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結石

尿結石

尿道結石還可分為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原發性尿道結石少見。臨床上發生於尿道的結石多來自於其上的泌尿系統,特別是膀胱,也可發生在尿道憩室內。男性患者中結石主要嵌頓於前列腺部的尿道、尿道舟狀窩或外尿道口。尿道結石患者排尿時的尿線極細,甚者發生尿瀦留。而且結石嵌頓的部位疼痛,同時伴有下尿路感染。觸診時常可觸及前尿道的結石。有的患者甚至經尿道口見到結石,尿道憩室內繼發的結石,排尿時可無任何不適及尿流改變,但尿道口有分泌物,同時也可觸及結石。

基本信息

原因

尿結石尿結石

1.尿內晶體濃度增高
正常尿中常含有多種晶體鹽類,如草酸鹽磷酸鹽碳酸鹽尿酸鹽等。這些晶體鹽類與尿中的膠質物質如粘蛋白類和核酸維持相對平衡。若晶體鹽類濃度增高或粘多糖類發生量或質的異常,乃造成晶體與膠體的平衡失調,晶體物質即可析出沉澱,形成結石。當脫水,尿量減少,尿濃縮時,尿中晶體鹽類濃度增高,尿結石的發生率增加。

有些情況使體內晶體排出增多,也可使尿晶體濃度增高。95%以上的尿結石含鈣,如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時可動員骨鈣入血;大量腎上腺皮質激素引起溶骨可使尿鈣增高;長期臥床病人發生廢用性骨萎縮、骨質疏鬆、脫鈣,鈣經血流由腎排出;長期服用大量含鈣抗酸藥物或過量維生素D使鈣吸收增多,也可使尿鈣增多。如尿中膠體不能維持鈣鹽的過飽和狀態,則鈣鹽析出沉澱亦可形成結石。
有些代謝紊亂,如痛風病人嘌呤代謝紊亂尿酸排泄增加,可並發尿酸結石。
2.尿液理化性質的改變
尿液內晶體濃度正常,但尿液理化性質改變時,也可促進結石形成。如尿pH改變可影響晶體的溶解度。性尿有利於磷酸鈣、磷酸氨鎂、草酸鈣結石形成;酸性尿內易形成尿酸結石和胱氨酸結石。

此外,構成尿結石基質的粘蛋白在尿內含量的改變對尿結石的形成可能也有一定作用。
尿滯留有利於水分再吸收,使尿液濃縮,晶體易析出,同時容易發生感染,析出的晶體可粘附在細菌表面形成結石。
尿內異物,如脫落的上皮細胞、血凝塊、炎性滲出物和細菌等可構成結石的核心,尿中晶體鹽類可沉積於其上,形成結石。
尿結石病的形成有很多方面的原因,歸納出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環境因素(自然環境、社會條件):

尿結石尿結石
自然環境——如地區的差異,氣候條件差異,如炎熱的地區可因出汗多導致尿液濃度升高,水質中鈣質成分的增加使結石更易於形成。
社會條件——動物蛋白攝入過高使兒童膀胱結石較多。水果、蔬菜豐富的地區草酸鹽類結石增多。生活物質豐富使上尿路結石增多,非洲少數貧困地區膀胱結石多見。
個體因素(遺傳疾病、藥物影響等):
遺傳因素:有些常染色體遺傳所致的腎小管功能障礙,先天性酶缺欠等都是與結石形成關係密切的一些遺傳疾病。結實病患者的家族中結實病發病率高於非結石病患者家族。如我們臨床中常見到一家人幾乎都有尿結石的病歷。
疾病引發:一些疾病如甲亢,皮質醇增多症,長期臥床,溶骨性骨腫瘤,等等都有誘髮結石形成的可能。
代謝異常:除一些先天性或後天性疾病引起的代謝異常外,還有一些原因不十分清楚的代謝異常,如特發性高尿鈣,特發性高尿酸等。
飲食習慣和機體的適應能力:不喜歡喝水的人結石發生率升高,多食乳品增加鈣的吸收(成人)多食肉類使尿中尿酸增多,大量食用菠菜可增加尿中草酸的排量,都有增大結石形成的因素的可能。有的人群長期離開自己的原生地,有部分人就增加了結實病發病的機會。
藥物引發:乙醯唑胺(治療青光眼的常用藥),維生素D中毒,大量口服維生素C(可轉變為草酸)、皮質激素、磺胺、阿斯匹林等均可發生結石(長期服用)。
尿路因素:患前列腺肥大患者引起尿路通暢度下降,殘尿量增加,膀胱結石生成機會增大。輸尿管先天狹窄致腎盂積水易成結石,同時結石梗阻尿路又使結石生長加快。

分類

尿結石尿結石

1.原發性尿道結石

指開始就在尿道內生成的結石,尿道狹窄、感染、瀦留性囊腫、黏膜損傷、憩室及異物等為其病因。

2.繼發性尿道結石

指結石先在尿道上方的泌尿系統中形成後排入尿道並停留在尿道內,多停留在尿道生理膨大部位及狹窄部的近側,故尿道結石多見於尿道前列腺部、球部、陰莖部、舟狀窩及尿道外口處。

病理生理

尿路結石在腎和膀胱內形成,絕大多數輸尿管結石和尿道結石是結石排出過程中停留該處所致:

尿結石尿結石

1)腎盂輸尿管連線處

2)輸尿管跨過髂血管處

3)輸尿管膀胱壁段

以輸尿管下1/3處最多見。尿路結石可引起泌尿道直接損傷、梗阻、感染或惡性變,這些改變與結石部位、大小、數目、繼發炎症和梗阻程度等有關。

尿結石位於腎盞可不增大,亦可增大後向腎盂延伸。由於結石使腎盞頸部梗阻,會引起腎盞積液或積膿,進一步導致腎實質萎縮、瘢痕形成,甚至發展為腎周圍感染。由於腎盞結石進入腎盂或輸尿管,結石可自然排出,或停留在泌尿道任何部位。一旦結石堵塞腎盂輸尿管連線處或輸尿管,可引起急性完全性尿路梗阻或慢性不完全性尿路梗阻。

急性完全性尿路梗阻:在及時解除梗阻後,不影響腎功能;慢性不完全性尿路梗阻:往往導致腎積水,使腎實質受損、腎功能不全。
結石在腎盞內慢慢變大,充滿腎盂及部分或全部腎盞,形成鹿角形結石。可繼發感染,亦可無任何症狀,少數會發生惡性變。

形成機制

尿結石尿結石

(一)流行病學因素
1.性別和年齡:男:女為3:1;在中國,上尿路結石男女比例相近,下尿路結石男性明顯多於女性。尿石症好發於25~40歲之間。
2.種族:有色人種比白人患尿石症的少。
3.職業:高溫作業的人和坐著工作的人比手工操作的人多。
4.地理環境:山區、沙漠和熱帶地域尿石症發病率較高,在我國,南方泌尿外科診治病人以尿石症為最多,而在北方只占10%~15%.
5.飲食和營養:飲食中大量攝入動物蛋白、精製糖,可增加上尿路結石形成的危險性。其他如脂肪、嘌呤、草酸、鈣、磷、微量元素維生素等都會影響尿結石的形成。
6.水分攝入:水的攝入量與損失量失衡有利於尿結石的形成。
7.疾病:有些尿結石的形成與遺傳性疾病有關,如胱氨酸尿症、家族性黃嘌呤尿等。先天性畸形如多囊腎、蹄鐵形腎、腎盂輸尿管連線處梗阻、髓質海綿腎和下尿路畸形等,也與尿石症形成密切相關。
(二)尿液改變
1.形成尿結石的物質如鈣、草酸或尿酸排出增加。
2.尿pH改變影響結石形成。鹼性尿易形成磷酸鹽沉澱;酸性尿易形成尿酸和胱氨酸結晶。
3.尿量減少,鹽類和有機物質的濃度增高。
4.尿中抑制晶體形成和聚集的物質減少,如枸櫞酸、焦磷酸鹽、酸性粘多糖等。
5.尿路感染時尿基質增加,使晶體粘附。
(三)泌尿系解剖結構異常
尿路梗阻可使尿液滯留,導致晶體或基質在該部位形成沉積。

臨床表現

其臨床表現為發病突然,劇烈腰痛,疼痛多呈持續性或間歇性,並沿輸尿管向髂窩、會陰及陰囊等處放射;出現血尿或膿尿,排尿困難或尿流中斷等。

草酸鈣結石質硬,粗糙,不規則,常呈桑椹樣,棕褐色。磷酸鈣、磷酸鎂銨結石易碎,表面粗糙,不規則,灰白色、黃色或棕色,在X光片中可見分層現象,常形成鹿角形結石。尿酸結石質硬,光滑或不規則,常為多發,黃或紅棕色,純尿酸結石在X光片中不被顯示。胱氨酸結石光滑,淡黃至黃棕色,蠟樣外觀。

診斷依據

(一)腎、輸尿管結石
1.與活動有關的疼痛和血尿:典型腎絞痛,應考慮腎或輸尿管結石。排尿中斷伴膀胱刺激症狀者應考慮膀胱結石。排尿困難、點滴狀排尿伴尿痛者應考慮尿道結石。
2.實驗室檢查:尿常規多為鏡下血尿,合併感染時有膿尿。可發現結晶尿。血鈣、磷、尿酸及24小時尿鈣、磷、尿酸、枸櫞酸、鎂、草酸測定。腎功能檢查。
3.影像學檢查
(1)B超:能顯示小結石和透×線結石。不能做排泄性尿路造影時,B超可觀察腎積水程度或腎實質有無萎縮。
(2)X線檢查:①泌尿系平片可顯示95%以上結石。②靜脈尿路造影可顯示結石具體部位及對腎結構和腎功能影響的程度。並可用於鑑別。③逆行腎盂造影。④平掃CT能顯示較小的輸尿管中、下段結石,有助於鑑別不透X線結石、腫瘤、血凝塊等。
(3)放射性核素腎顯像:確定雙側尿路梗阻病人分腎功能和評價治療前、後腎功能情況。
(4)內鏡檢查:輸尿管鏡、膀胱鏡檢查。
(二)膀胱結石
排尿中斷伴尿頻、尿急、尿痛的膀胱刺激症狀,改變排尿姿勢後能緩解和繼續排尿。

治療原則

1.非手術治療:適用於結石直徑小於1cm,無併發症或年老體弱的腎、輸尿道結石患者可非手術治療。
(1)輸尿管套石在膀胱鏡下用套石籃將結石拉出,適用於小的活動性的中下段尿道結石。
(2)體外衝擊波碎石主要適用於上段輸尿管結石。
(3)輸尿管鏡下取石或碎石輸尿管擴張後放人輸尿管鏡,見到結石用液電或超聲碎石器碎碎之,結石也可直接用取石鉗取出。
2.手術治療:結石直徑大於1cm,腎功受損腎、輸尿管結石患者可行腎盂、輸尿管切開取石、腎部分切除手術。

預防

(1)根據尿石成分分析的結果,制定相應的預防措施,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結石不排出之前,則可以根據平片上結石的形態來判斷結石的成分。
(2)對小兒膀胱結石來說,主要的問題是增加營養(奶製品)。這裡我們特彆強調母乳餵養的重要性。
(3)大量飲水:多飲水是最簡便有效的防石方法。增加50%的尿量可以使尿石的發病率下降86%。對尿石症病人來說,應保持每日尿量在2000-3000毫升,而且要均勻地飲水。尤其是餐後3小時是排泄的高峰,更要保持足夠的尿量。
(4)尿石症病人應根據熱量的需要限制超額的營養,

動物蛋白的攝入要適量,保持每日攝入蛋白的量為75-90克。控制精製食糖的攝入。忌食菠菜、動物內臟等。
(5)磁化水:有一定的防石作用。
(6)治療造成結石形成的疾病,如:尿路梗阻、尿路感染等。
(7)藥物:可以根據體內代謝異常情況,適當口服一些藥物,如噻嗪類藥物、別嘌醇正磷酸鹽等。
(8)定期複查。

外科病症種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