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豐麋鹿保護區

大豐麋鹿保護區

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位於 江蘇省 大豐市境內,面積3000公頃,1986年建為省級自然保護區,1997年晉升為國家級,主要保護對象為麋鹿及其生態環境。

大豐國家級麋鹿自然保護區位於中國江蘇中部黃海之濱的濕地灘涂,總面積7.8萬公頃。這裡港叉縱橫,海天相接,鹽蒿遍野,蘆葦遮天,是太平洋西岸古生境保護最完好的半原始濕地。在這片亞洲東方的淨土上,生物多樣性十分豐富,自由棲息著麋鹿、丹頂鶴、牙獐等400多個動物家族,生長著近500種海邊植物,是一所天然的海濱博物館。
大豐麋鹿保護區高清大圖大豐麋鹿保護區高清大圖

概況

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地處黃海之濱,境內擁有大面積的灘涂、沼澤、鹽鹼地, 麋鹿動植物資源豐富,區系成分複雜,自然植被主要由白茅蘆葦等優勢種類組成,維管束植物有223種。動物有獸類20多種,鳥類182種、兩棲類和爬行類27種,魚類150種、棘皮動物10種、環節動物62種,腔腸動物8種、浮遊動物98種,具有典型的沿海灘涂濕地生態系統及其生物多樣性。1986年8月,林業部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wwf)合作從英國倫敦的七家動物園引種39頭麋鹿到保護區,經過10年的努力,使麋鹿種群發展到268頭,在麋鹿的回歸引種、人工馴養繁殖和野化上取得了重大進展。除了主要保護對象麋鹿外,保護區內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有大天鵝、河鹿等19種,屬於中日候鳥保護協定的鳥類有95種,為候鳥重要越冬地之一。大豐麋鹿保護區的建立,不僅對麋鹿的回歸引種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同時對中國其它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的人工馴養繁殖和回歸自然提供了可資借鑑的經驗。 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位於江蘇省中部黃海之濱,擁有濕地7.8萬公傾,其地貌由林地蘆盪草灘沼澤地、鹽裸地組成,屬於典型的黃海灘涂型濕地。這裡孕育著種類繁多,具有全球重要意義的生物多樣性,2002年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2002年7月,UNDP/GEF 《中國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利用》項目在保護區正式啟動,此項目通過開展能力建設、社區宣傳、公眾培訓、設備援助等活動,大大提高了保護區管理水平。走進這片廣袤無垠的灘涂濕地,到處充滿了原始、古樸的風貌,這裡有鳥類315種、獸類12種、兩棲爬行類27 種、魚類150種、昆蟲599種、植物499種,其中國家一、二類保護的就有31種,列入《中日候鳥保護協定》保護的鳥有93種。成群結隊的珍禽飛鳥,碧波萬頃的蘆盪,一片連著一片的紅果鹽蒿盡顯眼前,構成了一幅令人陶醉的生態風景畫,同時又組成了一個天然美麗的動植物王國。 保護區的項目管理及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引起了國內外有關專家的廣泛關注。聯合國開發計畫署(UNDP)環境項目負責人Maria Suokko,加拿大Alberta 大學Robert.J.Hudson 博士及國家林業持續發展中心教授Ross Wein,濕地項目專家薛達元教授,英國專家尼克教授,聯合國濕地保護組織埃契博士,荷蘭濕地專家瑪瓏博士,社區共管諮詢專家Lindsay Saunders 以及來自國內部分保護區的濕地專家來到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進行濕地考察,對保護區長期以來的保護工作給予高度讚揚。通過國內外專家的考察活動,對保護區的項目管理及生物多樣性保護髮展相協調的新方法得以建立。在美麗如畫的黃海之濱,沿海珍禽自然保護區以南,還有一個風光秀麗的珍稀動物保護區-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
大豐麋鹿保護區高清大圖大豐麋鹿保護區高清大圖

發展狀況

中國誕生後,國內外專家學者多次呼籲,“讓麋鹿回歸故鄉野生放養”,並提出“建立自然保護區”的倡議。20世紀60至80年代。大豐沿海陸續出土了麋鹿的骨鉻,引起了學術界的關注,經過大量的考證,確認包括大豐在內的蘇北南部沿海是麋鹿的故鄉。1985年5月,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會同國際自然和自然資源保護聯盟、英國倫敦動物學會的官員和專家來大豐市沿海考察,選定了川東港以南的一片黃海沖積平原沼澤地,認為這裡河海港汊碗蜒交錯,鹽土沼澤星羅棋布,裸地草地蘆葦、蒲盪、竹園以及刺槐林,展現了海邊的原始風貌。而且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無霜期長,是麋鹿最理想的放養地。於是,由國家林業部和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合作,並由林業部與江蘇省農業廳出資300多萬元,共同建立了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 麋鹿自然保護區已初步建成具有海濱特色、以麋鹿為主、多種動物共存的海濱野生動物園,為一大旅遊勝境,正接待著越來越多的中外遊客。進入保護區,首先通過的是一座題有“大豐麋鹿苑”五個大字的古樸典雅的牌樓,不遠處便是麋鹿和鹿群雕。沿著南北大道往前走,路東人工湖畔蒙古包、西班牙式建築群是供遊人 食宿的賓館;路西有林中小道、亭、廊、碑,那姜太公騎“四不象”雕塑,更使人忍俊不禁。再往前走,便到了四周圍欄圈養的麋鹿場,這裡幾十頭麋鹿神態各異,遊人可就近一睹它的芳容。登上高高的觀鹿塔,憑藉望遠鏡,你可領略原始灘涂的自然風光,觀賞到野生的麋鹿群。這裡還建有珍稀植物園,動植物展覽館,音像館,小跑馬場等。原中國人大和中國政協領導同志陳丕顯葉飛姬鵬飛彭沖洪學智費孝通等均來此參觀過。 麋鹿自然保護區,占地約4萬畝,鐵絲網圍欄的核心放養圈5300多畝。1986年8月13日,39頭麋鹿從英國倫敦裝箱起飛,國家林業部自然保護司動物保護處處長王夢、江蘇省農業廳林業局局長盧實以及大豐縣多管局負責人去上海接運到大豐。把它們放入麋鹿自然保護區內。保護區的建立,使麋鹿結束了近一個世紀的海外漂泊生涯,開始它的回歸故鄉,重返大自然的新生活。多年來,經過科技人員精心觀察和飼養,逐步掌握了麋鹿的發情、交配、產仔、脫角、生茸、換毛、覓食等生理行為和活動規律,以及鹿體的麻醉保全技術和各種疾病的有效防治措施,使闊別祖國近百年的“海外赤子”, 每年以22.7%的速度迅猛遞增,如今麋鹿的總數已由39頭增殖到355頭,其繁殖速度和成活率均居世界前列,現已成為世界最大的野生麋鹿群。在保護區內除了麋鹿之外,被國家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還有丹頂鶴白鶴、震丹雅雀和二級保護動物豹貓赤腹鷹牙獐等20多種,其中震丹雅雀被列入世界瀕臨絕滅動物紅皮書。保護區內還有其它留鳥、候鳥180多種,木本植物90多種和草本植物175種。1997年,國務院批准其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大豐麋鹿保護區高清大圖大豐麋鹿保護區高清大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