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三闕

東漢三闕

漢三闕,又稱東漢三闕,是登封市“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組成部分,即——太室闕、少室闕、啟母闕,,是一種特殊的石雕藝術。是中國1961年3月公布的首批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其中太室闕是中國古建築國家級文物類1號保護單位,少室闕、啟母闕編號分別是2號和3號文物保護單位,足見國家對其保護的重視。專家建議,由於東漢三闕年代久遠,屬於瀕危稀缺文物,應把學術研究放在首位,儘快結束目前的半開放狀態,將其封閉保護起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4屆世界遺產大會2010年8月1日審議通過,將“天地之中”8處11項歷史建築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包括少林寺建築群(常住院、初祖庵、塔林)、東漢三闕(太室闕、少室闕、啟母闕)和中嶽廟、嵩岳寺塔、會善寺、嵩陽書院、觀星台。

簡介

東漢三闕東漢三闕
東漢三闕在新的世界文化遺產——登封“六合之中”歷史建築群中,中國1號古開國家級文物呵護單元——東漢三闕尤其珍貴。
此間一些專家建議,因為東漢三闕年月久遠,屬於瀕危稀缺文物,應把學術研究放在首位,儘快竣事今朝的半開放狀況,將其封鎖呵護起來。
登封市文物治理局副局長宮嵩濤介紹說,始建於東漢的三闕——太室闕少室闕啟母闕,都是中國1961年3月發布的首批國家級文物呵護單元,太室闕是古建築類的1號呵護單元,少室闕、啟母闕的編號也分袂是2號和3號,足見國家對其呵護的正視。
但因為一些下層率領為了加大宣傳,對其實施半開放,只要有人來參觀就開門,不合適國家對瀕危文物呵護的要求。
闕又稱門觀,是中國古代一種標識表記標幟性的禮制建築,反映著分歧歷史時代的禮制思惟。東漢三闕,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國家級禮制建築遺存,是研究建築史、美術史和東漢社會史的珍貴資料。
“鑒於東漢三闕的主要性和今朝中國石質文物呵護面臨的新壓力,專家建議對東漢三闕實施封鎖治理,待文物監測、恆溫呵護等技術手段完整時再對外開放”。宮嵩濤說,“隨意的強光攝影、撫摩,盲目標打拓片,甚至人們呼出的二氧化碳,城市對石質文物造成損害。”“作為中國少少的漢代建築遺存,東漢三闕極為珍貴,三闕身上的200餘幅形態誇張、富有浪漫氣味的畫像,訴說著漢代社會餬口的面容”,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郭黛姮說,“在今朝呵護前提不具備開放的情況下,應該封鎖呵護起來。”

太室闕

太室闕/ 少室闕/啟母闕太室闕/ 少室闕/啟母闕
是原太室山廟前的神道闕,始建於東漢安帝元初五年(公元118年),是此次申遺建築中年月最為古老的。它鑿石砌成,分工具兩闕,由闕基、闕身、闕頂3部門組成,每闕又分為正闕和子闕。闕身的畫像內容有馬戲、倒立、舞劍、人捉鴟鴞、鯀、樓閣、絞龍穿壁、羊頭、熊、玄武、虎、犬逐兔、朱雀等,藝術氣概渾樸古拙,氣勢深邃深摯。

少室闕和啟母闕

始建年月稍晚,闕身分袂完整保留著60餘幅珍貴畫像,再現了那時社會優勢行的遊戲場景,如車騎出行、宴飲、擊劍、狩獵、馴象、鬥雞、蹴鞠等。啟母闕上的文字記實了鯀和大禹的神話故事,回首了中國古代一次驚心動魄的特大洪水和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進”的傳說,與兒女歷史典籍相符。此外,嫦娥奔月和日御犧和的傳說也在闕上有所反映。
古建專家張家泰說,中國古代最主要的禮制是祭祀,而東漢三闕是典型的禮制建築,也是全國今朝僅存的3座廟闕,記實了古老的祭祀、封禪文化,是已經消逝蹤了的文化傳統的怪異見證,尤其珍貴,其保留下來的大量歷史信息,為研究2000年前的中國社會供給了活躍資料,具有重大學術研究價值,應把科學研究工作放在首位。

中國著名漢闕

名稱 簡介
樊敏闕 位於四川省蘆山縣,北宋時即已倒塌,1957年修復左闕,蘆山地震中主闕震斷
高頤闕 位於四川省雅安市,是中國漢闕中保存最完好、雕塑最精美的,蘆山地震中闕體震裂
馮煥闕

位於四川省渠縣土溪鄉趙家村,西闕及子闕已不存,現僅存東闕

沈府君闕 位於四川省渠縣漢碑鄉燕家村,現存雙主闕,子闕已廢,闕形制及風格與馮煥闕相近
平陽府君闕

位於四川省綿陽市遊仙區,是我國目前保存較為完整的一處雙出墓闕

烏楊闕

位於重慶市忠縣烏楊鎮,是所有漢闕中第一個作為博物館館藏文物的漢闕

楊公闕 位於四川省夾江縣甘江鎮雙牌村,又稱雙楊府君闕、二楊闕
東漢三闕 位於河南登封,分別為太室闕少室闕啟母闕,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國家級禮制建築遺存

登封天地之中建築群申遺相關知識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34屆大會台北時間2010年8月1日將河南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使之成為中國的第39處世界遺產。
周公測景台| 觀星台| 塔林| 初祖庵| 常住院| 會善寺| 嵩陽書院| 中嶽廟| 東漢三闕| 太室闕| 少室闕 | 啟母闕| 嵩岳寺塔| 天地之中建築群| 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 王福松| 世界遺產大會| 伊琳娜·博科娃 | 世界文化遺產| 峻極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