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御器廠瓷器

明代御器廠瓷器

明代御器廠瓷器 - 正文。中國明代朝廷在景德鎮官窯“御器廠”燒制的御用瓷器。洪武二年(1369)起,景德鎮珠山設立御器廠,置官監督燒造瓷器並將成品運京。這時規定“祭器皆用瓷”。

MingdaiYuqichangciqi
明代御器廠瓷器
PorcelainMadeintheRoyalFactoryoftheMingDynasty
中國明代朝廷在景德鎮官窯“御器廠”燒制的御用瓷器。洪武二年(1369)起,景德鎮珠山設立御器廠,置官監督燒造瓷器並將成品運京。這時規定“祭器皆用瓷”。

洪武時期

受元代青花、釉里紅、五彩瓷的影響,繼續燒制這些品種,並有新意。傳世品中常見的有荷葉蓋的石榴尊、執壺、玉壺春瓶、軍執、大中型墩碗及折沿或菱花口邊的大盤和小型盞托、長橢圓形筆盒等。器型古樸,胎體厚重,底面火石紅釉與漿泥紅白釉明顯,或為砂底。青花品種一般呈色黑褐,釉面卵青泛白,或隱或現,形成黑鐵斑凝聚。釉里紅品種多是灰褐或局部呈現不勻,微泛紅潤。二者雖多有疵病,但也都有較為上乘之器。精緻的青花器有大型墩碗、大盤等,里外繪紋飾,釉面溫潤肥腴,青花明艷深沉。紋飾較元代稀疏,層次減少,以扁形橢圓菊花及不同花卉為多,邊飾多為回紋或海水,下部繪蓮瓣。釉里紅器的佳品,紋飾多纏枝靈芝、纏枝牡丹、折枝花、荷蓮、池塘、園景山石花卉、松竹梅、芭蕉、雲肩、雲龍、朵雲等。畫意灑脫。器形有玉壺春瓶及執壺、雙環耳瓶。今北京明代古遺址、景德鎮御器廠舊址及南京明故宮均有所發現。建築用瓷有釉里紅龍、鳳紋的瓦當、滴水。滴水與白瓷凸白花龍紋瓦當,燒造得極為成功。在御器廠、南京明故宮、安徽鳳陽明陵都曾發現。
彩瓷有紅、綠、黃彩的盤、碗、高足杯、碟,多繪以橢圓纏枝菊紋或人物,色彩均淺淡鮮亮。南京明故宮出土的紅彩雲龍盤殘器,繪工較細。低溫的黃釉釉質厚,色澤深重;高溫的紅釉泛褐;藍釉色調淺淡;醬釉色暗紫褐,俗稱“老僧衣”;黑釉色黑而不亮,其高足碗、墩碗、盤類器內壁凸印行龍,是元代風格的延續。這些一色釉在青花器中也延續到了永樂、宣德時期。其他還有器壁醬紫釉,里部為蘭釉;外壁黑釉,里為蘭釉;外壁白釉;器里黑釉,均有鮮明時代特徵。但這些官窯製品皆無年款,僅民窯青白釉罐,刻有“洪武七年七月二十七日造此”的字樣。
永樂時期
此時國力強盛,景德鎮“御器廠”生產的瓷器不僅大量供應宮廷生活需要,還要滿足明廷對外國入貢者的答贈和鄭和出使西洋所需的禮品及貿易商品。這一時期胎釉精細,造型多樣,紋飾線條優美纖細,其作品極負盛名。
青花瓷
青花瓷採用進口的蘇泥勃青料燒制,種類很多,並專門製作外銷的大器類。多數不書官窯年款,僅見青花壓手杯署“永樂年制”篆書款。

釉里紅

釉里紅也很成功。1982年景德鎮御器廠遺址出土的釉里紅纏枝蓮朝天耳三足大爐,器形壯觀,與青海瞿曇寺鑄款“大明永樂年制”的鎏金大爐造型一樣,釉肥紅鮮。1988年景德鎮明代御器廠遺址出土署以紀年款的殘器瓶口,其胎釉色澤與洪武時的釉里紅泛灰暗色調一致,款為楷書“大明永樂元年……”和“大明永樂四年……”。品種尚有雲龍盤和梨壺,俱為官窯作品,極為精緻。

釉上彩器

釉上彩器也有所突破,以新創的黃釉綠彩較為出色,有梨壺和淺盤,外部的凸龍紋施綠彩有別於以後的暗刻紋飾。新作的綠地紅彩龍紋盤,紅彩呈色較淡,表面凝膩,層次清晰。繪雲鳳紋飾的墩碗,器型優美,孔雀綠釉、淡綠釉以及黃釉也色澤淡雅,均有燒造。
紅釉燒造技術已經純熟,其釉晶瑩鮮艷,謂之鮮紅。但因燒制難度大,其色或暗褐不勻。品種有紅釉梨壺、高足碗、碗、盤等,其紅釉填白花者秀美異常。
仿龍泉釉中的翠青釉,嫩如翠竹,冬青釉青中泛綠,仿影青釉著色淺淡,均暗刻纏枝蓮紋飾或光素,紋飾清晰,透影性強,釉面肥潤光澤。
明初尚白釉,甜白釉燒製得特別潔白肥腴,如脂如乳,故稱“甜白”。有玉壺春瓶、洗口瓶、扁葫蘆瓶、扁罐、四系罐與執壺、竹節柄茶壺、僧帽壺、梨壺、溫器、三管器等,造型新穎,施暗枝花、蕉葉、纏枝蓮等花紋,有印有刻,謂之“錐拱”,但釉質肥厚,紋飾難以辨識。
這時鄭和七下西洋,同伊斯蘭國家往來頻繁,故陶瓷器中出現很多具有伊斯蘭風格的金、銀、銅、陶器的造型,如天球瓶、執壺、花澆、扁壺、綬帶耳扁瓶、葫蘆扁瓶、折沿盆、八方燭台、無擋尊(器座)、魚簍式尊、罐等。

宣德時期

這時御器廠的生產技術高超,燒造各類瓷器為數至巨,傳世最多,僅故宮博物院藏品就達700件。燒造種類除名瓷“宣青”外,還廣燒彩瓷、單色釉寶石紅、蘭釉與仿宋名窯均、汝、官、哥、龍泉、紫定瓷等。

五彩瓷

五彩瓷在谷應泰《博物要覽》中曾說“宣窯五彩、深厚堆垛”,但久未發現。1984年在西藏薩迦寺發現宣德五彩鴛鴦蓮碗2件,撇口,深腹,圈足,口邊外繪青花雲龍,下繪對稱荷蓮四組,鴛鴦游弋其間,施青花、紅、綠、黃、赭、紅彩,口邊里繪梵文,器心也繪蓮池鴛鴦,濃艷鮮亮。底部楷書“大明宣德年制”青花款,外面環以雙圈,製作工藝極精。1988年景德鎮御器廠遺址又出土同樣紋飾的撇口盤2件,外口無青花龍紋,色彩凝膩,但均非文獻中的“堆垛”。紅彩繪雲龍紋盤、合碗、纏枝蓮托八寶的三足爐及加繪青花海水的紅彩九龍盤、海怪墩碗、高足杯等,色彩凝重。紅彩雲龍碗、三魚高足杯類,色澤淺淡,除青花書款外,也採用紅彩寫款。

釉里紅

釉里紅有三果、三魚、獅球和海馬紋的碗、高足碗、杯,色澤艷紅。新創的白釉醬花在白釉上刻出紋飾輪廓,然後填如醬色的紫金釉,或填以色如蘋果之青綠,或在藍釉器上用同樣方法填以白釉如藍釉白花的魚藻花果紋盤及合碗。
此時已開始仿製宋代的汝窯釉,有天青與深色天藍釉,微現片紋,其撇口盤、碗的胎也能與汝器相似,呈灰黃色。仿宋官窯釉,灰白而有大片紋。仿宋哥窯釉如菊瓣形碗,盤色灰而紋片較小,釉表桔皺明顯。仿宋定窯的醬紫色釉(紫金釉),其色晶瑩,各類鳳首流壺、橢圓盆,均為少見之器,底均署青花楷書官窯六字。仿宋鈞窯釉的盤、碗,其釉紅、藍、紫,色彩繽紛。器底露胎無款。仿宋龍泉窯釉,水平極高,器型多碗、盤、盆、洗、葵口盤、菱形小碟等,釉色蔥翠肥厚,幾與浙江龍泉窯青瓷相媲美,唯為白胎塗以醬釉,其款亦寫於器口、器里與器底。也有無款之器。
另有淡綠釉,如鳳首壺,器型優美;孔雀綠釉蔥翠欲滴;灑藍釉則將藍釉灑於白釉器上,如同雪花散落,工藝奇巧;黃釉釉質肥腴,光熠照人;宣德白釉白中泛青,釉表桔皮紋明顯。

紅釉

紅釉比永樂時多,呈色繁雜。濃者如牛血,正色者如同光澤明艷之寶石,淺淡者嫩似娃娃面,俗謂“寶石為末”,故稱寶石紅。有梨壺、蓮瓣壺、僧帽壺、鳳首壺、梅瓶、盤、碗等器。藍釉亦光艷如寶石,名寶石藍。有合碗、蓮瓣壺、盤、碗等器。紅、藍釉均有加繪金彩雲龍紋的,並繁衍出了藍釉白花,有碗、合碗及大盤等器。

紋飾

紋飾多為龍、龍鳳、纏枝蓮。施釉有繪、染、填、塗多種技法。造型多種多樣,有梅瓶、玉壺春瓶、扁壺、盤、碗,亦造缸、罐、爐、盤等規整的大器。樣式基本同於永樂朝。
此時盛興於器身各部書寫官窯年款,位置不定,其青花楷書與刻、印者,多為6字,少有篆書,字型圓潤。此時還開始有了紅彩寫款,但稀見。
正統、景泰、天順時期
為瓷器史上的空白期,因這時禁止江西瓷器窯場燒造官樣青花白地瓷器於各處貨賣或饋送官員,違者處以極刑。不過御器廠實際上並未停止生產,如正統二年(1437)明朱權長子朱盤墓出土的青花纏枝蓮蓋罐及江蘇江寧縣弘覺寺正統七年佛塔出土的青花瓜棱罐4件,都可能是正統年間燒制的,造型、紋飾大體與宣德器同。有1件青花纏枝牡丹獸耳罐,畫風亦似宣德器,器底墨書楷寫“大明正統二年正月吉旦弟子程進供奉”。1988年在景德鎮御器廠遺址發現的大批青花龍缸殘片,器體碩大,工藝以及所繪龍紋亦為宣德青花瓷之風格,惟繪風略見粗放,青色亦為宣德晚期之深藍色調。類此大批龍缸,宣德時也有燒造。

景泰年間

(1450~1456)的官款瓷尚未發現。僅見“景泰二年歲次辛未肆月吉日立”青花書款的民窯青花纏枝蓮罐。天順年間(1457~1464),從《明英宗實錄》中可知有御器廠燒造瓷器之事,並且有一定數量,但不見署官窯年款之物。民窯則有署天順年款器及天順七年大同馬氏書的青花波斯文筒爐。青花器的造型、紋飾,已與成化瓷的風貌比較接近。

成化時期

此時御器廠制瓷技術更加純熟,風尚重纖巧,供御器瓷質潔白,胎體輕薄,釉面肥潤,青花瓷紋飾色彩淺淡爾雅,以輕巧或玲瓏小品為典型,尤重視彩器,其五彩與鬥彩器巧奪天工。鬥彩雞缸杯在明萬曆時就已非常珍貴,有“神宗御前雞缸杯價值十萬貫”之說。更為精緻的嬰戲杯、高士杯、三秋杯,胎薄如蛋幕,器里可映見器外紋飾。盤、洗、盒、罐也均秀巧。青花紅黃綠彩的海水異獸天字罐,亦負盛譽。宣德時,青花、五彩和鬥彩已燒製得很成功。成化時的五彩器較宣德時色彩淡雅。成化五彩有青花加彩和白地五彩器兩種,後者有白地五彩荷塘鴛鴦盤、纏枝牡丹罐等,紋飾柔和,色彩淡雅宜人。

三彩器

黃綠紫的三彩器也已創燒成功。還有黑、綠、墊綠托黑、水綠、米色、白、赭等色,獨具匠心,後世少見。

琺花器

成化時期官窯款的琺花器相當精湛。其荷花池塘紋罐、蘭釉孔雀綠龍紋圓盒為典型器。青花類的大型器也很工巧。白地黃彩施繪為新作品。白地綠彩有青花勾描填綠,猶如鬥彩,白釉上塗染紅彩釉地,繪以綠彩纏枝花的爐、盒、盤及刻凸龍紋罩綠的龍盤更是新穎品種。黃釉紫彩、孔雀綠釉黑花與青花魚藻紋之器較前更為精細,青金藍微泛紫色,刻龍並填孔雀綠彩,艷麗非凡。

紅釉

紅釉燒造仍色澤艷麗。藍釉泛紫並凸起白花鳳牡龍紋,款識字紋也凸起。白釉醬花燒制亦精。黃釉淺淡嬌嫩,晶澈明亮。仿官、哥釉的器物有撇口瓶、貫耳瓶、八方菊瓣口杯、高足杯、爐、洗等,釉質肥厚,光熠照人。色有天青與灰白,皆光潤。醬釉色質晶瑩,為仿定窯之作。官窯款多寫“大明成化年制”,少寫“造”字。

弘治時期

御器廠燒造量少,造型、紋飾、色彩基本承襲成化,紋飾線條更加細弱,五彩器的瓶、罐、爐、盤、碗,彩繪花鳥、風雅高士,布局舒展,彩色雅靜,色調柔和彤艷。黃釉綠彩龍紋盤,白地,刻出龍形紋飾。不施彩的盤、碗,風格獨特,為未加彩的半成品。襲永、宣之式,在紋飾上施以綠彩,成為白地綠彩裝飾的作品,在弘治、正德時,風格一致。類此灑藍釉孔雀綠彩,製作新穎,彩色鮮亮。白釉醬花、青綠花燒制與前朝相同。孔雀綠釉清新鮮嫩,茄皮紫釉古樸沉重,黃釉嬌嫩明亮,燒造質量最佳,並飾金彩,繪犧紋,亦用於青花裝飾。白釉釉質泛青灰,藍釉色中泛灰調。晶瑩潤澤,風格獨特。款識多為楷書“大明弘治年制”,一般書於器底,字型工整。

正德時期

御器廠燒造的瓷器,沿襲成化、弘治的風格。官窯五彩器少,民窯不署款,其色彩鮮亮,飾繪花鳥、人物、道教故事、阿拉伯文,僅以紅、綠著色的彩器也多燒制。三彩器刻花填色,刻款4字,製作精工。黃、紫、綠、赭的色調古樸沉重,反覆運用作地和紋飾,較為突出。白釉紅、綠以及黃地綠彩、黃地青花、白釉醬花、藍釉白花,工藝的處理均與成化、弘治類同。唯黃釉明亮厚腴,孔雀綠色妍而淺,或刻魚藻,或為青花。青花加彩夔龍色調明艷,與施淺淡彩的纏枝果,一艷一素,對比鮮明。紅彩青花、黃釉青花類似前朝,白釉醬花裝飾的色澤略淺。紅釉、藍釉器有瓶、爐、盤、碗,釉色深沉。紅釉白花與白釉釉里紅的三魚碗、盤,紋飾處理得如游魚深潛。豆青釉菱花洗,釉色淺而溫潤。
此期開始多摹前期造型與品種,並書宣德、成化偽托款識。正德款識有楷書4字、6字與八思巴文及阿拉伯文。

嘉靖時期

景德鎮御器廠燒制的瓷器與前朝風格大不相同。尤其是大型器物,如大龍缸、大罐、葫蘆瓶、大盤等,日漸增多。此時採用回青料燒造青花器,其色濃艷,藍中泛紫,延續至隆、萬兩朝,具有同一格調。濃重艷麗的五彩瓷,開創了一代彩瓷的新局面,喜用紅、黃、綠、赭重色和鮮亮的孔雀綠彩,繪以紋飾,華縟絢麗。常以團龍、雲龍、穿花鳳、雲鶴、八卦、八仙、魚藻作圖案裝飾,多體現道教內容。其造型亦然,如多種形制的葫蘆瓶,採取天圓地方教義的方形罐類與杯、盤,都較為流行。以黃、藍、綠、赭單色分飾於白釉器作紋飾的新技藝,風貌清新,與重彩器形成鮮明對比。紅彩猶如棗皮紅,濃艷醒目,並派生出黃上紅彩、黃上黃彩、紅地綠彩、綠地紅彩等新品種。以回青塗刷留出白紋圖案的品種已較特殊,復用紅彩填色更為突出。金彩廣泛用於黃、白、紅、綠、赭地的瓶、尊、壺、罐、盤、碗之上,繪以禽獸、花卉、錦雞牡丹和錦紋等圖案,或於霽藍釉凸雕龍紋上敷以金彩,將諸色器物裝飾得富麗堂皇。三彩、琺花瓶、尊、缸、罐、坐墩等大器燒造甚豐。鬥彩以仿成化器為宗,有高士杯、嬰戲杯等。單色釉仿燒龍泉的東青釉、霽藍、回青釉及低溫的茄皮藍、孔雀綠、瓜皮綠諸色,釉色明艷晶瑩,都很成功。還有在白藍釉器上堆塑不施釉的裝飾,也是一種新的工藝技法。此時的款識為“大明嘉靖年制”6字,楷書,剛柔相濟,用筆流暢。
隆慶時期
文獻記載,少造瓷器,但《浮梁縣誌》謂,僅隆慶五年(1572)為供奉上用,就燒造鮮紅碗、鍾、甌、瓶、大小龍缸、方盆共十五萬五千七百七十桌、個、對。此時燒造精工,且多鏤孔的盒類、方型器與大缸。其五彩鴛鴦蓮池,色重濃艷,青花紅、綠、黃彩色彩鮮明。瓶、罐和多樣花瓣口式的洗等,突出時代風格。鬥彩器花果盤,鴛鴦蓮碗仿成化器。青花紅彩九龍大碗、盤同於前後兩朝,黃釉肥厚無比,光潤晶瑩。白釉刻花龍紋罐、盤,亦很精緻。紋飾主題為龍鳳、人物、八寶、兔紋。多署青花款“大明隆慶年造”,書體挺勁有力。
萬曆時期
景德鎮御器廠多產大器。工藝明顯趨於粗糙,不重修飾,盛燒青花,也重彩器,基調與嘉、隆二朝一致。五彩器的製作已達到了鼎盛時期,數量多,色彩艷,以尊、觚、缸、罐、盒、盆、文具、碗、盤等大小器皿和陳設品、文娛品為多見。五彩仍喜用重色,青花紋飾片段加繪諸色構成圖案,並用鏤孔技法,少有白釉地施彩。紋飾以龍鳳紋及八仙、張天師、老子講道等道教內容較多,畫風粗獷,不成比例。器物造型也有道教色彩反映,如上圓下方式的葫蘆瓶。還常見盆、洗、魚缸等彩繪器及圓、四方、方腹折角、六方、出戟等式的觚。罐類除一般的方、圓者外,蟋蟀罐、棋子罐也多有燒造。瓶類中梅瓶器體高大,蒜頭式長頸瓶及壁瓶均為新樣。執壺、香爐樣式古拙。多樣的方、圓、銀錠、盤腸式盒以及層疊格屜式都獨具時代特色,並往往鏤孔,增加裝飾美。黃釉五彩與黃釉紫彩、綠釉紫彩、綠釉黃彩均系新的品種,三彩運用孔雀綠色,色澤鮮艷,鬥彩仿成化,爐、碗色彩效果逼肖。
崇禎時期
御器廠一度停廢,制瓷技藝低下,五彩、三彩紋飾粗獷,色彩晦暗,青花色或黑褐或明艷。具有明清過渡特徵的青花達摩爐、青花藍地留白纏枝蓮紋圓盒,均署楷書“大明崇禎年制”,製作尚屬工細,青花色澤明艷,為有清一代景德鎮御窯廠制瓷之先導。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