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機場

安康機場

安康機場為國內支線機場,建成於1938年,1960年國家組建中國民航安康站,1964年正式通航。2004年13月30日航站完成公司化改制,由西部機場集團公司和安康市人民政府共同出資組建安康機場有限責任公司,現有8個部門,61名員工,註冊資金2175萬元,其中西部機場集團出資70%,安康市人民政府受贈出資30%。從1964年開航至今,安康機場共保障航班1822架次,運送旅客152153人次,完成了飛播造林500萬畝,為安康的外開放和經濟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安康機場安康機場

基本數據:

跑道等級:3C

跑道長:1600M、寬30M

停機坪面積:9600㎡

候機樓面積:1007㎡

跑道標高:海拔262M

場區占地面積:1300畝

簡介

安康機場為國內支線機場,建成於1938年,1960年國家組建中國民航安康站,1964年正式通航。2004年13月30日航站完成公司化改制,由西部機場集團公司和安康市人民政府共同出資組建安康機場有限責任公司,現有8個部門,61名員工,註冊資金2175萬元,其中西部機場集團出資70%,安康市人民政府受贈出資30%。從1964年開航至今,安康機場共保障航班1822架次,運送旅客152153人次,完成了飛播造林500萬畝,為安康的外開放和經濟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
安康機場安康機場

安康機場有限公司隸屬於西部機場集團,陝西省內支線機場之一,位於陝西省安康市漢濱區五里鎮,距離市中心9公里。機場跑道標高262米,飛行區等級為3C,跑道長1600米,寬30米,停機坪面積9600平方米,候機樓和航管樓面積1200平方米,主要經營民用航空客貨運輸和飛播造林等通用航空業務。

安康機場始建於1938年,1945年擴建一次,1960年重修並組建民航安康站,1964年正式開通安康—西安航線,1986年因適航機型淘汰停航。1993年機場擴建為現有規模,1995年機場復航。西康鐵路通車後,2001年7月因航空客源不足,機場被迫再度停航。在西部機場集團的大力支持下,安康機場於2006年4月29日再次成功實現了復航。安康機場每日執行1個西安—安康的往返航班,並延伸開展安康經西安飛往中國各地的中轉航班服務。

安康機場安康機場

2004年底,安康機場完成公司化改制,由陝西省機場管理集團公司出資70%,安康市人民政府出資30%,共同組建了安康機場有限責任公司,後更名為西部機場集團安康機場有限公司,共有7個二級部門,45名正式職工。安康機場建站通航30年,安全形勢平穩,曾先後安全保障飛行8000餘架次,接送旅客近11萬人,同時還完成了一定數量的航攝、探礦和地質普查等通用航空任務,飛播造林近600萬畝,執行緊急任務20餘架次。特別是在1983年,安康發生百年不遇的洪災,機場在保障國家財產和人民生命安全方面做出了貢獻。多年來,安康機場持續加強“花園式”機場建設,場容場貌煥然一新,得到社會各界讚賞和認可,被陝西省綠化委員會評為省級綠化模範單位,受到表彰獎勵。

“十一五”期間,安康機場將完成二期改擴建,改建後的機場跑道長2400米,寬45米,飛行區等級為4C。屆時,安康機場將力爭開通北京、廣州、上海、重慶、成都、武漢等中遠程航線,開闢更廣闊的航空運輸市場,為促進安康當地經濟騰飛發揮更大作用。

歷史沿革

安康市在1949年以前,曾修建東壩、五里兩個機場,均為軍用。東壩機場啟用後,因不能保障飛機起飛和降落的安全而廢棄。五里機場於1956年改為民用,為現今安康民航機場。

安康機場安康機場

民國22年(1933)冬,西安綏靖公署在安康城東2千米的白廟壩開始修建飛機場。機場位置:東起黃洋河口,西至白郎廟,北臨漢江河,南接漢白公路,東西長800米,南北寬500米,占地667畝。機場跑道為東西方向,長600米、 寬40米的土質跑道,僅可供單發單翼小型飛機起飛和降落。民國24年(1935) 春建成後,西安綏靖公署主任楊虎城乘美制bt5型專機到安康視察,使用東壩機場。民國25年(1936)5月5日,蘇聯援華空軍志願隊的8架飛機在該機場降落時,其中3架陷入機場麥地,經國民政府駐漢口空軍的機械師到安康搶修後,飛機才飛回原基地。因為機場不能保障飛機正常的起飛、降落的安全不再使用。

民國27年(1938)春,國民政府派國民黨中央委員金亦然來安康,選修新機場。新選修的機場位於:安康城西北(安康縣城真方向283°,直線距離9千米)15千米的五里鄉、距神賢村東口約300米,付家河以西、越河以北,漢白公路以南的地區,即東經108°56′15",北緯32°42′20"。同年5月,陝西省政府指派孫章若工程師等人,在五里鄉進行機場規劃勘測設計。安康第五行政督察專員許卓修任工程總指揮,徵調安康地區10縣1萬餘民工進行修築,1938年底建成:南起越河,北至魯家營(135°-315°),長1000米、寬50米、厚30厘米卵石墊層的跑道1條。機場於1939年竣工後,被命名為“中國空軍第五十九站”。

1939年夏,國民政府第三航空大隊和美國第十四航空大隊進駐安康五里機場。美制單發單翼26型戰鬥機(P26型戰鬥機全長3.3米,翼展8.5米,起飛全重1340千克,續航距離1022千米,乘員1人),經常往返於南鄭(今漢中)、老河口等地。日本侵占漢口和老河口失陷以後,安康臨近抗日戰爭前線,戰略地位愈顯重要,日本侵略軍經常出動大批飛機轟炸安康,有時一日多達23批次,安康地區及機場附近居民損失慘重。1941年,因機場跑道南臨海拔785米的鯉魚山,北有海拔1547米的牛山,不利於飛行安全,為適應盟軍大批飛機對日作戰的需要,決定再修建1條跑道。民國33年(1944)5月,再次徵調安康10縣5萬多民工,進行日夜搶修,在搶修機場時,日軍曾多次出動中島97型戰鬥機進行騷擾,加之盟軍飛機的起飛、降落頻繁,不斷發生傷亡事故,死傷民工達3000餘人,死者均埋葬於機場東頭的付家河畔。民國34年(1945)夏,機場擴建工程竣工。擴建後的機場,東西長1700米,南北寬800米,包括機場的通信、發報、儲油、駐軍營房等用地在內,占地2664畝。

安康五里機場自1938至1945年,經兩次修建後,共建成跑道2條、滑行道2條、推機道3條、集體停機坪5個、T型機坪40個、馬蹄型機窩6處,U型儲油山洞4處。

機場內無固定建築物,只有天聖寺(今五里鄉民主國小)、四嶺口(今機場北1.5千米鐵路兩側)、卜家營劉家營及機場的四周外圍,共建有18幢計99間草、瓦營房,供中國空軍第三航空大隊和美國第十四航空大隊使用。

安康機場安康機場職工為災區捐款

在此期間,進駐安康五里機場的美國第十四航空大隊有多種型號的飛機約60架,飛行員200名,地勤人員300多名;中國空軍第三航空大隊有美式裝備飛機近60架,飛行人員200名,地勤人員600多名。機場最多曾停放過102架飛機,機場跑道裝有70隻夜航指示燈,供飛機夜間飛行使用。機場周圍設立刺絲網,並在各制高點分別加設探照燈、報警器和防空高射機槍。

民國37年(1948),美國陳納德空運隊也曾進駐和使用過該機場。民國37至38年(1948至1949)間,美國和國民政府相繼撤走了他們的空、地勤人員、飛機和設備,並毀壞了大部分機場設施。

1949年11月27日安康解放,五里機場由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野戰軍航空組接管,機場僅存一些破敗不堪的營房,雜草沒膝,一片荒蕪。

1951年11月8日遵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電令,安康縣人民政府派員會同安康軍分區政治部張席珍、空軍西安場站孫憲贛前往安康五里機場進行勘察, 並將一部分機場暫不用土地調劑農民耕種。

1956年10月30日,五里機場移交民航局作民用運輸機場時(當時隸屬於民航北京管理處,由西安民航站代管),只有土地1081.61畝和6幢約500平方米的草屋及小青瓦房屋。

1958年夏,由安康行署調入兩名幹部籌組航空站。1959年12月,民航陝西省管理局派工程師李夢之等人進行機場跑道整修,安裝通信導航、氣象設備、修建候機、調度、辦公、生產及生活營房12幢(包括接收舊營房4幢在內),建築面積1582平方米。

1964年4月1 日,隸屬於民航陝西省管理局領導的安康民航站成立。航站下未設分支機構,首任站長鬍建文,幹部職工16人。同日,民航陝西省管理局使用運5飛機開闢西安至安康的航線,每周3班往返。

1966年4月11日啟用里2飛機飛行。1980年因里2飛機退役而改用伊爾14飛機飛行,1986年3月12日又因伊爾14飛機被淘汰,機場又不能滿足其他飛機起降而停航。

為適應航空事業的不斷發展,於1976年修建候機樓1350平方米,儲油庫160立方米,1986年修建售票處樓房746平方米,以及相應配套的生產、生活房屋。截止1989年底,全站建有各類房屋總計3244平方米;除鐵路修建占用場外推機道、機窩等土地為農民耕種占用外,機場實有執管地土945畝,其中包括在耕土地470畝。

2004年13月30日安康機場完成公司化改制,由西部機場集團公司和安康市人民政府共同出資組建安康機場有限責任公司,有8個部門,61名員工,註冊資金2175萬元,其中西部機場集團出資70%,安康市人民政府受贈出資30%。從1964年開航,安康機場共保障航班1822架次,運送旅客152153人次,完成了飛播造林500萬畝,對安康的外開放和經濟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

功績

安康機場安康機場

自1964年4月1日開航起,至1986年3月12日止的23年裡,職工增至51人,共安全保證飛行6730架次,空運中外旅客100570人次,運送貨郵1261.8噸。航站還保證了飛播造林8批次計300多萬畝,空運蠶種1萬餘張,運送魚苗53萬尾,以及航空攝影、航空物探、地質普查、鐵路選線、噴藥防疫等飛行。1983年7月31日,安康遭受特大洪水災害,為防洪救災進行空投80架次,民航飛機運送通信器材、救災物資、專機、視察10架次,防疫飛噴4架次。

管理理念

服務宗旨:為航空公司提供一流保障,為旅客提供一流服務

經營戰略:擴大主業,開拓副業,創新經營

企業精神:團結、務實、高效、創新

售票處

安康機場售票處為國家航協安康指定代理,鹹陽國際機場直屬售票處,於2005年3月正式營運,實行全國聯網、BPS代理,現場出票,常年銷售國內外機票、各類打折、特價機票,同時提供異地查詢、全國各地酒店預定、市內免費送票上門、“常旅客、大客戶”服務。

機場動態

5月19日至21日,國家民航局機場司領導帶領中國民航工程諮詢公司和西北民航管理局、空管局專家組,來我市踏勘安康機場遷建選址並召開評審會議,市委書記劉建明出席評審會並講話。

安康機場安康機場

專家組圍繞地形地貌、淨空條件、地質條件、氣象環境等方面,對各個機場備選場地作了實地勘察,從初選的6個場址中,篩選出江北、富強、陳家溝三個預選場址,並推薦富強場址作為安康民用機場的建設場址。

市委書記劉建明在評審會上,代表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三百萬人民向國家民航局,中國民航工程諮詢公司、西北民航管理局、空管局的領導和民航領域權威專家蒞臨評審會,審定安康新機場場址,指導安康機場建設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表示將集全市之力,儘快啟動對推薦新場址的保護,密切與西北民航局合作,創新建設環境,保障建設方式,扎紮實實做好確定選址的各項前期準備工作,進一步組織完善機場的遷建方案,力爭安康機場早日立項,早日開工。真正為安康大開放、大開發、大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據悉,已經確認富強為新機場。今年立項.明年七月開工建設,工期1年半。

機場復航

安康現在的機場位於陝西省安康市中心以西直線距離約9公里、漢濱區五里鎮東南方約3公里的川道上,始建於1938年,1964年正式通航,後因多種原因多次停、復航,2006年復航後執飛安康至西安航線。2007年機場吞吐量為1.1萬人次,航線平均客座率為73%。現機場飛行區等級指標為3C,只能滿足D328-200飛機起降,而該機型飛機正逐步淘汰。為此,中國民用航空局(CivilAviationAdministrationofChina,簡稱“民航局”)將安康機場改擴建工程列為“十一五”期間重點項目,但由於安康城市總體規劃的修編調整使得安康城區發展重心“跨江北移”,而現機場處於江北發展的腹地,如擴建將嚴重製約城市規劃發展,故新機場由擴建改為遷建。

新機場飛行區標準為4C,設計機型為波音737、空中客車A320以及新舟60、ARJ-21等支線飛機並同時兼顧通用航空飛機需求。場址位於安康市西北部的丘陵區,距市中心直線距離約15.5公里。新機場建成後,將極大提升安康的區位優勢,滿足對外聯絡與溝通的需要,還將為安康城市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