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余縣博物館

大余縣博物館

大余縣博物館位於江西省大余縣金蓮山大道縣文化中心,主要藏品有《梅關和古驛道》、青花梅瓶、龍首柄鐎斗、有銘神獸紋鏡等。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地址:江西省大余縣金蓮山大道縣文化中心

大余縣博物館大余縣博物館

開放時間:淡季8:30~11:30,15:00~17:00

旺季8:30~11:30,14:30~17:30

郵編:341500

電話:0797-8722314

傳真:0797-8722314

信箱:[email protected]

基本陳列

(圖)大余縣博物館大余縣博物館

梅關和古驛道》內容為梅關和古驛道的歷史沿革、時代背景、歷史作用和自然與人文環境,向觀眾展示大余縣的悠久歷史和“世界鎢都”的風采,並向觀眾介紹了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項英、陳毅等在梅嶺一帶堅持了艱苦卓絕的南方三年游擊戰爭,以及紅軍在大余的活動和戰鬥,激起人們對革命先輩的敬仰和懷念,增強民眾的愛國主義信念。該陳列是我縣愛國主義教育之地,為不定期對外開放陳列。

珍貴藏品

瓷器 青花梅瓶20餘件,包括三友梅瓶青花折枝梅瓶青花纏枝梅瓶等。

大余縣博物館大余縣博物館

銅器龍首柄鐎斗、有銘神獸紋鏡、葡萄紋鏡、海獸葡萄紋鏡等。

石器新石器時代穿孔石斧、穿孔石鏟石刀、石球、石錛等。

革命文物紅軍第四軍第四縱隊司令部政治部布告多張等。

交通

航空 離市區只有20分鐘的車程,已擴建成4c級機場,可起降b-737飛機,已開通至南昌、廣州、廈門、深圳、南京、珠海航班。民航售票處門口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有一班客車開往機場。

鐵路 京九鐵路的開通,使贛州的交通更為便捷。贛州火車站位於市區東面,幾乎每一班公共小巴都會到火車站,1元就夠了。

公路 贛州交通發達,但以公路為主,有多條幹線公路穿越市境,全市公路通車裡程1.5萬公里,境內有105、323、319、206等國道。

市內交通 贛州市內有10班左右的小公共汽車運營線路,公共汽車到達的地方有貿易廣場、新車站、老車站、贛州飯店、贛龍大酒店、人民醫院、貿易廣場、南門廣場-章江酒家、火車站、人民影城、商業城等地,其中,10路汽車還到達機場路口。公共小巴1元,計程車白天5元,包車的話10元就夠了。

小貼士:提供租車服務的汽車公司

贛州旅遊汽車服務中心 贛州市健康路69號 車型 39座沈飛大巴;26座考斯特中巴

贛州中旅出租汽車公司 贛州市文明大道85號 車型 39座沈飛大巴;26座考斯特中巴

旅行小貼士

氣候特徵

贛州地處中亞熱帶南緣,屬典型的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大余縣博物館大余縣博物館

最佳旅遊時間

春秋兩季較適合旅遊。

周邊景區景點

牡丹亭公園娛樂中心 梅關古驛道風景區 道源書院十二景古文化景點開發 三江口原始森林公園河洞溫泉度假村 大余縣遊仙度假村贛南客家民俗村 丫山靈岩古寺

文化事業

一、專業藝術碩果纍纍,民眾文化豐富多彩。

縣文化局創作了一批體現紅土地文化、客家文化和梅文化精神,並在國家、省、市頻頻捧回大獎的藝術精品;民眾文化、廣場文化、社區文化、企業文化、校園文化、農村文化、家庭文化活動異彩繽紛。

1、縣採茶劇團山人行組合《蘇區幹部好作風》、《落雨吾要落介大》通過演唱形式的翻新,創作內容的變換和新音樂元素的加入,唱遍了江西、福建、廣東等地,以其獨特的客家風格贏得了觀眾的讚許和同行們的高度評價。2005年10月份參加贛、粵、閩、湘四省“和諧創業”客家歌手大賽榮獲一等獎,特邀參加贛、粵、閩、湘、桂五省紅色歌曲展演,並代表贛州市節目參加全省第二屆“四進社區”優秀節目展演活動。

2、2005年7月份,該縣組織精心創作的原生態演唱《走讀伢子七七磋》首次亮相贛州市首屆藝術節第二屆少兒藝術節調演,就將作詞、作曲、編導、表演等四個一等獎收入囊中;8月份參加全省第八屆少兒藝術節調演榮獲一等獎,還特邀參加全省民間藝術節優秀節目展演和贛州市家庭才藝大賽表演;11月份,該節目又代表贛州市參加全國第四屆“四進社區”展演活動,並榮獲銅獎。

3、成功組織了慶元旦、五一、七一、八一、國慶、春節等文藝專題晚會,全年廣場文化活動達到了40多場,參加演出人員2000多人,觀眾人數達10萬人次。

4、開展送文化下鄉活動,組成了大余縣新農村建設文藝宣傳隊,巡迴到各鄉鎮、村進行宣傳演出,創作的有地方特色的小品、快板、歌舞、小戲、表演唱等深受農民們的歡迎。

5、積極參與“建設和諧平安江西,共創富民興贛大業”主題教育活動,創造性地開展相關活動,成功地舉辦了首屆校園文化藝術節、“家和萬事興”家庭才藝表演、“計畫生育進萬家”文藝活動、“和諧平安大余”文藝晚會、“和諧創業”系列文化活動、老年重陽聯歡會等大型活動。2005年11月,還組織一台節目到企業進行專場演出。

二、文博圖書工作再上新台階。

1、完成了梅關古驛道、嘉祐寺塔申報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工作,並通過了省級專家評審,已上報國家文物局評估。

2、落實文物安全責任制,與上級主管部門及文保單位責任人簽訂安全責任狀。向上級業務主管部門報送了文物保護“十一•五”規劃,提交了梅關古驛道的維修報告。

3、開展了圖書服務宣傳周活動,在資金相當緊缺的情況下,擠出資金新購各類書籍700多冊,全年讀者流通為36863人次,圖書外借量為33459冊次,還為縣福利院捐贈書刊320冊。

三、文化市場管理規範有序。

四、文化中心建設緊鑼密鼓。

文化中心總建築面積15000平方米,11月20日通過有關部門驗收,完成主體工程,目前已進入裝修工程階段。這項工程的建設將是該縣文化事業發展的標誌。

民俗風情

大余縣區民情風俗舊縣誌載:“南安略同楚俗。”火耕水耨,民食魚稻,風俗淳樸,民情敦厚,向稱“儒雅之邦”。大余為先賢過化之鄉,事簡民恬,勤於生業,儉於衣食。庾俗之最美者:

市無乞丐,貧不鬻子;其最不美者:“信巫鬼,如囂爭,溺女不育,鉗婢不嫁。”這就概括了以前的民情風俗。建國後,各方面習俗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點禾種:大余舊時習慣在驚蟄前後“點禾子”。播種早禾,俗稱“點驚蟄”即農家在清晨備好香燭、紙錢到田頭祭祀田螺菩薩,乞求保佑豐收。

蒔田:昔時農家蒔田時,要請蒔田能手“開秧盤”(即技術高明的師傅第一個下田開蒔,然後按技術高低依次排行。蒔完田後要做“蒔田酒”,俗稱:“蒔田殺鵝,草子變禾”,認為待人大方,收成必好。

嘗新:早稻開鐮收割後,吃新米飯叫嘗新,舊時家家戶戶嘗新日,買豬肉,殺鴨子,推磨做新米果,點蠟燭敬“米穀神”,以慶豐年。

洗禾鐮:秋收後舊時農家要備辦酒席,請幫助收種的親友吃飯,俗稱“洗禾鐮”。大多東家都煎糯米糍,釀好米酒。內良、河洞至今仍很興打麻糍、包芭蕉米果分送親友,意為全年農耕結束,家家分享豐收。

造紙:昔時小滿時節,紙棚中槽戶、包頭要殺狗崽或其他畜禽祭山,初一、十五日“打牙祭”。在山裡更不能犯禁,如一人犯禁大家就得停工,犯禁者被罰買魚肉殺鵝請酒以消災。紙棚工忌用紙揩屁股。砍竹子,要將竹蔸上的節放通,倒竹時面要往下不能向上。

狩獵:昔日獵者進門,不論冬夏都戴草帽,腰系刀鞘插腰刀。若獲得獵物,打頭銃者得雙份,凡在場者均可得一份。出獵前十分講究日子和走向,忌“破日”、“空亡日”。

打砂子:上山挖鎢砂俗稱打砂子或倒桶。昔時要選黃道吉日,在有砂子的附近搭棚。開工時,棚門前要插兩根短竹筒,點燃香燭,在地上擺好三牲(魚、豬、鴨),殺一隻黑狗取血以祭祀天神,初一、十五日不上工,也要打牙祭。上工時,走到窿子門口要先抽菸辟邪才能進入,忌在采找礦時吹口哨,打啊嗬(大聲呼喊)和吃夾生飯,以避凶趨吉。

訂婚:俗稱“下聘”或“下茶”。男女合八字後,由男方擇定日期,用五色扛盒送三牲和餅蛋等聘禮到女家,是日女家要請親戚前來吃下聘酒,並按親疏分享聘禮。待結婚時,親戚則加倍送女方陪嫁禮品。訂婚後不能更改,遇紅白大事可互相往來行家禮。

嫁娶:即結婚,俗稱“過門”。事前男家須揀日卜吉期,寫好大紅書帖,備禮通知女家,稱“擔日子”,若女方無異議,婚期就算定了。“過門”之日,男方家要在前一天下“五牲禮”送到女家,女家親友在成親日上午備好禮品合齊到女家賀喜。中午,男家要出轎(舊時或馬,現為小車)去接新娘隨同嫁奩,新娘在伴娘簇擁下上轎(馬或車)出嫁。接親時由一個男子掮兩根扎在一起的竹梢上繫著大紅布的翠竹,伴隨著打鼓、吹喇叭、放爆竹,擁至男家,男方主婚人在門前迎親,進門後舉行婚禮,拜天地,入洞房,宴請賓客。

名優特產

南瓜子養生油

國家權威機構檢測含有96%以上的不飽和脂肪酸和0.28%以上維生素E,對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人群有顯著的食療作用。

茶樹菇

“茶樹菇”俗稱“神菇”。特點是菇蓋簿而柄長,其味尤在柄,氣味清香、濃郁、純正。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無污染,集營養、保健於一身的純天然綠色食用菌。中醫學認為“茶樹菇”性平,甘溫,益氣壯陽,滋陰補腎,健脾胃,利尿,對小兒低熱、尿床有獨特藥用之療效。該菇老少皆宜,實為現代菜譜中的美味佳肴。

魔芋

魔芋的主要成份為葡萄甘露,含有多種胺基酸和微量元素,吸收性強,吸水後膨脹80—100倍,其膠遇酸水解,遇鹼成粘性的膠體結構、可配製成各種膠狀食品,故稱“魔芋”。它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藥用價值,能化痰消積、消腫、通經化絡,除血脂,同時具有擴張末稍血管,興奮離體腸管,對白血病的白細胞有抑制作用,為最佳的天然抗癌和健身營養食品,深受日本和東南亞客戶歡迎。

龍南紫皮大蒜

龍南紫皮大蒜是龍南縣歷史悠久的名優特產,蒜頭呈淡紫色或紫白色,瓣肉細嫩緻密,蒜包緊實耐貯,生食香脆辛辣,熟食香味濃郁,品質優良,營養豐富,既是佐餐之佳品,又具藥用之功效。大蒜中的“大蒜素”對白喉桿菌、傷寒桿菌等多種病菌有明顯的抑制和滅殺作用,“配糖體”具有明顯的降壓作用,“大標油”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常食大蒜,對人體消化、呼吸、血液循環等系統的疾病都具有良好的預防和治療作用。長期以來,我國不少地方民間都把大蒜作為防流感、肝炎、流腦的首選天然良藥。

超甜玉米罐頭

超甜玉米是經過玉米品種改良,不斷提純而成為水果型的優良玉米品種。它與傳統玉米相比較,具有澱粉含量很低、糖(果糖)量高的優點,一般玉米含糖度為4°左右,而超甜玉米含糖量最高可達17°,且易於人體吸收,糖尿病患者也可食用,超甜玉米粒是一包糖水,吃起來清甜爽口,而且含維生素豐富,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銷售量不斷上升。其產品主要銷往日本。目前年產量達5000噸。

香脆芋荷

香脆芋荷原料精選於偏遠山區的種植基地,無任何公害,加工工藝以現代技術結合傳統的客家風味。具有色澤金黃,香脆、微酸,並含有豐富的粗纖維,是可以與四川榨菜媲美的醬菜產品,產品遠銷省內外,倍受客戶青睞。

友家月亮巴

友家月亮巴是客家食品代表之一,以其形如“滿月”而得名,具有色澤金黃、薄、香、脆、酥、回味悠長的特點。

南酸棗糕

齊雲山牌南酸棗糕,選用齊雲山山區特有的天然野生南酸棗為原料,由江西齊雲山食品有限公司創製。含有原果固有的豐富黃酮、維生素C、果酸、有機酸、胺基酸、鈣、鐵、、鉀等營養成份。果味濃郁,嫩糯細膩,口感獨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記載,南酸棗具有行氣、活血、養心安神、消食、醒酒、解毒的作用。南酸棗糕採用先進特殊生產技術,不加任何色素和防腐劑,是純正天然的營養健康食品。

五豐牌、漢仙牌系列米粉

“五豐牌”、“漢仙牌”系列米粉採用公司綠色食品原料生產基地的稻穀為原料,運用獨特先進的生產工藝技術精製而成的米制食品。它具有純大米製作,無任何食品添加劑;產品外觀晶瑩透明;水煮不糊湯、不斷;適用蒸、炒、煮、拌、釀等各種烹調製作;口感柔韌、爽滑、富有彈性等諸多優點。

銀杏葉茶

銀杏是非常古老、珍稀的樹種,其果實“白果”是傳統的中藥材。銀杏葉中含黃酮甙、銀杏苦內脂、白果內脂等藥效成份,可改善人體大腦的血液循環和腦細胞的新陳代謝,對動脈供血不全、心絞痛、心肌梗塞、因腦栓塞腦血管痙孿等引起的中老年大腦功能不全及老年性痴呆等有明顯功效。銀杏葉茶是以九連山國家自然保護區千年銀杏葉為主要原料,套用現代科技精製而成的袋泡茶,為純天然飲品,開水沖泡後,色淡黃、味甘苦,可作預防、保健食療產品長期飲用。

“雲華”雲片茶

該茶採用良種鮮葉,經殺青、攤涼整形、炒乾等龍井工藝工序手工精製而成。其外形扁平、挺直、光潔、色澤綠黃鮮亮、香氣高長、滋味醇和鮮爽,湯色碧綠明亮、葉底嫩綠勻齊的特點。具有止渴生津,提神益腦,防病降壓抗衰老等功能。2002年、2003年獲贛州市名茶評比第一名。

寧都“小布岩”茶

茶產自海拔800米的高山深壑中,生態環境優越。其外形彎眉藍毫,內質嫩香持久,湯色黃綠明亮,飲後回甘留芳。產品自1982年以來,獲各種獎項20多種,2001年8月正式通過國家有機茶認定頒證。

客家紅蜜酒

此酒選用特等雜交優質糯米和古老酒藥,採用科學配方,在傳統工藝基礎上更新技術,精心釀製而成。為綠色食品,呈金黃色,酒質綿甜純厚,口感豐潤悠長,喝了順心順喉不傷腦,具有滋陰補腎的作用。

“綠涼”苦瓜酒

苦瓜酒溶解了苦瓜的苦瓜甙、苦瓜亭和多種胺基酸,對於糖尿病的降糖,火體之身的敗火,無名火牙的緩解疼痛,燒傷病人的局部癒合都能起一定的作用,為純天然綠色食品酒,其外觀新穎獨特,是酒類產品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國唯一蔬菜酒。

寧都黃雞

為中國名優土雞,全部實行林間牧養的無公害化生產,“三黃”(喙、羽、脛)、“五紅”(冠、髯、臉、眼圈、耳葉)等特徵,個體矮小、肉質鮮嫩。其蛋白質、總胺基酸及單位面積雞纖維數量等指標均優於國內多個肉雞品種。

興國魚絲

興國魚絲是興國縣久負盛名的著名土特產品,它以新鮮細嫩的草魚肉、優質薯粉為主要原料,具有營養豐富、爽滑不膩、柔韌適口、易貯耐存的特點,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的美味食品。

石魚

石魚,又稱千年魚,是一種虎屬小型魚,頭扁平、體纖細、前部渾圓後側扁、色白如銀。長年生活於無任何污染的河流溪水中,被稱為地球冰川時期的活化石,現在數量稀少。據《上猶縣誌》記載,石魚不但肉質細嫩、鮮香可口、風味獨特,是居家、宴客的上等佳肴;而且富含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和人體所需的多種胺基酸以及維生素A、B、鈣、磷、鐵等元素,是老人、孕婦、幼兒的理想補品。

小青瓜

屬水果型黃瓜,正常瓜型長13cm左右,重30克左右,瓜質青綠色、光亮,瓜肉嫩、脆、甜,專供城市超市櫃檯,是時下最流行的鮮食黃瓜。

峽山道菜

峽山道菜以大蔸菜為原料,採用傳統工藝與微波殺菌,真空密封包裝製作。其色黃褐,味甘甜綿香,富含胺基酸和維生素C等營養成份,具有開胃健脾之功效,是男女老幼均宜的“綠色”保健食品。

全南荷包豆

荷包豆適應在海拔較高,晝暖夜涼無污染的山區生長。全南出產的荷包豆含有豐富的優質植物蛋白、人體所需的多種微量元素、碳水化合物等,是天然的綠色食品。經科學論證,常食用能健脾胃、益肝腎、去風濕,老幼皆宜,是饋送親友之特產佳品。烹飪方法:洗淨後用水浸泡3—4小時,配以豬足、豬骨或豬排骨煲湯,熟爛後即可食用。

“仙人湖牌”100%純真珍珠粉膠囊

仙人湖牌純真珍珠粉膠囊,取自風景綺麗、水質優良的陡水湖優質淡水珍珠為主料,採用先進的緩流超細粉體工藝研製出至真、至純、幼細的珍珠粉,完全保留珍珠的天然成份,使人體充分全面吸收,其質已經活化,無任何副作用。珍珠自古以來就是婦女“養內護外”的珍品,常服珍珠粉可以鎮心安神、清熱解毒、去翳明目、嫩艷肌膚、潤澤顏色,本品已經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產品質量保險,若純度不及100%,消費者可獲5萬元賠償。

“夢真”草蓆

採用台灣“龍鬚草”和日本“藺草”為原料,產品細膩柔軟,舒適保健,綠色環保。產品現有普通席,單、雙挽邊席,折席等十多個規格品種。

定南蜜梨

定南蜜梨是定南縣經過多年努力,精心培育的名牌產品,因其皮薄、心小、味甜、汁濃、早上市等獨特的風味和優勢被譽為"夏果之王",該縣也因此於1997年被農業部授予"中國蜜梨之鄉"稱號。

寧都精製紅薯澱粉

以優質鮮紅薯為原料精製而成,不含任何化學添加劑和漂白劑,質地潔白、純淨、衛生,口感細膩,味道鮮美,保持了紅薯原有營養成份及保健功能,是製作高級冬粉、冰雪糕、肉丸的上好原料,也是各種麵點,快餐食品的添加劑,廣泛套用於化工、紡織、醫藥等領域,年產量10000噸以上。

信豐紅瓜子

信豐紅瓜子是信豐出口的傳統名產。南宋高宗建炎丁未年由非洲傳入中國,在信豐縣栽種已有近千年的歷史,尤以土壤肥沃的沖積地所種之白瓢瓜為最佳。信豐紅瓜子色澤殷紅,板粒寬大,殼薄仁厚,香脆可口,且有生津、消食、潤肺之功能,一直被消費者視為酒宴茶會、逢年過節之珍品,早在清末就暢銷東南亞和港澳市場華僑譽之為“吉祥的象徵,典雅的禮品”,博得“信豐紅瓜子大王”之美稱。

建國後,信豐紅瓜子的商品量有較大幅度的增長,為該縣出口創匯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尤其是1980年,省政府批准信豐為出口紅瓜子生產基地後,種植面積基本上穩定在萬畝左右,商品量達3200擔以上,80%供出口。目前,正進一步致力於品種改良和擴大種植規模,以增強其出口創匯能力。

信豐蘿蔔乾

信豐蘿蔔乾俗稱“香乾蘿蔔、腳板蘿蔔”,是信豐傳統名產,具有悠久的歷史。食用可生可熟,可醬可醋,具有順氣、消食、化痰、平喘等功效,其甘香嫩脆的獨特風味是人們佐餐的理想佳味食品。信豐智豐食品廠生產的“同益牌”“腳板”蘿蔔乾和信豐聯營食品廠通過精深加工生產的旅遊系列食品,1999年均榮獲江西市場食品質量優勝產品獎。

信豐臍橙

1982年中國南方綜合考察隊確認信豐具有臍橙栽種“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信豐臍橙被譽為“橙中之王”,果皮橙色,大而無核,色澤鮮雅,肉質脆嫩,甜酸適中,風味清香,素有“臍橙進房香滿堂”之譽,營養豐富,堪稱果中佳品。信豐臍橙在全國橙類評比中多次名列榜首,“朋娜”、“紐賀爾”、“納福里娜”等5個臍橙品種被評為國優產品,信豐臍橙12個品系全部達到優良標準。被國家農業部授予“優質果品”稱號。從1983年起,信豐縣一直被上級列為臍橙特供基地。信豐臍橙在市場上享有盛譽,供不應求,並遠銷港澳、日本、法國、英國、俄羅斯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信豐縣從1971開始栽種臍橙。30多年來,信豐縣咬定青山不放鬆,把臍橙作為農民致富、經濟發展、財政增長的主導產業,依據優越的自然條件,由國家柑桔權威擔綱技術總顧問,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發動全縣幹部職工、農戶大辦果園,引進外商規模開發,形成了“高標準建園,多元化開發,規模化種植,莊園化管理,系列化服務”的生產管理模式,被國家技術監督局定為全國唯一的臍橙標準化示範區。信豐已建成了以105國道和京九沿線為軸心的百里臍橙帶,形成了安西、大阿、西牛、同益、大塘埠等五大萬畝果業基地,成立了縣鄉果農協會,全縣共有果業面積22萬畝,產量6萬噸,其中臍橙15萬畝,產量3萬噸。信豐縣委、縣政府把臍橙作為農業產業化建設的龍頭,到2010年,實現人平1畝果。

興國紅鯉魚

素有“金獅紅鯉魚”的美稱。興國民間放養紅鯉魚有千餘年的歷史,與婺源縣的“荷包紅鯉魚”、萬安縣的“玻璃紅鯉魚”齊名,被譽為“江西三紅”。興國紅鯉魚以其體高、背寬、肉厚、色艷揚名全國。該魚肉質鮮美,含有脂肪及多種胺基酸,營養豐富,具有補氣、養血、安胎、止咳之功效。尤其對婦女體質有獨到的滋補功能,被推為婦女受孕安胎的特效藥用食品。興國紅鯉魚通體紅艷,儀表美觀,又成為一種具有較高觀賞價值的魚種。北京天安門金水河中,就有興國紅鯉魚供遊人觀賞。全國有28個省市引种放養興國紅鯉魚。國家為保護地方特產,特將興國紅鯉魚列為非出口魚種。

興國灰鵝

興國灰鵝是興國縣的傳統特產和主要出口產品,具有耐粗飼、生長快、抗病力強、個體適中、產肉性能高、肉質嫩美等優良特徵,是家禽品種中草食型優秀肉用品種,是江西省級地方優良品種,深受國內外市場的歡迎,被廣大消費者讚譽為美味食品、健康食品、健美食品。

興國九山生薑

馳名古今,據《新唐書》中《元和郡縣誌》記載:九山生被唐朝列為虔州(今贛州市)貢品。而今,九山生薑仍享有盛名,遠銷東南亞國家和港澳地區,它具有表皮金黃、色澤鮮艷、肉質肥嫩、粗壯無筋、甜辣適口、入菜不鎪、易於存窖等特點,故有“甜香辛辣九山姜,賽過遠近十八鄉,嫩如冬筍甜似藕,一家炒菜滿村香”之美傳。它可以治療胃腹冷痛、虛寒吐瀉、飲食不振、消化不良、風寒感冒、咳嗽頭痛等症狀,不僅是上好的調味品,而且還可加工成醬姜、甘姜、薑片、姜粉、姜油、糖薑片、五味姜等。用姜製作的食品,食用方便、開胃提神、強心健腦、駐顏美容,實為居家旅遊、老少皆宜之佳品。九山生薑已成為興國縣的一項主導產業,平均年產量達2萬噸。

興國甜橙

具有果大質優,出汁率高、籽少,風味濃郁,耐儲運,適應性、抗逆性強,穩產高產等特點,其綜合性狀達到國內同類品種領先水平,是優良的鮮食、制汁兼優型品種、江西柑桔榨汁生產線的優質原料,是江西省橙類地方優良品種之一。

尋烏柑桔

尋烏柑桔經過30多年的發展,目前面積達30萬畝,被國家命名為“中國蜜桔之鄉”。尋烏園藝場引種的早熟品系“宮川”和中熟品系“尾張”兩個品種,在全縣多種氣候和土壤條件下均生長快、結果早、易豐產,果實色澤美觀,呈橙黃色,扁圓,無核,甜酸適度,在全國果品鑑評會上兩次奪冠。從美國引進的臍橙品種,在國際市場上很有競爭力,屬尋烏柑桔之王牌。20世紀90年代以後臍橙的種植髮展很快,已成為尋烏柑桔的主要品種之一。

歷史沿革

早在新石器時代,大余境內就有人類居住與活動。夏商周時代屬古揚州域。春秋戰國時,先屬楚,後屬吳,越滅吳後屬越國,楚滅越後復屬楚國。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分天下為三十六郡,大余屬九江郡,秦三十三年(前214年)置南野縣,大余屬之。

至西晉屬南野縣地。南北朝梁大寶元年(550)將縣地由南康郡轉屬廣東東衡州始興郡。陳頊太建十三年(581)歸始興郡分置安遠郡。隋開皇十年(590)改安遠郡為大庾縣,隸屬廣州總管府始興郡,此為大余建縣之始。隋開皇十六年(596)廢始興郡,大庾縣亦由縣改為大庾鎮,復入虔州南康縣。唐神龍元年(705)復名大庾縣,隸屬江南西道虔州。此後,除領屬關係變化之外,大余建縣歷史不變。

大余縣博物館大余縣博物館

宋淳化元年(990)在大余縣治地置南安軍,軍轄大庾、南康、上猶3縣,贛南開始形成南安與虔州(贛州)並列的兩個行政管理區域。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南安軍為南安路總管府,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改南安路為南安府,府治大庾,仍領3縣。明正德十二年(1517)南京右僉都御使王守仁任南贛巡撫,統領贛湘閩粵八府一州兵力,分十路鎮壓了以謝志山為首的農民起義軍,之後析上猶縣的崇義、上堡、雁湖3里,南康縣的隆平、尚德2里及大庾縣的義安、聶都、鉛廠3里建置崇義縣,歸南安府統轄。清沿明制,大庾縣屬南安府。

民國元年(1912)廢府存縣,大庾縣直屬江西省。1949年8月1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四十八軍一四二師四二六團與贛南支隊、北江二支隊、贛南支隊崇庾大隊凌浪中隊、內良起義軍解放大庾。8月26日成立大庾縣人民政府,隸屬江西省贛州督察專員公署。9月11日成立中共大庾縣委員會。1957年5月1日,經國務院批准大庾縣改稱為大余縣,屬贛南行政公署。1999年7月撤銷贛州地區行署,成立地級贛州市,大余縣屬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