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石鄉[四川省綿陽市梓潼縣寶石鄉]

寶石鄉[四川省綿陽市梓潼縣寶石鄉]

寶石鄉地處四川省梓潼東部梓鹽線上,距縣城23公里,302省道橫貫寶石鄉達10公里。寶石鄉有16個基層黨支部,有黨員392名,11個行政村,64個社,有人口10002人,其中農業人口8996人。寶石鄉有土地面積15140畝,其中田4500畝,有林地27823畝。鄉政府下設四個辦公室:黨政辦、財政所、社會事務和計畫生育辦公室、經發辦。

基本信息

基本情況

寶石鄉寶石鄉
寶石鄉位於梓潼縣東南部,距梓潼縣城22公里。東北方與文興鄉二洞鄉連界;東南方與仁和鎮毗鄰;西南方與定遠鄉瑪瑙鎮鹽亭縣劍河鄉接壤;西北方與文昌鎮自強鎮為界。寶石鄉幅員面積56.7平方公里,森林面積28000畝,耕地面積15144畝,其中:田面積4457畝。寶石鄉轄11個行政村,64個農業生產合作社。2006年末,寶石鄉總戶數3036戶,總人口10003人,其中:農業戶數2725戶,農業人口8996人,勞動力5429個,其中轉移出鄉以外務工、經商的勞動力達2397個。

2001年糧食總產量1萬噸、農來總產值2995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3700萬元,財政收入13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100元,2001年,社會級濟發展綜合目標考核獲全縣第一名。川東第一大水庫--寶石油橋水庫位於懷中。

自然資源

寶石鄉寶石鄉土地資源
鄉境內以深丘為主,地形為西北高,東南低,海拔一般在500-800米之間,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屬中亞熱濕潤季風氣候類型,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6℃左右,年平均日照在1400小時左右,無霜期長達270天左右,年降雨量600毫米左右,是梓潼縣東部典型的“十年十旱”地區。由於境內有從馬迎鄉、自強鎮流入的長梁河流域,自公店鄉、二洞鄉流入的倒石橋河流域以及從文興鄉流入的慶祝河流域,三大河流匯入場壩村、星火村,流向鹽亭縣劍河鄉,形成了寶石得天獨厚的天然水系,世世代代澆灌境內肥沃的土地,給發展寶石鄉農業生產提供了很好的水資源。人口居住和土地主要分布在河谷與山坡之間平坦地帶。農業種植作物以水稻小麥玉米紅苕油菜花生、水果、蔬菜為主,養殖業以豬、牛、禽為主,農業灌溉以提灌為主,機械耕作水平還很低,主要靠飼養耕牛耕作田地,農業生產模式較初放和傳統。2006年底,寶石鄉糧食產量已達4622噸,油料總產量699噸,肉類總產量1963噸,禽蛋產量194噸,水果產量291噸,青飼料產量2700噸,蔬菜產量1568噸,漁產量110噸。農民人均純收入2835元(縣農調隊從寶石鄉10戶農戶抽樣調查數據),農業總產值3271萬元,國民生產總值(含勞外收入)實現5707萬元。

基礎設施

寶石鄉寶石鄉
省道302線於2006底建成,由西至東穿境而過,縮短距縣城裡程兩公里。梓鹽公路貫穿慶祝村,跨鄉公路寶定路(寶石—定遠)、寶劍路(寶石—鹽亭縣劍河鄉)、寶二路(寶石—二洞),已達國家四級泥石路標準。村道碎石泥結路已修建42公里。鄉村公路縱橫交錯,形成了較為完善的交通網路。村社機耕道248公里,大大減輕了寶石鄉民眾的勞動強度,給人民的生產、生活提供了很大的方便。鄉內有小Ⅰ型水庫2座(長梁河、天生埝),小Ⅱ型水庫5座(柏埡、場坪、紅衛、金光、大田坡),石河埝3道(慶祝、星火、響水灘),山坪塘、蓄水池115口,微水池87口,水利工程總蓄水量665萬立方米。水利提灌站14處,裝機容量1775千瓦。寶石鄉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6834千瓦,小麥、水稻等農作物機械收割比例已達60%以上。光纖電視入戶6個村共683戶;村級廣播設施完備,運行正常;程控電話安裝470餘部,移動、聯通無線通訊覆蓋寶石鄉,現有手機和移動座機3100部。集鎮建設初具規模,街道寬敞平坦,整潔衛生。政府機關、國小校、信用社、供電所、糧檢疫站等單位職工生活設施完備,辦公條件優越。商品流通,集市繁榮,餐飲娛樂等配套設施完善,場鎮居民飲用水通過全自動淨化設備的淨化,衛生健康。農村紅層找水工程已全面實施,農民飲用水質量得到了保證。農村沼氣池建設已建成150口,為建設環保型社會主義新農村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農業結構

寶石鄉寶石鄉農業建設
鄉黨委、政府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富民興鄉為目標,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作風,開拓進取,與時俱進,強化“開放、市場、法制、效益”四種理念。在抓好糧食生產的同時,實行“種子搭橋,蔬果鋪路,產業互動,協調發展”戰略。鄉政府積極引導,努力培育符合寶石實際的產業資源,先後成立了“梓潼縣寶石鄉水稻制種專業技術協會”、“梓潼縣寶石鄉乾果專業技術協會”、“梓潼縣寶石鄉養豬專業技術協會”、“梓潼縣寶石鄉中藥材專業技術協會”、“梓潼縣寶石鄉反季節果蔬專業技術協會”五大協會,一個“公司+協會+農戶”的現代新型農業生產模式正在逐步形成。鄉果園一個,於1976年建園,栽植果樹品種以橙、柑、桔為主。2003年由成都聖泰公司租賃承包,對果園進行品種更新,重新栽植優質棗樹300畝。寶石鄉已建成優質乾果基地1840畝,其中:優質棗樹栽植1540畝,優質核桃栽植300畝;反季節水果栽植500畝,現已掛果投產。蠶桑基地建設實行春育夏栽一步成園的模式,已栽植桑樹1500畝;水稻制種面積已達到500餘畝;種植各類藥材500餘畝。2006年,寶石鄉生豬出肥突破1.5萬頭,能繁母豬養殖達到1000頭。鄉政府積極推行政策服務和典型示範,以科技為動力,以培育各類種養大戶引導農民儘快脫貧致富。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質文明一起抓,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步伐,構建和諧寶石。

領導分工

寶石鄉領導下鄉
黨委書記羅懷憲:主持鄉黨委、鄉人大主席團全面工作。

黨委副書記、鄉長劉智勇:主持鄉政府全面工作,主抓經濟建設,重點抓好財政、稅收、蠶桑基地建設、財貿、農經、金融、經貿、民政工作。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安承斌:組織、紀檢、宣傳、群團、文化、廣播電視、信息工程、精神文明建設、工會、普法、統戰、保密、黨政辦、機關內務、人事、老齡、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政法、信訪、行政執法等工作,經濟工作側重畜禽基地建設。

黨委委員、副鄉長羅炳全:協助鄉長工作,分管農業、林業、水利、場鎮供水、科技、科協、農技、農能、交通、安全、農機、農電、武裝、新村扶貧、新農村建設、乾果纖維林基地建設。

黨委委員、副鄉長龔雲蘭:協助鄉長工作,分管人口與計畫生育、鄉鎮企業、文教、衛生、食品安全、招商引資、場鎮創衛、市縣聯繫鄉村協調工作、扶貧攻堅、國土、村鎮建設、社會事務辦。

社會事業

寶石鄉寶石鄉中心國小
寶石鄉人民政府機關大院於1993年開始籌備新建,設計占地面積3000m2,當年冬天由寶石鄉農民投工投勞,開挖基礎。2005年,由縣財政局立項,當年冬天,開始建修。2007年6月,住宅樓竣工交付使用。工程造價40萬元,地方財政出資30萬元,市政法委資助10萬元。由鄉農經站、林業站、國土所三家出資修建現辦公樓。計生指導站由原區公所和寶石鄉政府共同出資維修和改造。用農民負擔雙提款中“教育費附加”的部份資金和寶石鄉人民集資以及縣財政補助的辦法,修建了鄉農校。現在政府機關大院占地面積2600m2,建築面積3430m2,總造價140萬元。它象徵著上級政府和寶石鄉人民對鄉人民政府的支持和關懷,旨在希望鄉人民政府不辜重望,求真務實,奮力工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帶領寶石鄉人民勤勞致富奔小康。

寶石國小始建於1954年,因年久失修,有D級危房2800餘平方米。台灣財團法人愛心第二春文教基金會聞訊,為之奔走呼號,遂有愛心人士韋志傑女士慷慨解囊,捐資20萬元人民幣排危助建新樓,還有各級僑聯及各級財政鼎力扶持,縣人民政府撥款20萬元人民幣,以及寶石寶石鄉人民籌資數萬元,使教學樓和學生公寓於2006年9月全面竣工,投入使用。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興則民族興,台灣財團法人愛心第二春文教基金會熱心支持中國僑聯實施僑心工程,其所奉所倡,所行所舉,青史當彪。韋志傑女士雖身居彼岸,卻心繫故里,念國家民族之昌榮,為彰顯其得之功,梓潼縣教育局於2006年9月將梓潼縣寶石國小改名為寶石港生愛心國小校,旨在激勵莘莘學子常思韋志傑女士。礪品礪學,以成國家民族之棟樑。

寶石鄉衛生院2005年立項籌建,征占土地13380平方米,建築面積490平方米,工程總造價33萬元人民幣,於2006年2月竣工交付使用。衛生院核定編制6人,每年財政注入補助資金1.2萬元,內外科基本設施完備,功能齊全,從根本上方便了寶石鄉人民民眾的問醫看病,為全面提高寶石鄉人民民眾的健康水平奠定了基礎。鄉敬老院於2004年開始進行改造,投資7萬餘元,占地面積11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0平方米,有房屋12間,環境幽靜,設施完善,可以解決20多名孤寡老人的日常生活。扶貧攻堅工作開展經常化,寶石鄉101戶特困戶得到了縣、鄉、村幹部及以場鎮單位職工的幫扶和救助,使他們脫貧致富,生產和生活標準達到了寶石鄉的中等水平,為寶石經濟建設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9480

4940

4540
家庭戶戶數
2796
家庭戶總人口(總)
9404
家庭戶男
4885
家庭戶女
4519
0-14歲(總)
2235
0-14歲男
1160
0-14歲女
1075
15-64歲(總)
6433
15-64歲男
3401
15-64歲女
3032
65歲及以上(總)
812
65歲及以上男
379
65歲及以上女
433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9235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