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觀樓[昆明]

大觀樓[昆明]

大觀樓,位於雲南昆明市近華浦南面,三重檐琉璃戧角木結構建築。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始建二層樓宇。乾隆年間,孫髯翁為其撰寫長聯,由名士陸樹堂書寫刊刻,大觀樓因長聯而成中國名樓。道光八年(1828)修葺大觀樓,增建為三層。鹹豐三年(1853)鹹豐帝題“拔浪千層”匾,鹹豐七年(1857)長聯與樓毀於兵燹。同治五年(1866)重建,復遭大水,光緒九年(1883)再修。光緒十四年(1888)趙藩重以楷書刊刻長聯。大觀樓1983年被公布為雲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七批)。

基本信息

大觀樓[昆明]大觀樓
大觀樓是昆明重要的風景區之一,位於城西南2公里的滇池岸邊。民國初年,大觀樓闢為公園,唐繼堯曾撥款修葺,並立其銅像於場地正中央。1940年,又在樓前池中豎三個白石墩,仿西湖"三潭印月"之景。大觀公園根據其地勢,約可分成三片:近華浦大觀樓片,樓外樓、魯園片,庾園、花圃及柏園片。大觀公園因懸掛著清代名士孫髯翁撰寫的180字"古今第一長聯"的大觀樓而得名。這副長聯,思想內容深刻,藝術形式完美,是我國豐富的對聯寶庫中一粒光彩奪目的明珠。對聯全文是: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看: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趁蟹嶼螺洲,梳裹就風鬟霧鬢;更苹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莫孤負:四圍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凌虛,嘆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雲;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疏鍾,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每逢佳節,這裡常舉行遊園聯歡,載歌載舞,人山人海。有時還舉辦傳統燈會,每晚遊客不下數萬。中秋之夜,在大觀樓俯視樓前水面,便可得杭州西湖"三潭印月"之軀,本地人稱"長聯印月",是賞月游湖的好去處。

簡介

大觀樓[昆明]大觀樓

大觀樓位於昆明市西郊約3公里的滇池畔。它近吞波光浩渺的滇池,遠與太華山遙遙相望。被贊為"萬里雲山一水樓"的大觀樓聳立其間,園林也因之得名--大觀公園。大觀樓是我國名樓之一,也是觀賞滇池的好地方。大觀樓為三層木結構建築,形式古雅。樓前湖中有三座石亭,是依照杭州西湖三潭印月設定的景物。登樓憑欄遠眺,可欣賞滇池和西山的美景。大觀園內花木繁茂,假山、亭閣小橋、流水,景色極為美。進園門,穿過近華浦,攬勝閣壯麗崇宏,樓檻軒敞;新修的懷古廊縈回紆折,檻外銀水玉山;涌月亭和觀稼堂樹木掩映,花叢環繞,最宜月夜聞笛。彩雲崖假山幻奇、玲瓏嵌空;溯徊洲四面環水;秀坪如茵。過燕語橋繼續西行,積波堤壓浪臥波,而大觀樓則聳立於前,更有那古今傳頌的"天下第一長聯",使人留步觀瞻。大觀樓最初建成於1828年,登樓四顧,景致十分遼闊壯觀,便取名為"大觀樓"。樓成,名人雅士爭相登臨,吟詩作賦。清乾隆年間,昆明寒士孫髯翁撰出180字的長聯,轟動四方。大觀樓,又稱近華浦,在昆明城西南,瀕臨滇池草海北濱。清同治五年(1866年)馬如龍《重建大觀樓記》載:“昆垣多山而少水,故滇池稱巨浸焉,池之湄有浦,曰近華,因其近太華而名。” 近華浦開拓於何時,明末清初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雲南紀要》載:“西湖,在府城西,即滇池上游也,亦名積波池,俗曰草海子,又曰青草湖。周五里,蒲藻常青,為游賞之勝。”萬揆一先生在《昆明古城拾遺》一書中說:在雲南古地名中,雲南府城(昆明)也有個西湖,明萬曆《雲南通志》記載:“西湖在(雲南)府治西,周四里,即滇池上流,蒲藻長青,人多泛舟,俗呼為草海子。中有黔國蓮池,匾曰水雲鄉。”證實了濱臨近華浦的草海在明代又稱西湖,明代世襲黔國公沐氏曾在此建水雲鄉蓮池。何時開挖大觀河,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舒藻《創建重建大觀樓碑記》載:“國朝,以吳三桂為平西王鎮滇,乃由近華浦東向會城,開挖一河,計長十里有奇,曰運糧河,復於會城小西門外里許,開一塘,曰篆塘。塘之前建蓋倉廒,糧船由滇海進運河,直抵篆塘,糧米入倉甚為便捷也。由是迤西州縣沿海一帶,官商客旅楫楫而來,帆帆而去,薈萃於篆塘,稱巨津焉。”其實,清初吳三桂疏浚運糧河之前,這條河可以通船卻是事實,明崇禎年間

大觀樓[昆明]大觀樓
徐霞客《游太華寺山記》載:“出省城,西南二里下舟,兩岸平疇夾水。十里田盡,萑葦滿澤,舟行深綠間,不復知為滇池巨流,是為草海。” 關於楚僧乾印和尚創建觀音寺的時間,也有兩種說法:一是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舒藻《碑記》稱:“前明有楚僧卓錫於此,結茅講經……”說的是明代。一是清雍正《雲南通志》載:“觀音寺在城西近華浦,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楚僧乾印始創庵一區,講妙法蓮華經,聽者常千人……”這裡明確說是“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清道光戴絅孫《昆明縣誌》載:“近華浦為觀音寺,先是康熙二十一年楚僧乾印始建茅庵一椽……”。清同治五年(1866年)馬如龍的《重建大觀樓記》載:“其地在清康熙時,為楚僧乾印結茅講經處,未嘗有樓也”。以上資料都一致說乾印結茅講經是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近華浦內的大觀樓始建於哪年?一說為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一說清熙二十九年(1690年)。余嘉華先生主編的《雲南風物誌》載:“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巡撫王繼文巡察四境,路過此地,看中這裡的湖光山色,命人鳩工備材,修建亭台樓閣……因取名大觀樓。”經考證,大觀樓始建於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是確切的。大觀樓、涌月亭、澄碧堂建成以後,“周圍添築外堤,夾種桃柳,點綴湖山風景”,“從此高人韻士,選勝登臨者無虛日,遂成省城第一名勝”,達官顯貴臨湖宴飲,騷人墨客登樓歌賦。清乾隆二十五年進士、臨安知府王文治在《秋日泛舟近華浦》詩中寫道:“憶偕詩太守,高宴集朋輩。絲竹貫珠璣,篇章出瑰怪。”吟詠近華浦的詩詞,有的描繪山光水色,有的粉飾“太平盛世”,有的歌功頌德,不外吟風弄月,離愁別恨。布衣寒士孫髯翁,一掃俗唱,揮就驚世駭俗的180字長聯。上聯寫登大觀樓騁懷,所見到“五百里滇池”的四圍風光,下聯抒發對雲南“數千年往事”的無限感慨,情景交融,對仗工整,氣魄宏大。清道光年間“五華五子”中之戴絅孫評價長聯“渾灝流轉,化去堆垛之跡,實為僅見”。長
大觀樓[昆明]大觀樓
聯問世以來,被譽為“海內外第一聯”,“海內長聯第一佳者”。長聯由昆明名士陸樹堂行書書寫刊刻。現存陸書拓本摹刻聯。清嘉慶年間,迤西道宋湘撰聯:“千秋懷抱三杯酒;萬里雲山一水樓。”十四字聯高度概括了髯翁的長聯。孫髯翁長聯問世,大觀樓躋身“ 中國名樓”。清道光八年(1828年),雲南按察使翟覲光重修大觀樓,將原來的二層增建為三層,觀音寺僧淨樂重修觀音寺時,又於寺後建華嚴閣五間三層,高於大觀樓丈餘。淨樂善詩聯,華嚴閣落成時撰刻一副長聯,世稱“淨樂長聯”:疊閣凌虛,彩雲南現,皇圖列千峰拱首,萬派朝宗,金碧聯輝,山河壯麗。視晴嵐掩翠,曉霧含煙,升曙色于丹崖,蒼松鶴唳。掛斜陽於清嶂,石廠猿啼。暫息煩襟,凝神雅曠,豁爾謳歌叶韻,風月宜人,性靜幽閒,互相唱和,得意時指點此間真面目。層樓映水,佛日西懸,帝德容六詔皈心,百蠻順化,昆華聚秀,宇宙清夷。聽梵唄高吟,法音朗誦,笑拈花於鷲嶺,理契衣傳。儕立雪於少林,道微缽受。久修淨行,釋念圓融,歷然主伴交泰,凡聖泯跡,心源妙湛,回脫根塵,忘機處發揮這段大光明。淨樂長聯上下聯各92字,全聯184字,文采境界雖不及孫髯翁長聯,但也指點湖山,寫景清逸,修行忘機,悟世超塵,頗有為讀孫髯翁長聯者“指點迷津”之禪意。清鹹豐五年(1855年),鹹豐帝奕詝為大觀樓題賜:“拔浪千層”匾。馬如龍有“跋”敘述賜匾經過:“鹹豐丁卯(1855年),兵部侍郎何彤雲侍南齋日,蒙文宗顯皇帝垂詢滇池湖勢,彤歷陳大觀情形,仰荷御書‘拔浪千層’匾額,頒立斯樓,猗歟休哉。”清鹹豐六年(1856年)前,近華浦中大觀樓與華嚴閣巍然南北對峙,澄碧堂、涌月亭亭台廊榭掩映綠柳碧波,觀音寺殿宇禪房鱗次櫛比,風鬟霧鬢,香菸氤氳,高人韻士登臨無虛日,僧侶遊人往來不間斷。近華浦乃昆明山光水色絕佳之勝境。清鹹豐六年(1856年)雲南回民起義反清,大觀樓、華嚴閣等皆毀於戰火。同治三年甲子(1864年)仲冬,雲南署提督馬如龍操兵演練,“舟過近華浦,見島嶼蔓草荒煙,一片淒涼,垂詢海濱父老,答以大觀樓被毀原委。公太息弗已,不惜出捐重資構材飭工重建。經始於同治三年(1864年)仲冬,落成於同治五年(1866年)季春,僅及年余,瓦礫之場依然金碧之區,仍復省城第一名勝,此馬公之重建大觀樓也。”(舒藻《碑記》)馬如龍重建大觀樓後,在近華浦門樓撰有楹聯
大觀樓[昆明]大觀樓
:“曾經滄海難為水;欲上高樓且泊舟”。清光緒二年(1876年)近華浦“大水,兩廊皆圮,樓亦傾斜,光緒九年(1883年),總督岑毓英重修。”(《光緒志》),重修大觀樓時,“士民同住持僧性田續修東西廂房十六間”。(見《新纂雲南通志》),光緒十四年(1888年)岑毓英請趙藩楷體重書孫髯翁的長聯,刊刻懸掛。民國三年(1914年)雲南省“民政長李公鴻祥創建馬路,增修亭榭。”(見趙鶴清《彩雲崖觀音大士石廠記》)可見,篆塘沿大觀河至近華浦的馬路,系1914年修築。民國八年(1919年)唐繼堯修葺大觀樓及公園券拱牌坊式大門,將孫鑄(字鐵舟)同治年間榜書“大觀樓”三字的石刻板,嵌於園門,並為孫鑄所書題寫了跋識,敘述了馬如龍請孫鑄楷書樓匾之經過。(見《會澤唐繼堯識》)民國十九年(1930年),雲南省主席龍雲囑時任昆明市長庾恩錫修葺近華浦,庾恩錫聘請造園大師趙鶴清協助。“仿西湖之白堤、蘇堤,則三橋鼎峙”,修築長堤,環浦可通人行。“增一榭,如秋月平湖”,大觀樓前“峙三塔如三潭印月”。(見庾恩錫《鼎建大觀公園碑記》)同年,龍雲“囑鶴清壘石為山,名曰彩雲崖,因彩雲見於白崖為雲南得名之始,故以顏之,爰於崖頂建石廠(音“罕”,石窟),祀奉觀音大士”。(見趙鶴請《彩雲崖觀音大士石廠記》)庾恩錫1930年主持修建大觀公園,以“西湖十景”為藍本,近華浦形成現在所見的主要景觀。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8月,雲南省政府在義大利為唐繼堯鑄戎裝騎洋馬銅像,海運至越南海防,由海防經滇越鐵路運抵昆明,1937年4月,吊裝安置在近華浦廣場中央,1959年拆除銅像。民國年間,近華浦東面、南面臨草海湖濱,建有一批中西合璧式私家花園別墅,大的別墅有民國十六年(1927年)庾恩錫興建的“庾莊”及魯道源興建的“魯園”。還有李園丁園、柏園、邱園、陳園等。這批私家別墅花園,1950年軍事接管後人民政府均劃入大觀公園,形成大觀公園近華浦東南面的“東園”、“南園”景區。1961年郭沫若登大觀樓
大觀樓[昆明]大觀樓
,即興題詩一首:果然一大觀,山水喚憑欄。睡佛雲中逸,滇池海樣寬。長聯猶在壁,巨筆信如椽。我亦披襟久,雄心溢兩間。1998年,為迎接99世界園藝博覽會,省市政府投資2500萬元,徵用近華浦西面197.4畝土地,開闢大觀西園。魚池柳堤,溪流石橋,蘆葦芙蓉,芳草萋萋。至此,大觀公園總面積47.8公頃,其中陸地23.1公頃,水面24.7公頃。大觀公園以長聯歷史文化為主題的遊覽區,分為近華浦文物古蹟景區、南園中西合璧園林景區和西園現代園林景區三大部分,是滇池草海北濱的大型風景名勝區。大觀樓,在今江西高安市區,始建於明萬曆中期,清重修。面臨錦江,飛檐高挑,造型宏偉,登樓可俯瞰全城,為城內八景之一。此外大觀樓還有著名的一百八十字長聯: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看:東驤神駿,西翥靈儀, 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趁蟹嶼螺洲,梳裹就風鬟霧鬢;更苹 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莫孤負:四圍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 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凌虛,嘆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 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雲;便斷 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疏鍾,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作者孫髯(?─1774年),字髯翁,號頤庵,是康乾之際昆明的一個寒士

昆明大觀樓

大觀樓[昆明]大觀樓
景區介紹:大觀樓,又稱近華浦,在昆明城西南,瀕臨滇池草海北濱。經過考證,大觀樓始建於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是確切的。大觀樓、涌月亭澄碧堂建成以後,“周圍添築外堤,夾種桃柳,點綴湖山風景”,“從此高人韻士,選勝登臨者無虛日,遂成省城第一名勝”,達官顯貴臨湖宴飲,騷人墨客登樓歌賦。周邊景觀:民國年間,近華浦東面、南面臨草海湖濱,建有一批中西合壁式私家花園別墅,大的別墅有民國十六年(1927年)庾恩錫興建的“庾莊”及魯道源興建的“魯園”。還有李園、丁園柏園邱園、陳園等。這批私家別墅花園,1950年軍事接管後人民政府均劃入大觀公園,形成大觀公園近華浦東南面的“東園”、“南園”景區。1998年,又開闢大觀西園。魚池柳堤,溪流石橋,蘆葦芙蓉,芳草萋萋,園中景色甚是美哉。特色餐飲昆明滿街的吃真是讓人垂涎,街邊的小吃、燒烤、環境優雅的室內餐廳都有當地的特色食品。在昆明品嘗獨特的民族食品,是遊客難忘的選擇。民族風味菜餚在製作上有烤、醃、凍、焐、舂等多種方法,器皿有石板、香竹、羊皮、卵石等。最值得一提的是,昆明的山珍在全國都很有名,山珍中的野生菌類,更是百吃不厭。不過,昆明菜的口味有點偏鹹偏辣,對於四川、湖南那些口味重喜歡吃辣的地方來說算不了什麼,而江浙一帶口味清淡偏甜的人可能有點不太適應了,入鄉隨俗吧,否則那么多好吃的東西不能吃,就太遺憾了。總體來說,昆明吃喝較為集中的地方是北邊的北大門美食街,西邊的興苑路,也就是在西山區政府大樓旁,另外還有滇池路、關上中路、官南大道、世博大道等。昆明的小吃數不勝數,對遊客來說,恐怕敞開肚皮吃,短短的幾天裡也難以享遍美食,就讓我們給你一點小小的提示吧。以下可是各種特色小吃的簡略指南喔!西南商業城的炸臭豆腐、師大附中的鹵餌絲、西山貓貓溝的農家菜、海埂公路大壩鱔魚、大滇園的糊辣魚、牛街莊的燒烤夜市、胖子火鍋、關上的野山菌火鍋、石閘立交橋下的黃燜羊肉火鍋昆明理工大學新迎校區宿舍門對面馬路的沙鍋米線……實在是不勝枚舉啊!昆明的住宿條件很成熟,各種星級賓館,以及旅館、招待所都有。房價情況一般是四星級賓館,
大觀樓[昆明]大觀樓
標準房在600元以上;三星級賓館,標準房在180元以上;一星級賓館,標準房100元左右;招待所、旅館中帶衛生間的客房,40~200元不等,普通床位5~30元。當然這些價格在淡旺季會有些差別。選擇住宿最好是在離火車站、長途汽車站、機場較近的地方,那裡到景點的交通也很方便。 如果您是背包族,這裡為你推薦幾個環境舒適,收費又低的好去處。昆明茶花賓館(青年旅館) 這是個適合背包族遊客的住處,人氣很旺,這裡沒準還能找到志同道合的驢友。 地址:昆明市東風東路96號 房價:門市價260元/間,打折後120~150元不等 交通:離昆明火車站3公里,可坐63路公車到賓館;離昆明國際機場6公里,旅館每天有免費巴士往返於機場之間,或坐5路公車到雲南體育館下車;如果叫計程車起步價就可以到火車站,13元左右可以到機 @ッ鞴 地址:昆明市翠湖南路94號政協賓館C座一樓 房價:多人間(6人):20元/人(會員價),25元/人(非會員);雙人間:70元/人(會員價),80元/人(非會員) 交通:距離火車站6公里,在火車站乘2路至小西門站下,過天橋,步行七八分鐘就到了; 距離飛機場9公里,在機場乘52、103路車也是到小西門站下。購物昆明的手工藝製品非常有名,如昆明牙雕、劍川木雕等。土特產品主要是各種野生菌的乾貨、民族蠟染、扎染等。建議遊客可以到昆明的大型超市——沃爾瑪去購買土特產,那裡絕對沒有假貨,而且它是全球最大的連鎖店,有很多進口產品,價格也比較便宜。這裡還是我國著名捲菸———雲煙紅塔山的產地。

宜賓大觀樓

大觀樓[昆明]大觀樓
又名譙樓,位於市中區西街口高28米,長31.6米,寬20.4米,呈長方形,整個樓分四層。底層用石砌,中有十字形通道,可容車馬通行。樓西,有兩道各29級的石梯,直通樓廳。上面三層,全系斗拱木質結構,四角飛檐,凌空翹首,四崐周欞窗,高敞明麗。在二樓東檐端,掛有“大觀樓”三字匾額,每字見方1.5米,酣暢淋漓,挺拔雄健,是乾隆年間知府托隆的幕僚冀宣明所書;西檐下,有“西南半壁”四字匾額,瀟灑流暢,俊秀蒼勁,為清代華陽顧汝修書,整個樓形建築精美典雅,巍峨雄壯,保持了我國傳統的建築風格,形似北京的天安門。解放前,大觀樓年久失修,樓台窗欞殘破不全,棟樑屋檐腐蝕,樓下通道成了乞丐棲息之地,樓上則為觀火報警和關押“壯丁”之所,整座樓宇蕭瑟淒涼。解放後,人民政府多次 拔款修葺大觀樓,使之煥然一新,比以前更加雄偉壯觀。遊人既可到樓內圖書館看書,又可登樓欣賞古建築的精湛藝術。特色餐飲宜賓的飲食以鮮辣為主要特色,宜賓燃面、特色燉雞面、柏溪潮糕琵琶冬腿、宜賓板鴨、江安竹簧、夫妻肺片、怪味雞、麻辣火鍋、串串香等也是非常好吃且經濟實惠的大眾飲食.宜賓燃面是宜賓最具特色的小吃,原名敘府燃面,何為“燃面”呢?因這面油重面乾,引火即燃,故名燃面。做法是以宜賓黃芽菜、小磨麻油、芝麻、花生、核桃辣椒花椒等調和而成的料直接覆在面上,特點是紅、香、麻辣、乾爽。在宜賓市街心花園人民路17號有特色店可品嘗到這種風味。 在宜賓市內遊覽盡興的遊客,不必為住宿操心,遊客可在市內的宜賓市敘府賓館(人民路14號)及三星級酒都飯店(專署街五號)入住。在蜀南竹海景區遊玩的朋友,可在長寧縣內的竹海賓
大觀樓[昆明]大觀樓
館(萬嶺鎮)過夜,此外也可選擇蜀南竹海觀樓避署山莊長寧綠風大酒店江安竹海山莊等。大華漁港:江團150元/斤,崖鯉150元/斤,青波60元/斤,雪魚80元/斤,河鯉30元/斤,河鰱60元/斤,玄魚子100元/斤,黃辣丁60元/斤。去石海洞鄉的路上還有一家麒麟飯店,有野生菌等天然食品。珙縣看完僰人懸棺可在洛表鎮上住宿,一般的小旅館10~20元/間 飯菜較為可口,40元/天。購物在宜賓,最值得購買紀念品當屬竹藝品了。其中尤其以竹筷、竹筒竹根雕、竹編最為精緻、實用。五糧液酒、敘府芽菜宜賓紅茶等是宜賓的名特產品。市內的大觀樓街市是遊客購買紀念品的首選。特色活動蜀南竹海龍舟節興文高樁、農家“轉轉會”、興文苗族花山節苗族看重過年,有過三的,也有僅過一天的。臘月三十打糍粑,叫“假贊”。迎祖宗回家過年,叫“道搏葉”,晚上,燒熱水洗腳,叫“染勾婁”(除老膩)。正月初一凌晨,擺設糍粑、唱奠詞請祖宗神靈入席祭供,然後合家入席吃新年飯,叫“勞價贊”。初一至十五,男女盛裝遊玩,參加踩山節或外出走親訪友。“端陽”、“七月半”、“中秋節”與漢族過節類似。唯宜賓縣尚有“苗節”,白苗正月初一至初三舉行,花苗九十月間卯日、丑時舉行。宜賓縣鳳儀鄉苗胞四月初八還有懷念本民族先民之“英雄節”。當地旅遊注意事項長江的源頭從唐古拉山口旁格拉丹東雪山開始,然而地理學上被稱為長江的部分,其實是從四川宜賓算起的。岷江大渡河金沙江於合江門三江匯流聚合,就此才成為長江,所以宜賓被稱為“萬里長江第一城”。

大觀樓長聯

大觀樓[昆明]大觀樓
昆明大觀樓長聯是清朝乾隆年間昆明名士孫髯翁登大觀樓有感而作,全聯如下: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芒芒空闊無邊。看: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趁蟹嶼螺洲,梳裹就風鬟霧鬢;更苯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莫孤負:四圍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凌虛,嘆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雲;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疏鍾,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這副長聯(原文用繁體字書寫,無標點符號)多至一百八十字,對仗工整,氣勢宏大,膾炙人口。上聯寫滇池及周圍風光景物,歌頌昆明大好河山及農民的辛勤耕耘,只有勞動人民的業績(四圍香稻)永久存在。下聯聯想雲南歷史,把封建王朝看作不長久的幻影(實際也影射清王朝),一朝跟著一朝興起、衰亡,連幕都拉不及(卷不及暮雨朝雲),最後只剩下些斷碣殘碑橫臥在蒼煙落日之中(都付與蒼煙落照)。長聯觀物寫情,內涵深刻,令人叫絕,被譽為“海內第一長聯”、“古今第一長聯”、“天下第一長聯”等,一直流傳不衰。長聯掛在“五百里滇池”岸邊的大觀樓前兩百多年,為古今眾多名士及廣大遊人所仰慕及推崇。長聯與樓閣交相輝映,融為一體,具有深刻的文化背景及極高的旅遊價值。登上高樓,憑欄遠望,長聯描繪的景色一一映入眼帘,抒發的情懷縈迴腦際,令人心曠神怡。長聯使大觀樓名揚四海,大觀樓因長聯而馳譽九洲,成為與黃鶴樓、岳陽樓及滕王閣齊名的我國四大名樓之一。1983年被公布為雲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孫髯翁的長聯大約寫於公元1765年,當時官場腐敗,民不聊生,詩人完全是有感而發,一氣呵成;在寫景的同時觸景生情,抨擊了封建王朝的統治,揭示了封建王朝必然衰亡的規律,埋有清王朝也必然如此的伏筆。他把正統皇朝看作是不長久的幻影,把帝王們的“偉烈豐功”看作是“蒼煙落照”里的“斷碣殘碑”。在當時來講,這是一種明顯的叛逆思想,具有“犯上”的嫌疑,必然為當權者及其幫凶所不容。
大觀樓[昆明]大觀樓
由於髯翁長聯已廣為流傳 ,深得人心,他們又不敢公然撤消這副著名的長聯,於是就有人用篡改字句的辦法,仿照孫髯翁的格式,另外又寫了兩副大觀樓長聯出來,企圖通過改變其思想內涵,替代原有的長聯 ,為封建統治者所用。但改來改去,總是弄巧成拙,造成不少笑話,與長聯一道流傳下來,反而擴大了髯翁長聯的影響。孫髯翁過世後,有一封建文人程含章(月川)公然跳出來把這副長聯改為: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看:東驤金馬西峙碧雞,北聳青虹,南翔白鶴。高人韻士定當擊節謳歌。況欄外樹色江聲,隨地皆詩情畫意;更雲開雨霽,何時不魚躍鳶飛。登斯樓也,莫辜負:四圍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臨風,嘆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舉欲同符天地。至今日離官別館,悉化為苦草長林;並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夕照。游於浦者,止剩得:幾杵疏鍾,半江漁火,一行秋雁,兩岸蘆花。(程含章改的字句用旁點標出)。程含章改寫的長聯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改為“偉烈豐功舉欲同符天地”等,並別出心裁地多加幾個字,企圖以此來討好封建統治者並賣弄自己的文才,但他改得不倫不類,其內容及藝術性都遠不及孫髯翁原聯,自然也就得不到廣大民眾的認可,雖然新鮮了一陣,但不久就消聲匿跡了。最突出的是清道光初年,在風雨飄 搖中來昆明任雲貴總督的阮元(阮芸台)慕名至大觀樓觀景,他對長聯越看越不順眼,越看越有氣。他認為:“孫髯原聯,以正統元漢、唐、宋、元,傳業豐功總歸一空為主,豈不乎說到我朝?故改‘偉業豐功’為“爨長蒙酋”,遞到吳三桂等人身上,所以抉正而消逆也 。”於是他利用權勢,強行把長聯改了,作為他“扶正消逆”的功績,另制了一副長聯掛在大觀樓前,他改為: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憑欄回憶,喜茫茫波浪無邊。看:東驤金馬,西翥碧雞,北倚盤龍,南馴寶象。高人韻士惜拋流水光陰。趁蟹嶼螺洲,襯將起蒼崖翠壁;更苯天苯地,早收回薄霧殘霞,莫孤負:四圍香稻,萬頃鷗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凌虛,嘆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爨長蒙酋費盡移山氣力。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雲;便蘚碣苔碑,都付與荒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疏鍾,半江漁火,兩行鴻雁,一片滄桑。(阮元改的字句用旁點標出)。兩相對照即可看出阮元其實改得很糟,把原來優美的有
大觀樓[昆明]大觀樓
詩意的句子改成了一些死句 ,自然引起人們強烈的不滿,當時就有名士公開指責說:“阮元所改,不及原文遠甚,芸台亦多事矣。”於是一首譏諷阮元的打油詩就在民間迅速流傳開來:“軟菸袋(阮芸台)不通,蘿蔔韭菜蔥,擅改古人樹,笑煞孫髯翁。”在眾人的一片抗議聲中,阮元被調離後,其改制的長聯也就悄然撤消了,換上的仍是布衣詩人孫髯翁千古流傳的佳作。現在大觀樓前所掛的長聯,是清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雲貴總督岑毓英重修大觀樓後,命雲南近代白族羽法家趙潘以工筆楷書書寫,刊刻後製成的,藍底金字,光彩奪目,其書法端莊穩重,字字珠園玉潤,已經懸掛了一百多年。1999年春,為迎接中國’99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的召開,昆明市人民政府投巨資對大觀樓進行了大規模維修整治,古老的大觀樓被整飾一新,著名的長聯改用紫銅精工鑄造,仍是藍底金字,可以懸掛數百年而不變形,這副長聯由以前的木刻變成了重達200公斤的鑄銅對聯。由此,“天下第一長聯”又多了一個“之最”——中國最重的銅對聯。原來的木製長聯則被公園作為文物珍藏起來。同時在大觀樓左側塑起了孫髯翁的全身坐像,雕像採用花崗岩製作,再現了長聯作者一生傲骨和才華橫溢的形象。風景因文化而生輝,豐富的文化含量讓大觀樓魅力永存。歷史是不以統治階級的意志為轉移的。果不出髯翁所料,1911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革命巨浪席捲全國,1912年2月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建立中華民國,從此結束了長達二千多年的封建專制,實現了長聯的預言,中國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六十年代陳毅副總經理讀大觀樓長聯後賦詩讚道:“滇池眼中五百里,聯想人類五千年。腐朽制度終崩潰,新興階級勢如磐。詩人窮死非不幸,迄今長聯是預言。”可見新中國的領導人對這副長聯的評價是很高的,也是很正確的。

大觀樓影院

大觀樓[昆明]大觀樓

在舉世聞名的中國古都,老北京的前門大街是一條繁華的商業大街,他商號密集、交通便利,是古都北京商業中獨特的人文環境,使這裡孕育了獨特的商業和民俗文化,也使這裡成為了老北京平民的娛樂中心,大觀樓便是在這樣的環境中誕生成長的。最早的大觀樓影院,名稱叫馬思遠茶樓,1905年改稱為大觀樓,是南城最早的放映電影場所之一。1907年12月改為大觀樓影戲院。據報載該戲院放映的第一部影片是外國片《麻瘋女》,當時觀眾很踴躍,場場爆滿,但因年代較早,設備較簡陋,影片尺寸甚短,片源短缺,除滑稽片外僅有外洋風光片,放映聲光質量無法與現在的影片相媲美。這種狀況知道中國人自己拍片子才有所改觀。當時影戲園的經營者任景豐從東交民巷德商專營影像與攝像機器材的祁羅福洋行購置了一家法國製造的手搖木殼攝影機和膠片40卷,便開始了攝影的業務。他所設映的第一部影片是由我國著名的京劇演員——譚鑫培主演的《定軍山》,此時的譚先生已是六十高齡,使當時的“京劇大王”,所以這部影片的影響極大,在大觀樓戲園放映時有“萬人空巷來觀看之勢”,足見當時的影響巨大,大觀樓戲園的名聲也逐步響亮起來。大觀樓影院早年曾上映過蝴蝶主演的《孟姜女》、《絕代佳人》;周璇主演的《西廂記》、《三星伴月》;袁美雲主演的《日出》、《情天血淚》、《女少爺》;尤光照主演的《濟公活佛》等等,還映出過《六十年代上海灘》、《四個潘金蓮》、《四郎探母》、《女財神》、《哪吒鬧海》、《火燒紅蓮寺》等偉大巨片。影星李香蘭也曾前往大觀樓觀看《群鳥亂飛》影片;影星白玫曾前往大觀樓觀看《戰地笙歌》影片…… 1941年2月7日,大觀樓再次開張,並經過改建成為南城一家較好的影院,使有的設備為法國百代35毫米固定式放映機,並於1945年3月晉升為頭輪影院

大觀樓[昆明]大觀樓

。1955年1月,大觀樓作為私營資本主義改造的試點,率先實行公私合營,並於1958年8月同新中國影院同樂影院組建成大柵欄聯合影院,從此步入比較正規的經營。1959年5月,大觀樓寬銀幕立體電影院的籌建是大觀樓歷史上比較重要的一個轉折點。1960年11月,大觀樓立體寬銀幕改建完成,其全部改建方案和技術資料以及四台黑龍江牌放映機均由中國科研所提供,並帶有磁還音設備。配置還音系統的三組立體聲喇叭是由718廠仿造德國製造的。觀眾大廳內設有500個座席,場內外牆壁裝有效果聲喇叭,兩台放映機同時放映,觀眾看電影時需佩戴為寬銀幕立體電影特製的偏光眼睛。1960年11月3日作為北京第一家立體寬銀幕電影院正式開幕,映出的第一部影片是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的彩色寬銀幕立體風光片《灕江遊記》、《雜技表演》場場爆滿,登記出去的團體票長達半年之久,創造了歷史最好紀錄。1961年11月-1966年6月連續上映了:上海電影製片廠拍攝的彩色寬銀幕立體聲故事片,由陳強、程之、孫景璐主演的《魔術師奇遇》,放映了一萬多場,觀眾達四百萬人次,其中每年接待外賓二千多人次這是大觀樓成立以來最值得紀念的時期之一。1965年10月是文革的早期,影院宣傳人員根據影片內容編寫成山東快書京東大鼓數來寶天津快板獨唱、三句半等,用文藝形式深入工廠、學校宣傳影片,組織觀眾。1976年4月30日經粉刷後第一天開業,原排8點50分放映《節振國》,在早7點時發現觀眾廳悶頂內起火,消防隊及時趕到撲救,但燒毀觀眾廳和座椅,造成重大損失,因此停映十年之久,是北京影院失火最大的一次。1986年9月13日,宣武區文化文物局、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公司、北京市電影發行放映公司三家聯合共同投資600萬元,重建大觀樓大銀幕電影院。1987年12月北京大觀樓大銀幕電影院建成,其設計是一座專門放映70毫米立體聲電影的影院,銀幕寬18米、高8.5米,

大觀樓[昆明]大觀樓夜景

全套放映設備由美國引進,具有四种放映功能可容納600名觀眾,裝有中央空調。其建築風格古樸、典雅,首層大廳中央有瀑布、小橋流水、蓄水池等良好的觀賞環境、優良的放映設備,是大觀樓影院成為我市特級影院之一,也進一步搞活經營創造了條件。一個世紀的滄桑,一百年的風雨當今的大觀樓電影院正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日新月異。大觀樓影城的發展:1992年7月17日,大觀樓被北京市文化局評為“一級影院”。1998年2月16日,大觀樓成為“北京市電影發行放映協會團體會員。1998年2月,大觀樓被宣武區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評為“一九九七年度宣武區文明單位“。1999年3月,大觀樓被宣武區精神文明委員會授予“看愛國影片做新時代好少年大觀樓杯徵文活動最佳活動獎”。2000年1月,大觀樓被北京市文化局評為“二星級影院”。2001年3月,大觀樓被宣武區精神文明委員會評為“二零零零年度宣武區文明單位”。2002年,《西洋鏡》劇組導演胡安,主演夏雨來大觀樓參加首映儀式。2004年11月18日,中國電影誕生地紀念活動之一“大觀樓影院建任景豐先生塑像”。中國城市影院發展協會發出“關於資助建立民族電影拓荒人任景豐先生塑像倡議”。2005年1月22日,“中國電影誕生地百年紀念活動’大觀樓影院論證會’”召開,中國廣電總局、市委宣傳部、是廣電局、市文化局、宣武區政府領導到會並發言,會上的級領導對大觀樓作為中國電影誕生地表示祝賀,並提出建立“中國電影第一廳”。2005年4月,召開“大觀樓中國電影誕生地裝修設計專家評審會”,請古建專家、規劃局、電影專業人士對大觀樓改造的宗旨、裝幀、功能、定位、形式、規模制定出了具體方案。

相關詞條

張自忠故居徽戲恤忠祠拉菲堡無厘頭

參考資料:

http://www.bjdyxh.com/web/bjdyxh/c18154/c18932/w71919.asp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