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渤海

後渤海

10世紀中國東北和朝鮮半島東北部的國家。989年~1018年的渤海國稱為再興渤海。

建國

926年,契丹國滅渤海國,渤海王大諲撰被俘虜。契丹在渤海領地設定東丹國,皇長子耶律突欲(耶律倍)被任命為國王。 契丹太祖耶律阿保機在凱鏇途中病逝。東丹王耶律倍送太祖阿保機靈柩回國。 耶律倍在藩屬國作王而使得在朝中的地位有所動搖,弟耶律德光成了遼朝皇帝.

同時渤海人的反抗運動開始興盛,在王弟大某(渤海王大諲撰之弟、名不詳)的領導下,以上京龍泉府北方作為根據地。大光顯(渤海王大諲撰世子)在原渤海國西南部潛伏。 天顯三年(928年)十二月,耶律德光升東丹的東平郡為遼國南京(今遼寧遼陽北),強行自天福城(上京龍泉府)徙東丹人民充實東平郡,天福城遂衰落。

天顯五年(930年),東丹王耶律倍在爭奪遼國帝位的政治鬥爭中失敗,律倍因受德光猜忌,逃奔後唐,東丹國名存實亡。一部分渤海人遷居高麗。

王弟大某乘機占領忽汗城(龍泉府),大光顯也在西京鴨綠府即位,後渤海建立。又收復了南京南海府(今朝鮮鹹鏡道)。929年,後渤海遣使裴王翏至日本、高成詞、成文角至後唐,請求至支援。

公元936年東丹國被遼兼併,人口被強制遷移去遼國的其他地區。一部分人跟誰大光顯越過了鴨綠江,一部分人投奔後唐。

931年,渤海國遣使至後唐朝貢。935年,渤海國再次遣使至後唐朝貢。954年,渤海酋豪崔烏斯三十人,投奔後周。

定安國

934年,王弟大某聯合南海府烈氏追擊大光顯。大光顯率部民數萬逃亡高麗。936年,烈氏一族的烈萬華從南海府遷居鴨綠府。938年,烈萬華建立定安國。

937年、946-947年、長白山兩次火山噴發,後渤海國遭受了巨大打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