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花園口經濟區

大連花園口經濟區

大連花園口經濟區位於遼東半島南端黃海北岸。古稱桃花浦,舊時海濱遍生桃樹春來繁花似錦宛如花園由此得名花園口。花園口經濟區始建於2004年是莊河市政府(大連市屬縣級市)在15平方公里的國有廢棄鹽田上建設和發展起來的,時稱“大連花園口工業園區”。2005年被列為遼寧省鼓勵沿海重點發展區域。2007年9月中共大連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花園口工業園區黨工委管委會,分別作為大連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機構。2008年5月大連市政府決定將莊河市所屬的明陽鎮成建制劃歸大連花園口經濟區代管,同時將大連花園口工業園區正式更名為大連花園口經濟區。

基本信息

簡介

大連花園口經濟區
大連花園口經濟區
大連花園口經濟區始建於2004年,是莊河市政府(大連市屬縣級市)在15平方公里的國有廢棄鹽田上建設和發展起來的,時稱“大連花園口工業園區”。

2005年被列為遼寧省鼓勵沿海重點發展區域。2007年9月,中共大連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花園口工業園區黨工委、管委會,分別作為大連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機構。2008年5月,大連市政府決定將莊河市所屬的明陽鎮成建制劃歸大連花園口經濟區代管,同時將“大連花園口工業園區”正式更名為“大連花園口經濟區”。

地位作用

2005年,省委、省政府緊緊抓住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和擴大沿海開放的雙重機遇,提出了建設“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的重大戰略決策。作為“五點一線”的重要接點,花園口經濟區地處我國黃海北岸中部,與朝鮮、韓國和日本隔海相望,兼受東北亞經濟圈、日韓經濟圈和環渤海經濟圈的三重輻射,是大連國際航運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獨特的、其它地區不可比擬的發展優勢。而花園口發展的意義遠不在於其自身,更重要的是引領、帶動遼寧東南部地區的經濟振興;通過面向日韓的黃海視窗拉動和輻射東北地區的經濟繁榮,加速推進遼寧東南沿海區域城市化進程。通過與其它“五點一線”開發區的攜手合作,共同構建東北黃海沿岸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和大連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的戰略支撐點。

發展方向

花園口作為“五點一線”的重要區域,從國內外經驗看,其發展決不能停留在建設工業區上,而應把花園口定位在城市的基礎上去謀求發展。總的思路是:要立足於“五點一線”經濟帶,面向東北亞,按照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和親海型城市的要求,通過高起點規劃,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進一步調整和最佳化產業布局,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最終把花園口經濟區建成國內外產業轉移升級的承接地,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先導區,循環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的示範區,現代化、生態型海濱新城,成為大連國際性城市的重要組團。

後發優勢

區位優越:
花園口面向日韓,北靠大東北,近臨京津冀,是承接日、韓產業轉移的重要選擇地。距大窯灣核心港區90公里、大連周水子國際機場110公里,大連主城區115公里,融入了大連市“一小時經濟圈”。201國道、大丹高速公路、國家鐵路東邊道均穿境而過。正在規劃建設的萬噸級散貨通用碼頭、莊岫鐵路和莊蓋高速公路將進一步完善花園口的水、陸交通體系。作為大連的衛星城和東北亞航運中心臨港產業布局的主要承載地,將藉助大連市產業結構調整和建設“四大基地”發展“八大產業集群”的機遇,直接接受輻射,特別是大連國際運輸、國際貿易、國際投資中心地位的逐步確立,新材料、汽車零部件、IT產業、電子、數控技術的優勢將直接對花園口經濟區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資源優勢:
大連花園口經濟區的重要資源就是土地資源。起步區15平方公里土地均為存量國有工業用地,不涉及耕地占用、居民動遷等問題,投資開發成本較低,可為生產要素流動、重大產業擺布提供新的發展空間。境內有豐富的海洋資源和特色農副產品資源,有莊河電廠充足的電力資源,有數量多、素質較高、價格便宜的勞動力資源,有豐富的淡水資源和世界上少見的沿海旅遊資源。
環境優勢:
大連花園口經濟區集青山、綠水、藍色海洋、美麗海島於一體,三面環山,南臨黃海,一馬平川。區內有九條河流蜿蜒入海,被商家譽為投資興業的寶地。馳名中外的國家地質公園—4A級冰峪旅遊度假區,國家海洋森林公園—海王九島旅遊度假區,著名的步雲山溫泉度假區等,均分布於花園口周邊地區
政策優勢:
享受國務院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政策(國辦發[2005]36號檔案)、遼寧省關於鼓勵沿海重點發展區域擴大對外開放若干政策(遼政發[2006]3號檔案)和大連市政府關於加快推進工業園區和沿海經濟帶建設的若干政策意見(大政發[2007]98號檔案)。對投資企業免收一切行政事業性收費,免收基礎設施配套費。同時,對入區企業採取“保姆式”服務,所有手續由管委會全程代辦

歷史

時海濱遍布桃樹。春季桃花盛開猶如花園,故名。唐貞觀年間唐太宗曾在此登入,收復遼東。13世紀時,明朝曾在此修築抵抗倭寇的墩台。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時,日軍曾分別在此登入,占領遼東。這裡也是闖關東的上岸地之一。
2004年初,莊河市政府開始興建花園口工業園區。起步區15平方公里,為國有廢棄鹽田。次年成為遼寧省鼓勵沿海重點發展區域。2007年9月,花園口工業園區黨工委、管委會成立,分別為大連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機構。2008年5月,莊河市明陽鎮成建制劃歸園區代管,同時更為今名。2008年6月,國家發改委確定大連為首批國家高技術產業新材料產業基地的7個城市之一,花園口藉此確定新材料為主導產業,並成為大連國家級新材料產業基地的核心區,是基礎最差、起步最晚的一個。

現狀

經濟區總面積268平方公里。海岸線長38.4公里,灘涂面積4000公頃,淺海面積8000公頃。有碧流河、老龍頭河、聖水河等9條入海河流,其中有兩條較大河流。總人口6.5萬人。
下轄1個鎮,共16個行政村。有中學2所、職業技術學校1所、國小16所,有地區中心衛生院和鄉鎮衛生院各1座。

交通

距大連開發區80公里,大窯灣港(大連新港)90公里,莊河港39公里。201國道經過境內,鶴大高速公路設花園口出口。目前正在規劃建設5000-10000噸級通用碼頭。
區內15平方公里起步區的道路網已基本形成。

投資

9月28日,花園口“國家高技術產業新材料基地”正式掛牌。國家發改委高技術司副司長任志武,大連市副市長曲曉飛,花園口經濟區管委會主任董呈發出席儀式。作為全國面積最大的新材料產業基地,目前,花園口經濟區引進新材料項目投資總額達300億元,占新引進項目投資總額的75%以上。到2015年,該區新材料產業產值可達1000億元,成為全國七個新材料產業基地之中最具代表性和示範作用的高技術產業新材料基地。
據介紹:花園口已成為吸引國內外投資、發展新材料產業的重要聚集區,項目延伸到新型高性能金屬材料、節能環保材料、航天航空動力合金材料、碳纖維材料、光電新材料、氣體材料、陶瓷新材料等領域。今年1到8月,全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46.7%,完成工業生產總值同比增長27.1%,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31%,完成財政收入同比增長3.9倍,主要經濟指標全面上揚。花園口經濟區著力發展綠色產業和低碳經濟,力爭三年內打造成為綠色產業和低碳經濟的示範區。
曲曉飛在講話中說,花園口被列為國家高技術產業新材料基地的核心區,這是促進大連市產業結構調整和最佳化升級的重大機遇,為花園口的產業發展和開發建設指明了方向。市政府將把花園口經濟區新材料產業發展作為全市的重點,採取措施,積極扶持,強力推進。他要求花園口經濟區認真規劃、集聚發展,推動大連市產業升級的新一輪發展。

城市規劃

國內國際的發展經驗告訴我們:一個新興經濟區的發展是否具有潛力和後勁,除了要有產業做支撐,更重要的是要看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即在推進產業發展的同時,必須全力推進城市化進程。花園口的發展也必然要遵循這個規律。
(一)堅持高起點規劃
大連花園口經濟區現有可控面積為268平方公里。雖然城市基礎較差,但其不存在老城改造等其他城市建設中存在的尖銳矛盾和重大壓力,就像一張白紙。因此,花園口的城市規劃必須堅持高起點,要按照高於新加坡的標準,充分體現城市的生活、工作、休憩、交通四大功能,對城市功能區劃、產業布局、資源配置等做好詳細規劃,把花園口規劃成為一座現代化的海濱新城和生態園林城市,要至少保持50年的全國領先水平。規劃中要堅持五個基本原則:一是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城市是人群高度集中的地方,城市建設必須代表最廣大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注重城市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注重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滿足人們對生活、工作、休閒的要求,建設良好的人居環境。二是堅持環境優先的原則。要按照環境保護的要求,深化城市總體規劃的內涵,做好城市公園、綠地和河流系統規劃,使建成區與郊區乃至全境形成統一的城市生態體系。確定以環境建設為重點的城市發展戰略,最佳化城市發展布局,形成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綜合考核指標體系。在工程建設、環境綜合整治中,從規劃、設計、建設到管理,從技術方案選擇到材料使用等都要貫徹“生態”的理念,堅持“環境優先”的原則,要開發新技術,大力倡導節約能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三是堅持系統性原則。城市生態系統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必須用系統的觀點從區域環境和區域生態系統的角度考慮城市生態環境問題,制定完整的城市生態發展戰略、措施和行動計畫。以城市綠地系統建設為基礎,堅持保護和治理城市水環境、城市市容衛生、城市污染物控制,使之協調統一。四是堅持工業化與城市化協調發展。實行產業區、商貿區、生活區、文化區、都市農業區統籌規劃,功能配套,資源共享。要充分發揮產業區的先導和示範作用,加強產業規劃引導,鼓勵資金、技術、管理、人才向區內聚集。五是堅持產業發展和城市建設同時規劃,生態環境建設與城市發展同步推進,建設環保產業區和生態宜居城市。
(二)堅持高標準建設
規劃一經確定,就要嚴格按照規劃要求,高標準、高質量、高品位地抓好城市建設。要確保每一項城建工程都是精品工程、傳世工程。要成立城市建設的專家評審委員會,聘請專家學者對城建項目實施嚴格審批把關,實行五套圖紙報審制,對設計方案要優中選優,堅決避免出現“建築垃圾”,每一項工程都要確保50年不落後。在城市建設中還要特別注重和諧發展的理念,要精心打造山水相依、花樹相抱的山水園林城市,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一是要“顯山”。要保護和建設好北部山區及墩台山、牙威山等周邊山體的自然風光,使其成為改善城市環境的重要生態基地。二是要“露水”。要充分利用和保護好碧流河、老龍頭河、聖水河等9條穿境而過的河流,建設好38.4公里的沿海自然景觀帶,加強對水源的涵養保護,凸現城市的水資源景觀效應,形成水光山色交相輝映,山、水融為一體的獨特城市風貌。三是“彰顯文化”。要把花園口厚重的文化底蘊和現代文明有機結合起來,保護好歷史景觀,建成一批融歷史、文化、藝術為一體的建築、雕塑、園林小品等精品園林工程。
(三)堅持高效能管理
城市管理水平是一個地區文明和發達程度的標誌。俗話說,三分建,七分管。花園口作為一個新興城市,在未來的城市管理中必須遵循三個基本原則。一是堅持以人為本。建設城市的最終目的是要為市民構建和諧、安居的生存環境,推動社會的文明進步,因此城市管理也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處處體現人文關懷,讓市民對城市產生歸屬感。二是要堅持綜合執法。城市的管理包括供水、供熱、供氣等等百姓生活的各個方面,同時還有大量的市容、工商、交通等日常事務,涉及面廣,內容繁雜,應該通過綜合執法來進一步整合行政資源,提高管理效率。三是要提高市民素質。花園口的城市建設,首先面臨的就是鎮改街、村改居和農民變市民的問題。首要問題就是要加大對市民的宣傳教育,增強民眾的城市意識,提高市民素質,使市民自覺遵守城市管理規定,主動參與城市管理。
(四)堅持高水平經營
在當代社會中,城市作為一個經濟體,已經不再是單純意義上的人群聚居地,而是越來越成為一個巨大的產業。城市發展的好環,一定程式上取決於城市產業的經營水平。因此,在花園口的開發建設過程中,應處處樹立經營城市的理念。所謂經營城市,其核心理念就是運用科學手段最大限度地獲取城市的建設資金,使城市的資產保持持續升值的空間。當前按照花園口城市的規劃定位,將建成50萬人的中型城市,所需資金至少要幾千億元,如此龐大的數額僅靠政府投入根本無法實現。必須對城市進行科學經營,向社會要效益,向市場要資金。一是要做好土地儲備。按照城市規劃,政府要有計畫地收購儲備土地資源。通過招拍掛取得建設資金。二是要成立融資平台,積極吸引社會資金,投入城市建設。三是要利用好財政資金。通過貸款貼息等有效措施放大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四是要放開市場,吸引社會資本進入城市基礎設施、公益事業領域。

未來

花園口經濟區是遼寧省“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的重要接點,推動莊河市西部乃至遼寧東南沿海城市化進程。預計2015年新材料產值達到1000億元。規劃2020年完成50平方公里規劃區建設,成為高水平加工製造業為主的現代化創新型工業新城和遼寧省對外開放示範區,人口達30萬人。遠期要建成國內外產業轉移升級的承接地、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先導區、循環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的示範區,人口達50萬的現代化生態型海濱中型城市,成為大連城市重要組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