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東藩

徐東藩(1887-1950),浙江金華長山人。譜名崇祿,又名壽城。他在家中排行第六,所以大家也叫他阿六。

徐東藩(1887-1950),浙江金華長山人。譜名崇祿,又名壽城。他在家中排行第六,所以大家也叫他阿六。徐東藩自幼聰明好學,勤奮刻苦,國小畢業後,考入了省立金華第七中學(金華一中前身)。1909年,他以金華中學(金華一中前身)首屆第一名的成績畢業並考入了京師大學(北京大學前身)。四年之後,徐東藩又考取了官費留學英國,被公費派往英國伯明罕阿斯頓大學深造。1917年,徐東藩獲阿斯頓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好學的徐東藩本想繼續學習攻下博士學位再回國,但因當時政府急著催歸而不得不放棄了讀博的機會。
回國後,徐東藩先在北京大學任教授,不久被委派為國民政府外交部參事。 當時,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不久,德國在中國的租借地青島膠州灣又被日本占領。在外交部任職期間,徐東藩曾以二等秘書的身份參加過華盛頓會議,並遊歷過歐、美兩洲。在外交工作中,他深感國際法學對外交談判非常重要。在英國留學期間,他曾深入研究過國際法,藉助在外交部工作的機會,他又對國際法學進行了更深入的研究,使他很快成了當時國民政府中比較有名氣的國際法專家。
根據自己所掌握的國際法知識,徐東藩曾多次遊說軍政要員收回青島。他還跑到奉天,找到東北軍閥張作霖府上進行遊說。1919年,在全國人民一致鬥爭下,中國代表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籤字,挫敗了日本妄圖“合法”長期霸占青島的陰謀。1920年11月,在美國召開的太平洋會議決定,日本將在山東和青島的所有權利歸還中國。1922年3月2日,北京政府任命王正廷、徐東藩、唐在章為“魯案”委員(後來又增加了陳乾委員),與日本進行談判,辦理移交青島及附屬公產、鐵路、礦產等事項。當時談判的難度很大,日本人提出了很多無理要求。在談判過程中,中方代表堅持“爭主權,不爭福利;爭土地,不爭房子;爭永遠,不爭暫時”的談判宗旨,與日本人鬥智鬥勇。經過5個多月的艱苦談判,於1922年12月10日,在原德國總督府舉行了莊重的主權交接儀式。從此,淪陷於德、日帝國主義統治達25年之久的青島終於回到祖國的懷抱。
青島收回以後,所有一切事宜,都由山東省公署接管。徐東藩也被派到山東省公署任交涉署長。在交涉署長任上,徐東藩對日僑在山東的不法活動進行了嚴厲的整飭。據《濟南大事記》記載:“1925年9月下旬,山東交涉署長徐東藩就近來濟南商埠迭次查獲日僑非法販製毒品、槍彈等,照會日本駐濟南代理領事,請其嚴加取締,並轉飭駐濟日僑,從速一律移居商埠界址以內。”徐東藩還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巧妙堵住了一樁購買軍火的交易。當時,有一個美國軍火商到山東兜售武器,當時的山東軍務督辦張宗昌,決定買下這批軍火,以充實自己的力量。會談時,除張宗昌和軍火商外,還邀請了徐東藩和一位銀行行長參加。會談後,徐東藩心事重重,徹夜不眠。他覺得中國人買外國的武器,再來屠殺中國人,是乾不得的。於是,第二天,徐東藩便去與銀行行長磋商,想出了一個巧妙的辦法。他倆以外匯不足為由,去同軍火商說:“督辦軍火是要買的,可是一時沒有那么多外匯,可否允許分期付款?”那個美國軍火商一聽要分期付款,連忙搖頭。於是一樁大批軍火交易就這樣被制止了。
1934年1月,徐東藩被調任直屬於行政院的威海衛行政區管理公署專員。在徐東藩任專員期間,他曾辦了兩件很有影響的事情。一是擴建了威海公園:“1934年2月,時任威海衛管理公署專員的徐東藩對威海公園進行大規模的改擴建。當時,公園修得頗有氣勢,整個公園面積46000平方米,在公園最高處建有大禮堂一所,名曰望雲軒,軒中可容300人,時為威海唯一的大禮堂……公園於同年7月竣工,7月15日舉行落成典禮……在公園建成後的3年多時間裡,威海的旅遊業也處於興旺時期,每年夏季來這裡的英國皇家海軍近萬人。”(《大眾日報》2005年12月14日)。另外一件事是“徐東藩在威海首創了職業教育,阮家寺那所蠶絲藝園學校就是他辦的。後來威海的幾個養蠶場,蠶種都是從那兒弄來的;還有學校培育的果樹苗子,後來都分給了各地果園栽種......”(《威海舊事》)。 在徐東藩任專員期間,威海發生了一起“鹿道口搶鹽事件”。威海南鄉窮苦百姓成群結夥哄搶了鹿道口鹽場。由於百姓搶鹽事件持續了幾天,事後國民政府追究案情及當事人的責任,徐東藩先是以開脫搶鹽者的口吻,電告了國民政府行政院,不久行政院院長汪精衛電召徐東藩進京,要他彈壓事件的為首者。當時徐東藩卻公開對汪精衛說:“要我從這一事件中接受教訓可以,讓我以百姓的血來染紅我的‘頂子’,那么我寧可不幹這專員之職!”(《威海舊事》)。結果,徐東藩被革了職。在徐東藩即將離開威海衛之前,有人建議他把政府沒收的鴉片帶些回家,也被他斷然拒絕。
1934年徐東藩掛冠回南京,自命“退翁”閉門讀書。1937年日軍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徐東藩帶全家從南京回到老家金華定居。1939年,應當時浙江省主席黃紹竑的邀請,徐東藩出任浙江省臨時參議會秘書長,後任省參議會參議員,直至1945年8月日本投降。1946年,應當時的國立英士大學校長杜佐周的邀請,徐東藩出任英士大學法學教授,負責教授西洋外交史和國際公法兩門學科,並擔任了法學系主任一直到1949年5月金華解放。
徐東藩雖然擔任過國民政府的高官,但他一直都是無黨派人士。在擔任英士大學法學教授期間,一些進步學生也常常到他家裡去拜訪。由於徐東藩對國民黨的腐敗深惡痛絕,使他淡化了政治,而把熱情基本上都投到家鄉的公益事業上。1937年6月,徐東藩向母校金華中學(現金華一中前身)捐贈一萬元大洋設立“金華中學東藩獎學金”。每年以其利息,資助一名家境貧寒的優秀學生讀完大學。這是金華有史以來,第一個提供免費讀大學的獎學金,先後共實行了四期。在家鄉長山秀峰國小校舍修建中,他又資助銀元1000元幫助修繕。1933年,長山遭受特大洪水災害,村中三座古橋被沖毀,交通受阻,他獨出巨資重建了三座石橋。為了讓家鄉農民風雨勞作之時有個棲避之所,徐東藩在長山村北的大片良田間選擇了適中地點,建造“話耕亭”(現已毀)一座。1949年,他又出資重修了長山村北的“平疇一覽亭”,並更名“望耕亭”,供農民休憩。1947年,為救濟家鄉窮苦村民,徐東藩經過多次奔波,向聯合國救濟總署浙江分署請示,發放了一批棉布、糧食,緩解了貧困民眾的燃眉之急。另外,為了改善金華交通,1932年2月28日徐東藩發起並參與投資籌建了金華、武義永康三縣的金武永公路,並組建了金武永汽車有限公司,為改善金華交通狀況起到了重要作用。
1949年11月,全國解放後,徐東藩在長山被農民扣押,1950年1月,因不明黨的政策,徐東藩自殺身亡。就在他死後不久,國家副主席李濟深親筆寫信,請他到北京工作。只可惜,斯人已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