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宗

西遼德宗,名 公元1125年2月,天祚帝被金乓俘獲。 清德宗光緒皇帝,即

佛學大詞典——德宗

【德宗】 (1621~1684)清代曹洞宗僧。零陵(廣西)人,俗姓蔣。字逕庭。十三歲,聽永州湖南)大定庵無學之教,二十七歲出家,遍參天德、西蓮、羅漢諸山,至天圓,拜謁義山且拙。後閱嶷山握中智符之語錄,極為驚嘆,三十三歲參禮嶷山,三十五歲秉拂,三十七歲嗣法。康熙元年(1662),住清湘(廣西)南源洪聖寺,其後歷住壽佛庵、理山聖明寺、興隆庵、嶷山祝聖寺、千佛林、貝葉林等十五處。康熙二十三年示寂,世壽六十四。著有逕庭宗禪師語錄二卷行世。陳允恭為撰塔銘。

唐德宗

唐德宗(742年—805年)李适,(適發音為Kuò),漢族,天寶元年(742)四月十九日生於長安大內宮中。他是唐肅宗的長孫、唐代宗的長子,母為睿真沈皇后。779年至805年在位。
唐德宗的整個少年時代,正是大唐帝國昌盛繁華的輝煌歲月。但好景不長,他14歲那年(天寶十四載,755)的十一月,爆發了安史之亂,第二年長安失守,玄宗出逃四川,從此大唐帝國陷於一場亘古少見的大動亂之中。在大唐帝國的盛衰變遷中,德宗和其他皇室成員一起飽嘗了戰亂和家國之痛,也親身經歷了戰火的洗禮和考驗。
唐代宗即位之初,李适被任命為天下兵馬元帥,肩負起與安史叛軍餘孽最後決戰的使命。平定叛軍之後,李适因功拜為尚書令,和平叛名將郭子儀李光弼等八人一起被賜鐵券、圖形凌煙閣

西遼德宗

西遼德宗,名耶律大石(公元1087~114B年),字重德。太祖耶律阿保機8世孫在位20年。病死,終年56歲。葬處不明。
公元1122年,天祚帝逃入夾山,他與回離保等立耶律淳為帝,並執掌兵權。金兵攻遼,他於居庸關被俘。公元1123年9月,他領兵逃出,投奔天祚帝。天祚帝責問他為什麼膽敢目無天子,立耶律淳為帝,他回答說:“陛下以全國的力量不能抵禦敵人,棄國逃跑,使百姓遭受災難。即使立10個耶律淳,也都是太祖的子孫,總比向敵人投降求饒強。”天祚帝無話可說,只得赦免了他。 
公元1124年,天祚帝要出山收復燕雲等州,耶律大石勸阻說:“國勢到了這般地步,應該先養兵,等有適當的時機再出擊,切不町輕舉妄動。”天祚帝不聽。耶律大石眼見遼將亡在天祚帝手裡,毅然殺死了北院樞密使蕭乙薛等人,率領二百騎兵西走,於同年2月自立為王。
他進入西域,召集原屬遼國的7州18部部眾宣告說:“金國逼我國家,殘害百姓,侵占城邑,迫使天祚皇帝逃奔在外。我如今仗義西來,要藉助你們的力量擊敗敵人,拯救苦難中的百姓,恢復疆土,你們願意嗎?”各部都撥出兵馬歸他指揮,共得精兵一萬多人,組建成—支新的軍隊。
公元1125年2月,天祚帝被金乓俘獲。遼國滅亡,耶律大石依照他一貫的主張,積蓄力量,等待時機,沒有輕 易出擊金國,而是先向西方發展勢力。公元1131年(一說為1132年),耶律大石稱天祜皇帝,又以突厥習慣稱葛兒汗(一作古兒汗,均為眾汗之汗的意思),建年號為“延慶”。 史稱西遼,又稱哈喇契丹,因崇尚黑色,也稱黑契丹。公元1134年,建都虎思斡爾朵(契丹語,意思為強有力的宮帳,在今蘇聯吉爾吉斯伏龍芝東)。西遼所行的禮儀制度,多與遼朝相同。
此後,耶律大石全力西征,擊敗了花刺子模(今蘇聯烏茲別克花拉子木州)、忽兒珊(今伊朗霍臘散省)等的聯 軍,又分兵占領可失哈兒(今新疆喀什市)等地,使西遼的疆域擴展為北起巴爾喀什湖,東南至和闐,西南達阿姆河,西起鹹海,東抵今新疆西部,成為當時與南宋、金、西夏並存的一個屹立於西北的強大王朝。
耶律大石建都虎思斡爾朵後,曾派出七萬騎兵東征,試圖復興遼朝。兵至喀什喀爾後,因沙漠所阻,牛馬死亡很多,難以再前進,只得回師。公元1143年,耶律大石病死。
耶律大石死後,依照漢族的禮制,立廟號為德宗

清德宗

清德宗光緒皇帝,即愛新覺羅·載湉
載湉四歲登基,由慈禧,慈安兩宮太后垂簾聽政至18歲。此後雖名義上歸政於光緒帝,實際上大權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中國戰敗。1898年,光緒帝啟用康有為梁啓超等進行“戊戌變法”,但變法危及封建守舊勢力的利益,受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保守派的反對。
光緒帝打算依靠袁世凱囚禁慈禧,但被袁出賣,從此被慈禧幽禁在頤和園。整個維新不過歷時103天,故稱“百日維新”。光緒三十四年,光緒帝暴死,終年38歲。廟號德宗,葬於河北易縣崇陵
清史稿》論曰:德宗親政之時,春秋方富,抱大有為之志,欲張撻伐,以前國恥。已而師徒饒敗,割地輸平,遂引新進小臣,銳意更張,為發奮自強之計。然功名之士,險躁自矜,忘投鼠之忌,而弗恤其罔濟,言之可為於邑。洎垂簾再出,韜晦瀛台。外侮之來,釁自內作。卒使八國連兵,六龍西狩。庚子以後,怫鬱摧傷,奄致殂落,而國運亦因此而傾矣。嗚呼,豈非天哉。光緒駕崩後,清越四年而亡。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光緒帝都是一個充滿悲劇色彩的人物。在家庭生活方面前面已經提到他有“八大不幸”;作為一個政治人物,他在位長久卻傀儡一生;不甘沉淪卻難有作為。

盤點基督教各教派

基督教作為世界上第一大宗教在幾千年的歷史裡衍生出了諸多的教派,它們在某些教義上相同,但彼此也有不同,並形成不同的組織體系。但基本信仰還是得到各教派公認的。基督教的教義可歸納為兩個字--"博愛"。在耶穌眼裡,博愛分為兩個方面:愛上帝和愛人如己。耶穌曾經說過:"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的愛主你的上帝,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愛人如己。這兩條誡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總綱。"(《馬太福音》第二十一章37-40節)
方濟各會 | 多明我會 | 本篤會 | 奧斯定會 | 克呂尼修會 | 舊禮儀派 |杜霍波爾派 | 司科蒲奇派 | 莫洛閣尼耶派 |末世論派 |英諾肯提乙派 |德宗 |革宗 |立甘宗 | 長老會 |斯理宗 |公理宗 |浸禮宗 | 科普特教會 | 基督教科學派 | 基督復臨派 | 耶和華見證人 | 摩門教 | 普救派 | 一位論派 | 真耶穌教會 | 三自教會 | 地方教會 | 中國天主教愛國會 | 拿撒勒派 | 伊便尼派 | 諾斯替派 | 卡巴拉派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