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陽府君闕

平陽府君闕

位於四川省綿陽市郊仙人橋。為雙闕,皆有子闕。建於東漢初平、興平年間(190-195年),是平陽府君的墓闕,仿木石結構建築。正闕高4.35米,南面26米處的副闕高3.5米。闕的上部浮雕人物、車馬、狩獵圖像。下部四角刻有力士像。闕蓋四角刻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檐上有執竿托鷹人物、中箭野鹿、獵人搏獸圖等。

平陽府君闕

中國東漢楊氏墓前神道闕。在四川省綿陽市北 8公里的仙人橋。雙闕俱存,僅屋頂殘損,脊飾失去,闕體下沉約 1.4米。原刻多處被鏟去後刻佛教造像,有梁大通等年號。闕主楊氏無考,闕建造時間當晚於沈府君闕而早於高頤闕,約在2世紀後期。宋代《隸續》《漢隸字原》及其後的諸金石書、方誌均曾著錄。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兩闕相距 27.22米,方向東偏北30度,通體刻為仿木結構,由台基、闕身、樓部及屋頂 4部分構成。主闕高5.21米,子闕高2.98米。台基分上下 2層,上層四周刻 6矮柱方斗,承受主闕及子闕闕身寬的五分之二;下層基石較上層寬大,直接承受子闕闕身的其餘部分及上層台基,無刻飾。闕身為多石合成,上部減地平鈒車騎入闕圖。樓部 4層,第一層刻櫨斗及縱橫枋,四隅高浮雕角神;第 2層斗栱,裝飾浮雕三足鳥、九尾狐等;第3 層薄石,刻盤枝蔓草紋;第 4層正面浮雕謁見獻物圖,轉角高浮雕龍虎獅馬兔等。屋頂石 3層,第一層縱橫枋,枋頭銘文左闕漫泐,右闕現存4字,漢、平、府3字清晰,楊字隱約可見。排列為:“漢□□平□楊府……”。舊名“平陽府君闕”應改為楊氏闕為宜。第2、3層作重檐廡殿頂,正、背面出檐65厘米,側面出檐70厘米,檐口挑出闕身達 102厘米。子闕各部與主闕相同,僅尺度較小,屋頂現存單檐石一層。此闕台基與闕身交錯銜接的處理手法,為四川現存3處石闕所特有(兩處是梓潼賈氏闕及該縣西郊無銘闕 )。樓部浮雕如雄獅捕兔、仙人翼馬、龍虎等,不僅比例準確、動態感強,且刻繪出各類動物性格特徵,形神兼備,為中國現存漢闕中雕刻最精美的一組。

平陽府君闕平陽府君闕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平陽府君闕得到妥善保護,並有專人看管。

中國著名漢闕

名稱 簡介
樊敏闕 位於四川省蘆山縣,北宋時即已倒塌,1957年修復左闕,蘆山地震中主闕震斷
高頤闕 位於四川省雅安市,是中國漢闕中保存最完好、雕塑最精美的,蘆山地震中闕體震裂
馮煥闕

位於四川省渠縣土溪鄉趙家村,西闕及子闕已不存,現僅存東闕

沈府君闕 位於四川省渠縣漢碑鄉燕家村,現存雙主闕,子闕已廢,闕形制及風格與馮煥闕相近
平陽府君闕

位於四川省綿陽市遊仙區,是我國目前保存較為完整的一處雙出墓闕

烏楊闕

位於重慶市忠縣烏楊鎮,是所有漢闕中第一個作為博物館館藏文物的漢闕

楊公闕 位於四川省夾江縣甘江鎮雙牌村,又稱雙楊府君闕、二楊闕
東漢三闕 位於河南登封,分別為太室闕少室闕啟母闕,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國家級禮制建築遺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