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爾斯語

威爾斯語

威爾斯語是凱爾特語的一種,在威爾斯(Crymu)約有65,9000人(2001年統計)使用該語言。作為威爾斯的一個殖民地(yrUnol Daleithiau),阿根廷(yr Ariannin)的巴塔哥尼亞也有好幾百個威爾斯語的使用者。

威爾斯語威爾斯語

威爾斯語是凱爾特語的一種,在威爾斯(Crymu)約有65,9000人(2001年統計)使用該語言。作為威爾斯的一個殖民地(yrUnol Daleithiau),阿根廷(yr Ariannin)的巴塔哥尼亞也有好幾百個威爾斯語的使用者。

簡介

威爾斯語威爾斯語

威爾斯語在英格蘭(Lloegr)、蘇格蘭(yr Alban)、加拿大、美國(yr Unol Daleithiau)、澳大利亞(Awstralia)、 及紐西蘭(Seland Newydd)等地也有威爾斯語的使用者。威爾斯語與康沃爾地區的方言及法國布列塔尼地區的語言有著較為密切的聯繫,與愛爾蘭蓋爾語、馬恩蓋爾語、蘇格蘭蓋爾語的聯繫則不太密切。

20世紀初,威爾斯有一半的人口將威爾斯語作為日常生活用語。20世紀末時,威爾斯語使用者的比例下降到20%。根據2001年的人口普查,659301人能用說威爾斯語,占威爾斯人口的23%,797717人對威爾斯語有一定的了解,占威爾斯人口的28%。而電台的威爾斯頻道S4C的調查表明,在威爾斯,約有750000人能說威爾斯語,1500000人能聽懂威爾斯語。

此外,在英格蘭,約133000人會說威爾斯語,在大倫敦,則約有50000人會說威爾斯語。威爾斯文學最初期的形式是塔列辛詩歌,他的詩歌敘述了雷吉德的尤因王及安奈林與高德丁的故事。前者是6世紀的一名君王,生活在現在的蘇格蘭南部,後者則描述了公元600年凱爾特人和諾森伯蘭郡人之間的一場戰役。沒有人知道這些作品產生於何時,又是在哪個年代以書面的形式流傳下來的。在此之前,威爾斯的所有文字都以拉丁語書寫。

在威爾斯,一家電視台及數家廣播台用威爾斯語播出絕大部分的節目,其中有些節目以純粹的威爾斯語播出。每個星期,每個月份,都有一定數量的威爾斯報刊雜誌出版。每年則湧現出500本左右的威爾斯語書刊。威爾斯語的音樂更是一派欣欣向榮,形勢喜人。此外,還有不少的威爾斯語劇團,並且在威爾斯各地都定期舉行文藝匯演(eisteddfodau)。

在威爾斯,所有5至16歲的學生都必須將威爾斯語作為第一或第二語言學習。1939年,艾伯里斯特夫(Aberystwyth)建立了第一所以威爾斯語為教學用語的學校。目前,威爾斯境內約有448所國小和53所中學以威爾斯語教學。在倫敦也有一所學校以威爾斯語作為教學用語。威爾斯的大學中,有部分課程以威爾斯語授課。在威爾斯各地,則有不少專為成人設定的威爾斯語課程

語言起源

威爾斯語威爾斯語

威爾斯人的祖先(凱爾特人的一支)於公元前 500年左右進入英國。公元7世紀盎格魯-撒克遜人入侵,這支凱爾特人退到威爾斯北部山區。13世紀威爾斯併入英格蘭,16世紀後漸受同化。根據1961年調查,本地僅有26%的人口(65.9萬人)使用威爾斯語。在阿根廷的巴塔戈尼亞省也有一些威爾斯移民保留自己的語言。

威爾斯語是一種與康爾士語和布列塔語密切相關的凱爾特語。我們今天多談到的威爾斯語是從六世紀的語言傳承下來的。最早可追溯到九世紀中期的初期威爾斯語範本如今已鮮少存世。在辛菲爾德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早至六世紀的古威爾斯語基礎,儘管所有的原稿都晚與這個時期。在當中最出名的是用威爾斯語編寫的《安奈林之歌》。描寫的是英國的一個地區,即現在的蘇格蘭的南部和英格蘭的北部,當時威爾斯語是通用語言。

1200—1600年間的威爾斯語
早期諾曼第時代的威爾斯文學例如遠古的傳奇故事和詩歌文章等眾多作品依然存在,作為永久的記錄被一代一代傳承下來。對威爾斯詩歌而言這段時期至關重要,整個威爾斯的君王對宮廷詩歌進行慷慨的贊助。

這種詩歌被稱為貴族詩歌,旨在讚頌君主和王子,描述他們英勇無敵的軍隊。盧埃林•阿普•格魯菲德在十三世紀末戰敗後,贊助詩人的傳統在貴族中繼續流行了許多年。其中以哥迪費爾德最為著名。那個時代最負勝名的毫無疑問是戴維德•艾浦•格維利姆,他具有幽默感的詩歌為當時狂暴昏暗的威爾斯文壇吹入了一陣清風。

愛與自然是戴維德•艾浦•格維利姆筆下永恆的主題,至今他的文章依然受到大眾的追捧。今天,他的文章被翻譯成了多種文字,流傳於世界的各個角落。雖然在這期間威爾斯聚集了大部分講英語法語的人,威爾斯語在整箇中世紀依然占據著絕對主力的位置,許多人當時只能聽懂威爾斯語。威爾斯許多地區都有方言,比如格溫內思郡和格溫特郡就有著截然不同的地方語言。

1536年和1542年《合併法案》
1536年和1542年《合併法案》的通過對威爾斯語的官方使用帶來了巨大的變化,直到四百年後的1942年威爾斯語言委員會法案通過,威爾斯語才重新成為官方語言。《合併法案》意圖將威爾斯變成英格蘭的一部分,因此英語便逐漸成為威爾斯貿易經濟和事務管理時的官方語言。之後,雖然威爾斯語沒有被明令禁止,但只會使用威爾斯語言的威爾斯人無法在政府機關謀得職位。威爾斯語失去了它往日的地位,並成為了一個日漸衰落的語言。

威爾斯語威爾斯語

威爾斯語版的聖經
要不是都鐸王朝時期聖經被譯入威爾斯的話,威廉•摩根翻譯的聖經1588年出現與威爾斯,推進了威爾斯語的發展步伐。威爾斯是一個有著強烈宗教信仰的民族,宗教信仰在人民生活著扮演著關鍵性的角色。聖經承認威爾斯語保持為教堂和宗教性的語言。雖然英語在威爾斯是官方語言,但聖經確保了威爾斯語之後長久的發展。

1600-1900年間的威爾斯語
十七世紀晚期到十八世紀早期,許多威爾斯人不再參與教堂活動並加入日益增加的崇拜非國教的隊伍中。這種現象在當時整個威爾斯都十分普遍。非國教的禮拜堂成了當時威爾斯人民生活的中心,也成為了威爾斯語言史上一個重要的部分。

這同樣是威爾斯文壇上百花齊放的時期,許多重要作品紛紛問世。例如艾利斯所著Gweledigaethau’r Bardd Cwsg以及普力卡的Cannwyll y Cymru。另一部風靡一時的著作是伊萬的作品Drych y Prif Oesoedd,勾勒威爾斯的歷史輪廓。直到1900年這本書已經再版超過二十次,成為了最暢銷的威爾斯語書。

威爾斯語和英語作品的出版行業發展迅猛,使得當時英語和威爾斯語成了人們生活中日益重要的部分。在由格力非斯•瓊斯發展的主日學校和其他一些學校極大地推動了文學的發展。越來越多威爾斯人開始嘗試閱讀聖經和其它宗教卷冊。僅在十八世紀就有超過2500冊威爾斯語的圖書出版發行,這是不斷增長的威爾斯語閱讀需求所帶來的直接影響。

十九世紀初期的工業革命為威爾斯語進行了另外一次洗禮。在那個世紀初,80%的威爾斯人講威爾斯語,但十九世紀中期開始,英語卻逐漸變成了威爾斯土地上最主要的語言。這段時期同樣見證了大量移民前往威爾斯南方的工業區域,對語言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十九世紀末期,威爾斯人口中講威爾斯語的從以往的80%下降到50%。

威爾斯語的今天
在20世紀初,大約一般以上的威爾斯人口使用威爾斯語。在1911年的普查中顯示,使用威爾斯語的人數則超過百萬。儘管如此,從那個普查後,使用威爾斯語的人數開始持續下降至今。原因如下:

從鄉下到城市尋找工作而造成的人口移動;
英語語言使用者內部移居至城市
持續增長的英語新聞和娛樂節目
宗教的影響日漸衰落,導致了去教堂的人數日益減少,而教堂活動恰恰包含了許多以威爾斯語作為媒介的活動。

受這些複雜的因素影響,許多曾使用威爾斯語的社區受到了嚴重的語言侵蝕。到1991年,雖然會說威爾斯語的人數仍然多於五十萬,但這隻占到了總人口數量的18.7%。值得注意的是,從1991年的普查預示了年輕人中威爾斯語使用比重的增加,而這正代表著威爾斯語言光明的未來。

地位

威爾斯語威爾斯語

威爾斯的官方語言是英語和威爾斯語。英語為絕大部分的威爾斯人使用,也是實質上的主要語言。雖然除了年幼的兒童,只有很少的威爾斯人只使用威爾斯語,但名義上威爾斯還是一個雙語國家。根據2001年的人口調查,20.5%的人能用威爾斯語對話,更多的人則對威爾斯語略知一二。

1993年頒布的《威爾斯語言法例》及1998年頒布的威爾斯政府法例規定,對威爾斯語和英語應一視同仁。法例還規定,公共機構應計畫並實施一套威爾斯語言計畫。因此,威爾斯的議會、各地的委員會、警局、消防署、健康部門都應將威爾斯語作為官方語言來使用。(如,校方寫給家長的信函、圖書館的資料及委員會的資料)。

在威爾斯,所有的路標都應該同時用威爾斯語和英語書寫,而一些在英語和威爾斯語中都存在的地名也套用兩種語言分別標出,如:Caerdydd 及 "Cardiff"。20世紀時,一小群既不說英語也不說威爾斯語的人陸續移民至威爾斯,其中就有人說孟加拉語和廣東話。這個現象在威爾斯的城市中幾乎絕無僅有。義大利政府主動出資,支持居住在威爾斯的義大利後裔學習義大利語。雖然公共機構能向有特殊需要的人群派發相關小語種的宣傳冊,這些語言並沒有取得正式的地位,在英國的其他地方,情況也大致如此。

語言存活

威爾斯語威爾斯語

威爾斯語在各種不利條件下毅然存活,被視為威爾斯的第八大奇蹟,在眾奇蹟中最令人嘆為觀止。七世紀時,一位威爾斯的主教在賽文河畔聽到一位英格蘭人的說話聲,這聲音使他頓時被不祥的陰影籠罩。於是他便記錄下了這次忐忑不安的經歷:對岸那口音奇怪的男人啊,他和他的人們將占據這片土地,成為這片土地的主人。主教的預言並不準確,自從在威爾斯邊境聽到奇怪的薩克遜語起,悠悠十二個世紀過去了。

雖然其間威爾斯語時時瀕臨滅亡的危險,但古老的威爾斯語卻仍擁有頑強的生命力,生存至今。這門本土語言的存活是威爾斯名副其實的奇蹟之一,與威爾斯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相比,更另人讚不絕口,和威爾斯的七大奇觀相較,也更勝出一籌。

從英格蘭西部進入威爾斯的遊客往往會詫異不已,毫無準備地,他們便發現自己身處的地區不僅方言難以理解,連語言本身也改頭換面了。路標上寫有Croeso I Gymru(襯以紅色巨龍,古威爾斯的標誌)。

這些用歐洲最古老土語寫成的文字意在告知人們,他們正在進入一片新的領土,一片居住著另一個民族的領土。習慣了諸如Pontcysyllte、Pen y Mynydd 、或Glynceiriog等名字後,樂於在語言中發現樂趣的人們不妨繞點遠路,經過安格爾西島前往愛爾蘭,參觀一塊位於一個小村莊的火車站牌。雖然這個車站早已關閉,但還是有無數人用相機拍下了這塊站牌:

格溫內思郡的議會規定,威爾斯語為內部交流的用語,甚至在一切職位上都僱傭或優先考慮會說威爾斯語的人員。因為在格溫內思郡,3/4的居民都說威爾斯語,其中部分人說威爾斯語時更輕鬆自在。同時,在格溫內思郡,100%的居民都說英語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對只會說英語的人士而言,哪怕是清潔工人或會計等對語言技能無特殊要求的工作,他們也只能吃閉門羹。

在威爾斯,10%人口居住的地區通行威爾斯語,在大部分的鄉村地區,英語占據著主導地位。威爾斯語的普及在這些地區中又面臨著另一種困境。威爾斯70%的人口居住在威爾斯南部,其中1/5的人能說威爾斯語,但實際上,真正說威爾斯語的人還不到1/5。98%的人都用英語交流。(在剩下的2%的人口中,約一半的人說孟買語等非威爾斯語)但《威爾斯語言法例》規定,必須教授所有的兒童威爾斯語,直到他們年滿16周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