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煥闕

馮煥闕

位於四川省渠縣土溪鄉趙家村。建於東漢延光、永建年間(122-132年)。馮煥(88-121),東漢岩渠人,曾任尚書侍郎、幽州刺史,嫉奸忌惡,素有清名,永寧二年(121年)冤死獄中。西闕及子闕已不存,現僅存東闕,高4.33米,由闕基、闕身、枋子層、介石、斗拱層、屋頂六部分組成,為仿木結構建築,正、背面拱眼壁上浮雕青龍、玄武,闕頂仿雙層檐木結構。

馮煥闕

正文

中國東漢馮煥墓前神道石闕。在四川省渠縣土溪鄉趙家村。現存左(東)闕,右闕早失。馮煥,巴郡宕渠( 今渠縣)人,安帝時官幽州刺史,永寧二年(121)被人偽造詔書下獄,不久雖得平正,而煥已死。此闕當建於此時或稍後。宋《金石錄》、《漢隸字原》等及方誌諸書均有著錄。在四川現存諸闕中,此闕時代最早,在研究漢代建築、雕刻藝術及文物制度上都很有價值。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馮煥闕馮煥闕
闕由台基、闕身、樓部及屋頂四部分構成,通高3.97米,子闕失去,通體作仿木結構外貌。造型優美,雕飾簡練。台基無紋飾。闕身下端較上端略寬,有收分。一周隱起 6柱,正面柱間有銘文兩行,隸書:“故尚書侍郎河南京令、豫州幽州刺史馮使君神道”。字畫細瘦,但皆完好。銘文下方刻一鋪首。樓部石 3層,第一層為櫨斗及縱橫相交的枋,四隅各有一斜出枋頭;第二層較薄:四面刻方勝紋圖案;第三層下小上大四邊向外斜出,下沿飾連珠紋一周;上部一斗二升斗栱 6朵,正面栱眼壁刻 1翼龍,爪前1蟾蜍,背面刻龜蛇。屋頂現存石1層,作重檐廡殿式,刻出椽子、連檐、瓦當、瓦壠,瓦當作4山字紋。屋面坡度不大,上檐緊接下檐只略隆起。正、背面出檐30厘米,側面出檐60厘米。上部脊飾已失去。雕刻紋飾全部用減地平加陰線以表示物象的層次和細部輪廓,物象邊沿鑿去,略呈弧形。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即建亭保護,80年代初拓寬地面,加築圍牆,安排專人看管。

配圖

相關連線

中國著名漢闕

名稱 簡介
樊敏闕 位於四川省蘆山縣,北宋時即已倒塌,1957年修復左闕,蘆山地震中主闕震斷
高頤闕 位於四川省雅安市,是中國漢闕中保存最完好、雕塑最精美的,蘆山地震中闕體震裂
馮煥闕

位於四川省渠縣土溪鄉趙家村,西闕及子闕已不存,現僅存東闕

沈府君闕 位於四川省渠縣漢碑鄉燕家村,現存雙主闕,子闕已廢,闕形制及風格與馮煥闕相近
平陽府君闕

位於四川省綿陽市遊仙區,是我國目前保存較為完整的一處雙出墓闕

烏楊闕

位於重慶市忠縣烏楊鎮,是所有漢闕中第一個作為博物館館藏文物的漢闕

楊公闕 位於四川省夾江縣甘江鎮雙牌村,又稱雙楊府君闕、二楊闕
東漢三闕 位於河南登封,分別為太室闕少室闕啟母闕,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國家級禮制建築遺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