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村

太和村

太和村是一個村落的名稱,在我國,不同的省市地區有同名分布,他們的地理位置不同,文化、經濟、資源分布也不同。

基本信息

一、甘肅省張掖市民樂縣太和村

太和村位於民樂縣民聯鄉北端,洪平公路貫穿全境。截止到2008年6月,共有10個村民小組,524戶,2246人,耕地面積12000畝,2007年農民人均純收入3695元。近年來,村兩委班子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在黨中央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思想指引下,按照“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創建標準,結合村民自治的具體實際,不斷深化民主法治示範村創建工作,推進村民依法自治,實現了“發案少、秩序好、民眾滿意”的目標,治安案件連年下降,多年來無刑事案件發生,社會穩定,經濟發展,人民安居樂業。該村先後榮獲省級文明村,省級民主法治示範村,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等榮譽稱號。

二、山東省的太和村

1、山東省東營市河口區太平鄉太和村

太和村位於太平鄉政府駐地南1.5公里處,東距果園村1公里,西距聯合村0.6公里。南距丁家村1公里,全村區域1300畝,其中耕地1040畝,2006年全村戶數110畝,349口人。

村居村居

該村1925年由霑化縣程井村的顏廷雲遷往此地立村,取名程井屋子,1946年取太平和睦之意改名為太和村至今。1953年成立互助組,1955年成立初級社,56年7月成立高級社,1961年2月成立生產大隊。下設兩個生產隊。1962年分設4個生產隊,1966年10月,文革期改為文革委員會,1969年成立革委會,1978年恢復生產大隊,1981年改為管委會,1984年7月為村委會至今。

該村屬黃河古道轄區,土質較好,適宜發展林果業種植。在1975年我村就種植蘋果樹300餘畝,2001年又發展標準化冬棗示範園260畝,2007年建冬棗大棚24個近30畝,現該村從事冬棗種植的有70戶,年收入45萬元,戶收入0.6萬元,人均收入1200元,該村主要經濟來源是種植業和建築業。2006年全村人總體純收入5200元。該村上級各政府的幫助扶持下,於1979年11月份通上電,1994年通上柏油路,2005年戶戶通上自來水,2007年看上了閉路電視。

2、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夏莊街道太和村

城陽區夏莊街道太和村地處風景優美的嶗山腳下,是雨季水土流失比較嚴重的山區,為搞好小流域治理,城陽區政府及社區想方設法積極籌措資金,2006年至2007年先後投入資金2000餘萬元對太和村小流域進行綜合治理,使該流域植被覆蓋率得到明顯提高,水土流失得到有效的控制,生態環境得到極大的改善。一是先後投資500餘萬元,修建並硬化環山道路5.3公里,鋪修山澗攀登路3公里,使機動車可直達山頂,進一步改善了太和山交通條件。二是投入資金600餘萬元,種植經濟林600畝,生態林900畝,治理流域內的宜林宜草面積全部得到綠化。三是投入資金約900餘萬元,在全長約4公里的十字河修建了三座存水量達14萬立方米的攔水壩和部分堤段除險加固工程,並對攔水壩周邊進行了綠化美化,既解決了社區居民的吃水問題,又提升了整個山區的生態環境,增強了區域競爭力。四是兩年來總投資400萬元,鋪設從十字河至社區居民家中的吃水管道5.3公里,並建設蓄水、過濾水池3個,水淨化設施一處,鋪設各類電纜5.3公里,不斷完善了整個山區的配套設施。經過治理的太和村小流域風景優美,生態良好。

三、雲南省的太和村

1、雲南省麗江市玉龍縣鳴音鄉太和村

太和村隸屬於雲南省玉龍縣鳴音鄉,太和村委會位於鳴音鄉東北面,總面積75平方千米,下轄15個村民小組。全村總戶數489戶,總人口1962人。有耕地2594畝,人均耕地面積1.3畝。全年食糧總產724.1噸,人均有糧369千克。全年經濟總收入244萬元,人均純收入1086元。太和村委會同該鄉其他村委會一樣,基礎設施落後,鄉政府通往村委人的鄉村公路路況差。村組公路仍為人馬驛道。境內山高坡陡,許多農田均在坡度25度以上。多數民眾居住地飲水條件差,全村未解決飲水的仍有1910人。

2、雲南省玉溪市新平縣老廠鄉太和村

太和村委會是新平縣老廠鄉的一個行政村,地處老廠鄉西北面,距老廠鄉政府所在地28公里,到鄉政府的道路為土路,交通方便,距新平縣城111公里。東面鄰轉馬都、黑查莫村委會,南面鄰馬家壩村委會,西面鄰馬家壩村委會,北面鄰楚雄雙柏縣。轄大水田、小水田、小菜園、吉下村、吉上村、黃栗樹、麻依、二家村、油榨房、小哨、羅伯利、大麻栗樹、里壩塘13組、里壩塘14組、里壩塘15組、里壩塘16組、太和17組、太和街18組共19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476戶,共1842人,其中農業人口總數為1842人,勞動力906人。

整個村委會國土面積52500畝,海拔1240米,年平均氣溫19℃,適合種植烤菸、甘蔗、水稻、玉米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1306畝,林地39427畝,人均耕地0.71畝,共有經濟林果地260畝。全村農民收入以烤菸、甘蔗、畜牧業為主,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50萬元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54元。

3、雲南省保山市施甸縣老麥鄉太和村

村情概況
該行政村隸屬施甸縣老麥鄉,地處老麥鄉東邊,距鄉政府所在地0.5公里,到鄉政府道路為水泥路,交通方便,距縣城27公里。東鄰隆陽區西邑鄉,南鄰清河行政村,西鄰老麥行政村、茨桶,北鄰黃家行政村。轄老平地、大平地、新房子、高家寨等19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959,有鄉村人口4124人,其中農業人口4095人,勞動力2561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414人。

全村國土面積18.67平方公里,海拔2040米,年平均氣溫12℃,年降水量1400毫米,適合種植烤菸、包穀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7351畝,人均耕地1.79畝,林地16523畝。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019.5萬元,

農民人均純收入1794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烤菸、糧食為主。

遠景遠景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7351畝(其中:田450畝,地6901畝),人均耕地1.79畝,主要種植烤菸、包穀等作物;擁有林地16523畝,水面面積220畝,其中養殖面積56畝;其他面積3911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9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全村有140戶通自來水,有63戶飲用井水,有769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79.05%)。有972戶通電,有631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631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10.52%和63.05%);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86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464戶(分別占總數的47.06%和44.79%)。

該村到鄉道路為水泥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拖拉機30輛,機車271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608畝,有效灌溉率為8.27%,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608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15畝。

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673戶;裝有太陽能農戶34戶;建有小水窖722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46戶。全村有11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1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1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1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11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9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31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937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509.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891.7萬元,占總收入的56.1%;畜牧業收入382.1萬元,占總收入的28.17%(其中,年內出欄肉豬4875頭,肉牛220頭,肉羊0頭);漁業收入5萬元;林業收入30.2萬元,占總收入的1.93%;第二、三產業收入33萬元,占總收入的23.59%;工資性收入34萬元,占總收入的7.15%。農民人均純收1973.9元,農民收入以烤菸、糧食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7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514人(占勞動力的18.39%),在省內務工397人,到省外務工75人。

4、雲南省曲靖市宣威市寶山鎮太和村

該行政村隸屬宣威市寶山鎮,距鎮政府所在地2公里,到鎮道路為沙石路,交通方便,距市區54公里。轄13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1622戶,有鄉村人口5723人,其中農業人口5723人,勞動力316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678人。

全村國土面積10.4平方公里,海拔1980米,年平均氣溫13.4℃,年降水量1130毫米,適合種植玉米、馬鈴薯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7307畝,人均耕地1.36畝,林地4605.2畝。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29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343元。該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

5、雲南省楚雄州武定縣貓街鎮太和村

太和村隸屬於貓街鎮白雲庵村委會,屬於壩區。位於貓街鎮東邊,距離村委會1公里,距離貓街鎮7.3公里。國土面積2.36平方公里,海拔2050米,年平均氣溫14.9℃,年降水量108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玉米、烤菸等農作物。截至2006年底,有耕地174畝,其中人均耕地1畝;有林地3345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48戶,有鄉村人口170人,其中農業人口170人,勞動力91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81人。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0.3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24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養殖為主。

6、雲南省大理州大理市下關鎮太和村

該行政村隸屬大理市下關鎮,地處下關鎮北邊,距下關鎮政府所在地5公里,到鎮政府道路為柏油道路,交通方便,距市區5公里。東鄰洱海,南鄰洱濱,西鄰蒼山,北鄰劉官廠。截至2006年底,有22個村民小組,有農戶1553戶,有鄉村人口6198人,其中農業人口6198人,勞動力3898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020人。全村國土面積3平方公里,海拔1875米,年平均氣溫15.7℃,年降水量695.3毫米,適合種植水稻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2625畝,人均耕地0.43畝,林地8941.5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490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772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糧食為主。

7、雲南省文山州麻栗坡縣鐵廠鄉太和村

太和村隸屬麻栗坡縣鐵廠鄉,距鄉政府所在地10公里,到鄉鎮道路為彈石路面,交通方便,距縣102公里。東鄰董乾鎮,南鄰木扭村,西鄰太坪村,北鄰坪子村和馬街鄉。轄太和一、太和二、鄧家等29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506戶,有鄉村人口2237人,其中農業人口2197人,勞動力1459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249人。

全村國土面積12.40平方公里,海拔1,450.00米,年平均氣溫15.80℃,年降水量1,563.80毫米,適宜種植玉米、大豆、紅薯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1,922.00畝,人均耕地0.87畝,林地12,656.00畝。

8、雲南省玉溪市峨山縣化念鎮太和村

太和村隸屬於化念鎮黨寬村委會。位於化念鎮北邊,距離化念鎮22公里,到鄉鎮道路為沙石路和水泥路,交通方便。全村國土面積11577畝,海拔1460米,年平均氣溫13℃,適合種植甘蔗、玉米、水稻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124,林地5105畝,人均耕地1.29畝,共有經濟林果地50畝。全村有農戶27戶,共99人,其中農業人口總數為98人,勞動力55人。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60.8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879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為主。

9、雲南省保山市隆陽區丙麻鄉太和村

村情概況
該行政村隸屬隆陽區丙麻鄉,位於鄉政府以東15公里處,到鄉道路為土路,交通方便,距縣(市、區)公里。東與小寨相接,南與老南窩大洞山、新南大錐栗樹接壤,西以鏈子橋為界,北與阿貢田犁笆樹相連。轄里大寨、麥地窪、太和街、外大寨、小松坡等5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347戶,有鄉村人口1485人,其中農業人口1483人,勞動力774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750人。

全村國土面積13.60平方公里,海拔1,680.00米,年平均氣溫18.00℃,年降水量1,380.00毫米,適合種植烤菸、核桃、蠶桑、苞谷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1,577.00畝,人均耕地1.1畝,林地16,252.00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71.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74.00元。該村屬於絕對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577.00畝(其中:田592.00畝,地985.00畝),人均耕地1.06畝,主要種植包穀、烤菸、蠶桑等作物;擁有林地16,252.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57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38畝,主要種植蠶桑、茶葉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200.00畝,其中養殖面積0.00畝;草地0.00畝;荒山荒地471.00畝,其他面積1,900.00畝。全村無礦產資源。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五通分別是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41戶通自來水,有306戶飲用井水,有306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問題。有347戶通電,至今還沒有農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209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33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50戶(分別占總數的94.33%和43.2%)。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未硬化路面;全村至今未有汽車和農用車,有拖拉機14輛,有機車20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400.00畝,有效灌溉率為25%,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40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27畝。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5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戶;建有小水窖41口;還未開始“一池三改”工程。全村有1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全部自然村已通電、通路、電視;、電話,但還未有自然村通路燈。5個自然村都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問題。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5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29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89.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61.00萬元,占總收入的56%;畜牧業收入79.00萬元,占總收入的27%(其中,年內出欄肉豬716頭,肉牛45頭,肉羊57頭);全村沒有漁業產業收入;林業收入10.00萬元,占總收入的3.4%;第二、三產業收入20.00萬元,占總收入的6.9%;工資性收入18.00萬元,占總收入的6.2%。農民人均純收入1,174.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8.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55人(占勞動力的%),在省內務工40人,到省外務工15人。

四、重慶市的太和村

江津市中山鎮太和村

中山鎮太和村位於中山鎮最南端,東臨常樂村,南連四合村,西接合江自懷風景區,北連中山鎮白鶴村,幅員面積23.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030畝,海拔高度為400米—1000米起伏,村域森林面積達17368.5萬畝,有山坪塘7口,小二型水庫1座,該村西高東低,土地肥沃適宜種植水稻、玉米、蔬菜等農作物,村所在地距鎮政府7.4公里。 村轄5個經濟合作社,總戶數1752戶,總人口5025人,其中,農業人口5025人,常年在外居住1792人,外來村內居住256人;農民人均占有耕地0.80畝;村內勞動力2860人,其中:常年外出務工898人,間隔外出務工97人,外出務工重點集中區域在廣東、浙江、北京等地,主要從事建築、製造、服務行業。村內有國小2所,幼稚園3所,有衛生室4所;境內有9座小水電站,總裝機容量達1.9萬千瓦時;有木器加工廠1個;村內有通車公路達24公里,其中有7.6公里是出省公路,在建公路3.2公里。

五、陝西省鹹陽市的太和村

涇陽縣白王鎮太和村

太和村位於白王鎮西南部,全村共有10個村民小組,口人2410人,耕地面積4800畝。其中鮮食葡萄400多畝,蘋果、桃等雜果600多畝。 近年來,太和村堅持立足村情求發展,突出抓好了以雜果種植和生豬養殖兩大支柱產業,特別是鮮食葡萄集中種植面積名列全鎮前茅,每年葡萄成熟季節,外地客商絡繹不絕。在抓好傳統產業的同時該村又把生豬養殖作為一項富民工程來抓,全村目前生豬養殖1200多頭,規模養殖戶已達到戶57戶。

肇慶行政區劃百科(三)

肇慶市位於廣東省中西部、西江的中游。土地總面積1.5萬平方公里,人口390多萬,下轄有端州區、鼎湖區和廣寧、德慶、封開、懷集4縣,代管高要、四會2個縣級市,設立了省級的肇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牡丹苑社區
睦崗鎮
睦崗村
睦民社區
木蚌村
蒙坑村
妙村
木格鎮
明星村
木源村
莫屋村
麻地村
馬頭村
木蘭村
馬寧村
馬寧鎮
麥村
民田村
莫村鎮
馬圩鎮
馬安村
茅崗村
廟村
南街鎮
坭塘村
牛圍村
南岸街道
南崗村
排沙鎮
平安村
平龍村
平南村
蟠龍村
芹田社區
前進社區
橋西社區
歧洲村
群力村
清水村
前途村
清湖村
錢村
橋頭社區
洽水鎮
仁尚里村
仁和村
石牌村
雙東北社區
沙街社區
三聖宮社區
沙街村
蘇二村
蘇三村
蘇一村
雙東南社區
沙上游社區
沙四村
三村
沙湖村
上水田村
水師營社區

沙心村
水寨村
石咀社區
水月村
上帶村
社崗村
石澗鎮
聖堂社區
三坑村
石咀鎮
寺灣村
沙坪村
四村
雙龍村
沙田村
上坑村
詩洞鎮
上洞村
昇平村
四保村
石龍村
雙興村
石灣村
石田村
上亭村
三聯村
松坑村
首嶺村
雙坡村
水邊村
石村
社坑村
石塘村
雙馬村
四聯村
山塘口村
石印村
三江村
桃二村
棠下村
塔腳社區
桃一村
同古村
塘尾村
塘角村
塘村
太和村
同文村
潭布社區
潭布鎮
塘下村
團結村
桃花村
文明社區
五和鎮
務水村
旺垌村
汶朗鎮
武壟鎮
文崗村
旺洞村

下黃崗二村
下瑤村
夏江村
杏花社區
星荷路社區
西江南社區
西江社區
新坑村
下寨村
湘下村
興義村
新田村
小竹村
徐豐村
下坑村
新龍村
小江村
謝屋村
新圩鎮[肇慶市]
新鄉村
秀林村
下帥壯族瑤族鄉
仙溪村
新洲村
孝友村
下坪村
仙洞村
躍龍社區
雅圖社區
依坑二村
崖洲村
雅韶村
義和村
永安鎮
嚴垌村
悅城鎮
永富村
魚田村
姚塘村
永平村
永紅村
姚村
嚴村
雲美村
正東社區
正西社區
洲仔鎮
中村鄉
鎮源村
中華村
鎮興村
閘崗鎮
鎮武村
中洲鎮
中和村
竹圍村
真竹村
灣邊村
新鳳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