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北部灣經濟區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

廣西壯族自治區北部灣經濟區地處我國沿海西南端,由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玉林、崇左所轄行政區域組成.。陸地國土面積4.25萬平方公里,2006年末總人口1255萬人。廣西壯族自治區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依據黨的十七大精神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國家《西部大開發“十一五”規劃》編制。國家批准實施《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規劃期為2006—2020年。2008年1月16日,國家提出把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建設成為重要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區,這是全國第一個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區,目標建成中國經濟成長第四極。2008年1月16日,國家批准實施《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國家發改委通知強調指出: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是我國西部大開發和面向東協開放合作的重點地區,對於國家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具有重要意義。要把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建設成為中國-東協開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貿基地、加工製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為帶動、支撐西部大開發的戰略高地和開放度高、輻射力強、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生態良好的重要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區。

基本信息

概述

(圖)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廣西北部灣經濟區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處於北部灣頂端的中心位置,主要包括南寧市北海市欽州市防城港市所轄區域範圍,同時,包括玉林市崇左市交通物流。土地面積4.25萬平方公里,海域總面積近13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595公里,人口1240多萬。2008年1月16日,國家批准實施《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

地理位置

(圖)廣西防城港貨櫃碼頭廣西防城港貨櫃碼頭

廣西地處華南經濟圈、西南經濟圈和東協經濟圈的結合部,沿海、沿邊、沿江,戰略地位突出。

北部灣經濟區是西部唯一沿海的地區,處於中國—東協自貿區、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區、大湄公河次區域、中越“兩廊一圈”、泛珠三角經濟區、西南六省(區、市)協作等多個區域合作交匯點,南擁北部灣,背靠大西南,東連珠三角,面向東南亞,西南與越南接壤,是中國沿海與東協國家進行陸上交往的樞紐,是促進中國與東協全面合作的重要橋樑和基地,區位優越,戰略地位突出,發展潛力巨大。

定位方向

(圖)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廣西北部灣經濟區

戰略定位:建設成為重要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區。

的功能定位:立足北部灣、服務“三南”(西南、華南和中南)、溝通東中西、面向東南亞,充分發揮連線多區域的重要通道、交流橋樑和合作平台作用,以開放合作促開發建設,努力建成中國-東協開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貿基地、加工製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為帶動、支撐西部大開發的戰略高地和開放度高、輻射力強、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生態良好的重要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區。

發展重點

(圖)《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圖《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圖

1)最佳化國土開發,形成開放合作的空間優勢。最佳化空間布局,密切區域合作,強化城市間功能分工,保護生態環境,打造整體協調、生態友好的可持續發展空間結構。

2)完善產業布局,形成開放合作的產業優勢。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最佳化投資環境,以市場為導向,發揮比較優勢,大力發展高起點、高水平的沿海工業、高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承接產業轉移,形成特色鮮明、競爭力強的產業結構。

3)提升國際大通道能力,構建開放合作的支撐體系。加快建設現代化沿海港口群,打造泛北部灣海上通道和港口物流中心,構築出海出邊出省的高等級公路網、大能力鐵路網和大密度航空網,形成高效便捷安全暢通的現代綜合交通網路。

4)深化國際國內合作,拓展開放合作的新空間。積極參與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建設,打造開放合作的新平台,進一步提升中國-東協博覽會的影響力和凝聚力;大力推進泛北部灣經濟合作,繼續參與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推動南寧—新加坡通道經濟帶建設。

5)加強社會建設,營造開放合作的和諧環境。大力發展教育衛生、勞動就業、文化體育、廣播電視、社會保障等各項社會事業,加強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

6)著力推進改革,創新開放合作的體制機制。加快建立行政區和經濟區在促進經濟發展方面有機結合的體制機制,加大企業改革力度,建立生態補償機制,深化土地管理、投融資、勞動就業等方面的體制改革,加快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

交通網路

(圖)廣西北部灣經濟開發區的現代高速交通樞紐廣西北部灣經濟開發區的現代高速交通樞紐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統籌規劃建設和完善國際大通道,積極構築對接東協的“海陸空”立體交通網。北部灣經濟區正加快建設和最佳化整個交通網路,並提高交通網路國際化程度,使交通物流在時間與經濟成本上達到最優。

港口是北部灣經濟區的優勢,廣西將在北部灣港口群建設15萬噸級、10萬噸級和5萬噸級深水航道,同時建設散雜貨、件雜貨、貨櫃和郵輪泊位。另外,在公路鐵路建設方面,國家以及廣西都有具體的規劃

通過構建泛北部灣地區便捷的海上通道和陸上通道,將大大縮短中國泛珠經濟板塊、大西南地區與東協大市場的距離,極大地推進中國和東協之間的互通,提升雙邊貿易、投資與技術合作水平。

戰略意義

加快推進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既關係到廣西自身發展,也關係到中國整體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加快推進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有利於推動廣西經濟社會全面進步,從整體上帶動和提升民族地區發展水平,振興民族經濟,鞏固民族團結,保障邊疆穩定;有利於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增強西南出海大通道功能,促進西南地區對外開放和經濟發展,形成帶動和支撐西部大開發的戰略高地;有利於完善我國沿海沿邊經濟布局,使東中西部發展更加協調,聯繫更加緊密,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注入新的強大動力;有利於加快建設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深化中國與東協面向繁榮與和平的戰略夥伴關係。

功能組團

根據空間布局和岸線分區,規劃建設5個功能組團。
南寧組團。主要包括南寧市區及周邊重點開發區,發揮首府中心城市作用,重點發展高技術產業、加工製造業、商貿業和金融、會展、物流等現代服務業,建設保稅物流中心,成為面向中國與東協合作的區域性國際城市、綜合交通樞紐和信息交流中心。
欽(州)防(城港)組團。主要包括欽州、防城港市區和臨海工業區及沿海相關地區,發揮深水大港優勢,建設保稅港區,發展臨海重化工業和港口物流,成為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加工製造基地和物流基地。
北海組團。主要包括北海市區、合浦縣城區及周邊重點開發區,發揮亞熱帶濱海旅遊資源優勢,開發濱海旅遊和跨國旅遊業,重點發展電子信息、生物製藥、海洋開發等高技術產業和出口加工業,拓展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功能,保護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居環境優美舒適的海濱城市。
鐵山港(龍潭)組團。主要包括北海市鐵山港區、玉林市龍潭鎮,充分發揮深水岸線和緊靠廣東的區位優勢,重點建設鐵山港大能力泊位和深水航道,承接產業轉移,發展臨港型產業,建設海峽兩岸(玉林)農業合作試驗區。
東興(憑祥)組團。主要包括防城港東興市、崇左憑祥市城區和邊境經濟合作區及周邊重點開發區,發揮通向東協陸海大通道的門戶作用,發展邊境出口加工、商貿物流和邊境旅遊,拓展憑祥經濟技術合作區功能,建立憑祥邊境綜合保稅區。

政策支持

國家大力支持北部灣經濟區開放發展,明確給予五大方面的政策支持:
(一)是綜合配套改革方面的政策支持。國家支持推進行政管理體制、市場體系、土地管理制度等綜合配套改革。
(二)是重大項目布局方面的政策支持。國家在有關規劃、重大項目布局及項目審批、核准、備案等方面給予支持。
(三)是在保稅物流體系方面的政策支持。國家支持北部灣經濟區在符合條件的地區設立保稅港區、綜合保稅區和保稅物流中心,拓展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功能。
(四)是在金融改革方面的政策支持。國家支持在北部灣地區設立地方性銀行,探索設立產業投資基金和創業投資企業,擴大企業債券發行規模,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企業債券。
(五)是在開放合作方面的政策支持。國家支持北部灣經濟區發揮開放合作示範作用,推動泛北部灣經濟合作成為中國-東協合作框架下新的次區域合作,建立和完善開放合作機制,加快實施合作項目。

規劃綱要

2010年3月19日,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正式批覆《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城鎮群規劃綱要》。這是繼《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之後,國家批准支持北部灣經濟區加快發展的又一戰略性巨觀規劃。 《綱要》明確了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城鎮群的發展目標和城鎮群總體空間格局,規定了促進城鎮協調和一體化發展、推進城鄉統籌和新農村建設、構建生態網路格局、實施重大行動計畫等戰略思路,提出了具體的實施保障措施,對指導北部灣經濟區城鎮群有序發展、提高建設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綱要》要求,要將廣西北部灣城鎮群建設成為南中國地區具有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特色城鎮群,科學發展示範區,我國與東協開展區域合作的大舞台,國家經濟發展新興增長極,中國濱海生態環境友好區,西部城鄉一體化協調發展示範區和文化先進的社會和諧區。
《綱要》提出,構築“南寧+沿海”發展雙極、“南寧—濱海城鎮發展主軸”,提升區域新功能的“玉崇發展走廊”,形成“雙極、一軸、一走廊”的空間發展結構。以大範圍生態自然景觀為背景,以網路化、開放式的交通體系為骨架,以區域經濟聯繫主要方向為依託,以核心城市為中樞,構築多中心、多層次城鎮體系。構築“一主、五副、多中心”的中心體系,以南寧為主中心,以北海、欽州、防城港、玉林、崇左5市為區域性副中心,以縣城和重點鎮為地區性中心城市(鎮)。重點推進南寧大都市區、欽—防聯合都市區、北海都市區、玉林都市區優先發展。
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在批覆意見中指出,促進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城鎮的協調發展,提升城鎮群的綜合承載能力和輻射帶動作用,是落實國家西部大開發總體戰略,加快中國—東協自貿區建設,促進區域共同繁榮的重要舉措。《綱要》的制定和實施,有利於落實《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和《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
據了解,《綱要》編制工作於2006年6月啟動。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自治區政府對《綱要》編制工作高度重視,成立了規劃編制工作領導小組,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自治區政府主要領導擔任組長,指導規劃編制工作。《綱要》經過五次廣泛徵求意見,反覆修改完善,通過專家評審後成稿。

經濟數據

2011年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各項主要經濟指標繼續領先全區,經濟發展的龍頭地位日益明顯,呈現出6大亮點。
地區生產總值增速高於全區平均水平,幅度創歷史新高。去年北部灣經濟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862.33億元,同比增長15.9%,高於全區3.6個百分點,創歷史新高;生產總值占全區的比重由2010年的31.8%提高到歷史性的33%;欽州、北海、防城港3市分列全區增長幅度前3名。
經濟發展速度遠遠高於廣西其他經濟區域。北部灣經濟區GDP、財政收入、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進出口等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均高於桂西資源富集區、西江經濟帶、西江黃金水道沿江七市。其中,生產總值增速分別高於以上區域9.6、4.7、4.7個百分點。11個重點產業園區工業總產值首次突破1000億元。去年11個重點產業園區完成工業產值1358億元,增長1.17倍。11個重點產業園區中有5個園區總產值超過100億元,百億元園區數量占全區總數近1/4,工業產值超億元的企業有119個。重大項目建設取得新突破。中石化北海煉油異地改造、中糧欽州糧油加工、南寧電廠、防城港中一重工等一批重大項目建成,中石油欽州煉油一期配套工程等項目開工建設,防城港紅沙核電站等續建項目順利推進,南寧至欽州高速鐵路正式鋪軌。北部灣港吞吐量達到1.53億噸,完成貨櫃吞吐量73.8萬標箱,同比增長30.92%,遠超湛江港。根據國家交通部的統計,去年11月份北部灣港貨物吞吐量增速在全國規模以上港口中排名第二,僅次於河北黃驊港。保稅物流全面建成,運營良好。欽州保稅港區全面開港運營,成為我國沿海第5個汽車整車進口口岸;憑祥綜合保稅區一期順利封關運營,已有37家企業簽訂協定入園發展。
2013年,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實現生產總值4817.43億元,同比增長10.5%,高於廣西全區0.3個百分點;占全區的比重為33.5%,比上年提高0.76個百分點。經濟運行總體呈現前低後高、企穩回升態勢,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均高於廣西全區。2013年,廣西北部灣港完成貨物吞吐量1.87億噸(規模以上),位居全國沿海規模以上港口第15位,同比增長7.09%;貨櫃首次突破100萬標箱,達到100.33萬標箱,同比增長21.86%。

同城化發展

什麼叫同城一體化?據介紹,同城化是指一個城市與另一個或幾個相鄰的城市,在經濟、社會和自然生態環境等方面能夠融為一體的發展條件,以優勢互補,相互依託,完善城市功能,建設和諧宜居城市。
自治區政府日前批覆的北部灣經濟區同城化發展方案,主要包括在經濟區的4市內實現通行同城化、交通同城化、城鎮群規劃、產業一體化、社會保障同城一體化、教育資源一體化等方面。根據方案,到2015年底,經濟區實現金融服務同城化、交通同城化、口岸通關一體化、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同城化、教育資源一體,初步實現產業一體化。
同城化的發展,首先給4市(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市民帶來的甜頭就是省電話費。按照北部灣經濟區通信同城化的要求目標,行動電話從今年7月1日起,本地網電話(固話)自今年10月1日起,取消經濟區4市通話漫遊費和長途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