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豐帝

鹹豐帝

清文宗愛新覺羅·奕詝(zhǔ)(1831年7月17日-1861年8月22日),即鹹豐帝。清朝第九位皇帝,入關後的第七位皇帝,蒙族稱圖格莫爾額爾伯特汗,清代以及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手中握有實際統治權的皇帝,也是清朝最後一位通過秘密立儲繼位的皇帝。奕詝是清宣宗道光帝第四子(嫡子),道光十一年(1831年)7月17日生於北京圓明園,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被立為儲君。奕詝即位後便勤於政事,大手筆的對朝政改革。但此時的大清帝國內憂外患不斷,先後爆發太平天國宗教運動以及第二次鴉片戰爭,最後以簽定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收場。鹹豐朝以後也因企圖重新扭轉對內交外困的局面而開啟洋務運動。奕詝在位十一年,鹹豐十一年(1861年)8月22日崩於承德避暑山莊,享年31歲。上廟號文宗,謚協天翊運執中垂謨懋德振武聖孝淵恭端仁寬敏莊儉顯皇帝,葬於清定陵。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早期經歷

鹹豐帝鹹豐帝

清文宗愛新覺羅·奕詝,道光十一年(1831年7月17日)生於北京圓明園,道光帝第四子也,母為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道光帝用立儲家法,書名緘藏。道光三十(1850年)年正月丁未,道光帝不豫,宣召大臣示朱筆,立其為皇太子。宣宗逝世後,己未,鹹豐帝即位,頒詔覃恩,以第二年(1851年)為鹹豐元年。

登基為帝

奕詝即位後,面臨內憂外患的統治危機。其時,太平天國起義爆發於廣西,不久,進軍湖南湖北,鹹豐三年(1853年)三月攻克南京建都,改稱天京,與清政府分庭抗禮。西方列強以“修約”為名,準備對中國發動新的侵略戰爭。沙皇俄國在中國東北興師動兵,強占中國黑龍江以北大片領土。
為了挽救統治危機,鹹豐帝頗思除弊求治。他任賢去邪,企圖重振綱紀。重用漢族官僚曾國藩,依靠其訓練指揮的漢族地主武裝鎮壓太平天國和捻軍起義。提拔敢於任事的肅順,支持肅順等革除弊政。同時,他罷斥了道光朝任軍機大臣二十餘年、貪位保榮、妨賢病國的穆彰阿,處決了第一次鴉片戰爭中主持和局、臭名昭著的投降派官員耆英。
鹹豐六年(1856年),英法對中國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攻占廣州。鹹豐八年(1858年),英法艦隊攻陷大沽炮台,進迫天津。鹹豐派桂良、花沙納往天津議和,與英國、美國、法國、俄國分別簽訂《中英天津條約》、《中美天津條約》、《中法天津條約》和《中俄天津條約》。列強不滿足於《天津條約》規定的權利,蓄意重新挑起戰爭。鹹豐帝命清軍加強大沽口防務。

巡狩熱河

鹹豐九年(1859年),在英國蓄意挑起的大沽口衝突中,英法侵略軍被擊敗。鹹豐十年(1860年),英法兩國再次組成侵華聯軍,大舉入侵。英法聯軍進攻北塘,鹹豐帝在清軍與英法聯軍激戰之時,竟令清軍統帥離營撤退,大沽再次淪陷。
鹹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攻占天津,隨即向北京進犯。鹹豐帝派遣怡親王載垣、兵部尚書穆蔭為欽差大臣,往通州與英、法議和。英法聯軍以和談為掩護,繼續組織對北京的進攻,在通州八里橋擊敗清軍後,進攻北京,圓明園、清漪園等處被焚掠。鹹豐帝自圓明園倉皇逃亡熱河(今承德市),命恭親王奕訢留京議和。奕訢代表清政府與英、法、俄簽訂了《中英北京條約》、《中法北京條約》、《中俄北京條約》,並批准了中英、中法《天津條約》。在《中俄北京條約》中,承認了鹹豐八年(1858年)沙俄迫使清黑龍江將軍奕山簽訂的《璦琿條約》。

駕崩託孤

鹹豐十一年(1861年)七月十五日,鹹豐帝在熱河行宮病重。十六日,鹹豐在煙波致爽殿寢宮,召見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御前大臣景壽、協辦大學士肅順,軍機大臣穆蔭、匡源、杜翰(杜受田之子)、焦祐瀛等。鹹豐諭:“立皇長子載淳為皇太子。”又諭:“皇長子載淳現為皇太子,著派載垣、端華、景壽、肅順、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盡心輔弼,贊襄一切政務。”以上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顧命八大臣”或“贊襄政務八大臣”。載垣等請鹹豐帝朱筆親寫,以昭鄭重。而鹹豐帝此時已經病重,不能握管,遂命廷臣承寫朱諭。鹹豐在病逝前,授予皇后鈕祜祿氏“御賞”印章,授予皇子載淳“同道堂”印章(由懿貴妃掌管)。十七日清晨,鹹豐帝病逝。

為政舉措

奕詝在位期間,內外交困,太平天國起義如火如荼之際,又遭遇英法聯軍侵略中國,他依靠湘軍,抑制住了太平天國起義進一步的擴張。對英法聯軍,鹹豐也派兵抵抗了,但是缺乏精力,最後失敗,以簽訂喪權辱國的《北京條約》告終。

政治

奕詝即位時,清王朝面臨內憂外患的統治危機。鹹豐帝即位之初,也有番抱負,有振作之象。甫即位,即求賢才。林則徐、江忠源、李棠階等相繼保舉,罷免了穆彰阿、琦善等人職務,文淵閣大學士耆英別降為五品頂戴。這個時期,他的生活也比較勤謹。

軍事

鎮壓太平天國
鹹豐帝鹹豐帝
道光死前一個月就爆發了太平天國起義,鹹豐帝即位後發展更為迅速,鹹豐三年(1853年)三月攻克南京建都,與清政府分庭抗禮。鹹豐帝對起義的態度很明朗,就是堅決鎮壓。
太平天國攻城略地,八旗、綠營一敗塗地。鹹豐帝聽了肅順和湖廣總督吳文熔的話,依靠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等漢人組織勇營來對付。鹹豐二年十一月降旨曾國藩在湖南以在籍侍郎辦團練,後來擴充為湘軍。四年四月,湘軍開始進攻太平軍。胡林翼遠在貴州,鹹豐看了吳文熔的奏疏,知道他能吃苦耐勞,暢曉兵事,馬上同意吳的要求,令他率領黔勇於鹹豐三年十二月到湖北與太平軍作戰。對於左宗棠,鹹豐帝則令他自募一軍,隨同曾國藩襄辦軍務。鹹豐帝終於依靠他們的湘軍改變了形勢,抑制住並最後打敗了太平天國。
為了挽救統治危機,鹹豐帝頗思除弊求治。鹹豐六年起提拔敢於任事的肅順,支持肅順等革除弊政。
第二次鴉片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鹹豐帝的至少三大弱點使他飽受爭議:
第一,鹹豐沒有下詔決戰。
他沒有作戰決心,也沒有周密部署。起初,英軍18000餘人,法軍7000餘人,陸續開赴中國。鹹豐皇帝沒有發布詔書,動員軍民,積極抵抗;也沒有派軍隊守住天津塘沽海口。卻在圓明園慶祝他的30壽辰,在正大光明殿接受百官朝賀,並在同樂園連演四天慶壽大戲。鹹豐和王公大臣沉醉在園內的聽戲歡樂中,英法聯軍卻加緊了軍事進攻。
第二,鹹豐缺乏政治韜略。
鹹豐戰和不決,小勝即驕。打了敗仗,簽訂《天津條約》;略獲小勝,又撕毀《天津條約》;再打敗仗,又拒絕妥協;施展貓伶狗俐小技,使得事態不斷擴大。沒有使天津談判就地解決,而支持肅順、載垣、穆蔭一夥,將英使巴夏禮等誘擒到北京,導致事態進一步擴大。鹹豐帝沒有韜略,沒有格局,耍小把戲,玩小權術,使主動局面變成被動局面,又使被動局面更加被動。
第三,鹹豐沒有身守社稷。
面對英法聯軍6000餘人犯八里橋,鹹豐沒有動員兵民“勤王”,全力守衛京師,而是準備逃跑。當年,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原因之一是“天子守國門”,抵禦入侵。明朝的崇禎皇帝,在社稷危難之時,既不遷都逃跑,也不巡狩圍獵,而是發出“朕死無面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面”的哀嘆,登上煤山,自縊而死。可是,鹹豐皇帝在大敵侵入之時,不盡職守,不守國門,卻帶領老婆兒子、軍機大臣、王公貴族,逃之夭夭,美其名曰“巡狩”。鑄成了歷史之大錯!

經濟

財政困難。打仗要錢,更何況是大仗?鹹豐朝財政出現危機。道光三十年國庫只有187萬兩,由於鎮壓起義和賑災原因,到鹹豐三年六月,戶部存銀只有22.7萬兩,兩個月的兵餉都發不出來了。
鹹豐帝採取了一切可以採取的措施:熔化內務府金鐘,開捐例,賣官鬻爵,鑄大錢,發行官票和錢票,推行厘金制度等,終於籌措到了1億7千萬兩足夠的軍費鎮壓農民起義。

外交

鴉片戰爭之後,以英國為首的西方列強不滿足於已經獲得的侵略利益,在鹹豐年間,又提出了開放通商口岸,鴉片走私合法化,外國公使進駐北京等要求。遭到拒絕後,英法聯軍於鹹豐六年(1856年)攻占廣州,挑起第二次鴉片戰爭。鹹豐帝讓愚頑不知變通的葉名琛為兩廣總督兼五口通商事務欽差大臣,結果受了他的騙。葉名琛把英專使額爾金的最後通牒說成是求和。英軍占領廣州時,他下令組織團練去驅逐訓練有素的英軍。他以為逮捕巴夏禮等人,夷人必亂,卻不知道這是違背國際慣例,只會導致嚴重後果。
鹹豐八年(1858年),英法艦隊攻陷大沽炮台,派桂良、花沙納往天津議和,與英、美、法、俄分別簽訂《中英天津條約》、《中美天津條約》、《中法天津條約》和《中俄天津條約》。
鹹豐九年(1859年),在英國蓄意挑起的大沽口衝突中,英法侵略軍被擊敗。
鹹豐十年(1860年),英法兩國再次組成侵華聯軍,大舉入侵。當時清軍的防禦重點在大沽口,英法聯軍在北塘登入,進而攻占大沽口。英法聯軍隨即攻占天津,並向北京進犯。鹹豐帝派欽差大臣往通州和。英法聯軍進攻北京,圓明園、清漪園等處被焚掠。鹹豐帝自圓明園倉皇逃亡熱河(今承德市),命恭親王奕訢 留京議和。1860年的10月,圓明園遭到英法聯軍的洗劫和焚毀。奕 代表清政府與英、法、俄簽訂了《中英北京條約》、《中法北京條約》、《中俄北京條約》,並批准了中英、中法《天津條約》。在《中俄北京條約》中,承認了鹹豐八年(1858年)沙俄迫使清黑龍江將軍奕山簽訂的《璦琿條約》。
在熱河的鹹豐帝陷於極度痛苦之中,意志消沉,整天“以醇酒婦人自戕”。鹹豐十一年(1861年)七月,鹹豐皇帝病死於熱河。葬直隸遵化清東陵之定陵。

人物評價

鹹豐帝鹹豐帝
從一個帝王的角度來說,鹹豐帝的資質在清朝帝王中大概能居中游偏上。他重用漢族大臣,嚴懲貪污腐敗,改革力度超過了嘉慶、道光兩代君主。與其他的一些封建帝王一樣,在一生中有敗筆也有功勞,但是他在一個大變革的時代對於世界大勢缺乏了解,最終沒能挽救清朝的衰落,作為《北京條約》的直接簽訂責任人,他被刻在了中華民族的恥辱柱上。
從個人際遇來說,在歷代帝王之中,鹹豐帝的命運差不多是最慘的一位。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農民起義太平天國運動讓他趕上了;西方列強入侵中國的三千年未有之變局讓他攤上了;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的沒落也讓他碰上了,他駕馭的又是一條已經航行了二百年的千瘡百孔的破船。他無處迴避,責無旁貸又無力回天,為此痛心疾首,抱終身之恨。鹹豐帝在位期間清朝積累了二百多年的矛盾來了個總爆發,鹹豐帝一個人把大清朝列祖列宗的苦難都承受了,一生短暫,備嘗艱辛,自打繼位開始,太平天國運動就深深地困擾著他,傾全國之力,依然未見勝利的曙光,又遭遇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打擊,鹹豐帝終於崩潰了,以三十一歲的年齡命喪熱河。但是,當清王朝終於挺過這一系列的打擊之後,隨著洋務運動的開展,中國逐漸融入到世界的洪流中去,跟過去的閉關鎖國時代相比,天地寬了,機遇多了,大清朝終於度過了乾隆晚年以來的統治危機,迎來了一場枯木逢春的“同光中興”,這真是中國王朝沒落史上的一個奇蹟。然而,鹹豐帝卻沒有等到這一天,可見鹹豐帝真是像人們普遍認為的那樣,是一位“苦命”的皇帝。
從政治角度來看,他雖說是嘔心瀝血,用力改革,可還是沒有挽回敗局;再加上他下了很多錯誤的抉擇,所以清朝還是那樣千瘡百孔。他的大變革沒有取太大的作用。政治腐敗,國庫空虧,民生凋敝,兵將腐朽一個也沒解決。他的疏忽太多了,他的最大的疏忽竟然可以滅亡一個國家——他沒有阻止慈禧篡政,還加速了慈禧的篡政。他也要為清朝的滅亡負責。
《清史稿》:文宗遭陽九之運,躬明夷之會。外強要盟,內孽競作,奄忽一紀,遂無一日之安。而能任賢擢材,洞觀肆應。賦民首杜煩苛,治軍慎持馭索。輔弼充位,悉出廟算。鄉使假年御宇,安有後來之伏患哉?
總的來說,先丟了半壁江山,後毀了萬園之園。在位期間無所建樹。

家族成員

父母

父親: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即道光帝
母親: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

后妃

皇后
孝德顯皇后(1831年—1850年),薩克達氏,太常寺少卿富泰女。鹹豐帝為皇子時的嫡福晉,道光二十七年冊封。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乙亥(1850年1月24日)逝世,無子女。鹹豐帝即位後,追冊謚曰“孝德皇后”。權攢田村,同治初,移靜安莊,鏇葬清東陵定陵,上謚。光緒、宣統屢加謚,最終諡號為:孝德溫惠誠順慈莊恪慎徽懿恭天贊聖顯皇后。
孝貞顯皇后(1837年—1881年),鈕祜祿氏,即慈安太后,滿洲鑲黃旗人,廣西右江道三等承恩公穆揚阿之女。鹹豐二年(1852年)被選秀入宮,初封貞嬪,十月奉旨立為皇后,時年16歲,無子女。鹹豐帝崩逝後,尊為母后皇太后,又稱東太后。同治帝登基後,上徽號曰慈安皇太后。光緒七年(1881年)暴崩,死因成謎,葬於定東陵,上謚。宣統加謚,最終諡號為:孝貞慈安裕慶和敬誠靖儀天祚聖顯皇后。
孝欽顯皇后(1835年—1908年),即慈禧太后,名杏貞,滿洲鑲藍旗人(後抬入鑲黃旗),安徽徽寧池太廣道惠征女。鹹豐二年(1852年)被選秀入宮,賜號蘭貴人,後冊封懿嬪。鹹豐六年(1856年)生皇長子載淳(即同治帝),詔晉封懿妃,次年又晉封懿貴妃。鹹豐帝崩逝後,尊為聖母皇太后,同治帝即位後,上徽號曰慈禧皇太后。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光緒帝崩逝後,即日尊為太皇太后,次日崩逝,葬於定東陵,上謚。最終諡號為: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后。
皇貴妃
莊靜皇貴妃(1837年—1890年),他他拉氏,主事慶海之女。鹹豐二年選秀女入宮,初封“麗貴人”。鹹豐四年十二月,詔封麗嬪。五年五月,晉麗妃,鏇生皇長女榮安固倫公主。十二月,行冊封麗妃禮。鹹豐十一年十月。光緒十六年庚寅十一月十五日卒,時年五十有四,謚曰莊靜皇貴妃。光緒十九年四月十八日奉安。葬於定陵妃園寢。
端恪皇貴妃(1844年-1910年)佟佳氏,滿洲鑲黃旗人,頭等侍衛裕祥之女。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十月二十四日出生。鹹豐八年(1858年)三月二十五日,納入宮中,侍奉鹹豐帝。宣統二年,佟佳氏逝世,諡號為端恪皇貴妃。宣統三年九月二十一日入葬地宮。佟佳氏是清朝唯一一位歷經四朝的皇貴妃。
貴妃
玫貴妃(1835年-1890年)徐佳氏,領催誠意女,徐佳氏家族乃內務府正黃旗旗鼓佐領下人。徐佳氏為宮女出身,出身低微。鹹豐三年十一月初三封為常在。鹹豐八年二月初五生皇二子憫郡王,晉玫嬪,鹹豐十一年十月初九,頒發諭旨尊封玫嬪為玫妃。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十六,同治帝奉兩宮皇太后懿旨,又尊封玫妃為玫貴妃。光緒十六年十一月初八逝世。
婉貴妃(1837—1894.5.17)索綽絡氏,左都御史奎照之女。鹹豐二年(1852年)二月二十一冊封婉常在,居景仁宮,九月十一晉婉貴人,鹹豐四年(1854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晉婉嬪,五年(1855年)十二月二十八行冊封禮,鹹豐十一年(1861年)十月初十,穆宗尊為皇考婉妃,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一月十六,德宗尊皇考婉貴妃,光緒二十年(1894年)五月十七日崩逝,終年約五十七歲。

璷妃那拉氏,滿洲正白旗主事全文之女。生於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二月十日生。鹹豐帝時一名宮女,鹹豐五年二月初十日,封璷貴人,鹹豐帝逝世後,被同治帝進為嬪璷嬪。同治帝逝世後,再被光緒帝晉為妃。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璷妃逝世,葬於定陵妃園寢。
禧妃(?-1877年)察哈喇氏,鹹豐九年四月十一日賜號為禧貴人。十一年十月,穆宗尊封為皇考禧嬪。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再詔晉尊為禧妃。光緒三年丁丑五月十六日卒。
吉妃王氏,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生,鹹豐帝時宮女。鹹豐八年(1858年)五月晉封為吉貴人。鹹豐帝逝世後,被同治帝進為吉嬪。同治帝逝世後,再被光緒帝晉為妃。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逝世,葬於定陵妃園寢。
慶妃(1840年-1885年)張氏,漢軍旗人張氏之女,清鹹豐帝妃嬪。道光二十年(1840年)十月初一日生。鹹豐帝時,張氏為長春宮宮女。光緒十一年(1885年)乙酉五月初三日逝世,享年四十六歲。光緒十四年九月二十四日,葬於定陵妃園寢。

子女

長女榮安固倫公主,鹹豐五年(1855年)五月生,同治十三年(1874)十二月病死。年僅22歲。(生母:莊靜皇貴妃他他拉氏)
長子愛新覺羅·載淳,清朝第十位皇帝,也是清軍入關以來第八位皇帝,年號“同治”。鹹豐六年(1856年)三月生,同治十三年(1874年)一月病死。年僅19歲。(生母: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
次子憫郡王,生於鹹豐八年(1858年)二月初五,出生當日就死了,未命名。同治帝即位後,追封其為郡王。(生母:玫貴妃徐佳氏)

軼事典故

避其短處,巧斗奕訢
道光帝生育過九個兒子,但論年齡、資質,能被選為皇儲的阿哥。就只有兩個,就是四阿哥奕詝和六阿哥奕訢。道光帝很彷徨,不知道奕詝和奕訢哪個更有才幹繼承大統,所以就準備用打獵和召見阿哥來觀察、斟酌。選出皇儲。
很快,打獵的日子就到了。所有的阿哥都井然有序地來到了木蘭打獵場。打獵前,四阿哥奕詝的老師杜受田就對四阿哥奕詝說:“阿哥論英武,是比不上六阿哥的,阿哥到了木蘭圍場萬萬不可開弓放箭,一定要空手而歸。若是皇上問起,你就說現在正值春天,萬物復甦,生氣盎然。正是動物繁育的季節。若是在此時對他們展開殺戮,豈不是太殘忍了嗎?”奕詝很信賴杜受田,就牢牢記住了杜受田的話。而六阿哥奕訢的老師卻叫奕訢盡力發揮,多打獵物。
打獵正式開始了,奕訢是意氣風發地打起獵,並且滿載而歸。而奕詝卻是一箭不發,兩手空空。道光帝看到兩個兒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很是吃驚,便問奕詝原因。奕詝就對道光帝說:“皇阿瑪,兒臣看到現在正值煙花三月,所有的動物都開始生息繁衍。如來佛就以慈悲為懷,曾割下自己的肉給鷹吃。如若這時,兒臣用冰冷的弓箭將他們一網打盡,太過殘忍了。這都是佛祖不願看到的結果。”道光對四阿哥奕詝的回答很滿意,認為他有帝王的仁慈,以及寬大的胸襟。慢慢開始對四阿哥奕詝產生好感。
還有一次,道光認為自己時日不多了。便把兩個兒子叫到身邊來,問他們倘若自己百年之後,如何治理國家?出發前,奕詝的老師杜受田對奕詝說:“阿哥論口才是比不過六阿哥的,待會兒皇上問你時,你就嚎啕大哭,說皇上永遠不會死去,永遠輪不到自己當皇帝!”奕詝記住了這些話。待到道光帝詢問兩個阿哥如何治理國家之時,奕訢講得頭頭是道,口若懸河。而輪到奕詝講時,奕詝卻泣不成聲。抽噎著說:“皇阿瑪這是什麼話?皇阿瑪行善積德,得蒼天庇佑,永遠也不會死去。哪裡輪得上我輩當上皇帝呢?”道光畢竟是一個老人,希望兒女孝順、關心自己。六阿哥奕訢滔滔不絕的回答讓反而道光不高興了。他覺得奕訢對國事這么有研究,肯定是巴不得自己早點死,然後他早早登基。而四阿哥奕詝的回答雖然不如奕訴的回答有謀略,有方針,但是卻體現了對道光帝的愛。道光帝更加喜歡奕詝了。後來道光帝選擇了奕詝。
以上這種說法,表面上看起來似乎頗有道理,但細細分析卻是站不住腳的。史書上說道光帝是道光二十六年立儲的,那么最晚就是這年去打獵了吧。這不是在間接地斥責道光帝舉辦打獵大會嗎?道光帝聽後肯定不會高興,更別說對奕詝好感增加了。最後一點,也就是最有說服力的一點,那就是道光二十六年,就是打獵那年。上面說全部的皇子都參加,那時候,最小的皇子才1歲,還不會走路,怎能去打獵呢?,
先立奕訢,後立奕詝
這種說法是說,道光經過對奕詝和奕訢長時間的觀察以後,發現奕訢確實是比奕詝有才華,有謀略,有武力。於是下定決心立六阿哥奕訢為皇太子。由於清朝自雍正帝選立儲君以來,就流傳著有把已選定的皇太子名字寫在一張紙上,放在“正大光明”匾額後的習慣。於是,一天晚上,道光帝覺得自己時日不多了,便清理了大堂之內的宮女和太監。自己拿出一張紙,準備寫冊立儲君的“遺詔”了。
這時,有個守門的小太監很聰明。他偷偷地看道光帝運筆的姿勢,暗自揣摩道光帝寫的是什麼字,好從中了解一些眉目。結果,他看見道光帝寫最後一個字的時候,拉了一個很長的一豎。便琢磨起哪個阿哥的名字的最後一筆的長長的一豎。結果他想到了“奕訢”。“訢”字最後一筆就是一豎。他興高采烈,連忙去通報奕訢的生母靜妃,好領點兒賞。靜妃聽後也歡天喜地,給了小太監很多賞。然後到處去和別人炫耀:“我兒子六阿哥奕訢特別有才幹,都被皇上立為皇儲了。我就要當皇太后了。”結果這話一傳十,十傳百。最終傳到了道光帝的耳朵里。道光帝很不高興。認為自己的秘密竟然被靜妃公之於眾,一點皇上的威嚴也沒有。便馬上改立了皇儲,把寫上奕訢名字的遺詔換下來,改寫成了奕詝。
其實這個說法很荒謬,由於清代皇室是滿族人。所以他們在寫一些重要的檔案的時候。都既要寫滿文,又要寫漢文。那個小太監怎么知道道光帝寫的那一豎是滿文中的還是漢文中的。還有,就算靜妃得到了音訊,她也不會輕易說出去。因為畢竟她在宮中已經摸爬滾了二十餘年,早就揣摩透了道光帝的性格和鍛造了一顆謹慎的心。她很明白其中的利害的。
心憐皇后,冊立奕詝
身為至高無上的皇帝,道光雖有著三千佳人,但他最愛的嬪妃卻是四阿哥奕詝的親生母親孝全成皇后。這不免讓年輕的孝全成皇后心高氣傲,沒有搞好與孝和睿皇后(是指道光帝的父親嘉慶帝的皇后)的婆媳關係,很早就被孝和睿皇后毒死了,迫於皇太后的權利,更為了維護皇家的面子。道光帝一直是敢怒不敢言,不敢追究孝全成皇后的死因。但在他心裡,孝全成皇后依然有著很高的地位,為奕訢之母靜妃所不能及也。孝全成皇后逝世那年,奕詝才十歲。道光帝心痛皇后的死去,把他對孝全成皇后的愛全部傾注到了小小的奕詝身上,一直對奕詝疼愛有加。
奕詝長大後,雖然才華、武功方面不如奕訢,道光也覺察到了。但是,正如康熙帝偏愛太子胤礽一樣。明知道有其他的阿哥比自己喜歡的這個阿哥能力強。但是聯想到奕詝的母親,曾經是那么楚楚動人,曾經是那么溫柔似水。自然就更加喜愛奕詝。道光本來就對不能為孝全成皇后追查死因,不能保護孝全成皇后而深感歉意。所以道光帝最終選擇的奕詝。這個說法合乎情理、實際。但至於是真是假,還有待考究。
臨終託孤,錯定顧命
鹹豐十一年(1861年),鹹豐帝病危,決定宣布繼承人,但鹹豐帝僅有一子,懿貴妃所生的大阿哥載淳。自己死後,江山必將由載淳來繼承,但載淳年紀太小,不過六歲,剛剛開始上學讀書,一旦登基,十年八年之內不能親理國政。由誰來輔佐兒子,代行皇權呢?憑血緣關係,憑才略,首屈一指的人物是恭親王奕訢。但此時,鹹豐帝跟恭親王奕訢之間的關係越來越惡化了。雖然奕訢是載淳的叔叔,又才略非凡,但在鹹豐看來,威脅也最大。奕訢不可靠,能不能向肅順託孤呢?肅順是自己的親信,忠心耿耿,但鹹豐這對肅順也不能說一點戒心都沒有。鹹豐知道,肅順作為一個遠支宗室,他不可能篡權奪位,但肅順這個人飛揚跋扈,權力欲極強,很可能欺負皇帝年幼,大權獨攬,成為“鰲拜第二”,這也是鹹豐帝不願意看到的。如果奕訢、肅順都不可靠,不用說了,惟一的人選就是懿貴妃了。懿貴妃是載淳的生母,按清朝制度,載淳一旦登基,懿貴妃就將升格為太后,兒子年幼,自然聽媽媽的,懿貴妃母以子貴,到時候大權獨攬,發號施令,順理成章。鹹豐知道懿貴妃那可不是一個安分守已的人,她已經表現出了對朝政過分的熱衷。鹹豐帝又擔心清朝出現一個呂后甚至武則天,怎么辦?
經過幾個月的苦思冥想,鹹豐帝終於在臨終前確立了他身後的權力格局和行政運行體制。鹹豐帝把太子交給肅順,然後由其他七位大臣替小皇帝處理國政,當然鹹豐帝對肅順也不是沒有防範,他還交給即將成為太后的皇后和懿貴妃一人一個圖章,給皇后的圖章印文是“御賞”,給懿貴妃的圖章印文是“同道堂”。從此以後,肅順等人擬好了小皇帝的上諭,然後把這個上諭拿到兩位太后那裡蓋章,“御賞”章蓋在上面或者叫前面,“同道堂”蓋在下面或者叫後面。兩位太后蓋完章之後,上諭生效,頒發執行。鹹豐帝這個安排的用意是拿肅順來壓制奕訢,然後用懿貴妃牽制肅順,那么誰來制衡懿貴妃呢?這由皇后來完成。因為鹹豐帝規定,將來下發的上諭,必須兩位太后同時蓋章才能生效。
好吃涼粉
鹹豐帝愛吃涼粉。他微服私訪,在大街胡逛,看到有賣涼粉的。他一口氣吃了兩碗涼粉。吃完後,直夸涼粉味道好極了。為了能天天吃這人間美食,便把賣涼粉的叫到了宮中,一連吃了一個月的涼粉。頓頓吃,天天吃,鹹豐帝最後直接吃膩了涼粉,在短時間之內是不會再吃了。賣涼粉的後把祖傳手藝傳給了御廚,也好日後能隨時為皇帝做涼粉。

陵寢墓地

定陵始建於鹹豐九年(1859年)四月十三日,完工於同治五年(1866年)十二月,前後計有7年半的時間,淨耗白銀三百一十三萬四千五百四十七兩之多。鹹豐曾親臨閱視,認為平安峪"左龍蜿蜒,右虎訓俯,貼身蟬翼、牛角兩砂隱約纏護;蝦須、金魚二水界劃分明,靈光凝聚,穴法甚真,……洵屬上上吉地"。
據檔案記載,所用的舊料,大部分為石料,如石門、石像生、石望柱等大件白石計65件,各種舊磚605464塊,舊隔扇62扇,坎窗24扇,節省白銀20多萬兩。定陵地宮內層層升高,建築布局緊湊、高低錯落有致,具有明顯的層次感。定陵地宮內葬鹹豐皇帝和他的孝德顯皇后。

死因探究

先天據說不足
相傳鹹豐帝的母親孝全成皇后(當時還是全貴妃)懷上他的時候,預產期在祥妃(皇五子奕誴母)之後。由於皇長子奕緯早逝,誰先生下孩子,只要是男丁,就會是事實上的庶長子。這樣,不僅兒子多了一份問鼎皇位的籌碼,連母親也可以在爭寵大戰中占得先機。所以,全貴妃威逼利誘某太醫為她下藥,使她終於比祥妃提前幾天生下兒子,就是未來的鹹豐帝。但由於非正常手段,鹹豐帝事實上是個早產兒,這就導致他終身身體不好。
由於後宮妃嬪管理之嚴格,再加上全貴妃之已然得勢,這一說法可信度實在不怎么高。但鹹豐帝終其一生體弱多病,乃是不爭的事實。
後天四大惡習
鹹豐皇帝有四大不良癖好:
其一,貪美色。在避暑山莊,他依舊不問窗外風雨,今朝有酒今朝醉,只圖自己逍遙快活。據書中記載:奕詝置兵敗於不顧,攜妃嬪遊行園中,寄情於聲色既聊以自娛,又自我麻醉。野史記載,山西籍孀婦曹氏,風流姝麗,腳甚纖小,喜歡在鞋履上綴以明珠。鹹豐帝詔入宮中,最為眷愛。國難當頭,他卻依然沉浸於美色,不思進取。
其二,貪絲竹。他把一個戲班挪到承德,上午唱叫“花唱”,下午要“清唱”,天冷在屋子裡演,夏天在“如意洲”演出。每天樂不思蜀。鹹豐逃往熱河避禍時,還不忘在行宮召集戲班為他演唱。有一次,他在演出中當眾訓誡演員稱有一字讀錯。當演員表示舊的戲譜子上就是如此標註時,他答:“舊譜錯了!”
其三,貪美酒。鹹豐貪杯,一飲即醉,而且大耍酒瘋。野史記載:“文宗嗜飲,每醉必盛怒。每怒必有一二內侍或宮女遭殃,其甚則雖所寵愛者,亦遭戮辱。倖免於死者,及醒而悔,必寵愛有加,多有賞賜,以償其苦痛。然未幾而醉,則故態復萌矣。”
其四,貪鴉片。鹹豐即位不久,違背祖訓,吸上鴉片,並美其名曰“益壽如意膏”。而且鹹豐在熱河期間常常吸食鴉片來刺激自己、麻醉自己。
鹹豐如此折騰自己,自然離死不遠了。根據相關史料記載,早在北京時,鹹豐帝就因為被酒色掏空了身子,面黃肌瘦,時常咳嗽不止。後來醫生開出藥方,說鹿血是純陽之物,可以長期飲用,滋陰壯陽。於是鹹豐帝就養了百餘只鹿,每天取血飲用。後來到了熱河,鹿群留在北京,而他又不知休養生息,成天沉溺聲色之中。
到鹹豐十一年(1861年)七月,老毛病終於又犯了。這次沒有鹿血滋補,鹹豐帝終於走向了死亡的邊緣。十五日,鹹豐帝病重,臨死前立載淳為皇太子,並命八名心腹重臣為顧命大臣。兩天后,31歲的皇帝在熱河行宮煙波致爽殿一命嗚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