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

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

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黃海[海洋]之濱,保護區總面積78000公頃,其中核心區2668公頃,緩衝區2220公頃,實驗區73112公頃。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世界占地面積最大的麋鹿自然保護區,擁有世界最大的野生麋鹿種群,建立了世界最大的麋鹿基因庫。保護區接待了來自40多個國家近100萬人次的遊客,其中國內外青少年38萬人次,占遊客總數的40%,為開展宣傳野生動物保護的科普教育,提高公眾的環境意識發揮了巨大作用。

基本信息

概況

麋鹿麋鹿

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地處黃海之濱,境內擁有大面積的灘涂、沼澤、鹽鹼地,動植物資源豐富,區系成分複雜,自然植被主要由白茅蘆葦等優勢種類組成,維管束植物有223種。動物有獸類20多種,鳥類182種、兩棲類和爬行類27種,魚類150種、棘皮動物10種、環節動物62種,腔腸動物8種、浮遊動物98種,具有典型的沿海灘涂濕地生態系統及其生物多樣性。1986年8月,林業部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wwf)合作從英國倫敦的七家動物園引種39頭麋鹿到保護區,經過10年的努力,使麋鹿種群發展到268頭,在麋鹿的回歸引種、人工馴養繁殖和野化上取得了重大進展。除了主要保護對象麋鹿外,保護區內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有大天鵝河鹿等19種,屬於中日候鳥保護協定的鳥類有95種,為候鳥重要越冬地之一。大豐麋鹿保護區的建立,不僅對麋鹿的回歸引種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同時對中國其它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的人工馴養繁殖和回歸自然提供了可資借鑑的經驗。

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位於江蘇省中部黃海之濱,擁有濕地7.8萬公傾,其地貌由林地蘆盪草灘沼澤地鹽裸地組成,屬於典型的黃海灘涂型濕地。這裡孕育著種類繁多,具有全球重要意義的生物多樣性,2002年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2002年7月,UNDP/GEF 《中國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利用》項目在保護區正式啟動,此項目通過開展能力建設、社區宣傳、公眾培訓、設備援助等活動,大大提高了保護區管理水平。走進這片廣袤無垠的灘涂濕地,到處充滿了原始、古樸的風貌,這裡有鳥類315種、獸類12種、兩棲爬行類27 種、魚類150種、昆蟲599種、植物499種,其中國家一、二類保護的就有31種,列入《中日候鳥保護協定》保護的鳥有93種。成群結隊的珍禽飛鳥,碧波萬頃的蘆盪,一片連著一片的紅果鹽蒿盡顯眼前,構成了一幅令人陶醉的生態風景畫,同時又組成了一個天然美麗的動植物王國。

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的項目管理及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引起了國內外有關專家的廣泛關注。聯合國開發計畫署(UNDP)環境項目負責人Maria Suokko,加拿大Alberta 大學Robert.J.Hudson 博士及國家林業持續發展中心教授Ross Wein,濕地項目專家薛達元教授,英國專家尼克教授,聯合國濕地保護組織埃契博士,荷蘭濕地專家瑪瓏博士,社區共管諮詢專家Lindsay Saunders 以及來自國內部分保護區的濕地專家來到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進行濕地考察,對保護區長期以來的保護工作給予高度讚揚。通過國內外專家的考察活動,對保護區的項目管理及生物多樣性保護髮展相協調的新方法得以建立。在美麗如畫的黃海之濱,沿海珍禽自然保護區以南,還有一個風光秀麗的珍稀動物保護區-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

發展狀況

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
中國誕生後,國內外專家學者多次呼籲,“讓麋鹿回歸故鄉野生放養”,並提出“建立自然保護區”的倡議。本世紀60至80年代。大豐沿海陸續出土了麋鹿的骨鉻,引起了學術界的關注,經過大量的考證,確認包括大豐在內的蘇北南部沿海是麋鹿的故鄉。1985年5月,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會同國際自然和自然資源保護聯盟、英國倫敦動物學會的官員和專家來大豐市沿海考察,選定了川東港以南的一片黃海沖積平原沼澤地,認為這裡河海港汊碗蜒交錯,鹽土沼澤星羅棋布,裸地草地蘆葦蒲盪竹園以及刺槐林,展現了海邊的原始風貌。而且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無霜期長,是麋鹿最理想的放養地。於是,由國家林業部和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合作,並由林業部與江蘇省農業廳出資300多萬元,共同建立了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
麋鹿自然保護區已初步建成具有海濱特色、以麋鹿為主、多種動物共存的海濱野生動物園,為一大旅遊勝境,正接待著越來越多的中外遊客。進入保護區,首先通過的是一座題有“大豐麋鹿苑”五個大字的古樸典雅的牌樓,不遠處便是麋鹿和鹿群雕。沿著南北大道往前走,路東人工湖畔蒙古包、西班牙式建築群是供遊人 食宿的賓館;路西有林中小道、亭、廊、碑,那姜太公騎“四不象”雕塑,更使人忍俊不禁。再往前走,便到了四周圍欄圈養的麋鹿場,這裡幾十頭麋鹿神態各異,遊人可就近一睹它的芳容。登上高高的觀鹿塔,憑藉望遠鏡,你可領略原始灘涂的自然風光,觀賞到野生的麋鹿群。這裡還建有珍稀植物園,動植物展覽館,音像館,小跑馬場等。原中國人大和中國政協領導同志陳丕顯葉飛姬鵬飛彭沖洪學智費孝通等均來此參觀過。

麋鹿自然保護區,占地約4萬畝,鐵絲網圍欄的核心放養圈5300多畝。1986年8月13日,39頭麋鹿從英國倫敦裝箱起飛,國家林業部自然保護司動物保護處處長王夢、江蘇省農業廳林業局局長盧實以及大豐縣多管局負責人去上海接運到大豐。把它們放入麋鹿自然保護區內。保護區的建立,使麋鹿結束了近一個世紀的海外漂泊生涯,開始它的回歸故鄉,重返大自然的新生活。多年來,經過科技人員精心觀察和飼養,逐步掌握了麋鹿的發情、交配、產仔、脫角、生茸、換毛、覓食等生理行為和活動規律,以及鹿體的麻醉保全技術和各種疾病的有效防治措施,使闊別祖國近百年的“海外赤子”, 每年以22.7%的速度迅猛遞增,如今麋鹿的總數已由39頭增殖到355頭,其繁殖速度和成活率均居世界前列,現已成為世界最大的野生麋鹿群。在保護區內除了麋鹿之外,被國家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還有丹頂鶴白鶴震丹雅雀和二級保護動物豹貓赤腹鷹牙獐等20多種,其中震丹雅雀被列入世界瀕臨絕滅動物紅皮書。保護區內還有其它留鳥、候鳥180多種,木本植物90多種和草本植物175種。1997年,國務院批准其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自然環境

保護區地貌屬濱海平原,為含有大量沼澤、鹽裸地和水域的森林草灘。東部瀕臨黃海,成陸時間為半個多世紀。氣候年均溫度13.5℃;年均降水量為800~1500毫米。曾經凍死了好多於笑天和李浩瑋!

重要意義

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
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被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確定為中國野生動物保護科普教育基地,江蘇省僅此一家。 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推薦,按照《中國科普教育基地標準(試行)》 ,經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審定,在中國確定了42個單位作為野生動物保護科普教育基地,向公眾開展野生動物科普宣傳教育,以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和野生動物保護意識,推進野生動物保護事業健康發展。
建區近20年來,保護區充分利用全球最大麋鹿種群基地、世界唯一麋鹿基因庫、國際重要濕地、東亞——澳大利西亞鳥類遷徙網路成員的平台,曾先後舉辦過“雷勵國際行動”、“第三屆中日韓三國青少年亞洲濕地周慶祝”等大型國際生態環境宣傳教育活動,在國際上有相當的影響和較高的地位。每年還面向社會公眾例行舉辦野生動物保護宣傳活動10多次,公眾參與人數達200多萬人次。保護區已經成為地區生態倫理道德建設和生態安全教育的重要基地,正為促進地區生態文明、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和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發揮著越來越大、不可替代的作用。

歷史沿革

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位於大豐市林場,該區創辦於1985年10月,
1995年加入中國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路,
1996年江蘇省第一家珍稀動物救護中心在該區成立,


1997年12月8日升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資源條件

保護區占地達4萬畝,是迄今世界上第一個也是最大的重返大自然野生麋鹿自然保護區。目前,麋鹿種群已增殖到近700頭,其野生種群總量、繁殖率和存活率均居世界首位。
另外,區內還有植物499種,獸類10多種,兩棲爬行類30多種,鳥類315種,其中震旦雅雀白尾海雕等7種動物被列入世界自然資源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皮書,30多種支植物是國家一、二類保護對象。保護區豐富的物種資源,美麗的自然景觀,廣闊的灘涂草原,便利的交通條件,不僅使保護區成為珍稀物棲息的樂園,黃海灘涂動物救護與研究的重要基地,而且成為中國頗有影響的生態旅遊勝地。投入1500萬元新建的麋鹿科研培訓中心於10月1日對外開放,並首次承擔了國際濕地研討會議等重要會議。在江蘇省鹽城市大豐有亞洲最大的一片濕地,有世界最大的麋鹿保護區,世界最多的麋鹿群,還有世界上最大的麋鹿基因庫。

植物資源

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高清大圖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高清大圖
保護區有高等植物240多種,主要為禾本科、菊科、莎草科、豆科、藜科植物。植被為鹽生草甸、鹽土沼澤、水生植被。還有人工林、人工牧草及半熟土拋荒地。
區系成分複雜,但群落髮育較年輕。植被演替迅速,生境穩定性較差。有世界分布屬的蘆葦、苔草、鹼蓬、鹽角草等;北溫帶分布屬有拂子茅、鳶尾及羅布麻等;泛熱帶分布屬狗牙根;熱帶亞洲及熱帶大洋洲分布屬結縷草、地中海及中亞分布屬獐毛以及南溫帶與北溫帶間斷分布的雀麥屬等。無國家級保護植物。

動物資源

保護區有獸類14種,鳥類180種,爬行類13種,兩棲類4種,昆蟲80多種。
國家保護動物一級有麋鹿、白鸛、白尾海雕、丹頂鶴;二級有河麂等23種。
(一)麋鹿:——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俗稱“四不像”,即角似鹿非鹿,頭似馬非馬,身似驢非驢,蹄似牛非牛。原是中國特產獸類,野生種群絕滅約150年左右。在北京南海子皇家獵苑中已有數百年人工圈養歷史的圈養種群,也因1900年戰亂而滅絕,1920年國內最後1隻麋鹿死於北京的萬牲園。1893~1895年,英國11世公爵貝福公爵收集了18隻散落在歐洲各地的麋鹿,集中飼養在烏邦寺莊園,這群麋鹿就成了現存麋鹿的祖先。
1986年中國從英國七家動物園引回麋鹿39頭,目前增殖到191頭(1994年統計),鹿群規模在世界上占第五位。大豐麋鹿苑地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為返回故鄉的麋鹿。
麋鹿屬於偶蹄目、鹿科、鹿族麋屬,是1種大型的鹿類。成年雄鹿平均體重約為200公斤,成年雌鹿約為150公斤。雄性麋鹿角枝的形態與馬鹿和梅花鹿等具有明顯區別。麋鹿的角可分為前枝和後枝,沒有眉枝,前枝多分為2叉,後枝長而直,隨年齡的增加各分叉上會出現形態不同的次級分叉或突起,不同年齡及不同個體的角枝差異明顯。麋鹿的頸背粗壯,形似駱駝。麋鹿的尾可達踝關節處,長度明顯超過其它鹿類。麋鹿的蹄扁平、寬大,趾間有皮膜,側蹄發達且能著地。
雄性麋鹿的性成熟年齡為3歲,雌鹿為2歲。麋鹿的換角、發情、產仔等生物節律,隨緯度而變化。變化速率約為緯度每增加1度,生物節律推遲1天。以大豐麋鹿保護區(北緯33°05′)的麋鹿為例,發情期5~7月,雄鹿的脫角期為12月下旬~1月初,產仔期3月上旬~4月底。比英國的烏邦寺(北緯51°20′)提前了22天。
麋鹿的妊娠期250~315天,仔麋鹿的出生體重平均為12.1公斤,無性別差異。仔麋鹿出生後3天內形成“印記”,在周齡內大多數時間處於躺臥態,日均活動時間只占白天(6:00~8:00)的30%,其中連續活動時間近為20~30分鐘,哺乳是引發仔鹿活動的主要原因。為麋鹿幼仔麋鹿喜集群活動,在不同季節鹿群的組群規模和類型均有明顯差異,發情期與非發情期的集群不同,不同生境中的集群也有所不同,混合群是半野生麋鹿的主要集群類型。在大豐麋鹿保護區,半野生麋鹿在秋、冬季對林地的選擇性明顯高於草地。
麋鹿的食性以草本植物為主,在大豐,麋鹿採食植物194種,占當地植物總數的79.8%。麋鹿的喜食植物春季主要有蘆葦、佛子茅、鵝冠草、一年蓬、白茅等,夏季主要有狐尾藻鑣草大茨藻白英等,秋季有秀竹稗草狗尾草等,冬季有雀麥野胡蘿蔔等。
為在中國恢復麋鹿的野生種群,林業部已將其列入保護瀕危物種的“七項拯救工程”計畫。
(二)河麂:——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保護區內有野生河麂20多頭。也叫“牙獐”,哺乳綱,偶蹄目,鹿科。體長近1米,雌雄均無角,雄性犬齒髮達,形成“獠牙”故名“牙獐”。毛粗長,黃褐色,行動靈敏,善跳躍,能游泳。秋季發情,5月產仔,每胎3~6仔。以各種青草、樹皮、嫩葉、芽等為食。
(三)震旦鴉雀:——世界瀕危物種
比麻雀個頭小,採食蘆葦莖上的一種介殼蟲越冬。此鳥在歐洲已因蘆葦群落的減少而陷於困境,被列入國際自然資源保護聯盟紅皮書中的未定種。我國震旦鴉雀同樣遭到冬季蘆葦被割的缺食處境,故為保護區重要保護對象。
保護區的國家重點保護動物中,鳥類全部為候鳥。
(四)白尾海雕:——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別名黃嘴雕,體長約690~920毫米。上體土褐色,尾純白色,尾下覆羽淡棕色;喉淡黃褐色。喙暗黃色,跗跖黃色,爪黑色。以黃鼠、魚、兔、野鴨為食,也食動物屍體。每年3~4月繁殖,營巢在岩壁上或高大喬木上。巢用樹枝築成,多用舊巢。每窩產卵2枚,孵化期34~36天。

旅遊資源

隨著麋鹿保護事業的發展,開發生態旅遊,提高綜合效益,大豐地方政府在保護區另闢了300畝土地,建立了有原野風韻的麋鹿苑景點。門樓、群雕、望鹿亭、休閒亭、太公亭、仙人橋、曲廊風姿綽約。電教館、觀鹿場、馴養場已對外開放。賓館、餐廳、小賣部、攝影部、冷飲茶座、方便車為遊人提供優質服務。拾級而上麋鹿塔,保護區和煙波浩渺的灘涂景觀盡收眼底,使遊人目不暇接,留連忘返。人工馴養的麋鹿、丹頂鶴陪客合影,給人留下一個美好的回憶。

管理狀況

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中心區域包括麋鹿保護區、林場以及周邊地區。規劃控制區域為,以東沙島、大豐港(港口、港城、港區)為主的度假旅遊區和以鬥龍漁港、寶龍集團、葦漁養殖場鬥龍農莊為主的休閒旅遊區。旅遊經濟區要整合全市旅遊資源,實行統一開發和管理。中心區和規劃控制區內凡新上旅遊項目必須報大豐麋鹿濕地旅遊經濟區籌委會審核和批准後,方可實施和上報立項。旅遊業是朝陽產業、無煙工廠,既保護環境,又有廣泛的社會效益。大豐市的旅遊資源豐富而獨特,擁有麋鹿文化、鹽文化和水滸文化,具有自然濕地風光、名人故居遺址、紅色旅遊景點等一系列旅遊線路。為整合旅遊資源,充分發揮麋鹿文化和沿海濕地的優勢,加快麋鹿濕地旅遊經濟帶的開發建設,促進全市旅遊產業更快更好地發展,大豐市於2006年4月成立麋鹿濕地旅遊經濟區籌備委員會,著手建設大豐麋鹿濕地旅遊經濟區。凡落戶旅遊區的項目,享受大豐港經濟區同等待遇。

保護區的工作人員介紹,保護區每年大概有一萬人左右前來觀光,每人的門票為40元。但也由於保護區作為教育基地,對本省中小學生免費開放,所以每年實際收入只有三十幾萬。保護區現有麋鹿600多頭,每頭鹿每天的食品消費大概要二十幾元錢,而國家只撥款當初三十九頭麋鹿的費用,所以保護也存在著資金不足的問題。

麋鹿的經濟效應

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
100年前,麋鹿的經濟價值表現為食用、圍獵、觀賞和藥用。現在,隨著隨著人們的生活質量提高,麋鹿的經濟價值已擴展至人們生活的諸多方面。

①裝飾品。目前,人們將麋鹿每年脫下的骨質角製成裝飾品,展示在家庭或單位的客廳、會議廳、辦公室內,顯示主人的社會地位、文化素養和富有。裝飾品的製作共有5種。

②生活、文化用品。可用麋鹿的骨質角製成麋鹿骨筷、酒盅、單人座椅等;利用麋鹿的骨質角或骨刻制項鍊基心、閒章等;利用各種原料製造各種工藝品,如麋鹿微雕、泥塑木雕等。

③藥品。麋鹿全身都是寶,它的茸、角、血、骨、脂、內臟和皮都是上好的中藥材。古代許多中醫藥書籍均曾記載過麋鹿的藥用價值,諸多驗方中都曾把麋鹿角、茸等組織列為主藥和佐藥。近幾年,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對麋鹿茸、角、血進行了研究,藉助於想到科學手段和儀器設備分析其有效成分,研究其藥用價值。麋鹿茸工測出19種胺基酸、12種維生素和26種無機元素。麋鹿茸的鱗、比為1:2.179,鎂、鐵、鋁、鋅、銅、鈷的含量較高,均超過150pm。作為酶的輔基或激素與某些維生素的組成成分等元素的含量均超過梅花鹿茸和馬鹿茸。

④保健品飲用。麋鹿除與藥用資源研究以外,還可以作為人們的使用的食品和飲品開發。古代的祖先就常獵捕麋鹿作為食用。從現在麋鹿發展的光闊前景以及麋鹿茸、角、血等組織有關成分測定分析結果看,開發利用麋鹿為保健品和飲品是有可能的。可開發麋鹿系列飲料,麋鹿酒類,麋鹿保健品,麋鹿含片,麋鹿茸粉、角粉、骨粉、血粉膠囊、胎盤粉膠囊

⑤觀賞、旅遊。其中包括動物園觀賞,公園觀賞和建立鹿麋鹿自然保護區。

經濟開發與環境保護中存在的問題
由於受經濟利益的驅動,保護區的開發難免出現開發的盲目性和不合理性。使自然環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開發和管理中的經費缺乏是保護區的最大問題。保護區管理處出台的部分管理措施沒有得到嚴格的執行,出現了管理漏洞;一些措施沒有能夠得到民眾的理解和支持。開發與保護中的平衡點有待進一步最佳化。

影響

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
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世界占地面積最大的麋鹿自然保護區,擁有世界最大的野生麋鹿種群,建立了世界最大的麋鹿基因庫。十年間四次放歸53頭麋鹿,經過十年艱辛探索,野生麋鹿每年遞增13.2%。目前已經形成了118頭的野生種群。經過多年時間的跟蹤觀察和監測,麋鹿的野生行為不斷恢復,它們在野外具有較強的識別能力和自然保護意識,連續3年在完全自然的情況下成功產仔,並全部成活。麋鹿成功回歸大自然,基本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和社會環境與生態環境平衡的建設目標,成為世界麋鹿保護過程中的一座里程碑。

2006年至2008年,麋鹿保護區在全國麋鹿分布相對集中和比較分散的地域對它們進行了深層次的觀察,發現了麋鹿到山上的樹林中棲息和一頭雌麋鹿同時哺乳3頭小仔鹿以及麋鹿大量採食大米草等活動行為。這三項重大發現,是我國近年來研究麋鹿工作的新突破,對推動我國野生動物保護事業發展,促進相關學科的研究,都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大豐保護區已經形成了林、草、水、鹿、鳥共生的生態模式和完整的麋鹿生態系統,曾經被認是外來生物有害物種的互花米草成為麋鹿喜愛的食品,納入了保護區的生物循環鏈。在經濟方面,保護區已經成為灘涂旅遊的重要景點,每年的遊客達到三十萬人,旅遊也帶動了周邊鄉鎮的餐飲、旅館、交通和特色產品的發展,成為附近農民致富的重要依託。而每年一度的大豐麋鹿節,已經成為展示鹽城生態形象和生態保護成果、促進招商引資的重要舞台,每次都帶來了十多億元的洽談成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