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真譜評

《女真譜評》是先人未第秀才把民間流傳下來的女真奇聞軼話都歸攏起來,使黃表紙一一抄錄,名為《譜評》。黑龍江省著名滿族民間故事家馬亞川10歲那年,外祖父趙煥將《譜評》交給他珍藏。他參加革命後,放在四舅母手裡,後來被散失了。但馬亞川憑著過目不忘的記憶,又將《女真譜評》陸續整理出來。

簡介

《女真譜評》是先人未第秀才把民間流傳下來的女真奇聞軼話都歸攏起來,使黃表紙一一抄錄,名為《譜評》。黑龍江省著名滿族民間故事家馬亞川10歲那年,外祖父趙煥將《譜評》交給他珍藏。他參加革命後,放在四舅母手裡,後來被散失了。但馬亞川憑著過目不忘的記憶,又將《女真譜評》陸續整理出來。

基本信息

所屬地區:黑龍江·哈爾濱
文化遺產名稱:女真譜評
遺產類別:民間文學
申報日期:2007.3
申報人/申報單位:黑龍江省民間文藝家協會
遺產級別:省

歷史背景

八百年前,曾威震白山黑水的完顏女真族,滅遼後,懾服西夏,進兵中原,把宋朝統治者趕到江南,在中國北方建立了大金王朝,統治各族人民120餘年。這支迅猛崛起的完顏女真族在歷史上始終是一個謎。據《金史世紀》載:“黑水靺鞨居肅慎地,東瀕海,南接高麗,亦附於高麗。曾以兵十五萬眾助高麗拒唐太宗,敗於安市。開元中,來朝,置黑水府,以部長為督,刺史,置長史監之。賜都督姓李氏,名獻誠,領黑水經略使。其後渤海盛強,黑水役屬之,朝貢遂絕。五代時,契丹盡取渤海地,而黑水靺鞨附屬於契丹。在其南者籍契丹,號熟女真;其在北者不在契丹籍,號生女真。生女真地有混同江、長白山,混同江亦號黑龍江,所謂‘白山、黑水’是也”。對於完顏女真的起源,隻字未提。可完顏女真的起源,卻在黑龍江阿城、雙城一帶民間流傳的《女真譜評》傳說故事中,有較生動、詳細的描繪。

主要內容

《女真譜評》的第一部分是《完顏部的傳說》,從九天女與始祖函普成婚建完顏部,一直講到阿骨打反遼建金。其中阿骨打追封的10位先帝:始祖函普、德帝烏魯、安帝跋海、獻祖綏可昭祖石魯、景祖烏古乃、世祖劾里缽、肅宗頗剌淑、穆宗盈哥、康宗烏雅束的傳說(亦稱十帝傳說),人物性格鮮明,故事樸實、生動。在史籍中,這些人物的記載廖廖數言,一鱗半爪,而這一套系列故事卻比較完整的展現出一幅栩栩如生的完顏部起源與發展的歷史畫卷。
完顏部原是生女真的一支,始居鴨綠江上游,及圖們江流域。後從長白山地區,移居黑龍江中游,又幾經輾轉遷徙,至獻祖綏可時,始定居於安出虎水(今阿什河)畔。
這支生女真人,在公元十世紀前後(唐末五代之際)還處於穴居野處的狀態,過著“夏則出隨水草以居,冬則入處其中”(入居地穴中)的遊牧、採集的原始生活。十世紀中葉以後,才逐漸擺脫逐水草遷徙的原始生活狀態。
史實表明,在綏可定居安出虎之前,正是完顏部形成的初興的時代,也是完顏部由原始母系氏族社會,向父系氏族社會過渡的歷史時期。
關於完顏部的起源,史料很少提及,可謂寥若晨星,屈指可數。既以《金史》而言,觀帝王世系譜,完顏女真人以函普為始祖,姑且不說這僅是追述和記錄到父系時代的歷史,且以內容而言,亦多簡樸無華。但《女真譜評》卻大放異彩,它不僅對函普、烏魯、跋海、綏可等歷代生活情景,都作了相應地、生動地描繪,尤其可貴的是,傳說是從母系時代的始祖母講起,它不但敘說了完顏部的來歷,還展現出原始母系社會生活的種種風貌。
那么,完顏部的始祖母是誰?完顏部是怎么來的?這在《九天女》和《生女真人的來歷》等神話傳說中,都有繪聲繪色的描述。傳說,完顏部的始祖母是天上的九天女,一日,她和眾姐妹到長白山天池去洗澡,偶然和一個從外地到此打魚的小伙子相遇,互道所來,二人相悅而結為夫婦。他們為了逃避天帝的懲罰,離開長白山,逃向黑龍江邊,找了一處靠山臨水的地方,以山洞為家,從此,他們以捕魚,采果為生。
九天女心靈手巧,她用魚刺當針,縫製魚和獸皮衣,會用石頭磨成石刀、石斧作工具。她們在一次火災中,發現被火燒死的野獸肉,吃起來很香,由此不僅學會了保存天然火,用火烤食魚獸,還知用火取曖和燒火防止野獸的侵害。就這樣,一來二去,九天女生了一男一女。
在一個草綠花紅,鳥獸繁生的日子,漁郎又去河邊打魚,突然被一群赤身露體的野女人搶去,留在身邊不放,逼著漁郎和每個女人交歡。後來九天女找到了她們,大家合好生活在一起,漁郎終因交歡過渡,不久病死。
漁郎死後,眾野女也都生了孩子,人口驟然增多,這支人興旺起來,就形成部落。這些人就是生女真完顏部最早的祖先。部落形成後,九天女就領導她們捕魚、打獵,教大家縫衣服,領大家磨製石刀、石斧,又帶領人們用草木搭蓋鳥窩似的房子居住,大家共同勞動,相依度日。
此後,在《女真獲犬》、《千里駒》、《巧獲神鷹》等傳說中,描寫九天女帶領這群人,在輾轉遊牧中,由於和其他部落的不斷接觸,逐漸懂得並學會套用黃犬、千里駒、海東青等從事漁獵。此外,九天女還在實踐中發明了鹿哨,使獵獲物日漸增多。在遊獵中,九天女還藉助黃犬、海東青的神力,在黑龍江口以北,戰勝了具有三頭六臂的妖怪,使她們的威望遠近聞名。由此,又引來一些其它游群中的女人,加入了她們的行列,完顏部就是這樣日漸發展興旺起來。由於九天女聰明智慧,神勇無比,人們都崇奉她為“活神仙”,共同叫她“女真”。傳說,歷史上的女真人,就是從這時叫起的。
這些追憶遠古祖先生活情景的傳說,雖然是經過了後人的複製,混入了後世的某些觀念,但透過故事所傳說的,她們以採集、捕魚,遊牧為生,過著穴居野處的群居生活,她們使用磨製的石器從事生產、抵禦敵人,把一切發明創造,皆歸於女首領,到處所見多是女人,以及男女相遇,即可交合等現象,仍可從中依稀看出:以九天女為首的這一支母系氏族群體,還殘存著某些原始游群後期生活的痕跡,在這一群體內部,在兩性關係上,似乎還遺留有每個男人屬於每個女人,每個女人同樣也都屬於每個男人的原始雜婚的遺蹟。這些略有宇宙洪荒,人類初開意味的追憶,當是遠古祖先實際生活所構成的遺留,在後世子孫腦海中,打下的某些朦朧烙印的再現。而這些雜亂性交現象的存在,恰恰是與原始經濟相適應的,這無疑或多或少地反映出某些歷史面貌的真實性。
人們對諸如此類的傳說,也許不無懷疑,生女真本出自黑水靺鞨,在唐時,隸屬渤海國,是一個比較強盛的部族,且據考古資料證明,此時各部都已進入父系社會,那么九天女這一支怎么還處於原始母系社會階段呢?如若考察一下東北古代各族的實際生活狀況,也不難理解,簡言之,就是各部發展的不平衡性所造成的。她們或因歷史的原因,或因特殊的地理條件,影響了經濟的發展,因而長期滯留在母系氏族公社的階段。
據《神仙點化》等故事說,九天女的兒女們長大之後,終日形影不離,相互間自配夫妻,所生的孩子都是痴傻笨呆的,人們都對他們又喜愛又痛心,尤其九天女,為此十分愁苦,擔心部落興盛不起來。當九天女終日為痴傻的子孫而憂心忡忡之時,被一位鶴髮童顏的老翁所識破,並為她指明解救之法。隔了三年,當九天女60歲時,突然有一天,山崩地裂,風雨大作,滔滔的洪水,將九天女的子孫們全部淹沒。完顏部經過這場劫難之後,年邁力衰的九天女,孤苦地坐在山坡上,望著洪水,黯然神傷。但就在完顏部面臨滅絕之時,九天女再次在神仙點化下,絕處逢生,正史中的第一位始祖——函普出現了。從此,完顏部獲得了新生,歷史又翻開了新的一頁。
函普是完顏部由母權制社會過渡到父權制社會歷史轉折點上的關鍵人物,無論正史與傳說,對他的事跡記述頗多。
據《金史》載,函普有兄阿骨乃,弟保活里,因其氏族離散,函普以六十歲高齡從高麗舊居出走,來到完顏部,正碰上該部人與他族交惡,哄斗不能解,函普應邀出面調停有功,同該部一個60歲的婦女結婚,婚後生二男一女,遂為完顏部人。
這段歷史記載,首先值得探討的是:函普以60歲高齡,與60歲的老婦結婚,怎么會生出二男一女呢?這個歷史之謎,史書上沒有明確的答案,但《女真譜評》卻有神奇、巧妙的安排。原來那與函普結婚的女子,就是坐在山坡上嘆息的九天女。故事說,當九天女接神仙的指點,在一個山洞與函普相會時,突然返老還童,又恢復了當年少女時的容顏,神力為她再次繁衍子孫創造了條件。這一傳說很離奇有趣,乍看之下,似乎荒誕不稽,一無可取。但透過層層神秘的光圈,藉助所掌握的民俗知識,人們多少還是能捕捉到一些史實的影子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