比賽畢,進行舞會和宴歡。由本村頭人邀集全村青年參加。在節日期間,每年青年都在自己身上帶來茅草結,以驅除惡靈

五年祭又是成年儀式的最後一項活動。祭儀十分隆重,由女巫師男司祭率領子裔在祖靈屋前獻供,先祭拜天地男女神,創造宇宙之神,自然神,精靈、妖怪和山、水、風、火、谷等神。儀式莊嚴肅穆虔誠。接著,開始盛大舞會,由全村社男女穿上民族盛裝,踩著古老的舞步,隨著歌聲和鼓的節奏,繞成一長排蛇形隊伍,一圈又圈地迴轉,象徵著排灣人的祖先圖騰“百步蛇”的再現,氣勢磅勃、甚為壯觀

阿美族豐年祭

阿美族豐年祭阿美族豐年祭阿美族豐年祭在秋季豐收後的月圓日舉行。過去是為了歡慶小米豐收祭祀神靈、祖先,祭典在小米收穫是舉行,後來則改在稻米收割時節,台東地區在農曆七月,花蓮地區在農曆八月。各部落舉辦的豐年祭又各有特色,有的辦一天,有的長到七天。屆時,男女老少都穿上節日的盛裝,在一位歌手的帶領下,相附相隨,讚揚祖先與英雄業績、歌頌豐收年景和讚美家鄉,大家跳起“牽手舞”,當地稱為“馬力庫拉”。能歌善舞是阿美族青年男女選擇伴侶的重要標準,倍受人們的重視。如果哪個小伙子被姑娘看中,姑娘常會默默不語地主動站到他的身旁,與他共舞。阿美族的豐年祭有著慎終追遠、傳承薪火的重要意涵。在阿美族部落中, 男子負有護衛族人安全的重任,要通過祭奠儀式訓練並成長。所有男子分成兒童、少年、勇士、青年之父、長老和頭目等六個年齡階層,各個年齡階層負擔不同的工作職責。“豐年祭”上,長老先坐在中間,其它年輕人按照年齡分組依序圍繞著長老們跳舞,並不時向部落長老敬酒,長老可以藉此機會,觀察誰有領導能力,可成為下一個部落領袖。

泰雅族豐年祭

泰雅族的豐年祭,是把傳統的狩獵祭與收割祭二者合起來舉辦的,每年農曆八月下旬舉行。這時已是農閒時期,男子入深山打獵,至下弦月將止時,攜帶獵物回家,女子也在豐年祭前織布、制小米酒。豐年祭當日,族人集聚於部落廣場跳舞狂歡,以獵獲的獸肉聚餐,下午跳舞狂歡時,由頭目向族人宣布恩愛的男女青年將結婚成對,其它年青人不得再追求,以成全他們。日落前活動即將結束時,由頭目念祭詞,感謝上天的保佑,期盼明年更大豐收。 泰雅族的舞蹈模擬生活中的各種姿態,表現祭祀、收穫、漁獵等方面的生活狀態與習俗。能歌善舞的泰雅男女,常在舞蹈時左右搖擺上身,伴以頓足、招手、搖臂和相互調笑的誇張動作,跳出複雜而具有特殊風格的舞蹈。傳統的豐年祭活動中,泰雅族人所進行的活動還有搗米、負重、射箭、越野賽跑、摔角等,多半與早期生活有關的活動項目,場面非常熱鬧。

排灣族豐年祭

因為小米是排灣族傳統主食,排灣族豐年祭在每年農曆七、八月間下旬小米收穫後舉行。臨近祭日,男的上山去打獵,女的在家釀米酒,老人殺豬宰羊,早早就忙於準備。祭典中有傳統歌舞和狩獵競技,有的部落還有盪鞦韆儀式。
豐收節開始,部落頭目拿雙斗拉卡嘞酒具,用手沾酒,向天、地、左、右彈灑,表示對天地神明和祖宗的祭祀,祈求保佑豐收。然後,頭目走向部落的英雄,舉起拉卡嘞,與他同飲美酒,向人群“噢——”地一聲長呼,為節日拉開序幕。
祭祖舞、祈福舞、豐年舞、農耕舞等,鮮活地展現了祖先的信仰、習俗、英勇事跡和人們的喜怒哀樂。跳豐年舞時,幼小的兒童在內圈,青少年在中圈,成人在外圈,顯示部落的團結,男女青年也可借攜手共舞互相傾吐感情,喜結良緣。
傳統的豐年祭一連五天,最後一天是運動會,有鋸木頭、射箭、摔跤等項目,挑擔比賽則是更精采的項目。剛收割的高梁紅穗穗捆成四、五百斤一捆,挑起來一擔近千斤,比賽時,看誰走得穩,走得快,走得遠。競走中獲得第一名的人,被稱為英雄,並留下他們的記錄,作為每年豐收節的紀念。
就這樣,感情豪放的排彎人,用歌舞送走了豐收節,又用歌舞去迎接明年的豐收。

布農族豐年祭

布農族的豐年祭稱為“豐收節”或“收穫節”,很有特色。布農族的主食為小米,收穫節於小米成熟時舉行,具體時間由構社或族老商定。按照布農族的傳統習俗,小米成熟收割前的十五日內,家庭成員不得外出,如有特殊情況非外出不可,外出前不得吃青菜、香蕉、甘薯、玉米、鹽、糖之類食物,只能用紅、綠、樹豆及無鹽肉食充飢。祭日前一天,各家各戶去自種的小米地撕下兩根粟穗,送至村社的司祭家,入到公共糧倉中,待第二年播種時領回播種。祭日當天,司祭家殺豬並煮新米飯招待各家家長。當天晚上,各戶殺豬煮新米飯吃。出嫁的女兒或姐妹一般也應回娘家過節,她們也可以分一份肉帶回。吃了新米飯,即可全面開鐮收割。

魯凱族豐年祭

以小米為主要農作物的魯凱族,在每年農曆八月中前後舉行收穫祭,作為一個年度的終止,並迎接新的一年。離鄉在外的魯凱族人回到家鄉共襄盛舉,感謝上天賜予作物的豐收,祈求平安。祭祀前,濃厚的節慶氣氛籠罩著村落,家家戶戶忙著縫製傳統舞衣,用稻米摻小米釀造甜酒,祭典當天,迎靈、獻祭、山地歌舞、鞦韆大賽、拋物比賽等傳統民俗活動輪番登場,一直到深夜才結束。收穫祭中,烤小米餅(“烤餅占卜”)是一個重要的儀式——將小米麵團帶到特定地點(通常都在村外野地),地面上鋪石板,燒熱後將小米麵團放在上面,再覆以香蕉葉,再壓一個石板,三十分鐘左右後,拿開上面的石板和香蕉葉,用烤出來小米餅,作為當年農作與狩獵的卜問。例如,烤得太乾,當年可能雨水較少,烤得溫潤,表示當年的雨水豐沛。烤小米餅的儀式只限男性參與。此外,還有“引靈報信”、“保佑靈魂祭”、“男人祈富祭”、“灑聖水祭”等祭典儀式。
過去收穫祭長達七至十五天,後來大都集中於一天舉行,各部落舉辦時間大都集中在八月中旬。後來只有少數部落仍然保存傳統的“烤餅占卜”,大多數的部落已改為歌舞比賽等活動。

卑南族豐年祭

卑南族集中居住在台東縣卑南鄉。早期的卑南族跨年祭是當時卑南八社對報佳音、猴祭、狩獵祭、凱鏇祭、部落豐年祭、聯合豐年祭等一系列活動的總稱,豐年祭是跨年祭的最高潮。跨年祭於十二月下旬,持續到新年,因此而得名。
部落豐年祭在凱鏇祭之後。狩獵隊伍回來後,在會所廣場前,大家圍著營火共舞,跳傳統年祭的舞蹈。檳榔、米酒中混合著歌聲舞蹈,非常熱鬧。最盛大的聯合豐年祭在元旦舉行,集合南王、寶桑、知本、建和、初鹿、檳榔、泰安、利嘉等八社部落聯合舉辦,活動內容包括表演傳統舞蹈、技藝等,是全卑南族人共聚之日。
後來的卑南族豐年祭在每年七月間舉行。進行準備工作之後,在開幕儀式上大家共享民族風味佳肴,觀看青年跳勇士舞,晚間載歌載舞慶祝豐收,最後一天由祭司長向祖靈祭祀祝禱,豐年祭至此圓滿結束。

鄒族(曹族)豐年祭

鄒族過去稱為曹族,分布在玉山的西南麓和阿里山一帶,阿里山鄉的達邦社,是鄒族聚集的部落。《高山青》歌曲里所唱的“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啊”,指的就是鄒族的少女。鄒族早期於每年8月收割時舉行豐年祭,是一年中各種祭典的合併,如收割祭、播種祭、除草祭等,一連舉行三天。節日中,他們一直保留著禮儀性集體舞蹈“豐收舞”,充分表達了鄒族人們獲得豐收的喜悅。
後來,鄒族豐年祭於每年的陽曆2月15日舉行,由達邦社和特富野社每隔一年輪流舉辦。每年2月15日,按傳統舉行迎神祭、團結祭、送神祭、路祭及家祭等,結束後一連三天通宵達旦歌舞狂歡,常吸引無數的遊客前往觀賞。

達悟族(雅美族)豐年祭

達悟族居住在台灣南部宜蘭縣蘭嶼島,過去稱為雅美族,1998年改稱達悟族。其豐年祭稱為“小米豐收祭”,是感恩的祭日,通常於每年五、六月小米收成後舉行,主要的儀式是祭神和各種祈禱舞。男子的搗米舞粗獷有力,婦女的頭髮舞風格獨特,精壯青年的勇士舞豪邁奔放,還有耕作舞、禮帽舞等。過去是以家庭為單位舉行,後來已經用全村的大型祭祀取代。

邵族豐年祭

邵族是台灣最小的族群,總人口數至約三百人,居住在日月潭附近的頭社、卜吉社一帶,母系氏族,是台灣最為奇特的一族。2001年被認定為原住民族,從此台灣原住民從九族變為十族。
豐年祭是邵族最盛大的祭典,從農曆八月一日開始,長達十八天。祭典期間,載歌載舞,把酒言歡,有傳統的“打獵舞”、“結婚舞”、“搗米舞”和“杵音”等活動,最後一天的歌舞規模最大。
和邵族其他祭典一樣,豐年祭中是以“公媽籃”為供奉對象。每一個家庭都有一個“公媽籃”(祖靈籃),內盛祖先遺留之衣飾,代表祖靈。女祭司稱為“先生媽”,奉侍最高祖靈和氏族祖靈,為族人告解、驅魔除穢,求取平安。
隨著時代演變,台灣原住民的豐年祭也有不少變化。但是,無論怎樣變化,台灣原住民文化的強大的生命力,都一直得到傳承,豐年祭是其中最精彩的一枝。

參考資料

http://news.xinhuanet.com/tai_gang_ao/2007-07/06/content_6336281.htmhttp://www.ndcnc.gov.cn/datalib/2003/FolkCustom/DL/DL-20031219102329/http://www.gov.cn/fwxx/zgjr/content_800815.htmhttp://culture.zwsky.com/trafestival/view.do?id=1&id1=91http://www.chinanews.com.cn/news/2004/2004-11-08/26/503344.shtml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