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地名]

安康市位於祖國版圖中部,幅員在北緯31°42′—33°49′、東經108°01′—110°01′之間,面積23391平方公里,占陝西省面積的11.4%。

地理位置

本市南依大巴山北坡,北靠秦嶺主脊,東西寬約200公里,南北長約240公里,漢江由西向東橫貫,構成“兩山夾一川(江)”的自然地貌。全市最高海拔2964.60米(秦嶺東梁),最低海拔170米(白河縣漢江出境處),海拔高低相對差為2794.6米。安康地緣和區位優勢獨特,在省際之間,處於川、陝、鄂、渝四省市的結合部,即東與湖北省(竹山、竹溪、鄖縣、鄖西)連線,南與川渝兩省市(萬源、城口、巫溪)接壤,位處西安、武漢、重慶三大經濟區的幾何中心,故有方誌稱安康為“東接襄沔、西達梁洋、南通巴蜀、北控商虢”之地。在陝西省內,安康北與省會西安市(周至、戶縣、長安)和商洛市毗連,西與漢中市(佛坪、洋縣、西鄉)為鄰。
安康市地處於祖國內陸腹地,陝西東南部,居川、陝、鄂、渝交通要衝,介於北緯31°42′—33°49′、東經108°01′—110°01′之間,東西寬約200公里,南北長約240公里。北與西安周至、戶縣、長安區以及商洛市的柞水、鎮安縣毗鄰;西與漢中市的佛坪、洋縣、西鄉縣接壤;南與重慶市的城口、巫溪縣、四川省的萬源縣相連;東與湖北省的竹山、竹谿縣、鄖西、鄖縣相接。安康處在川、陝、鄂、渝四省市的結合部,居西安、武漢、重慶三大經濟區的幾何中心,全市總面積23391平方公里,占陝西省土地面積11.4%,其中耕地面積199432公頃,林地1658496公頃,森林覆蓋率55.4%,荒山荒地91691公頃,水域面積39861公頃。
安康在大地構造位置上屬於秦嶺地槽褶皺系南部和楊子準地台北部漢南古路的東北緣,分別由東西走向的秦嶺地槽褶皺和北西走向的大巴山弧形褶皺帶複合交接組成。具南北銜接,東西過渡的特點。安康以漢江為界,分兩大地域,北為秦嶺地區,南為大巴山地區,以漢水—池河—月河—漢水為秦嶺和大巴山的分界,其地貌呈現南北高山夾峙,河谷盆地居中的特點。全市地貌可分為亞高山、中山、低山、寬谷盆地、岩溶地貌、山地古冰川地貌6種類型。月河是安康最大的支流,月河下游流經漢濱區恆口,五里 ,大同等地,經建民鎮許家台注入漢江。在本市土地面積中,大巴山約占60%,秦嶺約占40%,山地約占92.5%,丘陵約占5.7%,川道平壩占1.8%。海拔高程以白河縣與湖北省交界的漢江右岸為最低(海拔170米),秦嶺東梁為最高(海拔2964.6米)。秦嶺主脊橫亘於北,一般海拔2500米左右;大巴山主梁蜿蜒於南,一般海拔2400米左右;鳳凰山自西向東延伸於漢江谷地和月河川道之間,形成“三山夾兩川”地勢輪廓,漢江谷地平均海拔370米左右。秦嶺、大巴山主脊與漢江河谷的高差都在2000米以上。境內的主要山脈有秦嶺的東梁、平梁河、南羊山和大巴山的化龍山、鳳凰山、筆架山。

安康簡介

安康市位於陝西省最南部,為秦嶺、巴山山地,幅員在北緯31°42′~33°49′、東經108°01′~110°01′之間。轄漢濱區和紫陽、嵐皋、石泉、寧陝、鎮坪、平利、旬陽、漢陰、白河9個縣。面積23391平方千米,耕地28.9萬公頃,人口303萬。該地區為我國北亞熱帶動植物典型代表區,有羚牛、朱䴉、雲豹、大鯢等珍稀動物。是本省茶葉、蠶繭、油桐、生漆主產區。中藥材黃連、吳茱萸、當歸等占據很大比例,號稱“巴山藥鄉”。襄渝、陽安鐵路及國道西萬公路橫穿全境。安康是全國綠化模範城市,中國十大節慶城市,中國十大宜居小城市。

經濟概況

初步核算,2007年安康市生產總值(GDP)189.85 億元,比上年增長12.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2.04億元,增長8.8%,占生產總值的27.4%;第二產業增加值59.05億元,增長16.4%,占生產總值的31.1%;第三產業增加值78.76億元,增長12.2%,占生產總值的41.5%,人均生產總值7160元。各縣區生產總值(GDP)

交通資源

安康交通圖航空:安康飛機場位於城西的五里鎮,距市中心約7公里。機場在停航5年後正式實現復航,每周有從安康直達西安、武漢等地的航班。從1964年開航至今,安康機場共保障航班1822架次,運送旅客152153人次,完成了飛播造林500多萬畝,為安康的對外開放和經濟建設做出了顯著貢獻。安康機場改擴建項目列入國家“十一五”重點項目,並決定將機場遷建。屆時,不僅能極大提升安康的區位優勢,滿足全市人民對外聯絡與溝通的需要,更能為我市城市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
鐵路:西安鐵路局安康火車站位於城區江北,以安康站為核心的安康鐵路樞紐處在包(頭)柳(州)通道與滬漢蓉大通道的交會處。市內有陽安、襄渝二條電氣化鐵路,陽安線:陽平關至安康;襄渝線:襄樊至重慶;西康線:西安至安康。這三條鐵路是我國中南、華北、西南、西北鐵路交通之間重要的聯絡線路,是連線西北、華北、華中與西南地區的重要樞紐,每天有列車分別可達北京、上海、鄭州、西安、成都、重慶、武漢、福州、青島等大城市。 目前,安康樞紐存在客貨運干擾嚴重及能力不足等問題。為配套滬漢蓉通道及西安重慶鐵路複線、武漢安康鐵路複線的建設,將改擴建旬陽北站候車室2000平方米,修建旬陽北至旬陽連線線,擴建安康站為5站台9線和安康東編組站200萬噸大型綜合性貨場、旬陽北50萬噸貨場等。十一五期間,中國還將新建安常鐵路(安康至常德)。安常鐵路的建成,將使安康站形成襄渝、陽安、西康、安常四條電氣化鐵路幹線交匯的交通格局,會大大增強安康樞紐的客貨運能力和交通疏導能力。(PS:安康至洛陽,安康至岳陽鐵路在河南,湖北兩省呼聲強烈!)
公路:安康市內有國道316、210穿境而過。全市現有公路112條,通車裡程1253公里。其中幹線公路180公里,多為三、四級。城區內開通公共汽車路線九條,總程60公里。2009年5月28日,西安至安康高速公路全線貫通。安康市被納入西安2小時經濟圈。十天高速公路在安康境內橫穿5縣區,全長224公里,投資190億元,是國家高速網福銀線陝西境內的重要組成路段,計畫於2010年建成通車。安康至陝川界高速公路在我市境內全線長104.58公里,計畫投資88.7億元,是國家高速公路網包(頭)茂(名)線的重要一段,預計將於2010年建成通車。2009-10年開工建設安康至關埡子(66公里)、安康至陝渝界(125公里)兩條高速公路,爭取提前建設桐木至旬陽市(52公里)、石泉至大河壩(50公里)、寧陝至丹鳳竹林關連線線安康段(73公里)三條高速公路。隨著以上7條高速公路的陸續建成,安康將全面實現與毗鄰省市交通大通道的連線,基本實現縣縣通高速。
水運:水路航運蓄勢推進。水路交通是安康大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構築綜合運輸體系、促進旅遊強市戰略實施、解決山區民眾出行難、推動沿江新農村建設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現已建成渡口150處,港口、碼頭及停靠點35處。有水路運輸企業16家,水路運輸服務企業1家,各類船舶2400艘,其中運營船舶1100艘,總功率16664.28千瓦,客位14799座,載重10774噸。2008年,完成水運客運量300多萬人,客運周轉量近6000萬人公里,貨運量100多萬噸,貨運周轉量3000萬噸公里。針對安康水運基礎設施薄弱的現狀,全力破解漢江梯級開發(漢江陝西段七座水電站位於安康占有六座)造成的礙航瓶頸,實現漢江與長江間乾支直達通航,打造黃金水道,實現通江達海。
展望未來,安康將奮力進行公路、鐵路、水運、航空四大交通建設,著力構築更為便捷的立體交通網路體系,把大交通樞紐變成現實,促使安康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展翅騰飛。

氣候資源

 安康市屬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垂直地域性氣候明顯,年平均氣溫寧陝、鎮坪12℃左右,其他各縣15℃左右。全市日照時數在1495.6小時(鎮坪)—1836.2小時(白河)之間。年降水量在750毫米—1100毫米之間。全市無霜期210—270天,平均8個月以上。主要氣候特點是:冬季寒冷少雨雪;夏季多雨並有伏旱;春暖乾燥;秋涼濕潤並多連陰雨。主要災害性天氣是伏旱、暴雨和連陰雨。
旅遊資源
 安康旅遊圖安康古稱金州,地處陝西省南端,周邊與四川、重慶、湖北毗鄰,漢江橫貫其中,陽安、襄渝和西康三條電氣化鐵路在安康交匯,旅遊區位優勢明顯。北接西安,南連三峽,東承湖北道教聖地武當山及神龍架自然保護區,西鄰漢中三國遺址,是連結國家規劃的“西安——三峽——張家界”綠色生態旅遊長廊中的重要驛站,又是陝西綠色生態旅遊的品牌。安康是秦巴山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北亞熱帶季風地區的一部分,也是陝西省水、熱資源最豐富的地區。 這裡悠久的歷史,孕育了燦爛的文化,歷史遺蹟遍布全境,有古遺蹟、古窟寺、摩崖石刻及近代文物遺址650 余處,道教、佛教、伊斯蘭教、天主教等寺、上許家台南宋古墓、廟、觀、堂集中於安康市區,折射著先民的光輝。
秦巴漢水獨特的自然生態環境,積澱深厚的文化底蘊,使安康蘊藏著豐富的旅遊資源。全市現已查明景區32處,景點78個,其中國家級森林公園5個(南宮山國家森林公園、鬼谷嶺國家森林公園千家坪國家森林公園 、天華山國家森林公園上壩河國家森林公園),省級森林公園多處(擂鼓台森林公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個(牛背梁自然保護區、化龍山自然保護區),省級風景名勝區2個,現已開發的景區景點29處。
其他名勝有:漢江、中華太極城、瀛湖、香溪洞、天柱山 、巴山秋池、子午棧道、龍王山、旬陽縣博物館、文峰塔、呂河千里荷塘等。

行政區劃

 安康市轄21個區、9個縣。
安康市 面積23391平方千米,人口301萬人(2004年)。
漢濱區 面積3652平方千米,人口106萬。郵政編碼725000。區人民政府駐五星街。
漢陰縣 面積1347平方千米,人口29萬。郵政編碼7251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寧陝縣 面積3678平方千米,人口 7萬。郵政編碼7116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紫陽縣 面積2204平方千米,人口34萬。郵政編碼7253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嵐皋縣 面積1851平方千米,人口17萬。郵政編碼7254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平利縣 面積2627平方千米,人口23萬。郵政編碼7255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鎮坪縣 面積1503平方千米,人口 6萬。郵政編碼7256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旬陽縣 面積3554平方千米,人口45萬。郵政編碼725700。縣級市人民政府駐城關鎮(根據省建設廳規劃旬陽將在2020年前升級為縣級市)。
石泉縣 面積1525平方千米,人口18萬。郵政編碼725200。縣級市人民政府駐城關鎮(根據省建設廳規劃石泉將在2020年前升級為縣級市)。
白河縣 面積1450平方千米,人口21萬。郵政編碼7258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歷史沿革

 安康,地處“秦頭楚尾”、陝西最南端,山川秀麗,資源豐富,歷史悠久。
陝西省迄今發現的最大的南宋墓葬上許家台古墓,近日在地處陝南的安康市建民鎮佘家窯村被初步發掘整理。該墓葬是南宋抗金名將王彥為其父母所建的合葬墓。
這座古墓全長三十二點零四米,墓道長二十四點七四米,寬二點零二米,墓深五點二四米。墓道由十九排九千三百餘塊方、條形封門磚砌成,墓底有完整的排水系統。墓門正面寬七點零五米,高三點五五米,為仿木結構磚雕建築。墓室門前立二石碑,左書“宋故贈武略大夫綏德府君王公之墓”,右書“宋故太碩人綏德府君王公妻馬氏”,該形制較為少見。碑刻文字介紹了墓主人姓名、籍貫、卒年,王彥官職、食邑,以及王彥於紹興三十年(即公元一一六零年)八月十五葬其父衣衾與其母遺體於金州石泉縣來蘇鄉越瓜里的經過。
王彥是與岳飛齊名的南宋抗金民族英雄,在朝廷身居要職。他領導的八字軍英勇頑強,在抗敵衛國中立下了赫赫戰功,彪炳青史。此次發現的王彥父母合葬墓中,仿木磚雕結構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石碑上關於王彥的出生地、官階等記載可補充史書的不足。另外,據此還可推斷地理志所載石泉與今天石泉縣的範圍不同。
該墓葬在考古研究上還存在以下疑點:一是墓道雕花數量眾多而在墓室中卻找不到;二是墓中沒有人骨;三是南宋葬俗,墓中多俑,而該墓沒有任何陶俑殘片;四是碑文載“意先君平皆出處之大節也,見於志銘,故不復書”,其父母生平事跡應見於墓誌,而墓室中並無墓誌。這些疑點有待於專家在進一步研究中逐一揭密。
人文史可上溯到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境內即有先民在越河川道及漢江兩岸繁衍生息。據文物部門調查和考古發掘,在全區境內,已發現新石器時代遺址四十餘處,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安康五里花園柏樹嶺、柳家河、張家壩;嵐皋肖家壩;漢陰阮家壩;紫陽馬家營;旬陽李家那,龔家梁,新天鋪等遺址,比較完整地展現了先民的聚落。出土的新時器文物,既有半坡文化類型的特點,也有廟底溝文化風格,同時也有李家村文化和屈家嶺文化類型風采,又具有濃郁的地方文化特點。
夏代,安康屬梁州的一部分。據中國最早的地理著作《尚書•禹貢》記載,將全國分為九州,稱“華陽黑水惟梁州”,唐代學者認為梁州為今漢中、安康、商洛一帶。
商周時期,安康成為庸國的封地,史稱上庸,為“群夷之國”。商朝建立政權後,對周圍的部族大加征討和掠奪,漢水流域的各部族也未能倖免。在武王伐紂的戰役中,庸人參加,並能征善戰。西周時期,曾破昭王膠船,使昭王君臣溺死於漢水。後來穆王、宣王相繼南征,均無功而返。後王室衰微,郡國兼併,東周安康隸楚、隸蜀、隸秦,更變頻繁。這一帶部族也被新起的五霸之一楚兼併。據《太平寰宇記》載:“金州於戰國為楚地,附庸地,後為楚所滅,復為楚地”。
春秋戰國時期,安康處“秦頭楚尾”,地扼南北要衝,公元前611年庸國被秦、巴、楚三分,安康成為秦楚必爭之地。秦惠王更元十三年(公元前312年),在安康漢江北岸台地(今天的中渡台)設西城縣,屬漢中郡,郡治設在西城。秦統一六國(公元前221年),劃漢水上游為漢中郡,西城縣為漢中郡治,領十二縣,轄今漢濱、漢陰、石泉、紫陽、嵐皋、平利、鎮坪七縣。
西漢沿襲秦制,漢中郡下設西城、安陽、長利(今天平利縣)、旬陽、錫(今天白河縣)五縣,治所西城縣。西城縣轄今天漢濱區的大部和紫陽、嵐皋全境。東漢建武元年至六年(公元25-30年)劉秀遣將軍李通領兵,與巴蜀公孫述戰於西城,取漢中地,郡治改遷南鄭,隸益州刺史部。西城縣轄今漢濱區、嵐皋、紫陽、平利和鎮坪五縣。東漢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5年),曹操攻占漢中,分郡之東部即安康為西城郡,劃歸荊州,西城郡轄今漢濱、嵐皋、紫陽、平利和鎮坪五縣區。
三國曹魏黃初二年(公元221年),取“曹魏興盛”之義,設魏興郡,轄七縣。
西晉沿之。據《興安府志》載:晉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為安置巴山一帶流民,取“萬年豐樂、安寧康泰”之意,將安陽縣更名為安康縣,“安康”從此得名。
南北朝時期,安康先屬南朝,後屬北朝,先稱直州,西魏廢帝三年(公元554年)設金州,因越河川道出麩金得州名,隸屬魏興郡。北周武成二年(公元560年),撤西城縣改稱吉安縣。北周天和四年(公元569年)治所遷回西城,縣城改建漢江南岸,轄今漢濱、嵐皋、平利和鎮坪四縣區。北周末年廢縣,復設魏興郡。
隋朝復設西城郡。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稱吉安,屬金州。大業三年(公元607年)撤金州,設西城郡,吉安改稱金川,轄六縣。十三年(公元617年)郡縣俱廢。
唐、五代、宋設金州安康郡,轄西城、漢陰、平利、旬陽、淯陽、石泉等六縣。
元朝設金州,屬陝西行中書省興元路。至元年間(公元1279-1294年),金州改為散州,下不轄縣,轄區相當於今漢濱、平利、鎮坪、白河、旬陽、紫陽、嵐皋、漢陰、石泉和鎮安十縣境地。
明代仍設金州,萬曆十一年(公元1583年)漢江洪水覆沒金州城,遂於城南趙台山下築新城,並易名為興安州,屬漢中府。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興安州從漢中府劃出,直屬陝西布政司,領漢陰、平利、旬陽、紫陽、白河、石泉等縣。
清順治四年(公元1647年)興安州遷回老城。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改設興安府,並漢陰縣地設安康縣,領安康、平利、旬陽、白河、紫陽、石泉等六縣,屬陝西布政司領。
辛亥革命後,即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陝西省撤消府、州、廳,省下設道、縣兩級,安康在清代六縣基礎上新增四縣歸漢中道。民國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廢道而直隸於省;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設為陝西省第五行政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十縣。
建國後,1950年設市,1954年撤銷安康市改設城關區,隸屬安康縣管轄。1988年9月15日復設市,中共安康地委和安康地區行政公署駐地安康市。公元200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安康地區撤地設市。新組建的中共安康市委員會、中共安康市紀律檢查委員會於2000年12月正式對外辦公,撤地建市後,原縣級安康市改為漢濱區。地級安康市於2001年元月1日成立。安康市人大常委會、安康市人民政府、政協安康市委員會、安康市中級人民法院、安康市人民檢察院相繼對外辦公。地級安康市下轄漢濱、漢陰、石泉、寧陝、紫陽、嵐皋、平利、鎮坪、旬陽、白河十縣區。
民族宗教
 全市有回、滿、蒙、苗、白、侗、壯、東鄉等24個少數民族聚居,漢族占人口的98.2%,少數民族占人口的1.8%。

安康節慶

 一年一度的“中國安康漢江龍舟節”是安康最大的節慶,也是中國魅力十大節慶之一。每年的漢江龍舟節聚集眾多的遊客在漢江沿岸觀看龍舟競渡。比如:安康2009年的歡樂中國行· 魅力安康就是第一次全方位、大視野向全國觀眾撩開神秘面紗;安康,一夜之間飛躍大江南北,被世人所認知,並成為網路和手機簡訊流行的祝福語——“央視牛年流行語:吉祥安康、長安久康,這是安康對全國人民的深情祝願,也是全國人民對安康的美好祝福!”。 安康,從此穿越了秦嶺和巴山的重重阻隔,大步邁上小康高速路……
隨著中央電視台三頻道《歡樂中國行•魅力安康》大型綜藝晚會的播出,全國人民沸騰了,歡樂的中國分享了安康,一時間全國各地的網友高度讚揚和重點關注。舞動心中的雙翼,蔚藍的星空下,璀璨的焰火自蒼穹滑落,流連在漢江之濱,陶醉在金州大地,雄偉、壯麗的安康體育場成了音樂的殿堂、歡樂的海洋,兩岸三地明星滿懷豪情放歌,安康沸騰了……
當人們沉浸在“魅力安康”央視播出帶來的幸福與喜悅之餘,筆者深入採訪了第九屆中國安康漢江龍舟節籌委會的領導和工作人員,共同回顧《歡樂中國行·魅力安康》從組織策劃到籌備,從舉辦現場到央視播出的歷程:
一年一度的中國安康漢江龍舟節是安康凝聚人氣、樹立形象、繁榮文化、發展經濟的平台,是全市人民政治、經濟、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更是對外打造安康品牌的靚麗名片。

城市規劃

 【交通建設】位於川、陝、鄂、渝三省一市交接部,居關中、成渝、江漢三大經濟區的幾何中心的安康市,經過60年的建設,交通狀況有了極大的改善,陽安、襄渝、西康鐵路在安康交匯;210、316國道通過境內;漢江水運能通航50——100噸的船舶,水運里程495公里;民用航空能滿足波音737——800、空客320等飛機起降。特別是市內公路建設飛速發展,到上世紀末,全市實現了鄉鄉通公路,縣縣通油路。“四橫七縱”公路骨幹網路基本形成,經過努力,止2008年,全市道路里程達接近2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41.5公里(西漢、小康),專用公路236公里,省道569公里,縣鄉公路4970公里,村級道路12335公里。但交通仍然是制約安康發展的“瓶頸”,因此,安康正以西康高速通車為契機,加快推進三條鐵路複線和安康機場遷建工程,加大地方道路配套建設力度。力爭用三到五年時間,完成近500公里的高速公路和2500公里的通鄉油路,新建1.1萬公里的鄉村水泥路,努力實現“全市縣縣通高速、鄉鄉鎮鎮通油路、80%的村通水泥路”的目標,形成內外通達便捷的交通環境,使安康真正成為區域的交通樞紐。
【中心城市建設】1949 年,安康城區是一個僅有4萬多人口,由東西大街、幾條石板路和散落於其中的市場和商戶,以及粗放、簡單的手工業作坊,外加城外的幾所學校,面積不足2平方公里的山區小城。經過了60年的社會主義建設,特別是改革開放之後的建設與發展,安康已成為交通便捷,工貿發達,設施齊全,功能完善,市場繁榮的陝南重鎮跨人二十一世紀,以建設山水園林城市、特色經典城市和旅遊景觀城市為口標,堅持“提升江南,重心北移”的規劃原則,加快了安康中心城市建設力度,到2007年安康城的建成面積26平方公里,人口28萬,金州廣場、望江公園、濱江大道、龍舟文化園、安瀾樓等標誌性設施的先後竣工,已基本構建了較好的中心城市框架。為提高中心城市的引領作用和承載輻射能力,實施城市的經濟帶動戰略,近幾年,建設安康大道、三橋、七里溝道路、城市展覽館漢調二黃文化園;改造大橋路、解放路、東西大街、興安公園、漢江公園;新建花園路、高井路、鹼湖幹道、香溪大道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形成“以漢江為主軸、一江兩岸、三水環繞、四橋五道”的新型城市構架,力爭2012年安康中心城市建成區擴大到32平方公里,城區人口增加到37萬人。通過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加強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品位,將安康打造成西部靚麗的山水園林城市。
【生態環境建設】 安康在經濟社會保持較高增幅的情況下,高度重視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建設,近幾年,先後關停並轉高耗能、高污染的多家皂素、水泥、粘土磚生產企業,加大以改善生態環境為方向的植樹造林和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全市環境質量持續好轉。到2008年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呈現下降趨勢,化學需氧排放量比上年削減2.3%,二氧化硫排放量削減1.37%,全市森林覆濃率達到56.5%,自然保護區面積達2.81萬平方公頃,城市空氣品質好於二級以上的天數292天,綜合污染指數1.81。漢江出陝斷面水質穩定在國家Ⅱ類標準,全市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城市功能區噪聲和道路交通噪聲在國家控制環境噪聲標準以內。市委、市政府進一步增強了保護一江清水供北京的責任意識,抓林業生態、水資源保護、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努力在2012年前完成120萬畝,治理水土流失1.3萬平方公里,使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60%以上,漢江水質保持國家Ⅱ類標準。實現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
2009年西康高速公路全線貫通,安康從此融入西安2小時經濟圈,對進一步促進安康與關中及發達城市的經濟文化交流和聯繫,打造西安、成都、重慶“西三角經濟圈”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即將步入開放、發展快車道的安康與其自身應有的品牌名片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縣級市建設】
據陝西省建設廳規劃,陝西省旬陽縣和石泉縣將升級為縣級市,兩市將成為陝西省南部的重要中等城市規模。達到交通中承東啟西,連南接北的重要交通要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