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哥古城

吳哥古城

吳哥古城是高棉的象徵,它是人類文化寶庫中的明珠。它與埃及的金字塔、中國的長城、印度尼西亞的波羅浮屠並稱為“東方四大奇觀”。12世紀前半葉吳哥王朝全盛時期,信奉婆羅門教的高棉國王蘇利耶跋摩二世,為了祭祀“保護之神”毗濕奴,炫耀自己的功績,而建造了著名的吳哥窟。

簡介

吳哥古城吳哥古城

大吳哥位於吳哥窟的北部,是耶跋摩七世統治時期建造的新都。吳哥城規模非常宏偉壯觀,護城河環繞在周圍。城內有各式各樣非常精美的寶塔寺院和廟宇。在吳哥城中心的是巴揚廟,它和周圍象徵當時16個省的16座中塔和幾十座小塔,構成一組完美整齊的階梯式塔型建築群。

吳哥窟又名吳哥寺,是高棉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大的古寺,也是保存最好的名剎。吳哥窟分為“大吳哥”與“小吳哥”兩處地方,其中小吳哥的建築群較為宏偉。現時的吳哥遺蹟,占地面積達310平方公里,包括四座神廟建築。所殘留的一牆一柱,仍可窺見當年精美的雕刻工藝。鬼斧神工的技術,的確令人讚嘆,難怪吳哥窟有“雕刻出來的王城”這個美譽。它和中國萬里長城、埃及金字塔、印度尼西亞的婆羅浮屠並列為東方四大奇蹟。據說,建築時所徵召的民工達1,500萬以上。寺廟全部用巨大的沙岩石塊重疊砌成。最重的石塊重量超過8噸,石塊之間沒有任何粘合物。

吳哥古城吳哥古城

寺院周圍有寬190米的壕溝,四周共長5.6公里。主殿上有5座尖塔,中央塔頂離庭院地面65米,底層廊壁上布滿石刻浮雕。這些浮雕內容有反映當時人民生活的,如打獵、捕魚、送別、戰爭等;有重現古代傳說的,如“乳海翻騰”、“天神制魔”等神話故事;有跌坐的佛陀,有跳舞的女神,還有人頭、鳥獸、蟲魚的雕刻,姿態萬千,栩栩如生。寶塔外面的石塊上刻著各種姿態的佛像,有的高達幾十米,形象非常生動。
15世紀上半葉,吳哥故都廢棄,此寺院亦荒蕪冷落。19世紀中葉後重新修整,成為世界聞名的古蹟。整個建築宏偉精美、鬼斧神工,充分反映了高棉古代工匠們的驚人智慧和高度藝術才能。
“大吳哥”又稱吳哥城,用了二十年時間建造,特別的地方是城牆以巨石砌成,外有護城河保衛國土。五座城門之中,以南門最完整,城門入口兩旁,並列了兩排石雕,左邊是天神,右邊是魔鬼。巴戎寺是大吳哥城內最重要的建築,寺廟在城的中央,台階上有54座如群山起伏的古塔,環抱著一座高達40米的圓塔;每座石塔的頂部四邊,又刻有一尊巨大人面像,場面壯觀。另外,旁邊內外兩層的迴廊及大型浮雕,都手工精細,極具欣賞價值。
小吳哥與大吳哥只是相距十分鐘車程。五座蓮花蓓蕾形的聖塔,活像五支巨型粟米,直指天空。五座聖塔中,以中央的一座較大,每層台階四邊均有長廊,刻有佛教故事中的人物。經過陡峭的石級,走到最高處,是以前帝王祭神的地方。

建築特點

吳哥古城吳哥古城

台基、迴廊、蹬道、寶塔構成吳哥寺錯綜複雜的建築群。其布局規模宏大,比例勻稱、設計簡單莊嚴,細部裝飾瑰麗精緻。全部建築用砂石砌成,石塊之間無灰漿或其他粘合劑,靠石塊表面形狀的規整以及本身的重量彼此結合在一起。當時的石工可能不掌握券拱技術,所以吳哥寺沒有大的殿堂,石室門道均狹小陰暗,藝術裝飾主要集中在建築外部。在公元9世紀至15世紀曾長期為國都。古城約占地15平方公里,四周環以高牆,內有宮殿、廟宇、寶塔多處。是高棉古代藝術的代表。其建築之精細、浮雕之生動、設計之巧妙均堪稱絕品。在高棉有一個地方,它的塔林與塔寺是少林寺的10倍以上,那就是舉世聞名的高棉吳哥古城。高棉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

在1861年,法國的博物學家亨利·穆奧千里迢迢來到了高棉。進入森林的第5天,他便和4名柬埔寨隨從人員突然發現前面不遠的森林裡顯露出5座高大的石塔,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格外清晰美麗,尤其是中間的那座最高的塔尖,在夕陽的照耀下更是金光閃閃。從此,這個被茫茫林海掩沒而沉睡400多年的古都終於再次重現於世,煥發出獨特的青春與活力。吳哥古蹟這一高棉的象徵、人類文化寶庫的瑰寶,終於同埃及的金字塔、中國的長城、印度尼西亞的婆羅浮屠並列,被譽為“東方四大奇觀”。吳哥,在梵語中意為“城”,它是公元9世紀至15世紀時吳哥王朝的都城,它主要是由公元9世紀至13世紀創建的一組石造建築群和精美的石刻浮雕組成,又分為大吳哥和小吳哥。大吳哥又稱吳哥通,“通”意為城;小吳哥又稱吳哥窟,意為“首都的寺院”。時至今日,吳哥窟還保存完好。吳哥古蹟總共有大小各式建築物600餘座,散布在約45平方千米的森林裡。

吳哥窟建於12世紀前半葉吳哥王朝全盛時期。當時信奉婆羅門教的高棉國王蘇利耶跋摩二世,為了祭祀“保護之神”,同時也為了炫耀自己的功績,以及為供他死後做陵墓而專門建造了這座神廟。

結構

吳哥古城吳哥古城 俯瞰圖

吳哥窟的整個結構呈正方形:最外層是壕溝,中間是圍牆,裡面是3道迴廊,層層相套,渾然一體。而中心建築是大神殿,分為3層台基。位於最上層的是中央佛塔,離地高度達65米,其餘4座較小的則位於第2層的四角。神殿各層皆環以圓柱迴廊,牆壁上更是布滿精美的浮雕和壁畫。整個建築象徵著佛教傳說中的宇宙中心須彌山。由於都是用巨石壘砌而成,因而顯得格外整齊肅穆,和諧莊嚴。此外寺內還有圖書館一座和供飲用的蓄水池一處。

與之相對應,吳哥通位於吳哥窟的北部,是蘇利耶跋摩七世統治時期建造的新都。相比較而言,吳哥通規模宏偉壯觀,它占地9公頃,城牆周長12千米,牆高7米,厚6米,周圍環以相當寬的護城河,真可謂“固若金湯”。而且全城5道城門中,有4道通向市中心的巴揚廟,另1道通往皇宮。5個城門上方都建有無數巨大的石塔,塔的四面雕有佛的頭像,高達2米多,

吳哥通的中心是巴揚廟,它是王城的主體建築,高達45米,它和周圍的16座中塔和幾十座小塔,構成一組完美整齊的階梯式塔型建築群。據史書記載,這16座寶塔象徵當時高棉的16個省。其中,被稱為“吳哥古蹟明珠”的女王宮,更是以它精美絕倫的石雕著稱於世。這些雕像刻工之精細,線條之流暢,立體感之強烈,堪稱石雕藝術的奇瑰寶石。從建築上看,吳哥古城無疑是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蹟,但更令人迷惑不解的是它為什麼會被叢林的荒草所掩沒,這使吳哥古城變得更加神奇。

藝術

浮雕藝術
吳哥古城吳哥古城 藝術形式

吳哥窟的圓雕並不出色。台基上的圓雕神像沉重而呆板,但浮雕卻極為精緻且富有真實感。在迴廊的內壁及廊柱、石牆、基石、窗楣、欄乾之上,都有浮雕。內容主要是有關印度教大神毗濕奴的傳說,取材於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及印度教神話《乳海》,也有戰爭、皇家出行、烹飪、工藝、農業活動等世俗情景,裝飾圖案則以動植物為主題。其中圍繞主殿第1層台基的迴廊被稱為“浮雕迴廊”,長達800米,牆高2米餘,壁面滿布浮雕。東壁的攪乳海圖,北壁的毗濕奴與天魔交戰圖,西壁的猴神助羅摩作戰圖等,均描繪神話故事;而南壁西半部的蘇利耶跋摩二世騎象出征圖則為世俗題材。這些浮雕手法嫻熟,場面複雜,人物姿態生動,形象逼真,且已採用重疊的層次來顯示深遠的空間,堪稱世界藝術史中的傑作。從裡邊向外望,赫然發現,牆上有許多婀娜多姿的人像浮雕,據說是象徵仙女下凡,以千年前的雕刻技術來說,竟然能把仙女刻畫得如此活靈活現,而且每一尊的表情、面貌、衣著完全不同,真可說是鬼斧神工之作。 這一群手足舞蹈的美麗仙女叫做阿帕莎拉,又被喻為是東方的蒙娜麗莎,相傳是由浪花所變成的。宏偉的吳哥窟正因為有了這群俏麗的仙女環繞,而整個鮮活了起來。
除了牆外的仙女引人側目,走在神廟裡,處處可見精美細膩的刻畫,有時是在柱子上,有時是在牆角上。有凸出的、也有凹入的,甚至是兩者交替的作品也都不難發現。就連走廊上的窗子,也是以小石柱作柵欄,當陽光透過窗子灑入長廊,更融合出一種人文與自然交錯的美感。

歷史

吳哥古城吳哥古城 夜景

1860年,法國博物學家亨利·穆奧在高棉熱帶叢林中,發現了一座巨石砌成的皇城。這座城市規模宏大,建築

壯麗,雕刻精美,完全可以與世界任何偉大建築相媲美,這就是9~15世紀高棉國都——吳哥。經發掘、清理、修復,這顆被茫茫林海淹沒了400多年的稀世明珠終於重放異彩。

吳哥古蹟位於洞里薩湖北面,離金邊240公里。主要包括大、小吳哥兩地的吳哥城和吳哥寺,共有建築約600座,都是用巨大石塊壘砌成的,其中有許多蔚為壯觀的佛寺和寶塔,散布在約45平方千米的森林中。

吳哥城是一座正方形的城市,全用赤色石塊砌成,整座城池布局合理,建築設計別具匠心。城內有各式精美的寶塔寺院和廟宇。吳哥城的中心是巴揚廟,它是王城的主體建築,高達45米,它和周圍的16座中塔和幾十座小塔,構成一組完美整齊的階梯式塔型建築群。

據史書記載,這16座寶塔象徵當時高棉的16個省。其中,被稱為“吳哥古蹟明珠”的女王宮,更是以它精美絕倫的石雕著稱於世。這些雕像刻工精細,線條流暢,立體感強,堪稱石雕藝術的奇瑰。

吳哥寺是吳哥地區最主要的古蹟,也是舉世聞名的建築奇觀,位於吳哥城南4公里處。它的主體建在一座石砌的3層台基上,各層四邊都有石雕門樓和石砌迴廊,最上層有形似5座蓮花蓓蕾的尖塔,中央最高的離地65米。寶塔象徵著印度教和佛教神話中的宇宙中心和諸神之家,稱為“山廟”。高棉將它視為國家的象徵,繪在國旗上。

吳哥寺是它的創建者蘇利耶跋摩二世的陵墓,建於1112~1201年,又叫吳哥窟,包括十多座古建築物及幾十組次要遺蹟,總面積4萬平方米以上。陵墓最傑出的是5塔下面每層台基四邊石砌迴廊壁上的浮雕,最低一層迴廊上的浮雕長約800米,大多題材取自印度史詩中的神話故事,技巧高超,刻劃生動,想像力豐富,是高棉(高棉古稱浮雕中最精妙的代表。

石塔、石門樓上面也都刻有大量美麗的圖案。吳哥寺是由無數塊精美浮雕的大石塊組合成的,石塊巨大,最重的有8噸,石塊之間沒有任何粘合物,雖經歷了近千年的風雨,仍巋然不動,不能不說是建築史上的奇蹟。

傳說

似乎是來源於一次異族宗教的入侵,破城後他們殺了所有的男人,上至皇帝,下至剛出生的兒童。隨即帶走所有的女人們,只留下這座空城,這個城市的歷史和記憶就這樣永遠斷裂。

為什麼吳哥會如此悲慘,因為他們本族的宗教不鼓勵戰爭和暴力,純善不存。

你的夢似乎是他們歷史的某種敘說,在一片古廢墟的月夜中(他們當時是拜月教,最後為拜火教所滅),一個人蹲在牆角(所有的人都已死去,當然只有後來的孤寂的來訪者,但他們永遠穿透不了那座牆壁,不會知道那座城牆裡曾經發生的一切),看著爬滿青苔的牆上慘澹的光(那裡曾經發生過大屠殺,怨氣何以能散),似乎四周的牆朝自己壓倒過來..(如果你知道他們的歷史,你當然無法承受這種悲壯.......)

現狀

吳哥古城吳哥古城遺址

雄踞在首都金邊西北三百多公里的吳哥古蹟群,是高棉吳哥王朝的都城遺址。吳哥王朝輝煌鼎盛於十一世紀,是當時稱雄中南半島的大帝國,也是高棉文化發展史上的一個高峰。然而,一四三一年,泰人軍隊攻占並洗劫了吳哥,驕傲的高棉帝王棄城而逃,被迫遷都金邊。於是,盛極一時的吳哥王城便淹沒在洞里薩湖畔的森林裡,成為被世人遺忘的空城廢都。
直到一八六零年,一位法國動植物學家,在莽莽叢林裡重新發現沉睡了近五百年的吳哥窟,這個“遺失”在高棉熱帶叢林中的宏大建築群落才得以重見天日。現存的吳哥古蹟主要包括吳哥王城(大吳哥)和吳哥窟(小吳哥),全部用巨大石頭建構以及精美絕倫的浮雕藝術,是吳哥古蹟的兩大特點。吳哥古蹟總共有大小建築六百餘座,組成了氣勢恢宏的古蹟群,分布在四十多平方公里的叢林中。
和平回到了飽受戰亂災難的高棉,自一九九八年來,吳哥古蹟旅遊業迅速興起。吳哥已成為世界著名的旅遊考古勝地,吸引著世界各地的大批遊客。今天走在吳哥旅遊區,處處遊人如織。“空城”不再空,“廢都”不再廢。
吳哥魅力的重新煥發,帶旺了吳哥所在的暹粒市,帶旺了高棉的經濟發展。暹粒市目前有四家五星級酒店和十七、八家四星級酒店,它們大多是近兩年來興建開業的,但在時下紅火的吳哥旅遊熱潮中,卻依然供不應求,常告爆滿。仍有十多家高級酒店在籌建和興建中,預計明年可投入使用。暹粒市的旅遊公司也以數倍的速度快速增加。

昔日吳哥城周邊的農田,如今棟棟高級酒店拔地而起,處處餐廳、歌舞廳、旅遊工藝品店臨街而建,數以萬計的暹粒百姓經營旅遊業,販賣民族風情工藝品,迅速走向致富之路。入夜,我們走進暹粒市區臨街有民族歌舞表演的風味餐廳,但見數百海外遊客樂在笙歌妙舞中,樂在美味佳肴中。可以預見,只要和平永駐,開放永續,吳哥古城乃至整個高棉,必定一天天走向繁榮富足。

疑點分析

吳哥古城吳哥古城建築

疑點之一,何人建造了美妙絕倫的古城。它的每一塊石頭都是精雕細琢,遍布浮雕壁畫,其技巧之嫻熟、精湛,想像力之豐富、驚人,使人難以置信,以至於長時間流傳吳哥古蹟是天神的創造,不可能出自凡人之手。在壘砌這些建築時,沒有使用粘合劑之類的材料,完全靠石塊本身的重量和形狀緊密相連,絲絲入扣。時至今日,吳哥古蹟的大部分建築雖歷經滄桑,仍巋然不動。吳哥古蹟充分向人們展示了高棉人民高度的藝術才能和充分的智慧。

疑點之二,通過對吳哥城的規模進行估計,在這座古城最繁榮的時候,至少近百萬居民生活在這兒。可是為什麼這樣一座繁榮昌盛的都城竟會淹沒在茫茫叢林裡呢,它的居民為什麼都不見了呢?有人猜測,流行瘟疫或霍亂之類的疾病,使他們迅速地在極短時間內全部死去。還有人猜測,可能是外來的敵人攻占這座城市後,將城裡的所有居民趕到某一地方做奴隸去了。
疑點之三,在高棉歷史上放棄吳哥是一個具有重要轉折意義的事件,它標誌著一度強大的吳哥王朝的瓦解。那么,是不是有別的因素呢,中國一些學者認為,這種結局與暹羅人的不斷入侵有關,這使得高棉人做出了撤離吳哥的最終決定。自從暹羅人不斷強大後,使高棉人蒙受深重的災難和巨大的損失。日益衰竭的國力使高棉人無法應付暹羅人的挑戰,只好採取迴避的方法。O·W·沃爾特斯博士也有相似的看法。但是他認為,吳哥王朝的衰弱和抵抗力的喪失,並非完全是暹羅人所造成,而是高棉王族之間內部矛盾鬥爭發展的後果。這時,暹羅人入侵,從而導致了吳哥王朝放棄古城之舉。

15世紀上半葉,吳哥王朝被迫遷都金邊,曾經繁華昌盛的吳哥城雜草灌木叢生,逐漸被茂密的熱帶森林所湮沒。由於有關高棉中古時代的史料極其缺乏,重現於世的吳哥古城只能有待後人去探索研究。

高棉旅遊景點

二十世紀偉大的考古發現

十座失落古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