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國縣革命紀念館

興國縣革命紀念館

興國縣革命紀念館,位於江西省興國縣五福廣場旁,內有紀念亭、英名碑、悼念廣場、陳列館、水蓮池等建築群。館裡至今仍保存著興國縣共青團組織民眾歡迎紅七軍進城的通告和4期紅七軍在當地創辦的《火爐》雜誌。

基本信息

簡介

興國革命紀念館興國革命紀念館

興國革命紀念館位於興國縣瀲江鎮紅軍路5號,館內設陳列保管、文物安全、宣傳接待和後勤辦事四個組,現有在職幹部職工18人,離退休人員10人。獲得專業技術職稱者13人,其中有副研究員1人,館員(中級職稱)2人,助理館員和文博管理員10人,工勤人員獲得專業技術等級者5人,其中高級工3人,中級工2人,至2007年,在職幹部職工平均年齡為43歲。

歷史

興國革命紀念館興國革命紀念館

革命紀念館正式成立於1963年(2005年8月成立文物局),是我縣文物和標本的收藏機構、宣傳教育機構文物研究機構。又是江西革命文物大縣之一。現存革命舊址舊居、古建築和古遺址100多處,館藏文物8000多件(套),其中有一級文物6件、二級文物157件、三級文物1715件、一般文物近6000多件。在百餘處不可移動文物中,已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處、市級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單位名錄11處。2001年,中宣部將興國革命舊址和烈士陵園公布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2005年,興國被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評為“全國文物先進縣”,2006年,興國革命舊址又被列為中國紅色旅遊線上連線井岡山和瑞金的重要一站。

發展

興國革命紀念的創立和發展,是黨和國家及中共興國縣委、縣政府對文物工作高度重視的充分體現。建館40多年來,共舉辦固定陳列和流動陳列展覽50多次,至2007年,共接待觀眾290多萬人次,共中有黨和國家領導人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吳邦國、溫家寶、賈慶林曾慶紅吳官正、羅乾、李長春、肖華、鄧力群楊成武、楊汝岱、毛致用、郭沫若等和來自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的觀眾及外國來賓、海內外僑胞、港、澳台胞等,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為我縣的兩個精神文明建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目前《蘇區興國模範縣陳列》、《土地革命幹部訓練班陳列》、《毛主席作長岡鄉調查陳列》和《江西省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陳列》等四處陳列展覽和興國革命舊址是革命紀念館的主要陳列設施和重要參觀點,長期全年對外開放。每年接待參觀和旅遊人數正以每年百分之十的幅度增長,充分發揮了本縣紅色資源優勢,對外擴大興國的知名度,對吸引更多的外商和遊客到興國投資和旅遊觀光發揮了積極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